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4 位作者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44,共12页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团头鲂 属间杂交 杂种子一代 形态特征 核型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交及F_1代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云锦凤 王照兰 杜建才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1期32-35,48,共5页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同属于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均为异源四倍体,两个种的杂交为地理上远缘的种间杂交。试验采用将母本穗人工去雄后与相邻种植的父本穗套袋的方法获得了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正反交的种间杂交种子。对亲本及杂种F...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同属于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均为异源四倍体,两个种的杂交为地理上远缘的种间杂交。试验采用将母本穗人工去雄后与相邻种植的父本穗套袋的方法获得了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正反交的种间杂交种子。对亲本及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F1代杂种仍是四倍体,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所含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具有同源性,但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杂种f1 细胞学分析 披碱草 老芒麦
原文传递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祚昌 赵世民 +1 位作者 詹庆才 陈一吾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4-19,共6页
通过线粒体离体翻译产物的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分析,发现水稻BT型不育细胞质(农虎26A和丰锦A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产物比可育细胞质(农虎26B和丰锦B保持系)缺少一个22KD多肽。它反应了BT型不育细胞质线粒体基因组中有关育性的基因变异。... 通过线粒体离体翻译产物的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分析,发现水稻BT型不育细胞质(农虎26A和丰锦A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产物比可育细胞质(农虎26B和丰锦B保持系)缺少一个22KD多肽。它反应了BT型不育细胞质线粒体基因组中有关育性的基因变异。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杂种F_1的育性虽然恢复,但是它的线粒体基因产物中仍然缺少22KD多肽。然而,在杂种F_1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中则显示出一个22KD多肽条带。杂种F_1中的这个22KD多肽是核基因产物。它弥补了线粒体基因组中育性基因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翻译产物 雄性不育性
下载PDF
5种杂交F_1罗非鱼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淞 卢迈新 +1 位作者 黄樟翰 高风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对4种杂交F1尼奥罗非鱼(不同尼罗罗非鱼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Ⅳ与莫荷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绝对增重率(g/d)为莫荷鱼>尼奥Ⅱ>尼奥Ⅲ... 对4种杂交F1尼奥罗非鱼(不同尼罗罗非鱼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Ⅳ与莫荷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绝对增重率(g/d)为莫荷鱼>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Ⅳ(P<0.01);②五种杂交F1罗非鱼雄性率为莫荷鱼>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Ⅳ(P<0.05),成活率彼此间无差异(P>0.05);③肥满度(K)为莫荷鱼>尼奥Ⅰ>尼奥Ⅲ>尼奥Ⅱ>尼奥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莫荷鱼生长性能较好,具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杂交f1 生长性能 养殖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_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娜娜 张德平 +1 位作者 朱珺 戴思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切花菊 杂种f1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体系 菊花育种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_1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造哲 马青枝 +1 位作者 云锦凤 赵爱桃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5期28-31,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酯酶 (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POD同工酶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 ,共有 8条相同位点的酶带 ,为亲本...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酯酶 (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POD同工酶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 ,共有 8条相同位点的酶带 ,为亲本的基带 ,在EST同工酶谱中双亲有 6条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 ,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 ,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有偏向母亲遗传的倾向 ;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 ;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杂种f1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原文传递
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_1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3 位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沈土山 姚子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499,共7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杂交种F1的可数性状中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条数基本上一致,各项差异均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的形态与唇鱼骨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6.7%~100%(P1)、87.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花[鱼骨] 杂交f1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下载PDF
