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的替代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波 李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人工智能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风险和伦理争议。“机器换人”的忧虑成为社会各界乃至个人关注人工智能的焦点。经文献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会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结构、组织商业环境、社会分工... 人工智能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风险和伦理争议。“机器换人”的忧虑成为社会各界乃至个人关注人工智能的焦点。经文献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会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结构、组织商业环境、社会分工方式以及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认知结构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劳动力、组织、职业、任务和技能的替代和革新。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之间应建立动态适配、融合互补、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利益的共同繁荣。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期,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劳动权益、更新职业技能、设置技术伦理底线等政策措施,能够减轻人工智能替代人力资源带来的负效应,消解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领域带来的无益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共生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替代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共生的模式及其演化特征探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雪 翟文静 侯茂鑫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2年第4期106-119,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机器与人之间的交织越来越紧密和复杂,人机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人机共生的构想由此被提出。人机共生是共生理论在人机关系中的延展,是基于生物共生关系的类型学隐喻。人机共生主要呈现出工具型偏利...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机器与人之间的交织越来越紧密和复杂,人机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人机共生的构想由此被提出。人机共生是共生理论在人机关系中的延展,是基于生物共生关系的类型学隐喻。人机共生主要呈现出工具型偏利共生、竞争型偏害共生以及伙伴型互利共生三种不同模式。这三种人机共生模式的演化特征表现为“利”与“害”的共在、依存和转化。对人机共生模式及其演化特征的思考和研究,有助于建构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良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生 互利共生 竞争与合作 人工智能 伙伴关系
下载PDF
面向算法推荐伦理失范的人机和谐生态建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颖玉 柯平 刘海鸥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4-61,共8页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凭借其高效精准的个性化配置方式逐渐成为信息负载时代应对内容超载危机、实现内容市场供需适配的必然选择,对算法推荐伦理失范动因以及人机共处方式进行追问与探讨有助于防范和纾解算法伦理失范风险,减少技术逻辑...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凭借其高效精准的个性化配置方式逐渐成为信息负载时代应对内容超载危机、实现内容市场供需适配的必然选择,对算法推荐伦理失范动因以及人机共处方式进行追问与探讨有助于防范和纾解算法伦理失范风险,减少技术逻辑与社会伦理的碰撞。[方法/过程]基于对算法推荐伦理失范风险的分析,结合隐私观念、科学技术、财富关联与法律机制对伦理失范问题出现的动因进行审视与追问,从伦理、法律、技术与文化4个维度探讨人机的相处模式与关系走向。[结果/结论]正视智能算法技术的两面性,通过人本价值观与技术规范性对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进行双重引导与规制,提倡人机共生,建构人机和谐生态,实现算法工具理性与人类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推送效率与公共责任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伦理失范 人机关系 人机共生 人机和谐生态建构
原文传递
相由心生:AIGC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审美新景观——由文生视频AI模型Sora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德元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4-31,112,共9页
ChatGPT、Bert、Midjourney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时代。AIGC技术促进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艺术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文生图、文生视频AI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不仅正在改写... ChatGPT、Bert、Midjourney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时代。AIGC技术促进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艺术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文生图、文生视频AI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不仅正在改写艺术生产的格局,重塑视觉文化景观,也必将对人们的日常审美生活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影响。OpenAI新近推出的文生视频AI模型Sora的惊人表现,再次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从科学哲学和艺术哲学层面对Sora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审思,或可有利于缓解人们的技术焦虑,并有望建立一种审慎乐观的人机共生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文生视频 AIGC 人机共生 艺术生产 审美革命
