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47
1
作者 瞿建华 张顺存 +2 位作者 李辉 张磊 唐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6,153,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具有大面积含油、多层段含油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条件:三面遮挡是大面积成藏的宏观背景;顶底板的发育提供了有效...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具有大面积含油、多层段含油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条件:三面遮挡是大面积成藏的宏观背景;顶底板的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储盖组合;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底水不活跃是大面积成藏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属性研究、地震剖面解释及油气勘探成果,认为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主要受古构造坡折带、深大断裂体系和沉积相带3个因素的控制。此研究可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北地区 三叠系百口泉组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控藏作用及大型油气藏勘探方向浅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郭召杰 吴朝东 +1 位作者 张志诚 陈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新生代以来准南前陆地区发育一系列冲断褶皱带,本文对该褶皱带的生长地层识别、地震剖面构造解析和平衡剖面恢复,并结合前人磁性地层学年龄结果,对准南冲断构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准南山前三排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自天山向盆地逐... 新生代以来准南前陆地区发育一系列冲断褶皱带,本文对该褶皱带的生长地层识别、地震剖面构造解析和平衡剖面恢复,并结合前人磁性地层学年龄结果,对准南冲断构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准南山前三排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自天山向盆地逐渐变新,其中第一排的构造发生时间为~7Ma,第二排构造为~2Ma,第三排构造在1Ma之后。系统的沉积层序分析表明,准南地区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均与天山南缘的库车地区差别不大(除盖层非盐岩层外),但是准南地区相对较晚的构造形成时间和双层滑脱层系(下滑脱层为中侏罗统的煤层,上滑脱层为安集海河组泥岩)的发育,可能是造成准南中上成藏组合没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准南地区下部成藏组合(即被下白垩统区域盖层覆盖的上侏罗统储集层系)是源于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大型天然气藏形成的有利目标,应在今后的勘探中给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油气聚集 大型油气藏 构造控藏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3
作者 党玉琪 熊继辉 +3 位作者 刘震 马达德 汪立群 李潍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 6种因素的控制 :(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 ;(2 )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 ;(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4)油源断层控...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 6种因素的控制 :(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 ;(2 )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 ;(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5 )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圈闭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许新明 刘丽华 +5 位作者 陈胜红 姜建 刘贤来 胡坤 王绪诚 高中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已钻目标的油气展布特点,探讨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新近系油气主要来自文昌组烃源岩,且沿主力生烃洼陷展布,集中在EP17洼南部缓坡带;6套区域海泛泥岩盖层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 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已钻目标的油气展布特点,探讨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新近系油气主要来自文昌组烃源岩,且沿主力生烃洼陷展布,集中在EP17洼南部缓坡带;6套区域海泛泥岩盖层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下韩江组及珠江组是新近系主力含油层段。基底不整合面及文昌组整体南倾,决定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接力式"运移模式通过不整合面、区域性砂体、多期"中转站"及次级断层的复合输导,成为新近系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二级构造带决定烃源岩排烃后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是油气主要的汇聚单元;断圈形成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耦合较好,且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的新近系圈闭油气富集规模大,控圈断裂制约油气的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凹陷 油气成藏 新近系主控因素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康洪全 程涛 +2 位作者 李明刚 王健 陈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揭示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结合地震、钻井等基础资料对该盆地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裂谷期湖相泥岩是盆地一套优质并广泛分布的主力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呈现"东部成熟、西部过熟&qu... 为了揭示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结合地震、钻井等基础资料对该盆地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裂谷期湖相泥岩是盆地一套优质并广泛分布的主力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呈现"东部成熟、西部过熟"的分带特征;2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是盆地主要勘探领域,其中湖相微生物礁藻叠层石灰岩与生屑滩贝壳灰岩是主要的储层类型;3盐岩盖层发育四类构造样式并呈三带展布,从封盖作用上可以划分为西部薄盐-无盐通道区和东部厚盐封闭区;4盆地发育盐下、盐上两大勘探层系,其中盐下勘探层系主要位于东部厚盐封闭区,为盐下生盐下储成藏模式,而盐上勘探层系主要位于西部薄盐-无盐通道区,为盐下生盐上储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盐岩盖层厚度与烃源岩成熟度是该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具体表现为盐岩盖层厚度差异决定油气的成藏层系,而烃源岩成熟度差异决定油气藏类型;东部隆起带外带与中央坳陷带东部的盐下裂谷期勘探层系潜力较大,是未来勘探的2个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盐岩盖层厚度 烃源岩成熟度 勘探潜力区带
下载PDF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贤正 李宝刚 +2 位作者 卢学军 董雄英 王海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4,共5页
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中北部和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斜坡为霸县凹陷中紧邻多个生油洼陷的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区域运移的指向;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前第三系潜山和沙二、沙三段地层中,平面上主要... 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中北部和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斜坡为霸县凹陷中紧邻多个生油洼陷的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区域运移的指向;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前第三系潜山和沙二、沙三段地层中,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文安斜坡中北部的正向构造单元中;中北部油气富集层位深且集中,南部富集层位相对较浅且规模小,凝析油主要分布在北部奥陶系和石炭系潜山中,油藏类型也具有一定的展布规律。鼻状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油气的富集程度,断层、储盖组合及地层不整合控制油气的运移及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气聚集 控制因素 文安斜坡 霸县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有录 翟庆龙 +1 位作者 荣启宏 谭丽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4,36,共5页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地区 油气富集 控制因素 成藏条件