翘嘴鳜与斑鳜杂交F_1代食性驯化及主要形态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进 梁旭方 +5 位作者 易提林 窦亚琪 王乾 余锐 符云 叶卫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质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易驯化杂交鳜F1代体长、体高和眼径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0.435;所选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r2=0.949,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长(X2)、体高(X4)和眼径(X7)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5.527+0.127 X2+0.344 X4+0.903 X7。试验结果说明,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存在易驯化和不易驯化个体的食性分化;用体长、体高和眼径估计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易驯化杂交鳜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鳜 食性驯化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及其杂种F_1的磷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宾兴 郭程瑾 +2 位作者 王斌 肖凯 李雁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在缺磷胁迫下,对磷低效、磷吸收高效和利用高效3个小麦品种及其杂种F1的磷吸收、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磷低效品种Nc37相比,磷吸收高效品种81(85)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次生根直径较大、根系干物质重量较大、TTC(氯化三苯... 在缺磷胁迫下,对磷低效、磷吸收高效和利用高效3个小麦品种及其杂种F1的磷吸收、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磷低效品种Nc37相比,磷吸收高效品种81(85)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次生根直径较大、根系干物质重量较大、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力较高和单株全磷量较多。其对磷索吸收量的增加,是根系形态和根体构型改变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素利用能力增强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高效品种(蚂蚱麦)具有较高的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对于改善植株体内磷的代谢周转和再利用能力,进而提高植株的磷利用效率可能具有较重要作用。在F1-1[Nc37×81(85)],F1-2(Nc37×蚂蚱麦)和F1-3[81(85)×蚂蚱麦]3个杂种F1中,单株次生根数、次生根粗度、单位土体根系干重、根系TTC还原力、植株成熟期全磷量和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的离中优势(Hm)和超高亲优势(Hh)多为正向优势。其单株籽粒产量的Hm和Hh均为正值,分别变化在31.7%-32.8%(Hm)和18.5%-29.6%(Hh)之间。用高效吸收、利用2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充分利用F1代在磷吸收利用上的杂种优势,对于改善在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索营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效率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杂种f1 磷胁迫
下载PDF
5种杂交F_1代罗非鱼致死低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淞 杜诚 +2 位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水产养殖》 CAS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室外人工降温条件下,对莫桑比克罗非鱼(O.ma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 ♂)杂交F1(下称莫荷鱼)、4个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杂交F1(如下分别称:尼奥鱼Ⅰ、尼奥鱼Ⅱ... 在室外人工降温条件下,对莫桑比克罗非鱼(O.ma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 ♂)杂交F1(下称莫荷鱼)、4个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杂交F1(如下分别称:尼奥鱼Ⅰ、尼奥鱼Ⅱ、尼奥鱼Ⅲ、尼奥鱼Ⅳ)共五个杂交F1罗非鱼进行致死低温研究,得出各杂交一代的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实验表明当水温降到 11.4℃时,莫荷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11.4℃-7.5℃;尼奥Ⅰ的致死低温范围是8.6℃-5.9℃;尼奥Ⅱ8.3℃-5.6℃;尼奥Ⅲ8.7℃-5.8℃;尼奥Ⅳ8.3℃-5.7℃。对五个杂交F1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莫荷鱼对低温耐受能力较差,同尼奥Ⅱ和尼奥Ⅲ杂交F1相比有显著差异(P<0.1),而其它罗非鱼间对低温耐受能力无显著差异(P>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杂交f1 致死温度
下载PDF
框鳞镜鲤♀×青鱼♂杂种F)1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金万昆 俞丽 +4 位作者 杨建新 张慈军 高永平 赵宜双 王春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8,共8页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受精技术,对框鳞镜鲤♀×青鱼♂进行了2次杂交试验,共获受精卵878.9万粒,用网箱和环道孵化方法共得到培育4d仔鱼358万尾。受精率94.15%,孵化率51.4%。水温控制在23~24℃,受精后5min胚盘隆起,约58min进入2细胞期,...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受精技术,对框鳞镜鲤♀×青鱼♂进行了2次杂交试验,共获受精卵878.9万粒,用网箱和环道孵化方法共得到培育4d仔鱼358万尾。受精率94.15%,孵化率51.4%。水温控制在23~24℃,受精后5min胚盘隆起,约58min进入2细胞期,1h10min进入4细胞期,1h25min进入8细胞期,1h43min进入16细胞期,1h53min进入32细胞期,2h20min进入多细胞期,2h49min进入囊胚早期,4h30min进入囊胚中期,5h18min进入囊胚晚期,6h30min进入原肠早期,7h30min进入原肠中期,9h30min进入原肠晚期,10h20min进入神经胚期,12h00min进入胚孔封闭期,14h30min进入眼泡出现期,18h20min进入尾芽期,23h30min进入晶体出现期,25h00min进入肌肉效应期,27h55min进入心脏搏动期,40h33min至45h30min为孵出期。胚后发育观察到4日龄,4日龄后下塘培育乌仔,该杂交组合胚胎发育时间介于双亲之间。同时,观察了杂种胚胎发育各时期中自卵裂、囊胚、原肠作用、器官形成至孵出期的发育异常现象,畸形率为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鳞镜鲤 青鱼 杂种f1 胚胎发育 仔鱼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1 位作者 王雨辰 沈土山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7,共7页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h45min,胚盘隆起;2h30min,进入卵...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h45min,胚盘隆起;2h30min,进入卵裂期;3h15min,进入桑椹期;4h15min,进入囊胚期;11h,进入原肠期;13h40min,进入神经胚期;14h20min,进入胚孔封闭期;17h20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0h10min,进入视泡期;25h,进入尾芽期;26h40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1h,进入晶体出现期;35h10min,进入心跳期;49h10min,进入眼色素形成期;51h20min,进入血液循环期;59h10min后,开始出膜。整个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偏向于母本翘嘴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鲔鲂F_1、F_2及其亲本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文枰 贾永义 +3 位作者 刘士力 李倩 李停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alburnus)、父本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鲌鲂F_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鲌鲂F_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鲐鲂F_1、F_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鲌鲂F_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鲌鲂F_2最少,为0.7744;翘嘴鲐和团头鲂介于鲐鲂F_1和F_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鱼体左右两侧肌问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研究获得的鲌鲂F_1和F_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_2较F_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鲐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鲂f1 鲌鲂f2 肌间骨 形态学 远缘杂交
下载PDF