下载PDF
“人-机-组织”共生系统:一个智能化组织理论框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江 朱黎黎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共11页
智能化组织作为人、机、组织多元共生时代的组织新形态,但其至今尚缺乏适配的组织理论框架,因而适时构建新型组织系统理论体系,已成引导企业数智化实践和深化理论创新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和共生理论,创新性提出适配... 智能化组织作为人、机、组织多元共生时代的组织新形态,但其至今尚缺乏适配的组织理论框架,因而适时构建新型组织系统理论体系,已成引导企业数智化实践和深化理论创新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和共生理论,创新性提出适配于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人-机-组织共生系统理论,并从生成逻辑、基本内涵、运作机理、内容范畴与研究议程等方面系统探讨其理论框架体系。结果发现:人-机-组织共生系统作为探讨人、机、组织交互关系的整合理论框架,其形态呈现“人-组织二元系统→人-技术-组织三元交互系统→人-机-组织三元共生系统”的演化态势,且具有人机协同共生化、员工-组织合作共赢化、机器-组织交互赋能化、人-机-组织共生一体化等特征。同时,人-机-组织共生系统可划分为简单人-机-组织共生网络、复杂人-机-组织共生系统以及广义人-机-组织共生系统等3种基本类型,其共生模式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竞争吞噬4种类型。此外,人-机-组织共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范畴主要涉及人类员工、智能机器、企业组织、员工-机器共生关系、员工-组织共生关系、机器-组织共生关系、人-机-组织三元共生关系7个方面。人-机-组织共生系统作为新生理论体系,既可为智能时代组织系统变革提供更富诠释力度的理论新视角,也可为引领组织系统数智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框架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组织 共生理论 人机共生 人-机-组织共生系统 ChatGPT 混合劳动力 机器换人
下载PDF
AIGC营销:人机共生式营销模式 推动数字营销向数智化跨越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国颖 张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本文研究AIGC技术在数字营销领域的核心作用、创新应用和赋能效果,以及面临的发展挑战和解决策略。AIGC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创作方式,用于生成和优化营销内容。许多企业积极探索通过AIGC进行数字营销转型的... 本文研究AIGC技术在数字营销领域的核心作用、创新应用和赋能效果,以及面临的发展挑战和解决策略。AIGC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创作方式,用于生成和优化营销内容。许多企业积极探索通过AIGC进行数字营销转型的新模式,并已在电商、金融、保险、工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效果。AIGC技术通过重构营销效率,推动数字营销向数智化跨越,实现创新型、高效能、高智能的人机共生式营销,引领营销方式的蜕变,未来将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执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然而,AIGC数字营销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加强内容隐私保护、排除偏见和歧视、杜绝虚假及有害信息生成、优化人机协作模式、确保用户知情权及责任透明度等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数字营销 人机共生 虚拟数字人 技术伦理
下载PDF
“人机互生”时代可供性理论的契机与危机——基于“提示词”现象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秋心 邱泽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从“提示词”这一具体、微小但关键的人机交互中介入手,借助可供性理论透视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同时也利用最新的社会现实来测试可供性理论的稳健性,指出其发展可能与潜在危机。基于理论梳理... 本研究旨在从“提示词”这一具体、微小但关键的人机交互中介入手,借助可供性理论透视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同时也利用最新的社会现实来测试可供性理论的稳健性,指出其发展可能与潜在危机。基于理论梳理、交互实践和用户、社群、社交媒体观察,研究者发现提示词是大语言模型可供性的“诱出机制”,为人们习得可供性提供场所、降低门槛,并且促成认知超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想象力焦虑”。进一步地,提出人机互生时代催生了一种复杂多元的可供性生成机制,其中人机互动、人与人的互动、机器之间的互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可供性的社会性和想象力因此变得更加重要。此外研究者还提出了“预设的可供性(Presupposed Affordances)”概念,并指出可供性理论面临着一个深层危机:人、物二元性的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示词 可供性 ChatGPT 大语言模型 人机互生
下载PDF
劳动力生态系统:一种数智时代混合劳动力新解构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江 闫淑敏 +2 位作者 朱四伟 郑晶晶 杨轮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50-2161,共12页
劳动力生态系统作为数智时代组织混合劳动力结构新常态,至今尚缺乏系统理论体系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理念诠释组织多元混合劳动力结构,创新性提出劳动力生态系统理论,并系统构建其理论框架体系。结果发现:(1)劳动力生态系统作为既有劳动... 劳动力生态系统作为数智时代组织混合劳动力结构新常态,至今尚缺乏系统理论体系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理念诠释组织多元混合劳动力结构,创新性提出劳动力生态系统理论,并系统构建其理论框架体系。结果发现:(1)劳动力生态系统作为既有劳动力结构理论的深化拓展,呈现“单一用工型组织→三叶草组织→四叶草组织→劳动力生态系统”的演化态势,且其具有多元混合、人机共生、价值共创、竞合并存、自组织演化等基本特征。(2)劳动力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包括行动者部分(劳动主体子系统、用工主体子系统、客户子系统)和非行动者环境,且由食物链、食物网共同构成劳动力营养结构并驱动生态系统动态演化。(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构成劳动力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基本功能,劳动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子系统交互作用并驱动劳动力生态系统自组织动态演化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生态系统 灵活用工 产消者 机器换人 人机共生 混合劳动力 四叶草组织
