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人才战略与人文环境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荣科 段华洽 王辉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106-113,共8页
人才战略的实施 ,直接受到人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人文环境是人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环境则由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整个人才环境的完善与发展 ,对人才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 人才战略的实施 ,直接受到人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人文环境是人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环境则由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整个人才环境的完善与发展 ,对人才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 ,安徽人文环境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但仍存在严重问题与不足。人文环境建设应结合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 ,以及宣传培育黄山松精神等行动 ,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人才战略 人才环境 人文环境 人文教育 人文学科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基础简说 被引量:3
2
作者 葛翠柏 王正伦 唐永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人文科学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母本”,理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理路,厘清人文科学的“边界”、发生、发展、特质、价值取向和一般属性并因之妥善处理好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 人文科学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母本”,理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理路,厘清人文科学的“边界”、发生、发展、特质、价值取向和一般属性并因之妥善处理好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人文科学 特质 价值取向 属性
下载PDF
人文科学的自然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尤西林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自然观是人文科学的基石。人以何种方式对待自然 ,也就以相应的形态塑造人自己的性质。因而 ,自然观不仅是人文科学反思的起点 ,也是建构新型人性的落脚点。迄今的自然观经历了人对自然的迷信崇拜、人对自然的依存顺应与人对自然的征服... 自然观是人文科学的基石。人以何种方式对待自然 ,也就以相应的形态塑造人自己的性质。因而 ,自然观不仅是人文科学反思的起点 ,也是建构新型人性的落脚点。迄今的自然观经历了人对自然的迷信崇拜、人对自然的依存顺应与人对自然的征服统治不同阶段。一种基于现代生产力的现代人文主义尽管困境重重 ,但仍然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自然观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 自然观 人性 现代人文主义 生态学 生态伦理学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论宏思维及其视野下的世界观、方法论、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对李培根院士关于宏思维能力培养论述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齐爱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9-161,共13页
宏思维应是宏观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和人本思维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世界观的3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从背后看自己、从空中看社会、从宇宙看地球;提出宏思维的方法论体系应是时间、空间、是间和人问四个向度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视... 宏思维应是宏观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和人本思维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世界观的3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从背后看自己、从空中看社会、从宇宙看地球;提出宏思维的方法论体系应是时间、空间、是间和人问四个向度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视野下的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学科知识群、人文科学学科知识群和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群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视野下的新人类学是研究整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是指导人类科学地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它至少包涵八个基本原理或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思维 世界观 方法论 社会科学 人类科学
下载PDF
谈E-时代文科研究生的计算机教育
5
作者 肖波 《民族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科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目标 ,既要在研究生阶段发挥作用 ,又要有益于其终生的研究和工作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部分 ,在教学手段上要尽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计算机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教育方法
下载PDF
建筑的存在方式及其美学涵义——当代建筑美学的批评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千里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47,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学”的误解普遍而深刻。在建筑领域中,这种误解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泛滥和对建筑基本目标的放逐。文章结合当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从建筑的存在方式入手,探讨了建筑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与建筑美学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学”的误解普遍而深刻。在建筑领域中,这种误解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泛滥和对建筑基本目标的放逐。文章结合当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从建筑的存在方式入手,探讨了建筑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与建筑美学涵义之间所存在的根本而深刻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存在方式 美学涵义 建筑美学
下载PDF
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雅芝 郝建华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77-80,共4页
阐述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生产方式的 3次大变革 ,并分析了这 3次变革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生产方式每一次变革的结果 ,都改变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及汽车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格局。
关键词 汽车工业 生产方式 变革 发展
下载PDF
人学视野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5
8
