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重互动”: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增华
伊继东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基于知识交互视角,运用系统分析和演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人-地互动”“教-地互动”“教育-环境互动”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多维揭示教育地理学科知识内容。通过分析发现,“人-地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
基于知识交互视角,运用系统分析和演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人-地互动”“教-地互动”“教育-环境互动”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多维揭示教育地理学科知识内容。通过分析发现,“人-地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起点,“教育-环境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终点,“教-地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地理学
“人-地互动”
“教-地互动”
“教育-环境互动”
生成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积物古DNA重构动植物群落变化及人地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夏青
吕飞亚
+3 位作者
万的军
金章东
黄平安
刘峰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5-925,I0001,共12页
近二十年兴起的沉积物古DNA指标具有极大的生物分类学宽度,为认识全球范围内海相、湖相、陆相第四纪生物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注入了新活力。然而,这一指标在国内的应用极为有限,严重滞后于国际水平。本文在介绍沉积物古DNA指标的鉴别实...
近二十年兴起的沉积物古DNA指标具有极大的生物分类学宽度,为认识全球范围内海相、湖相、陆相第四纪生物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注入了新活力。然而,这一指标在国内的应用极为有限,严重滞后于国际水平。本文在介绍沉积物古DNA指标的鉴别实验流程和国内初步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沉积物古DNA组成在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人类迁徙导致的动植物扩散及其环境效应和人类农牧活动历史演化三个方面的应用,展望了沉积物古DNA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推动沉积物古DNA指标在国内第四纪气候和环境考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古DNA
DNA条形码技术
动植物群落演替
生物入侵
农牧活动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内涵与理论框架探索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蓉
袁振杰
+1 位作者
尹铎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59-2675,共17页
“地球关键带”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前沿概念。当前地理学者主要从地理要素循环与物质交换的视角,为揭示地球关键带的功能结构和动态演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但人类活动与社会系统和地球关键带之间的复杂作...
“地球关键带”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前沿概念。当前地理学者主要从地理要素循环与物质交换的视角,为揭示地球关键带的功能结构和动态演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但人类活动与社会系统和地球关键带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话关键带研究,对地球关键带这一概念进行溯源式回顾,结合人文地理学者对人地关系理论的长期研究积累及其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经验模式,着眼于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相互作用方式、模式、过程与机制,提出“人地互动关键带”的概念,并探索形成“源—流—汇”为核心的人地互动关键带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可在研究视角上有效整合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的时空过程,将人类社会的复杂运作逻辑与实践和地球关键带现有理论框架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上,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将有助于地理学家更好地诠释关键地带发展格局与过程,共同助力国家科学制定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并有效促进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深度、高效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人地互动关键带
人地互动
理论框架
人类世
原文传递
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被引量:
8
4
作者
周晓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和"地"互为或互不为中心,并根据阴阳"一生二"的思想提出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人"系统和"地"系统的两个中心假设,以"二生三"即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来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六合"投影研究,得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轨迹和人—地的阴阳合一线、人—地关系距离演变轨迹,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备的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和混沌特征。研究表明:以易经的阴阳思想解释人地关系和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是探索"人地关系"在"地域"的空间规律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地关系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或许就是阴阳太极八卦图。并且,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应是中国地理学继续坚持的方向,而这一理论应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充实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
阴阳
易经
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三重互动”: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增华
伊继东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文摘
基于知识交互视角,运用系统分析和演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人-地互动”“教-地互动”“教育-环境互动”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多维揭示教育地理学科知识内容。通过分析发现,“人-地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起点,“教育-环境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终点,“教-地互动”是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中介。
关键词
教育地理学
“人-地互动”
“教-地互动”
“教育-环境互动”
生成逻辑
Keywords
educational
geography
“
human
-
earth
interaction
”
“teaching-
earth
interaction
”
“educatio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
generation
logic
分类号
G40-052.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物古DNA重构动植物群落变化及人地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夏青
吕飞亚
万的军
金章东
黄平安
刘峰贵
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5-925,I0001,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子课题(XDB40020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67062,42011530430)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ZJ-920)。
文摘
近二十年兴起的沉积物古DNA指标具有极大的生物分类学宽度,为认识全球范围内海相、湖相、陆相第四纪生物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注入了新活力。然而,这一指标在国内的应用极为有限,严重滞后于国际水平。本文在介绍沉积物古DNA指标的鉴别实验流程和国内初步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沉积物古DNA组成在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人类迁徙导致的动植物扩散及其环境效应和人类农牧活动历史演化三个方面的应用,展望了沉积物古DNA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推动沉积物古DNA指标在国内第四纪气候和环境考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沉积物古DNA
DNA条形码技术
动植物群落演替
生物入侵
农牧活动
人地关系
Keywords
sedimentary
ancient
DNA
DNA
metabarcoding
evolution
of
flora
and
fauna
community
biological
invasion
agro-pastoral
activity
human
-
earth
interaction
分类号
P95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内涵与理论框架探索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蓉
袁振杰
尹铎
朱竑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心
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59-2675,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42025,41971184,42071183,4227121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B030312004,2022B1515020087)。
文摘
“地球关键带”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前沿概念。当前地理学者主要从地理要素循环与物质交换的视角,为揭示地球关键带的功能结构和动态演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但人类活动与社会系统和地球关键带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话关键带研究,对地球关键带这一概念进行溯源式回顾,结合人文地理学者对人地关系理论的长期研究积累及其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经验模式,着眼于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相互作用方式、模式、过程与机制,提出“人地互动关键带”的概念,并探索形成“源—流—汇”为核心的人地互动关键带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可在研究视角上有效整合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的时空过程,将人类社会的复杂运作逻辑与实践和地球关键带现有理论框架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上,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将有助于地理学家更好地诠释关键地带发展格局与过程,共同助力国家科学制定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并有效促进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深度、高效协同。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人地互动关键带
人地互动
理论框架
人类世
Keywords
the
earth
's
Critical
Zone
critical
zone
of
human
-
earth
interaction
human
-
earth
interac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thropocene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被引量:
8
4
作者
周晓芳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8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YJCZH316)
文摘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叠加了人文价值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战略性目标,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人地关系理论的现阶段形式或最高形式。在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中心的错误基础上,基于易经阴阳思想提出人地关系中"人"和"地"互为或互不为中心,并根据阴阳"一生二"的思想提出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人"系统和"地"系统的两个中心假设,以"二生三"即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来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六合"投影研究,得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轨迹和人—地的阴阳合一线、人—地关系距离演变轨迹,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备的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和混沌特征。研究表明:以易经的阴阳思想解释人地关系和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是探索"人地关系"在"地域"的空间规律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地关系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或许就是阴阳太极八卦图。并且,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应是中国地理学继续坚持的方向,而这一理论应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充实和发展。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
阴阳
易经
模型
Keywords
human
-
earth
Areal
System(HEAS)
human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Yin-yang
I
Ching
model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重互动”:教育地理学学科知识的生成逻辑
李增华
伊继东
《学术探索》
CSSCI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沉积物古DNA重构动植物群落变化及人地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夏青
吕飞亚
万的军
金章东
黄平安
刘峰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内涵与理论框架探索
杨蓉
袁振杰
尹铎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原文传递
4
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
周晓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