原文传递
员工与机器关系:基于制造企业“机器换人”实践的调研证据
9
作者 何江 闫淑敏 +5 位作者 谭智丹 夏青 郭子颖 马钰洁 毕文琳 谢显美 《科研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变换员工工作,“局部‘机器换人’、总体人机共生”成企业实践总趋势,且被机器替代的员工呈现组织内外部双循环流动趋势;(2)已有组织在倡导员工把机器当同事,超六成受访者希望把机器当同事,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其已把机器当伙伴而非工具或对手,且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3)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助人”,员工则对机器“爱恨交加”,既担忧机器替代就业,又无法离开机器而独自作业,且“机器换人”对员工工作收入、效率、强度、时间、动力等均有双刃剑效应;(4)员工对待人机协作持积极态度,其总体更偏好与人而非机器协作,但也因角色情形而存在差异,即员工更偏好作为平级同事或上司的人类协作者而非机器,并偏好管理作为下属的机器而非人类;(5)机器特征(相较于员工特征)对人机关系影响效应总体更为凸显,且性别、技能熟练程度、机器智能自动化程度、操作界面设计合理性、机器技术支撑程度等存在显著的人机关系影响效应差异。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引导制造企业“机器换人”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后续人机关系深化探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换人 人机共生 人机团队 人机分工 混合劳动力
原文传递
人机共生中的拟人化:概念溯源、谱系重建与议题拓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力铭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赋予非人能动体的过程。拟人化不仅影响了个体在人机传播中的情感及认知,更作为一种“意义生成”被卷入人机共生的谱系中。研究对拟人化的概念及对象进行溯源,并对拟人化的具体维度进行梳理。而在现有研究中,拟人化...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赋予非人能动体的过程。拟人化不仅影响了个体在人机传播中的情感及认知,更作为一种“意义生成”被卷入人机共生的谱系中。研究对拟人化的概念及对象进行溯源,并对拟人化的具体维度进行梳理。而在现有研究中,拟人化作为人机传播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多被视为被机器线索触发的无意识互动,伴随着人机之间的长期关系成为可能,机器的类人能力也对人的独特性形成潜在威胁。研究将拟人化的研究谱系基于“价值共生”与“长期关系”进行拓展,并从拟人化与情感关系调适、拟人化与共生意义建构、拟人化与技术环境适应三个方向,对相关研究议题进行具体解释。研究认为,拟人化能为人机情感关系提供往返和调适,催生新的人机传播脚本,并在共生意义层面协助个体进行自我的“分布式”建构,而不同群体的文化实践也为拟人化提供了多元的解释资源,面对持续变化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环境,拟人化也能为个体提供适应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人机共生 人机传播 数字化生存 智能传播
下载PDF
人机交互的模式变革与治理应对以人形机器人为例
11
作者 商希雪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8,共16页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使人工智能的输出由虚拟的数字世界开始走向现实的物理世界,由此促进了人机共生状态的演进进程。具备情感代理和行为代理功用的人形机器人突破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尤其是人机情感交互模糊了人机主体地位的界限,为具...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使人工智能的输出由虚拟的数字世界开始走向现实的物理世界,由此促进了人机共生状态的演进进程。具备情感代理和行为代理功用的人形机器人突破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尤其是人机情感交互模糊了人机主体地位的界限,为具身智能体的主体定位提供了现实支撑。新型交互生态颠覆了以往人机交互的技术模式和理论范式,对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思路带来了冲击。基于技术层面的人机互嵌与社会层面的情感补偿,应从行为代理与情感代理两个维度区分对具身智能体的规范治理措施,并跟随技术发展步伐,面向现在和未来分阶段作出理论和制度准备,最终围绕整体性的人机交互关系构建智能时代良性循环的人机信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生 人形机器人 人机交互 模式变革 治理范式 人机信任生态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江 闫淑敏 +1 位作者 朱黎黎 邹昀瑾 《上海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共17页
将机器视作与人工并肩协作互动的新型劳动力形态,以1999-2020年期间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劳动力与工业机器人总体... 将机器视作与人工并肩协作互动的新型劳动力形态,以1999-2020年期间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劳动力与工业机器人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呈现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其同步双向互动效应现阶段仍较弱,且第二产业劳动力、三大产业总体劳动力均与工业机器人呈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人工对工业机器人的影响强于机器对劳动力的反向影响,表明现阶段机器对劳动力的依赖和互动作用力要强于人工对工业机器人的反作用力,且人工对工业机器人主要呈现为补偿或创造效应,而机器对劳动力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3)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的影响要先发于劳动力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这两种效应较长期来看均体现为正向影响且呈人机混合劳动力协作共生、同步增长态势;(4)短期内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人员总数的影响要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且工业机器人应用短期内综合受到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共同影响,而长期来看其主要受到第二产业劳动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 人机共生 混合劳动力 VECM模型
