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组合新优75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秋英 蔡耀辉 +2 位作者 匡贤彦 张晓波 颜龙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3-28,共6页
“新优752”是一个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本试验对该组合进行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新优752”与“汕优63”相比,叶面积系数,净光合生产率均较大,干物质生产量多;抽穗后干物... “新优752”是一个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本试验对该组合进行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新优752”与“汕优63”相比,叶面积系数,净光合生产率均较大,干物质生产量多;抽穗后干物质的输出率及运转率高;单位面积颖花数多,千粒重大,库容量大。这些因素为“新优752”比“汕优63”显著增产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组合 新优752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三系杂稻新组合优IA/4761的选育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宗洪 向关伦 +1 位作者 倪克鱼 刘远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3-5,共3页
利用恢复材料927作为恢复基因供体,与常规高产品种特青杂交,经多年跟踪测交,选育出与优IA配组表现优势强的恢复系4761。其组合优IA/4761经贵州省1994年杂稻区试,平均每hm2产量达8685kg,两年平均产量... 利用恢复材料927作为恢复基因供体,与常规高产品种特青杂交,经多年跟踪测交,选育出与优IA配组表现优势强的恢复系4761。其组合优IA/4761经贵州省1994年杂稻区试,平均每hm2产量达8685kg,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3%,联合方差分析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经1995年和1996年的多点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系 组合 杂交水稻 三系法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组合DNA杂合性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光华 唐梅 +4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81-85,共5页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 但经t检验表明, 13个组合与汕优63 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RAPD 遗传差异 DNA杂合性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童继平 吴跃进 +1 位作者 韩正姝 方文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对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作了探讨 ,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引进具有不同优良品种特性的二元保持系 ,在保持所选育杂种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前提下 ,可较大幅度地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从而为解决杂交水稻品种选育过... 对杂交水稻异质四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作了探讨 ,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引进具有不同优良品种特性的二元保持系 ,在保持所选育杂种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前提下 ,可较大幅度地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从而为解决杂交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多抗、广适、高产、优质等综合育种目标的集成与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性 一元保持系 二元保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 异质四系三交种 应用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品比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峰 熊绪让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双向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6个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2005年品比试验鉴定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目标组合关联度优于对照两优培九的有9个,分别为:Ⅱ优172、88S/金18、测超-2、Y优173、58S/金18、388S/H68、繁31/0293、Y... 利用双向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6个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2005年品比试验鉴定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目标组合关联度优于对照两优培九的有9个,分别为:Ⅱ优172、88S/金18、测超-2、Y优173、58S/金18、388S/H68、繁31/0293、Y优16、测超-1;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序前6位依次为: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全生育期>株高>穗长>总粒数,而与千粒重、播始历期、有效穗的关联程度较低,说明在性状选择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均应注重增加实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含充实饱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超级杂交稻 苗头组合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不同密肥组合对晶两优华占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靳辉勇 昌洪涛 齐绍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杂交水稻机械化单本密植方式下高产密肥组合,以籼型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就密度和肥料设置了6个处理,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间产量及其构成、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倒数第一完全叶SPAD值。结果表... 为探究杂交水稻机械化单本密植方式下高产密肥组合,以籼型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就密度和肥料设置了6个处理,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间产量及其构成、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倒数第一完全叶SPAD值。结果表明,高密低肥处理(HDLF)产量为8.31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从产量构成因素看,HDLF以足量大穗构建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有效穗数316.86万/hm^(2)、每穗总粒数157.98粒),并保持良好的结实性状(结实率80.95%、千粒重23.1g),最终获得高产;从LAI来看,HDLF在生育前期较为适中,齐穗期较高,齐穗后缓慢下降,齐穗后15 d显著大于其他5个处理;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来看,HDLF在生育前、中期均较为适宜,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经方差分析,密度、密肥互作极显著影响产量,密度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肥料极显著影响结实率;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肥料、密度、LAI和干物质量对产量均有正向直接效应,SPAD值则表现为负向直接效应。综上,在本试验单本机插条件下,密度为24万穴/hm^(2)与纯氮用量为150 kg/hm^(2)的组合能够使晶两优华占获得8.25 t/hm^(2)以上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密肥组合 产量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原文传递
