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1
1
作者 邵雨 汪仁富 +3 位作者 张越迁 汪新 李震华 梁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84,共9页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走滑变形性质,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雁行排列短轴倾伏背斜(鼻状构造),不发育逆冲推覆断层和线性褶皱。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发育于二叠纪末期—三叠纪,与相邻的达尔布特右行走滑断层同步发育;新生代,达尔布特断层发生左行走滑,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没有发生大的变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3个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勘探目标,隆起区发育披覆不整合岩性油气藏,断块-褶皱带发育背斜—断块油气藏,斜坡带发育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正花状构造 雁行排列背斜 达尔布特走滑断层 油气圈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云霞 陈纯芳 +2 位作者 宋艳波 陶冶 李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积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提供了包括自身储集层以及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储集层的油气。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地层平缓,陕北斜坡倾角一般小于1°,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砂体连通性差,缺乏裂缝系统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其油气运移的距离较短,油气主要聚集在湖相生油坳陷或邻区。因此,勘探重点应放在距离延长组烃源岩较近的岩性圈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运移 岩性圈闭 烃源岩 储集层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成油体系”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费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63-170,共8页
“成油体系”分析是在盆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 “成油体系”分析是在盆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或显示,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及作用过程。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成油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级别及其分类方法,并以实例说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油体系 生油岩 油气运移 圈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期走滑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石 郭召杰 +1 位作者 漆家福 邢向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构造属性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准噶尔地区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以发育北东向展布的走滑构造为显著特征,主要存在3期:第一期是晚石炭世造成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就位的左行走滑断裂带;第二期是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之间,由于准噶尔地块和西准噶尔相对于成吉斯弧的反时针旋转,进而形成的克拉玛依-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右行走滑逆冲带,它们伴生的构造圈闭,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第三期是指形成于新生代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对盆地北缘有一定的改造,但是总体变形分布范围较窄,在实际分析中应当和中生代走滑构造注意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属性 走滑断裂 圈闭 油气成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褶皱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32
5
作者 管树巍 陈宁华 +1 位作者 徐峰 雷刚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4,共5页
秋里塔格褶皱带是南天山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前缘隆起。通过对地震反射资料的时间—深度转换,结合遥感资料的倾角处理成果及野外实测产状数据,建立较为精确的二维构造剖面,详细阐述了断层相关褶皱在秋里塔格褶皱带的分布及其几何学、运动... 秋里塔格褶皱带是南天山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前缘隆起。通过对地震反射资料的时间—深度转换,结合遥感资料的倾角处理成果及野外实测产状数据,建立较为精确的二维构造剖面,详细阐述了断层相关褶皱在秋里塔格褶皱带的分布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秋里塔格褶皱带东段、中段深部构造变形表现为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台阶状逆断层的断坡受早期断陷盆地边缘正断层规模和沉积厚度的控制,断坡高度自东向西由3km递减为1km,构造变形样式相应由单阶断层转折褶皱转换为双重叠加构造;而在秋里塔格褶皱带西段,构造缩短主要被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组内部滑脱断层及下伏枕状膏泥岩所吸收,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消失,东、西段构造类型的差异对“西油东气”的分布格局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秋里塔格褶皱带 断层相关褶皱 断坡 油气圈闭 变形序列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伟林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6期367-374,共8页
