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烃源岩生烃能力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波 聂海宽 +3 位作者 王敏 边瑞康 张有为 刘金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为全面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烃源岩生烃能力,进行了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所得结果与邻区已知烃源岩进行对比,确定杭锦旗探区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且能够为该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通... 为全面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烃源岩生烃能力,进行了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所得结果与邻区已知烃源岩进行对比,确定杭锦旗探区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且能够为该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层系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模拟,确定研究区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为煤层,主力层系为山西组,最终计算出研究区烃源岩的生烃总量为34.054×10^8t油气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能力 对比 模拟 生烃量 煤系地层
下载PDF
油气资源统计实验模型的实用性改进
2
作者 李汉林 赵永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46-248,共3页
分析了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通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积单元生烃率法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并论证了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模型的期望值、分布区间显著变小。该模型预测油气资源量的基本过程是把局部含油地质单元划分成若干个体积单元;用蒙特... 分析了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通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积单元生烃率法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并论证了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模型的期望值、分布区间显著变小。该模型预测油气资源量的基本过程是把局部含油地质单元划分成若干个体积单元;用蒙特卡罗法求出体积不为0的每个体积单元资源量的一个估计值,其和为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的一个估计值,重复计算,得油气资源量的一系列估计值,由此求得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分布曲线;由各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模拟计算评价区的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 油气资源量 模型 参数
下载PDF
确定烃源岩有效排烃总有机碳阈值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岗 杨尚儒 +2 位作者 陈果 胡丹丹 赵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1,408,共6页
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生烃量参数[I_(HC)=S_1/w(TO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判别排烃源岩... 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生烃量参数[I_(HC)=S_1/w(TO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判别排烃源岩的总有机碳阈值,高于该值的烃源岩即为排烃源岩。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和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的排烃源岩进行判别,判别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时要求烃源岩的母质特征与热演化程度接近。由于气态烃易散失,所以采用的参数主要反映烃源岩中生成的液态烃量。该方法对于油源岩的判别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阈值 生烃量 残留烃量 饱和吸附 排烃源岩 油气生成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反演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庞雄奇 左胜杰 +2 位作者 金之钧 解国军 姜振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0,共5页
合理确定构造变动破坏烃量 ,对于客观评价油气资源、全面认识油气成藏过程等非常关键 ,尤其在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和西部遭受过多期构造变动的叠合盆地 ,对勘探部署更具指导意义。以济阳坳陷 19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例 ,从门限控烃... 合理确定构造变动破坏烃量 ,对于客观评价油气资源、全面认识油气成藏过程等非常关键 ,尤其在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和西部遭受过多期构造变动的叠合盆地 ,对勘探部署更具指导意义。以济阳坳陷 19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例 ,从门限控烃的角度反演模拟其构造破坏烃量 ,模拟结果表明 ,济阳坳陷主要成藏体系的构造破坏烃量多为 2 0× 10 8~ 40× 10 8t ,不同成藏体系的构造破坏烃量差别很大。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构造破坏烃量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确定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主控因素是排烃强度、砂地比、储集层有效厚度、构造变动次数、目的层倾角、断层密度等。图 6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成藏体系 构造破坏烃量 资源评价 反演模拟
下载PDF
石家庄热电厂^#15主变缺陷分析及采取措施
5
作者 王建国 潘建文 《河北电力技术》 2003年第B12期45-45,54,共2页
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和含量是监视充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对某变压器油中总烃含量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缺陷,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变压器安全运行。
关键词 变压器 总烃含量 分析 缺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资源再评价 被引量:53
6
作者 施和生 朱俊章 +3 位作者 姜正龙 舒誉 谢泰俊 吴建耀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采用成因评价法,将地质分析与模拟计算、三级层序地层分析与地质建模、二维地震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点、线、面"(钻井、地震剖面、三级层序)资料及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按半地堑三级层序分析确定...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采用成因评价法,将地质分析与模拟计算、三级层序地层分析与地质建模、二维地震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点、线、面"(钻井、地震剖面、三级层序)资料及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按半地堑三级层序分析确定生烃参数,按半地堑不同层系(组)分析确定生油边界和生油中心,根据石油地质条件不同分时期选取运聚系数,计算了珠一坳陷不同时期各半地堑生烃层序的生烃量和不同时期各半地堑的油、气资源量,并根据生烃强度、资源量和资源丰度等指标对区内10个半地堑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再次证明了珠江口盆地是中国近海剩余油气资源量较大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再评价 成因评价法 生烃量 油气资源量 半地堑 珠一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有生 秦勇 +3 位作者 刘焕杰 朱炎铭 姜波 范炳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高峰相比,具有迟滞性,起始成熟度越高,迟滞性越强。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与初始成熟度和二次生烃终止成熟度密切相关,起始成熟度处于成熟早期—中期(Ro0.5%~0.9%),二次累积生烃量大于一次连续生烃量,且随起始成熟度增高,二者差值越来越大;反之,起始成熟度介于成熟中期—晚期(Ro0.9%~1.3%)时,二者差值越来越小;起始成熟度过“生油死线”以后,累积二次生烃量快速减少,转而低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量。热模拟显示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与二次生烃显现特征的演化规律相吻合,揭示了二次生烃作用严格受控于反应动力学机制。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的演化规律研究为存在二次生烃的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二次生烃 热解模拟实验 二次生烃量 迟滞性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地化参数的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吴迅达 孙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15-2019,共5页