下载PDF
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汪如军 王轩 +6 位作者 邓兴梁 张银涛 袁敬一 谢舟 李婷 罗枭 马小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前期以塔北隆起、塔中凸起、塔中凸起斜坡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为主,并且发现了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但是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北部坳陷却未获得油气发现,对储层发育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足制约了其...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前期以塔北隆起、塔中凸起、塔中凸起斜坡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为主,并且发现了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但是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北部坳陷却未获得油气发现,对储层发育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的解释攻关,在识别走滑断裂的基础上,开展了断裂分层、分段研究,明确了走滑断裂对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北部坳陷走滑断裂活动较弱,双重滤波基础上提取振幅变化率属性,可以大幅度提高走滑断裂识别精度,并在北部坳陷识别出走滑断裂34条;②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的特征,形成寒武纪—奥陶纪以高角度线性走滑为主、志留纪—二叠纪以线性构造半花状构造为主、三叠纪—古近纪以雁列构造为主的3套断裂组合;③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3分段特征,即形成于构造高点呈正花状的压扭段、明显地堑特征呈负花状的张扭段和断裂活动强度最弱的平移段;④走滑断裂控储控藏特征明显,平面上油气藏主要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油气沿断裂带呈多层段分布,形成了9种油气藏模式。结论认为,基于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的走滑断裂综合刻画技术实现了对弱走滑断裂的精细解释;上述9种油气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该盆地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该区油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控制作用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晓鸣 戴俊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6-479,共4页
根据构造演化剖面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时期良好匹配,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并在... 根据构造演化剖面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时期良好匹配,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并在平面上相互切割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南断阶 构造演化 发育次序 成藏控制
下载PDF
柴北缘西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2 位作者 罗群 张洪 田丰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2-695,共4页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 ,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 ,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 ,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 ,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 ,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 ,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纵横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断裂 成藏 主控因素 柴北缘
下载PDF
膏盐岩对碳酸盐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及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奎 胡素云 +2 位作者 王铜山 石书缘 王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本身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催化作用。萨布哈蒸发潮坪和局限泻湖是膏盐-白云岩共生发育的主要沉积环境,膏盐岩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白云岩的储集物性。膏盐岩作为优质盖层,能够有效保护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大型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关键。膏盐岩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以及形成的盐相关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场所。盐上和盐下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不同,盐下比盐上具有更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更容易大规模成藏,且都可以作为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盆地 膏盐岩 油气成藏要素 控制作用 勘探领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玲 田景春 +1 位作者 魏钦廉 张春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8,6,共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特征、有利相带、储层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认为巨厚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分流河道汇合部位厚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高闭合度的鼻状隆起对油气藏形...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特征、有利相带、储层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认为巨厚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分流河道汇合部位厚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高闭合度的鼻状隆起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规模溶蚀作用形成的局部高孔高渗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良好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4个有利勘探区带:元122-定108井区、洼101-元106井区、定34-定603井区、定57-定48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有利勘探区带 成藏 主控因素 油坊庄地区
下载PDF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熙纯 王权锋 +1 位作者 陈斯忠 杨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4,共7页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期是早中新世Burdigalian期至中中新世Serravalian期,油气主要产于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生物礁储层中,以真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为最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滩组合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是近地表古岩溶、白垩化和白云化,分别形成古岩溶储层、白垩化储层及白云化储层。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洋流和海平面变化、地裂运动、礁的类型、礁的成岩相分区、礁的就地转移性和礁的沉积水深等因素,在深水区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地层中都有寻找礁型储层的前景,勘探时须将生物礁-滩组合作整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第三纪生物礁 油气储集潜能 中国南海生物礁 发育和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海域隐性断层构造发育特征与成熟区勘探实践 被引量:13
14
作者 薛永安 吕丁友 +2 位作者 胡志伟 黄江波 任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6,共14页