作者 邱燕 邱阳 肖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按照人学的视角,目前幼儿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理念认识上不到位、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培养不够、幼儿体育教师素质标准缺失以及幼儿体育课程器材与活动场地不足、幼儿体育研究中"人"的研究主体不强等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政策与现... 按照人学的视角,目前幼儿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理念认识上不到位、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培养不够、幼儿体育教师素质标准缺失以及幼儿体育课程器材与活动场地不足、幼儿体育研究中"人"的研究主体不强等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政策与现实对接、加强幼儿体育师资培养、设置幼儿体育教师素质标准、提高幼儿活动器材和场地的准入门坎和加强对幼儿体育教学中"人"的研究来提升幼儿体育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幼儿 体育 教学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立德树人”的内涵:一种人学的解读 被引量:21
9
作者 谢晓娟 张召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 "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培养人们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本质”的双重含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黑格尔、狄尔泰、胡塞尔之间的一点链接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9,共7页
"本质"最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用语中就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普通的东西"("共相"),一是指"个体的东西"("这个")。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片面地认为,"本质"就是指... "本质"最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用语中就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普通的东西"("共相"),一是指"个体的东西"("这个")。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片面地认为,"本质"就是指"普通的东西"。但实际上,"普通的东西"并不能涵盖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界定和表述:本质是使一事物"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本质"的深层含义应是"个体性"。本文通过对西方一些相关思想观点的分析和文化现实的考察,得出结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待事物的两种态度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重普遍性规律的追求,后者重个体性的人生价值意义的追求。从自然物到文化物是一个由以普遍性为本质到以个体性为本质的转化过程。作者主张,在人文社会领域应该强调的是:在尊重和发扬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和而不同"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普遍性 个体性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文化
原文传递
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慧君 张青 郭为忠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广义设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内 ,它是创造人为事物的开端 ,因此它是一种生产力 ,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义设计大致划分为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广义概念设计既要确定设计理念又要形成可行方案 ,其核... 广义设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内 ,它是创造人为事物的开端 ,因此它是一种生产力 ,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义设计大致划分为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广义概念设计既要确定设计理念又要形成可行方案 ,其核心是创新 ,其意义尤为显著。要搞好概念设计必需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创造性思维是概念设计进行创新的推动力。科学哲学原理是产生概念设计理念的有力武器。系统科学原理是追求概念设计综合最优的重要手段。人文科学是拓展概念设计思路的重要途径。美学是追求概念设计尽善尽美的有效工具。要重视概念设计并深入研究它的理论基础 ,才能把我国创新设计推向一个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设计 广义概念设计 设计理念 创造性思维 科学哲学原理 系统科学 人文科学 美学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人的另类科学——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笑岳 于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22,128,共7页
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科学类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形成共论。文章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人学”出发,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再考察,并对心理学的知识领域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另类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认... 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科学类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形成共论。文章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人学”出发,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再考察,并对心理学的知识领域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另类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认为心理学本质是一门综合性的“人学”,其学科性质是一门另类科学,其知识形态既是科学,又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人学 “三体一位” 另类科学
下载PDF
国家战略下的体育与社会进步——第6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亚成 王子朴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第5期9-17,共9页
第6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于2016年10月13-16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如期举行,100余名体育专家、青年学者和体育博士研究生围绕本届论坛"国家战略下的体育与社会进步"主题,从体育发展的社会问题与破解、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运动科学... 第6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于2016年10月13-16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如期举行,100余名体育专家、青年学者和体育博士研究生围绕本届论坛"国家战略下的体育与社会进步"主题,从体育发展的社会问题与破解、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运动科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突破、体育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等5个专题进行论文报告和研讨。论坛整体呈现出思想解放、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特点。论坛高水平的交流内容,开放的研讨形式,热烈的学术氛围,令参会代表深受启迪和鼓舞。论坛旨在为体育博士群体搭建一个高水平、多领域的学术平台,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体育发展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人体科学 竞技体育 体育教育 体育产业 博士论坛
下载PDF
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 被引量:10
14
作者 伍麟 郭增花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8,共5页
心理学中一直存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研究取向,前者是主流,后者是非主流。自然科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对整个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也存在一些偏差。人文科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对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的超... 心理学中一直存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研究取向,前者是主流,后者是非主流。自然科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对整个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也存在一些偏差。人文科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对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的超越以及它的方法论原则凸显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 心理学 科学主义 自然科学 方法中心主义 方法论