原文传递
智能革命与人的素养重构——基于技术哲学的教育审思
13
作者 刘华 戴岭 祝智庭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3,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引起了有识之士对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和对于发展前景的忧虑。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拥有什么素养,才能与另一类智能体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对这一教育原点问题,有必要基于技术哲学去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引起了有识之士对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和对于发展前景的忧虑。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拥有什么素养,才能与另一类智能体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对这一教育原点问题,有必要基于技术哲学去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质、局限、发展趋势,并据此建构与之协同创新、共生共荣的素养模型。其中,人机协同素养的核心是能够与当下的机器智能互补且驾驭它完成创新任务的高级智能;人机共生素养的核心则是能够应对近未来机器智能带来的各种人文问题、善于追求并实现共同美好生活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人机协同 人机共生 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AI时代中国学生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认知努力研究
14
作者 张虹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以新型人机共生关系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如何使用机器翻译并进行译后编辑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既不能识别也不能纠正遗漏、拼写、单位转换、功能词、术语和词序等方面的错误,这说明机械翻译译后编辑... 以新型人机共生关系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如何使用机器翻译并进行译后编辑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既不能识别也不能纠正遗漏、拼写、单位转换、功能词、术语和词序等方面的错误,这说明机械翻译译后编辑并非易事;中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学习特定的译后编辑技能,译后编辑的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生 机器翻译 译后编辑 认知努力
下载PDF
“像人类一样观看”:从Sora透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视觉及后人类处境
15
作者 李昕昕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技术的自动化趋向为“机器之眼”的智能化演进铺设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机器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观看代理与延伸到智能监控与识别的兴起,机器逐渐拥有了类人类属性的观视能力。Sora的横空出世更是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观看与... 技术的自动化趋向为“机器之眼”的智能化演进铺设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机器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观看代理与延伸到智能监控与识别的兴起,机器逐渐拥有了类人类属性的观视能力。Sora的横空出世更是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观看与创作的巨大潜能。推动这一技术进展的关键则是人工智能在视觉感知与模拟层面对人类视觉的系统性理解:前者机器实现了对人类观看时多感官整合的算法“转译”;后者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拥有了拟人化的视觉思维与创作意识。面对这一景象,人类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后人类处境中,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图景已然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样态。相应地,图像世界中的主体认知、现实建构以及生存价值等议题也呈现显著变化,亟待全新的理解与阐释:首先,机器智慧作为人类大脑的数字化延伸,挑战并推动着人类主体的分布式演进与建构;其次,人工智能生成的视觉形象与人类共享生命活性,是“元宇宙”建设的重要能动者;最后,人机共创是人类获取生存意义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涉及个体对于机器语法的学习与认知,更包含人类文化对于机器生成的影响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人工智能 智能视觉 后人类处境 人机共生
原文传递
人机共生作战决策系统:发展愿景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少秋 梁汝鹏 +2 位作者 吴浩 袁翔 张政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13,共7页
分析了作战决策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人机共生作战决策系统发展愿景,详细分析人机共生系统运行概念及系统架构,并深度剖析实现人机共生作战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初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从人机交互与理解、战场态势... 分析了作战决策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人机共生作战决策系统发展愿景,详细分析人机共生系统运行概念及系统架构,并深度剖析实现人机共生作战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初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从人机交互与理解、战场态势认知、智能作战决策、模型可信赖、可解释增强等方面,分析提出构建人机共生作战决策系统的关键技术体系,能够为新一代智能作战决策系统创新发展和研制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生 作战决心理解 高效作战决策 可信赖与解释决策