迄今为止,在渤海浅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一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2000m的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94%,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溶解气次之,渤海22个凹(洼)... 迄今为止,在渤海浅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一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2000m的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94%,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溶解气次之,渤海22个凹(洼)陷中有20个被证实为生烃凹(洼)陷,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早期控凹(洼)断层和异常发育的晚期断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上新世末发生的渤海运动形成了一批浅层构造圈闭(如反转背斜与披覆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良好的泥岩盖层特别是湖相泥岩盖层对油气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油气运聚动平衡也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域与周围陆区烃源岩母质类型的差异,使得海域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生成,海域较高的沉积速率与郯庐断裂活动造成的高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是生成凝析气和裂解气的主要原因,渤海浅层不但具有广阔的石油勘探前景,也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浅层油气 成藏条件 生烃凹陷 晚期断层 构造圈闭 油气运聚 动平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油气圈闭类型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郑喜强 严岗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79-284,共6页
杭锦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早期一直为隆起区,局部构造复杂,地层受古地貌的控制,横向变化大,后期受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导致该区圈闭类型及成因复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4类构造圈闭和2类岩性圈闭... 杭锦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早期一直为隆起区,局部构造复杂,地层受古地貌的控制,横向变化大,后期受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导致该区圈闭类型及成因复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4类构造圈闭和2类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包括挤压褶皱型背斜圈闭,潜山披覆型圈闭,鼻状构造圈闭,层逆牵引背斜圈闭。岩性圈闭有不整合地层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综合评价认为,该区具备了形成大中型天然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地区 油气藏 构造圈闭 岩性圈闭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坳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伯举 谢家声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经过多年来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将珠-坳陷初步划分为9个含油气系统,阐述了系统划分的原则,对9个含油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惠州西含油气系统的生油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而对其余8个系统的特点则仅作简要的介... 经过多年来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将珠-坳陷初步划分为9个含油气系统,阐述了系统划分的原则,对9个含油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惠州西含油气系统的生油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而对其余8个系统的特点则仅作简要的介绍,并对珠-坳陷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口盆地 珠-坳陷 含油气系统 研究 油源岩 油气运移 储盖组合 圈闭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杜晓东 彭光荣 +3 位作者 吴静 张志伟 许新明 朱定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21,共8页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发育,所发现的油气与断层密切相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等资料,对阳江东凹的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阳江东凹发育“下断上拗”2套断层系统,根据断层的规模、发育时间、作用等...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发育,所发现的油气与断层密切相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等资料,对阳江东凹的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阳江东凹发育“下断上拗”2套断层系统,根据断层的规模、发育时间、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一级控洼断层、二级控圈断层和三级调节断层;根据断层的发育期次,可划分为早期型断层、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3种类型。断层的发育和演化对阳江东凹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侧向封堵具有控制作用。一级控洼断层和二级控圈断层控制了凹陷内二级构造带及构造圈闭的形成;Ⅰ类、Ⅱ类和Ⅲ类输导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Ⅰ类输导断层输导能力最强,可将油气垂向运移至1500 m以浅;北西—南东走向的张扭性断层侧向封堵能力好,利于油气规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断层 油气运移 圈闭 成藏 控藏
下载PDF
英买力—牙哈地区复式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崔海峰 郑多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50,528+382,共6页
英买力—牙哈地区是塔北隆起油气勘探重要远景区之一。本文从分析区域油气成藏条件入手,明确该区南北两侧分别紧邻库车拗陷及北部拗陷可获双向油气源供给、上下叠置的圈闭发育以及继承性断裂的持续活动等是本区复式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 英买力—牙哈地区是塔北隆起油气勘探重要远景区之一。本文从分析区域油气成藏条件入手,明确该区南北两侧分别紧邻库车拗陷及北部拗陷可获双向油气源供给、上下叠置的圈闭发育以及继承性断裂的持续活动等是本区复式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分布整体上受古隆起及斜坡控制,沿轮台凸起轴部的断裂带密布;局部聚集取决于储盖条件及输导系统,沿古构造高梁、不整合面及断裂呈阶梯状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油气藏 油气分布 圈闭 不整合面 断裂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付兆辉 高喜龙 +2 位作者 陆友明 李敏 侯仔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9-627,共9页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垦东凸起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凸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就下列问题进行探讨:渤海湾盆地中、南部的区域构造特征,垦东凸起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样式和油气圈闭类型和油气...