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亚军 曹正林 +2 位作者 张小军 孙秀建 李海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1,133,共5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勘探程度相对较高,资源潜力较大,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然而,由于近些年来部分钻探井的失利,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等问题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通过重新认识该区烃源岩、主力生烃凹陷、古地貌及...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勘探程度相对较高,资源潜力较大,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然而,由于近些年来部分钻探井的失利,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等问题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通过重新认识该区烃源岩、主力生烃凹陷、古地貌及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关键成藏期古构造特征,对比分析古今构造,结合对典型出油气井点的精细解剖,明确指出: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富集总体表现为"近凹环凹"特征,主要分布在远源沉积体系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滩坝砂储集体中,长期稳定的斜坡区及古今构造高点发生迁移且现今构造为含油构造的迁移带是岩性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区。据此划分了该区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并针对重点区带的部分热点地区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明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西南 岩性油气藏 油气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勘探区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构造演化特征及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林 金秋月 +2 位作者 杨希冰 胡德胜 卢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3,共6页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构造演化 花状构造 中浅层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东非裂谷东支South Lokichar盆地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屾 邱春光 +2 位作者 胡滨 赵伟 陈经覃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4期33-40,共8页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勘探程度低,目前仅South Lokichar盆地有油气发现。通过以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发现集中于...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勘探程度低,目前仅South Lokichar盆地有油气发现。通过以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发现集中于Lower Auwerwer组和Lokhone Shale组,Lower Auwerwer组为主要目的层;西部陡坡带为主要油气聚集带,储层是影响成藏及油层厚度的主控因素;东部缓坡带目前储量很小,主要目的层未成藏,侧封条件差是影响其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Lokichar盆地 油气地质 油气富集特征 成藏规律 东非裂谷
下载PDF
南海陆缘“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发现与油气地质条件:以南海北部开平凹陷为例
4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5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陈兆明 李洪博 蔡俊杰 马庆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1-404,共24页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减薄带,是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比较典型的“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凹陷),具有独特的岩石圈伸展减薄破裂过程,研究其结构类型、成因机制和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减薄带,是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比较典型的“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凹陷),具有独特的岩石圈伸展减薄破裂过程,研究其结构类型、成因机制和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研究,发现了南海陆缘“拆离核杂岩”的新类型盆地,揭示了其成盆成烃过程,推动了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和成藏模式等方面的新认识,并首次在该类型凹陷中发现了大油田。研究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强伸展背景下发育的典型“拆离核杂岩型”凹陷,其形成过程受水平伸展作用叠加变质核杂岩垂向隆升作用的影响;文昌组沉积期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拆离+核杂岩隆升改造两大成盆演化阶段,形成了“北断南超”的凹陷结构;(2)文昌组烃源岩具有“断拆控盆早洼晚坡高温增热”的耦合生烃机制,文四段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在拆离+核杂岩隆升联合作用下变形变位至南部斜坡带,同时受高地温场和岩浆增热影响,该烃源岩呈现高热快熟特征,排烃门限变浅,显著提升了开平凹陷的资源潜力;(3)开平凹陷南部斜坡带具有“断拆成盆控烃、断脊联合控运、多期幕式充注和鼻状构造控聚”的成藏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油田的发现,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成为全球首个陆缘“拆离核杂岩型”凹陷取得商业发现的成功案例,有望为国内外相似凹陷结构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凹陷) 成盆动力学机制 烃源岩生烃机制 沉积演化 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东非裂谷阿尔伯特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哿 金爱民 +2 位作者 邬长武 丁锋 史丹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518,537,共7页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富集条件 成藏模式 阿尔伯特盆地 东非裂谷系西支
下载PDF
渤海南部黄河口凹陷晚期成藏特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73
6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4 位作者 彭文绪 邹华耀 杨波 贺电波 曾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油气藏主成藏期为距今5.1 Ma以来。研究结果表明,晚期快速生烃、晚期垂向断裂输导、近源成藏和晚期充注是黄河口凹陷油气晚期成藏的主要特征。沙河街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区域性储盖组合、优势运移通道和新构造作用形成的相关圈闭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古近系近源压控和新近系断控浅水三角洲富集模式是黄河口凹陷最重要的两种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断层 富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