下载PDF
类人信任与可信任性:可信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永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
随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具有了超越工具主义的内在特征。在此背景下,可信已被确立为引导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范性要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有鉴于“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发展可... 随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具有了超越工具主义的内在特征。在此背景下,可信已被确立为引导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范性要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有鉴于“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增强人工智能的可信任性,而不是谋求人工智能对“类人信任”前置条件的满足。发展可信人工智能需要在认识论上立足于存在论的现象学视域;在方法论上实现由个人契约论方法向社会现象学方法的转变;在现实性上则需要通过构筑社会技术系统的信任网络方能最终增进对人工智能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人工智能 可信任性 人机共生 社会现象学方法 社会技术系统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发展之人学价值的经济哲学反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卫华 杨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3期54-64,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从经济哲学的角度来反思人工智能,去通达事物最深层的本质,不在于它是一门工程技术,而在于在感性对象化的世界里,它对人的关照与体认,是人自由的定在。人工智能是“物”的技术要素与“...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从经济哲学的角度来反思人工智能,去通达事物最深层的本质,不在于它是一门工程技术,而在于在感性对象化的世界里,它对人的关照与体认,是人自由的定在。人工智能是“物”的技术要素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统一。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要义在于,它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伦理性、合价值性的内在统一。人工智能对人的劳动的解放与束缚、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多重建构、对人的精神的充盈与异化、对人的主体性的积极效应与钳制效应、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我们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学价值的关键。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指向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构建融合、协同、共享、共治的智能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学价值 人机共生 伦理边界 智能社会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艳华 张明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2-36,共5页
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大发展,推动了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变革,也催生了面向未来的人机关系。人工智能时代,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关系经历着主从关系到竞争关系再到主体间关系的演化进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大发展,推动了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变革,也催生了面向未来的人机关系。人工智能时代,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关系经历着主从关系到竞争关系再到主体间关系的演化进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愈发密切,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的论争则展现出了人机关系中的不同伦理空间。结合未来维度的想象意义和现实维度的实践意义,人机关系将走向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人机协同 人机共生
下载PDF
5G时代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天琦 乔鹏程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2期94-99,共6页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研究认为5G时代会计信息的生成需要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会计人机共生教育需要从内容扩展、实训扩充、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补充与重构.5G时代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存在会替代会计职业人员的部分工作,因而5...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研究认为5G时代会计信息的生成需要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会计人机共生教育需要从内容扩展、实训扩充、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补充与重构.5G时代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存在会替代会计职业人员的部分工作,因而5G时代财会人员的核心技能需要重新构建,高校会计教育面临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代 会计教育 人机共生 会计数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