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垦东凸起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凸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就下列问题进行探讨:渤海湾盆地中、南部的区域构造特征,垦东凸起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样式和油气圈闭类型和油气富集特征。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区域由于成带状的伸展断陷-断凸和连接它们的横向调节带的存在,构造上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断块构造格局。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裂谷期前、裂谷期和裂谷期后3大发育阶段,纵向上呈3层结构分布。垦东凸起可分为西段高凸起、东段低凸起,分别与北部斜坡带西段和东段相连。其中北部斜坡带的构造样式主要为同向的阶梯状正断层。凸起内部主要为背向正断层组合形成的地垒和面向正断层组合形成的地堑。垦东凸起圈闭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构造圈闭主要有牵引背斜、逆牵引背斜、屋脊断块以及披覆背斜等。油气主要来自古近纪黄河口伸展断陷生油中心,自北向南沿砂体、不整合面和正断层呈阶梯状侧向和垂向运移至北部斜坡带和凸起,在新近纪和古近纪地层组成的有利圈闭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油气圈闭 油气聚集特征 垦东凸起
下载PDF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郑荣才 胡诚 董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0-18,共9页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内幕结构 油气圈闭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辽西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夏明军 郑聪斌 +3 位作者 戴金星 邹才能 汪泽成 王兰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4-20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具有马五7、马五9、马四上、马二1和马二2等5个储集层,储层的孔隙度普遍较低,而渗透率相对较好。根据盐下探井观察,盐间白云岩不仅有明显的烃类生成和聚集现象,而且在溶孔型储层中已见碳质沥青充填,...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具有马五7、马五9、马四上、马二1和马二2等5个储集层,储层的孔隙度普遍较低,而渗透率相对较好。根据盐下探井观察,盐间白云岩不仅有明显的烃类生成和聚集现象,而且在溶孔型储层中已见碳质沥青充填,并且生储盖配置良好,圈闭类型多样,具有形成盐间、盐下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值得开拓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盐下 储层 生烃 圈闭
下载PDF
一种新型圈闭:断控缝洞型圈闭 被引量:18
14
作者 云露 朱秀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2,共9页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超深层碳酸盐岩中发现了10×10^(8)t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顺北油气田的圈闭为新发现的断控缝洞型圈闭。在走滑断裂作用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因构造破裂...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超深层碳酸盐岩中发现了10×10^(8)t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顺北油气田的圈闭为新发现的断控缝洞型圈闭。在走滑断裂作用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因构造破裂产生了大量裂缝、孔洞与洞穴,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展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这些储集体在上覆泥质岩区域盖层和致密碳酸盐岩局部盖层封挡条件下,形成了断控缝洞型圈闭。根据走滑断裂构造样式、破碎程度和内部储层分布特征等控制因素分析,将断控缝洞型圈闭划分为压扭型、平移型、张扭型及复合型等4个亚类。断控缝洞型圈闭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型 油气圈闭 碳酸盐岩 奥陶系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别什肯特坳陷及其邻区构造成因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明龙 吴蕾 +1 位作者 徐树宝 刘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50,共6页
构造运动对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别什肯特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过去对该区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通过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区域平衡剖面分析,结合钻井与油气藏特征,研究了该区构... 构造运动对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别什肯特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过去对该区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通过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区域平衡剖面分析,结合钻井与油气藏特征,研究了该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东强西弱的分带性和盐膏岩层上下构造的分层性特征,二叠纪—三叠纪的伸展构造运动发育了基底断块和古隆起,古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运动形成了基萨尔褶皱隆起区和别什肯特前陆坳陷,挤压应力场自基萨尔山向前陆坳陷方向逐渐减弱,并具有右旋压扭特征。挤压构造运动使别什肯特坳陷和基萨尔褶皱隆起区发育了以挤压背斜、逆冲断裂背斜和断鼻为主的构造圈闭,形成的大量构造裂缝改造了碳酸盐岩储层,使基萨尔褶皱隆起区北部盖层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该区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在别什肯特坳陷与基萨尔褶皱隆起区应以寻找断背斜构造圈闭为主,被改造的古隆起区及两期断裂相交部位则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盆地 基萨尔山 构造演化 成因机制 油气分布 分带性 背斜构造圈闭 别什肯特坳陷
下载PDF
含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在岩性圈闭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占龙 沙雪梅 李在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2-827,874,共7页
