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建平古人类肱骨形态结构分析
1
作者 魏偏偏 赵昱浩 何嘉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3-954,共12页
1957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发现了一根古人类肱骨化石,编号PA103。通过同一批龙骨中筛选的哺乳动物化石,吴汝康推断PA103应该为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并对该化石进行了表面形态特征观察和描述。为了对PA103化石的内外结构进行更全面的了解,除了... 1957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发现了一根古人类肱骨化石,编号PA103。通过同一批龙骨中筛选的哺乳动物化石,吴汝康推断PA103应该为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并对该化石进行了表面形态特征观察和描述。为了对PA103化石的内外结构进行更全面的了解,除了线性测量数据的对比,本文还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结合生物力学和形态示量图分析对建平古人类右侧肱骨化石PA103进行了分析。通过本研究发现,PA103骨干横断面的生物力学粗壮度和力学形状指数明显小于尼安德特人,而与同时期欧亚大陆古人类不利手侧最为接近,这说明建平人右侧肱骨可能不是惯用手,同时,建平人的行为活动应该与同时期同地区的古人类处于同一水平,而小于尼安德特人。整体来看,PA103骨干骨密质厚度和截面惯性矩与近现代人的分布模式较为接近,除局部数值增大外,其整体数值小于近现代人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遗传或行为活动有关,由于缺少古人类化石对比数据,更详细的了解还需后期开展更多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平人 肱骨骨干 生物力学 形态 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贤 尹东 +1 位作者 梁斌 金先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9-803,共5页
目的评价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5月采用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近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6岁... 目的评价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5月采用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近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6岁。致伤原因:跌倒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4例,运动损伤3例,皮带绞伤1例。按美国创伤骨科协会(OTA)骨折分型:12-C1型6例,12-C2型3例,12-C3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平均7.2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价。结果手术时间51~127 min,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 L,平均212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36周,平均19.2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31~35分,平均34.6分;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为90~100分,平均99分。结论螺旋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少、神经损伤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肱骨微创内固定技术,尤其适用于肱骨干近段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钢板 肱骨干骨折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