下载PDF
古典学的人类学相关性:还原并反思地引申一种主张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铭铭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75,共34页
近代人类学的奠基者曾高度重视借鉴古典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初,学科理念发生巨变。此后数十年间,古典学者继续借鉴人类学思想,而现代新人类学中重视古典学的学者却越来越少。20世纪60年代初,克拉克洪在其所著《论人类学与古典学的关系... 近代人类学的奠基者曾高度重视借鉴古典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初,学科理念发生巨变。此后数十年间,古典学者继续借鉴人类学思想,而现代新人类学中重视古典学的学者却越来越少。20世纪60年代初,克拉克洪在其所著《论人类学与古典学的关系》一书中对这一变化表示喜忧参半。他乐见人类学思想渗入古典学,担忧人类学因减少汲取古典学的养分而丢失其本来的品质。克拉克洪指出,人类学的根基是人文与科学,此二者均为古希腊人的发明,现代新人类学要保持其品格,便有必要重返古希腊。鉴于克氏主张的重要性,本文力图对之加以还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本文认为,克拉克洪有规避西学人类学的神学关联及过度渲染古希腊特殊性的倾向,更存在以"文化"概念"消化"文野关联的问题。要扭转这类倾向,克服这类问题,应有选择地丰富古典旧人类学有关"中间环节"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古典学 文明关联 人文与科学 中国学
下载PDF
人学视野下的媒介演进历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欣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9,共4页
从媒介发展演进的历程看,自由包含两个向度,一是对时空约束的摆脱,一是对交互性的追寻。在媒介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围绕着第一个向度展开。而现代媒介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第二个向度展开。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自由的追寻与媒介环... 从媒介发展演进的历程看,自由包含两个向度,一是对时空约束的摆脱,一是对交互性的追寻。在媒介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围绕着第一个向度展开。而现代媒介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第二个向度展开。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自由的追寻与媒介环境对人的异化成为贯穿于其中的一个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自由 异化 媒介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阈下共享发展的人学意蕴 被引量:8
17
作者 邵发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22-31,共10页
人的共生性关系的形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初性逻辑基点,而基于社会共生性关系的本体论承诺所考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偏害共生与偏利共生而引致互利共生并走向人类所期望的和谐共生。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支援性背景中... 人的共生性关系的形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初性逻辑基点,而基于社会共生性关系的本体论承诺所考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偏害共生与偏利共生而引致互利共生并走向人类所期望的和谐共生。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支援性背景中对共享发展的出场语境做历史性的批判考察,可以揭示出共享发展的共生性关系的“脱域性”、发展序列的逻辑性、发展主体的超越性发展、层次的层级性及其发展意义的世界性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阈下共享发展具有非常深厚的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共享发展体现了共生性主体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构建了共生性主体自由能力的基础性条件;共享发展引领共生性主体价值的实现;共享发展为共生性主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正义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生性关系 共享发展 人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钧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共4页
我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没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 我国大学人文体育教育一直没有确立体系并且构建逻辑起点,致使学科无法完成理论演绎,形成经验主义特征,缺乏理论价值。体育人文学的逻辑起点,是对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辩证性质断定所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人文属性二重性命题,探索传统体育学科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实践意义。从"体育领域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交融"、"以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精神文明"、"体育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三个方面,完成对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建构,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体育教育 大学人文教育 体育科学 人文科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关于“人文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学科”层面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 ;二是“历史”层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主义”的甄别 ;三是“教育”层面的“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 关于“人文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学科”层面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 ;二是“历史”层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主义”的甄别 ;三是“教育”层面的“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文章对有关“人文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 ,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文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主义 人文教育
下载PDF
论“狄尔泰鸿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进 蒲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8,共9页
在文艺美学领域,"经验"与"体验"、科技与人文、"说明"与"解释"等二元对立模式无处不在,其思想源头之一即是所谓"狄尔泰鸿沟"。狄尔泰从模式、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 在文艺美学领域,"经验"与"体验"、科技与人文、"说明"与"解释"等二元对立模式无处不在,其思想源头之一即是所谓"狄尔泰鸿沟"。狄尔泰从模式、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区分开来,认为自然科学采用经验/外在经验的模式,精神科学则采用体验/内在经验的模式;自然科学采用说明的方法并以"假说"为主要特征,而精神科学则采用理解、解释的方法;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有效性"是超历史的、先验的存在,而精神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则是在历史之中并受历史条件限制的相对客观性。"狄尔泰鸿沟"通过其在世界范围的"理论旅行"而成为现代文艺美学学科的前提预设和庇护之所,也使走出这个鸿沟成为新世纪文艺美学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鸿沟 精神科学 体验 解释 审美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