以钻井油气层地震—地质综合分析为起点,以保幅纯波地震资料信息分解为基础,针对目标体,采用在小时窗范围内提取油气层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根据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变化共同确定含油气层系的空间分布范围,结合流体势... 以钻井油气层地震—地质综合分析为起点,以保幅纯波地震资料信息分解为基础,针对目标体,采用在小时窗范围内提取油气层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根据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变化共同确定含油气层系的空间分布范围,结合流体势分析为勘探阶段处于斜坡部位等的岩性圈闭综合评价提供辅助评价依据。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等多个地区的实际应用,有效圈定了已知含油气层系分布范围并预测了有利含油气区块。在潜江凹陷预测的严河有利含油气区块钻探的严5井,台北凹陷红台—疙瘩台地区预测的有利含气区块钻探的红台13井、疙11井和疙13井,胜北地区预测的有利含油气区块钻探的胜北16井等均不同程度获得商业性油气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分辨率较高、构造相对简单的较高勘探程度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应用表明,数据体的选择、含油气层位的精细标定、含油气检测试验(地震敏感属性优选、有效频段的选择)、时窗大小的确定、目标体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等是利用保幅纯波地震资料直接开展含油气检测技术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检测 地震属性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 江汉盆地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不同溢出类型的差异聚集作用与断层的封闭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树林 田世澄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35-243,共9页
本文在总结圈闭的封闭性、油气溢出类型和差异聚集模式的基础上,以泌阳凹陷为例,论述油气在断裂构造中的运移和聚集模式,顶部溢出型断层圈闭系列的差异聚集作用。并探讨应用断面剖面分析技术和差异聚集模式研究断层封闭性的问题。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差异聚集模式 断层 圈闭
下载PDF
新疆北部哈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杨 夏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本文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并对该地区的油气源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以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行...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本文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并对该地区的油气源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以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认为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即碰撞挤压期(C-P)、弧后挤压期(P2-T)、伸展断陷期(J1-J21)和再生前陆期(J22-Q)。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拥有较好的油气源条件,发育有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体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烃源岩 储盖条件 圈闭 运移条件
下载PDF
鄂西仙女山断裂构造演化及其对长阳背斜圈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铭哲 何登发 张煜颖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位于中扬子地区的湘鄂西褶皱带是我国南方油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仙女山断裂位于湘鄂西褶皱带东北部,与褶皱带内长阳背斜成交切关系,是影响长阳背斜油气圈闭性的重要构造。受限于深部资料的缺乏,仙女山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演化历史始终未... 位于中扬子地区的湘鄂西褶皱带是我国南方油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仙女山断裂位于湘鄂西褶皱带东北部,与褶皱带内长阳背斜成交切关系,是影响长阳背斜油气圈闭性的重要构造。受限于深部资料的缺乏,仙女山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演化历史始终未能得到准确刻画,其构造演化对油气有利保存构造的影响也尚未得到分析。通过解释仙女山断裂中部最新的地震剖面,在结合浅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刻画了仙女山断裂的拟三维形态,分析了仙女山断裂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了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中对长阳背斜油气保存单元的影响,认为:(1)仙女山断裂带是一条北段西倾,中段、南段东倾的断裂带;(2)仙女山断裂带形成于晚侏罗世湘鄂西褶皱带向北递进变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晚白垩世的伸展作用和古近纪末期的挤压逆冲作用形成现今的形态;(3)仙女山断裂晚侏罗世的走滑活动有利于长阳背斜内部油气的运移,晚白垩世伸展活动则破坏了长阳背斜的构造圈闭条件,是该区油气散失的主要原因。湘鄂西地区发生过类似断裂活动的地区,其油气勘探潜力可能均受到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油气藏圈闭 仙女山断裂 湘鄂西褶皱带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三叠系砂岩储层地震正演响应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迎月 顾汉明 蔡成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主要的产油气层之一,随着勘探的深入,低幅度构造圈闭油气藏是新的勘探研究方向。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和实际资料,建立低幅背斜油气藏砂体模型、地层尖灭模型、砂泥互层模型及其组合地质模型,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对地质模型的...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主要的产油气层之一,随着勘探的深入,低幅度构造圈闭油气藏是新的勘探研究方向。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和实际资料,建立低幅背斜油气藏砂体模型、地层尖灭模型、砂泥互层模型及其组合地质模型,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对地质模型的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35Hz作为激发主频,这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预测精度;振幅、频率、波阻抗等地震属性对油气储层敏感,预测效果较好。这可以减少预测的多解性和局限性,为勘探低幅度构造圈闭油气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三叠纪 砂岩 地震勘探 正演 油气圈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