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象与性情:子张之儒的从政之道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超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2年第1期24-38,197,共16页
子张之儒是先秦儒家重要一派,将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相关的理论作品串联成篇,可窥其思想演变之脉络。具体讲,该学派在孔子殁后致力于发扬孔门从政思想,逐渐构造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哲学理论。其核心纲领可用“居敬而行简”概括,其中... 子张之儒是先秦儒家重要一派,将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相关的理论作品串联成篇,可窥其思想演变之脉络。具体讲,该学派在孔子殁后致力于发扬孔门从政思想,逐渐构造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哲学理论。其核心纲领可用“居敬而行简”概括,其中“居敬”属于从政者自身修养方面,以追求君子“威仪”为目标;“行简”则属于从政者莅民为政方面,以治理百姓为内容。在此理论框架之下,子张及其后学还概括出“虑以下人”“五美四恶”“敬刑为德”“明于礼乐”“知民之性”等理念,并试图回答“政治是什么”“政治何以可能”等哲学问题,客观上促成了当时学界关于人性善恶之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张之儒 上博简《从政》 礼乐 秩序 性情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2
作者 王静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8-51,共4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其理论贡献之一是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前提和出发点,从而确立了人的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历史主体地位,也奠定了人的历史制约性的科学依据,从而克服了以往一切社会历史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根本...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其理论贡献之一是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前提和出发点,从而确立了人的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历史主体地位,也奠定了人的历史制约性的科学依据,从而克服了以往一切社会历史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根本缺陷。马克思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主义本体论到方法论的转变,使社会科学真正变成科学,并为所有社会科学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唯物史观 本体论 方法论
下载PDF
论人类社会现实建构的艺术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立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所谓社会现实建构就是人类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一切意识活动及其成果。艺术以其独具的创造新现实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自身在人类审美诉求中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并藉此获得了自身在社会中存在... 所谓社会现实建构就是人类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一切意识活动及其成果。艺术以其独具的创造新现实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自身在人类审美诉求中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并藉此获得了自身在社会中存在的合法性根基,尤其是新兴的数字艺术在激发人类的自由情感强度方面大大超越了原子艺术,并弥补了原子艺术在真善价值表达方面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实建构 私人意识形态 原子艺术 数字艺术
下载PDF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人的现实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对建筑美的人文内涵的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鸽娟 廖劲松 《山西建筑》 2005年第13期24-25,共2页
从建筑与人的现实生活的互动反映、对材料的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场所经验的感知等方面,发掘了建筑美的人文内涵,并介绍了“缓慢的美”的设计理念,从而真正把握适用、经济、美观这一基本原则的内涵。
关键词 建筑与现实生活 材料 场所 人文内涵 “缓慢的美”
下载PDF
可视化人体医学图像数据库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庆玉 徐升 庄海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共5页
本文介绍了可视化人体医学图像数据库的发展状况、所基于的技术问题及其应用。
关键词 医学图像 数据库 可视化人体 数字图书馆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从“现实的人”到“人的现实”:主体向度对历史之谜的再解答
7
作者 张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现实的人”的发现是对以往哲学体系“抽象的人”的重要超越,将人从抽象人性论的各种虚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生成的主体。“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起点,其现实性在马克思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利己... 历史唯物主义“现实的人”的发现是对以往哲学体系“抽象的人”的重要超越,将人从抽象人性论的各种虚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生成的主体。“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起点,其现实性在马克思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利己的人、异化劳动中的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到物化的人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人的现实性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向思维具体的蜕变,从“现实的人”走向“人的现实”。这一蜕变不仅规定了人趋向自由状态的必然性,同时回答了历史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的谜题,对于澄清非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谬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人的现实 历史 主体向度
下载PDF
人道主义价值理想的追寻——新时期初期文学综论
8