杂交水稻新品种繁优5468制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胡荣华 吴志源 +6 位作者 张以华 黄利兴 蔡巨广 谢祖钦 雷上平 谢美珠 游年顺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繁优546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自育的恢复系福恢5468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审定。根据对该品种亲本繁源A和福恢5468的种性特征,产业化特性观察研究,结合2010... 繁优546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自育的恢复系福恢5468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审定。根据对该品种亲本繁源A和福恢5468的种性特征,产业化特性观察研究,结合2010—2012年在福建省将乐县制种技术探讨和实践,初步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繁优5468 制种技术
下载PDF
聚合回交法提高杂交稻农艺性状的育种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薛石玉 刘建慧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以 IR2 6为主体轮回品种 ,采用聚合回交法育成的丽恢 6 2 16等一批恢复系 ,不仅抗稻瘟病能力强 ,而且配合力强。用新恢复系所选配的 优 6 2 16等组合 ,在各级区试中产量表现突出 ,并且抗稻瘟病。
关键词 聚合回交法 农艺性状 杂交稻 稻瘟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早、晚期水稻不育系、恢复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芳明 杨正林 +5 位作者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数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影响因性状不同而异。④不同环境下不同组合都表现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和单株产量最低,其它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不尽相同。因此,要使杂交稻高产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强有突破性的不育系的培育和注重恢复系大粒的选育,同时重视非加性效应的利用以及调节不稳定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杂交水稻直播栽培增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典进 张梅 +4 位作者 余艾青 刘丰国 邓海洲 潘琴 王军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45-47,共3页
杂交水稻直播栽培增产分析表明,7个杂交水稻组合直播栽培与移栽方式有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库源关系更加协调是水稻直播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其单株有效穗数少、分蘖成穗率偏低、个体发育优势弱是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两... 杂交水稻直播栽培增产分析表明,7个杂交水稻组合直播栽培与移栽方式有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库源关系更加协调是水稻直播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其单株有效穗数少、分蘖成穗率偏低、个体发育优势弱是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两优885、411A/万测6-0、两优8153个杂交组合可作直播栽培进一步试种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组合 直播栽培 产量
下载PDF
威优晚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传道 何顺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10,共3页
采用杂交(明恢63×26窄早)和辐射相结合选育的恢复系晚3,与V20A组配成的威优晚3(V20A×晚3),是1个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秧龄弹性较大,易制种且产量高、米质中上等的强优中熟晚籼新组合... 采用杂交(明恢63×26窄早)和辐射相结合选育的恢复系晚3,与V20A组配成的威优晚3(V20A×晚3),是1个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秧龄弹性较大,易制种且产量高、米质中上等的强优中熟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在生产实践中表现突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恢复系 杂交水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国家杂交水稻联合体新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丽坤 杨志明 曾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筛选出适应南方籼稻区杂交水稻新品种,鉴定评价了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穗部性状、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良相优2028、湘两优529、青优香九下一年应进入生产试验;深两优1133、川优616、嘉禾优7... 为筛选出适应南方籼稻区杂交水稻新品种,鉴定评价了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穗部性状、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良相优2028、湘两优529、青优香九下一年应进入生产试验;深两优1133、川优616、嘉禾优7号建议下一年继续开展试验;其他品种不宜在保山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比较试验 保山市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性状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英金 刘宜柏 +3 位作者 孙义伟 贺浩华 饶治祥 潘晓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71,共7页
水稻品种间及亚种间组合的单株产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都还有很大的改良潜力。选育强优势的品种间组合仍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选育品种间及亚种间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关键,并对亲本... 水稻品种间及亚种间组合的单株产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都还有很大的改良潜力。选育强优势的品种间组合仍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选育品种间及亚种间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关键,并对亲本选配进行了讨论。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的选育,利用亚种间优势目前以主攻籼爪交为宜。待籼粳杂种的籽粒充实较差这一难题解决之后,再主攻籼粳交选育优势更强的超高产组合。本文还提出通过株型育种、生理育种提高籼粳杂种植株体内“源”和“流”的水平,是解决亚种间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超高产 育种 性状选择 水稻
下载PDF
热害对67个籼型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义文 龚红兵 +3 位作者 李闯 胡春明 林添资 盛生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23-26,共4页
对67个籼型杂交组合进行高温处理,各组合的结实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大于60%且结实率降幅小于30%的组合有8个,占供试组合总数的11.94%。研究还表明,热害对籼型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与其亲缘有关。
关键词 热害 杂交组合 结实率 影响
下载PDF