应用渤海新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基于构造解析理论总结渤海海域隐性断层在地震、地质剖面上的特征和构造样式,分析隐性断层的发育过程和构造成因,提出识别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渤海隐性断层成因和分析的方法体系。研究结... 应用渤海新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基于构造解析理论总结渤海海域隐性断层在地震、地质剖面上的特征和构造样式,分析隐性断层的发育过程和构造成因,提出识别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渤海隐性断层成因和分析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走滑-伸展双动力成盆背景下复杂的走滑断裂格局、多样的地层岩石介质属性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改造是隐性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渤海隐性断层按构造成因和发育部位可划分为走滑断裂主导型、伸展断裂主导型和走滑-伸展复合型3类12种,不同类型隐性断层在渤海发育具有明显分区性。沉积地层厚度不规律变化、地层继承性扭曲甚至产状突变、平面断裂组合的分带特征和同一构造(岩性)油水系统非岩性变化差异是渤海隐性断层识别的重要标志。隐性断层的发现极大地扩大了构造圈闭群规模,其密集发育区多为油气运聚活跃区和有利勘探区带,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隐性断层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直接有效指导了渤海成熟区的勘探,发现了渤中29-6、蓬莱20-2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层 构造成因 构造发育特征 控藏作用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7 位作者 武赛军 谢武仁 金惠 曾富英 郝翠果 白壮壮 苏亦晴 黎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5,共12页
基于露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主要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主要发育6个区域地层不整合,由下至上分别是前震旦系与震旦系之间、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前二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中... 基于露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主要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主要发育6个区域地层不整合,由下至上分别是前震旦系与震旦系之间、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前二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中上二叠统之间、中上三叠统之间以及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已发现的21个常规大气田(包括致密气)中有16个的形成与区域性不整合有关。(2)区域性地层不整合对四川盆地大气田成藏有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风化壳岩溶作用改善不整合面之下储集体的孔渗条件,形成规模岩溶储集层;二是不整合面附近有利于形成良好源储盖组合,为大气田形成提供基础;三是产生地层尖灭和高低不平的古地貌,形成大面积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群;四是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优势通道;五是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3)与区域性不整合相关的领域是四川盆地大气田勘探的重点,前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及其良好的配置条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有望成为重要战略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大气田 四川盆地 岩溶储集层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万旸璐 过敏 +1 位作者 李仲东 谢云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2,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彬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庆道 王伟锋 +3 位作者 吴思卫 李继白 刘传山 潘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4期29-36,3-4,共8页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红河断裂控制盆地的西南边界,断裂走向在该区域发生大角度转折,由华南地区的北西西向变为研究区的北西向,再到青藏高原变为北西西向。中生代以来,除了受到来自西南部的印度板块北移过程中北北东向持续挤...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红河断裂控制盆地的西南边界,断裂走向在该区域发生大角度转折,由华南地区的北西西向变为研究区的北西向,再到青藏高原变为北西西向。中生代以来,除了受到来自西南部的印度板块北移过程中北北东向持续挤压应力外,由于金沙江—红河断裂的存在,并从燕山期以来多次转换、传递来自中国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板块向西挤压力。在特提斯构造域近南北方向和滨太平洋构造域近东西向的双重挤压作用力下,盆地内最大主应力方向曾发生近南北和近东西向的多次转变,红河断裂发生左行、右行走滑交替,并伴有盆地内块体旋转。同时,红河断裂的走滑运动和应力传递作用也对盆地挤压变形起到了减弱和缓冲作用。在全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基础上,针对楚雄盆地复杂的沉积—构造特征,选择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区域大剖面进行平衡剖面构造演化分析,结合盆地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楚雄盆地基底形成,以及晚三叠世以来盆地动力机制及伴生的构造演化、沉积迁移、生储盖组合、断裂活动、火成岩分布和油气运聚条件进行分析。认为:①盆地内自中生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多次改变,控制了构造迁移、盆地内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的联动效应;②火成岩分布与基底深大断裂的分布密切有关,今后勘探中应注意基底大断裂的识别;③盆地内西部坳陷具有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盖层厚、泥质含量高、密封性好的特点,有利于大量油气生成和保存,尤其是西部坳陷中部轴向呈南北—北西延伸的长期继承性坳中隆褶带,是下步优先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构造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控制
下载PDF
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及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153-154,共4页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出义和庄潜山带和孤岛潜山带为济阳坳陷太古界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其中义和庄潜山带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于寻找内部储层,孤岛潜山带则应确定输导砂体和区域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有利勘探区 太古界潜山
下载PDF
蜀南地区东南部嘉陵江组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弢 宋华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149,共4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在老气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油气二次勘探中取得显著成效。为此,通过对蜀南地区东南部烃源岩质量和分布情况、储层展布特征、储层储能系数和储量的关系、构造特征、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水、压力等气... 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在老气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油气二次勘探中取得显著成效。为此,通过对蜀南地区东南部烃源岩质量和分布情况、储层展布特征、储层储能系数和储量的关系、构造特征、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水、压力等气藏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认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低缓、低陡的构造,有利的保存条件,断层发育带,低流体势区等条件的相互匹配,是蜀南地区东南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主要为:合江构造、二里场—五7井区、塘河构造、老翁场构造、李子坝—鹿角场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 东南部 早三叠世 油气富集 规律 控制 因子
下载PDF
烃源条件对古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古潜山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军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崔立叶 吴佳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从烃源岩的丰度、纵向发育及横向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大民屯凹陷烃源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运移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的勘探成果,分析烃源岩在太古宇古潜山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烃源岩控制了古潜山圈闭的含油气丰度、... 从烃源岩的丰度、纵向发育及横向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大民屯凹陷烃源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运移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的勘探成果,分析烃源岩在太古宇古潜山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烃源岩控制了古潜山圈闭的含油气丰度、油气类型及成藏底界深度,是决定该区太古宇古潜山圈闭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潜山 油气藏 控制作用 太古宇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