作者 彭旷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前半期文学的总体考察 ,把这一时期文学中的思想内含概括为人道主义精神 ,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的生成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关键词 新时期初期 人道主义 人的现实性 人的尊严
下载PDF
一种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可视化工具软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蔚桦 龚杰民 王力 《计算机仿真》 CSCD 1999年第1期10-12,22,共4页
该文提出将仿真可视化与仿真计算相分离的观点。阐述了分布式交互仿真(DIS)系统可视化的共同要素,给出了作者研制的DIS仿真工具软件的结构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 分布式交互仿真 界面 虚拟现实 可视化工具软件
下载PDF
基于人的基本生存境遇谈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10
作者 白雪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9-63,共5页
美学是广义的人的哲学的组成部分,美学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对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的探索而不断向前发展。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海德格尔提出“物的原初意义是没有意义,意义是来源于人自身的价值判断尺度”;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 美学是广义的人的哲学的组成部分,美学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对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的探索而不断向前发展。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海德格尔提出“物的原初意义是没有意义,意义是来源于人自身的价值判断尺度”;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人是目的”“人向自然立法”,可见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所在。从美学的角度上讲,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集中、最完满的体现,人的本质是美的本质最深刻、最内在的根源。从艺术的角度上讲,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全是人的生存、存在的体验,艺术的驱动力、内容及其感人魅力都来自于人类的生存体验。着眼于对人性的悖论、人生的悖论、人类社会的悖论三方面来探究人的现实的基本境遇,以此来说明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 人性的悖论 人生的悖论 人类社会的悖论
下载PDF
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
11
作者 徐丽霞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2期75-77,61,共4页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完成了对历史主体与历史本质的一体化的双重揭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现实的人 历史主体 历史本质
下载PDF
基于VRML的手语合成系统中人体模型的运动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景超 阿里甫.库尔班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6,共3页
人体建模技术是实现手语合成系统的前提,采用VRML(V irtualRealityModeling Language)三维人体建模技术可以提高人体建模的性能,为手语合成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于VRML三维人体模型的设计中,分析了人体模型的控制变化原理及仿射变... 人体建模技术是实现手语合成系统的前提,采用VRML(V irtualRealityModeling Language)三维人体建模技术可以提高人体建模的性能,为手语合成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于VRML三维人体模型的设计中,分析了人体模型的控制变化原理及仿射变换方法;采用线框模型实现了三维人体模型的建立,运用仿射变换方法实现人体模型的手臂控制运动。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射变换 人体建模 VRML 手语合成
下载PDF
黑格尔与现实的人
13
作者 尹峻 高文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人是现代人文思想的基本范畴。近代西方哲学无不从"人"的概念发问,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黑格尔把抽象的人格作为具有实在性的社会市民的可能性,并以做国家公民的形式使可能的人格必然地成为现实的个体。但是,关于公民的论述... 人是现代人文思想的基本范畴。近代西方哲学无不从"人"的概念发问,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黑格尔把抽象的人格作为具有实在性的社会市民的可能性,并以做国家公民的形式使可能的人格必然地成为现实的个体。但是,关于公民的论述并不说明黑格尔坚持了非个人本位的国家概念,也不能成为反对天赋人权的法西斯主义理论来源。现代世界中,人只有扬弃人格的抽象可能性和市民的现实偶然性,成为国家公民,才能达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具体有机统一,才是现实的人,并使权利与义务获得现实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现实的人 人格 市民 公民
下载PDF
赵新小说创作论
14
作者 张同俭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赵新的小说创作由写农村“好人好事”起步,新时期初转向“问题小说”的创作,到20世纪90年代,则更注重对农村人情世态的描摹。
关键词 赵新 小说创作 农村 文学评论 文学风格
下载PDF
黄埔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论何顿《黄埔四期》
15
作者 龚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5-34,共10页
当代文学不乏厚重的"史诗"之作,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现代以来历史的重述尤其蔚为大观。何顿的《黄埔四期》在此脉络之下又有新意,其立足于湖南,在家乡情结的激励下,以"起义/叛徒"为叙事爆发点,写尽了北伐战争以来中... 当代文学不乏厚重的"史诗"之作,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现代以来历史的重述尤其蔚为大观。何顿的《黄埔四期》在此脉络之下又有新意,其立足于湖南,在家乡情结的激励下,以"起义/叛徒"为叙事爆发点,写尽了北伐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波谲云诡,因此瓦解或至少动摇了某些目前已成定论的中国现当代历史成规,从而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增添了一个有分量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四期》 起义/叛徒 国军战争 世态人情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