怀乡鸡×贵妃鸡杂交一代不同日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测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志远 江新生 +1 位作者 吴薇薇 杜炳旺 《家禽科学》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随机抽取90d和120d的怀乡鸡×贵妃鸡杂交一代共32只(每个日龄公母鸡各8只),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屠宰性能上,120d的公鸡腿肌率与两个日龄的母鸡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同性别间的腿肌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0d公母... 随机抽取90d和120d的怀乡鸡×贵妃鸡杂交一代共32只(每个日龄公母鸡各8只),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屠宰性能上,120d的公鸡腿肌率与两个日龄的母鸡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同性别间的腿肌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0d公母间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120d的公母间腹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且120d母鸡的腹脂率与90d的母鸡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它指标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上,120d胸肌和腿肌的pH值、肉色、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90d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120d的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比90d的小,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乡鸡 贵妃鸡 杂交f1 屠宰性能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小波 求盈盈 +5 位作者 郑锡良 戚行江 邱立军 黄忠平 王涛 梁森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7-510,F0002,共5页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矮杨梅 种间杂交 杂种f1 胚培养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_1与BC_1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尹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31-35,共5页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BC1 基因组DNA RAPD
下载PDF
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其杂种F_1的蛋白质和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雪 刘玲玲 +2 位作者 高天鹏 常国华 张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04-5106,共3页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亲本染色加深的带,且出现了亲本中不存在的新带。杂种F1过氧化物酶谱主要表现为亲本的不完全互补型和杂种型。[结论]蛋白质谱和过氧化物酶谱可作为百合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及进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亚洲百合 杂种f1 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白三叶×高加索三叶草F1代茎段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帆 王明玖 +1 位作者 何丽君 陈丽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0,共6页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高加索三叶草T.ambiguum未成熟胚离体培养产生的F1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筛选适宜的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体细胞器官发生的影响,为建...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高加索三叶草T.ambiguum未成熟胚离体培养产生的F1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筛选适宜的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体细胞器官发生的影响,为建立扩繁体系及之后的回交试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MS+2,4-D 0.1 mg/L、6-BA2 mg/L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MS+NAA0.5 mg/L、6-BA1 mg/L、KT 1 mg/L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三叶草 白三叶 杂交f1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_1生长特征与其亲本子代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6 位作者 王清印 吴雷明 宋振鑫 林利民 翟介明 奥谷亮 大田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依次为杂交F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10-11、13月龄时,累积体重值依次为杂交F1>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增重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F1次之。研究表明,杂交F1体长生长速度最快,且在11月龄前的体重生长速度最快;云纹石斑鱼在11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他两个群体;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F1在14个月的生长中表现出杂种优势。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七带石斑鱼与杂交F1同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养殖 生长特征
下载PDF
育肥中后期杜泊羊湖羊杂交F_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参数 被引量:10
20
作者 聂海涛 游济豪 +2 位作者 王昌龙 王子玉 王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269-4278,共10页
【目的】为杜湖杂交F1代公羊确定育肥中后期的能量需要量参数,为该品种绵羊能量这一营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比较屠宰法,将能量需要量解析为维持能量需要量和生长能量需要量,采用代谢能和净能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测定。... 【目的】为杜湖杂交F1代公羊确定育肥中后期的能量需要量参数,为该品种绵羊能量这一营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比较屠宰法,将能量需要量解析为维持能量需要量和生长能量需要量,采用代谢能和净能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测定。试验选用体重为35 kg左右的杜湖杂交F1代公羊42只,其中的30只试验羊用于比较屠宰试验,将试验羊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3个采食量水平,使其日增重分别达到350、150和0 g,分别在试验第1天(6只)、自由采食组羊体重分别达到43 kg(6只)和50 kg(18只)时分3批进行屠宰,以便得到试验羊的体能量沉积量。另外,12只羊用于消化代谢试验,同样按上述采食量水平随机分为3组,利用推荐公式对试验羊的甲烷产量和产热量进行预测,并以此计算得到代谢能摄入量分别10.69、11.99和12.33 MJ(每采食1 kg日粮的代谢能摄入量)。【结果】维持净能(net energy for maintenance,NEm)需要量为271.6 kJ.kg-0.75,代谢能维持效率为0.66;维持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for maintenance,MEm)需要量为413.7 kJ.kg-0.75;35—50 kg日增重100—350 g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0.81—3.12 MJ.d-1;35—50 kg日增重100—400 g的生长代谢能需要量为1.47—5.38 MJ.d-1,代谢能生长效率为0.55。【结论】较为系统地得到了35—50 kg杜湖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指标,其中包括维持净能、维持代谢能、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与国内外肉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需要量 杜泊羊 湖羊 杂交f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