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在黔北地区一般栽培水平下的表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班琼 梁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44-46,共3页
在黔北地区一般栽培水平条件下对省内外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鉴选。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产量最高(8371.5 kg/hm2),比Ⅱ优838增产13.53%,属于多穗型组合,且抗稻瘟病、纹枯病,抗倒伏性强。川丰5号产量居第二(7908.0 kg/hm2),比Ⅱ优... 在黔北地区一般栽培水平条件下对省内外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鉴选。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产量最高(8371.5 kg/hm2),比Ⅱ优838增产13.53%,属于多穗型组合,且抗稻瘟病、纹枯病,抗倒伏性强。川丰5号产量居第二(7908.0 kg/hm2),比Ⅱ优838增产7.24%,属于大穗型组合,抗稻瘟病,抗倒伏性强。C优725、中优838、冈优177等较好。各参试品种可在黔北地区种植。该文还提出了加强抗性育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组合 筛选 黔北地区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和长江流域优质水稻组合选育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隆平 《安徽农学通报》 1998年第3期1-3,共3页
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间杂交组合和优质高产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技术体系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法 杂交组合选育
下载PDF
川谷A配组水稻组合的稻瘟病抗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绍山 焦峻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4-17,共4页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稻瘟病抗性 产量构成因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在菲律宾的适应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钻 曾晓明 +1 位作者 马文东 王顺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菲律宾是一个水稻生产及消费大国,虽全年都可种植水稻,但目前还未能实现粮食自给,加强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是解决其国内粮食问题的最佳选择。中国援菲律宾农业技术中心技术合作项目组在项目执行期间培育并筛选出12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对... 菲律宾是一个水稻生产及消费大国,虽全年都可种植水稻,但目前还未能实现粮食自给,加强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是解决其国内粮食问题的最佳选择。中国援菲律宾农业技术中心技术合作项目组在项目执行期间培育并筛选出12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对这些组合在菲律宾中菲农技中心农场进行品比试验、分期播种试验及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了其适应性。结果表明,在所有12个组合中,PH-05和PH-09综合表现最好,在2020年雨季品比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00和6.75t/hm^(2),较3个当地对照品种增产8.0%~33.2%,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在当地雨季种植,PH-05和PH-09的始穗期应安排在9月上旬,最迟不超过9月15日,移栽密度以每公顷25万穴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菲律宾 增产 适应性
原文传递
杂交水稻产量因子在两种种植方式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富昊伟 包宋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8-310,共3页
21个杂交水稻组合在测交12株种植和小区6.67m2测产种植两种条件下,分别对其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行考查,方差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数是两种种植方式中最大的变异,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的产量因... 21个杂交水稻组合在测交12株种植和小区6.67m2测产种植两种条件下,分别对其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行考查,方差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数是两种种植方式中最大的变异,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的产量因子则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千粒重因子在两种种植条件下相关。据此育种者可根据测交量估测组合的大田实际产量,节省人力与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因子 差异分析 种植方式 配合力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制度下纳米修复材料对杂交籼稻籽粒Cd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茹 陈馨睿 +5 位作者 张颖 崔俊义 武立权 马友华 廖江 何海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干湿交替灌溉具有节水高产特性,但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干湿交替灌溉常导致稻米Cd含量>0.20 mg·kg^(-1),通过添加钝化剂可能对水分高效利用及优质稻米生产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为此,本研究以吸收能力较强的籼型亚种为试材,在前期... 干湿交替灌溉具有节水高产特性,但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干湿交替灌溉常导致稻米Cd含量>0.20 mg·kg^(-1),通过添加钝化剂可能对水分高效利用及优质稻米生产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为此,本研究以吸收能力较强的籼型亚种为试材,在前期筛选出的高积累品种(深两优1813)和低积累品种(两优6206)基础上,于Cd轻度污染稻田设置灌溉制度和钝化剂双因素多水平处理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下,成熟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移栽前降低17.13%~61.01%,而传统淹灌水稻的降低幅度为-43.45%~21.07%,干湿交替灌溉较传统淹灌表现出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P<0.05).水稻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d含量则表现为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明显高于传统淹水灌溉处理.不同钝化剂处理相比较,多孔纳米陶瓷+石灰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籽粒Cd含量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多孔纳米陶瓷、石灰+有机肥、石灰+生物炭、石灰及不施任何钝化剂处理(P<0.05).深两优1813和两优6206在多孔纳米陶瓷+石灰组合修复模式下的籽粒Cd含量分别为0.23~0.24 mg·kg^(-1)和0.16~0.21 mg·kg^(-1).产量在灌溉制度、品种、钝化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湿交替灌溉的籽粒Cd含量在多孔纳米陶瓷+石灰组合模式下存在超标风险(深两优1813品种为0.24 mg·kg^(-1);两优6206品种为0.21 mg·kg^(-1)),但通过选用低积累品种,籽粒Cd含量具有可预见性的达标(<0.20 mg·kg^(-1))潜力.因此,干湿交替灌溉+多孔纳米陶瓷和石灰组合修复模式+低积累品种可视为Cd轻度污染稻田节水高产优质稻米的调优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干湿交替灌溉 混合钝化 纳米材料 镉(C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