测井资料已广泛应用于烃源岩识别与有机碳含量评价,但其他有机地化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则少见报道.要实现测井资料的烃源岩综合评价,仅有有机碳含量的评价参数是不够的,需要建立配套的有机地化参数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个有机地... 测井资料已广泛应用于烃源岩识别与有机碳含量评价,但其他有机地化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则少见报道.要实现测井资料的烃源岩综合评价,仅有有机碳含量的评价参数是不够的,需要建立配套的有机地化参数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个有机地化多参数的测井评价模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烃源岩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有机碳含量TOC采用较为成熟的ΔLog R法计算,热解参数S_2通过岩心分析数据刻度测井的方法获得.将测井资料计算的烃源岩的含烃饱和度转换为含烃量的重量百分比,形成了氯仿沥青"A"的测井计算模型.使用TOC和氯仿沥青"A"交会图分析技术,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导出了多个有机地化参数的计算方法.应用交会图数据分布的外包络线形成了计算生烃量的一元二次数值计算模型和确定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计算排烃量、生烃效率、排烃效率的测井计算模型.以中国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一口井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地化参数测井综合评价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测井烃源岩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地化参数 氯仿沥青“A” 生烃量 排烃量 交会图 测井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生烃量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丁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1187,共7页
随着近年来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层段岩芯分析资料的积累和丰富,有必要再次对其烃源岩和生烃量开展评价。通过对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岩芯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以低成熟度烃源岩样品的高温热模拟实验... 随着近年来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层段岩芯分析资料的积累和丰富,有必要再次对其烃源岩和生烃量开展评价。通过对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岩芯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以低成熟度烃源岩样品的高温热模拟实验为基础,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成烃转化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其生烃量。研究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未成熟至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生烃门限大约为1 500 m,约在1 750 m开始大量生烃;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青二三段和嫩一段烃源岩以生油为主,生油量分别为195.95×108t、241.79×108t和134.77×108t,生气量分别为36.89×1011m3、17.64×1011m3和4.02×1011m3,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油、气资源量分别为(28.63~57.25)×108t和(0.29~0.59)×1011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齐家—古龙凹陷 中浅层 烃源岩 生烃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原始品质特征恢复及排烃量估算
11
作者 黎思成 白悦悦 +6 位作者 孙平昌 冉清昌 严加永 汪伟 牛大鸣 陶连馨 类兴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1-2014,共14页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基底古生界已发现天然气,但是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仅依据现今残余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参数会极大降低烃源岩评价的准确性,误导油气远景的评估。利用岩石热解参数、有机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 松辽盆地四深1井区基底古生界已发现天然气,但是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仅依据现今残余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参数会极大降低烃源岩评价的准确性,误导油气远景的评估。利用岩石热解参数、有机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及有机显微组分等实验数据,通过多种方法恢复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确定降解率法的恢复结果可靠,进一步结合生烃潜力法分析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的排烃特征。结果表明,四深1井区古生界烃源岩大部分为Ⅰ型和Ⅱ_1型有机质,恢复后的原始有机碳(TOC)平均值为2.56%,原始热解烃量(S_(2))平均值为16.11 mg/g,恢复后的原始烃源岩品质达到好—极好级别。基于Ⅰ和Ⅱ_1型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的排烃量曲线,得出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纪早期(约230 Ma)进入排烃门限(R_(o)=0.7%),在三叠纪晚期(约210 Ma)到达排烃高峰(R_(o)=1.1%),原油主要成藏阶段在三叠纪—侏罗纪早期(230~200Ma),排烃量为416.423×10^(8)t。主要成气期在侏罗纪中晚期阶段(200~165 Ma),排烃量为55.093×10^(8)t。研究表明,四深1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已经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生界烃源岩 生烃潜力法 原始有机质恢复 排烃量
下载PDF
多旋回盆地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慧莉 邵志兵 +1 位作者 金之钧 何治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通过热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的变化特征。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的生烃量与简单连续生烃相比并不相同。烃源岩两次不连续累计生烃量大于连续生烃量;不同的两次不连续生烃中,烃源岩... 通过热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的变化特征。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的生烃量与简单连续生烃相比并不相同。烃源岩两次不连续累计生烃量大于连续生烃量;不同的两次不连续生烃中,烃源岩累计生烃量也不相同。对热模拟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不连续生烃量与连续生烃量的差别主要反映了生烃过程、排烃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多旋回盆地中的古老烃源岩,在漫长而复杂的生烃过程中,其生烃量与简单的连续生烃相比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生烃量 生烃史 多旋回叠合盆地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