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采样方法捕获稻田蚊虫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维芳 褚宏亮 +6 位作者 田野 董言德 邢丹 张映梅 张育富 吴小群 周明浩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了解采样器采样和人帐诱法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的捕获效果。方法在蚊虫高发季节,使用一类两种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简称"大采样器"和"小采样器"),于宜兴太华农村稻田区域连续4日19:00-次日7:00时段... 目的了解采样器采样和人帐诱法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的捕获效果。方法在蚊虫高发季节,使用一类两种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简称"大采样器"和"小采样器"),于宜兴太华农村稻田区域连续4日19:00-次日7:00时段每小时自动采集蚊虫,以了解采样器分时段采集蚊虫的效果;同期19:00-20:00蚊虫晚高峰时段,距离采样器50 m类似生境处,同时进行人帐诱,以评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捕获效果的优劣。结果连续4日夜间12 h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0.14,P=0.8919);大、小采样器均能有效获得夜间12 h的蚊虫活动大高峰、小高峰、低谷时段分别在19:00-20:00、04:00-05:00或05:00-06:00、02:00-03:00或03:00-04:00;捕获蚊种有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等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78.69%和81.59%。连续4日19:00-20:00时段,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0.09,P=0.934 9);三带喙库蚊为大、小采样器捕获的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88.17%和90.25%;大、小采样器对应人帐诱捕获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62.67%和42.55%,骚扰阿蚊的构成比分别为32.67%和54.24%,大、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对骚扰阿蚊的捕获效果均有差异。连续4日19:00-20:00时段,采样器和对应帐诱捕获蚊虫中,去除骚扰阿蚊后,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均在90%以上,大采样器的捕蚊效果优于对应帐诱,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的捕蚊效果无差异。结论这类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的大、小两种采样器样机均能有效实施对稻区蚊虫的分时段自动采样及获得蚊虫的活动节律,且蚊虫活动高峰时段的采样效果不差于对应人帐诱,可作为野外库蚊、按蚊等类群采样的推荐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采样方法 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集器 人帐诱法 现场效果评价
下载PDF
3种监测方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野 吴治明 +3 位作者 张恒端 吴小群 周明浩 褚宏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比较双层叠帐法、人帐诱法和人诱停落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的效果,为白纹伊蚊成蚊监测及登革热等伊蚊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8-9月,于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内选择成蚊密度较高的3处生境,分别采用3种监测方法开展白... 目的比较双层叠帐法、人帐诱法和人诱停落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的效果,为白纹伊蚊成蚊监测及登革热等伊蚊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8-9月,于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内选择成蚊密度较高的3处生境,分别采用3种监测方法开展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根据拉丁方试验设计,依次轮换监测生境与方法,共进行3轮试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气象资料中不同生境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成蚊密度与气象数据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人诱停落法测得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30.44±8.70)只/(人·h),高于双层叠帐法[(10.67±7.42)只/(帐·h)]和人帐诱法[(12.89±2.53)只/(帐·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双层叠帐法=6.865,P=0.021;LSD-t人帐诱法=6.093,P=0.026);双层叠帐法与人帐诱法监测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772,P=0.521)。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与白纹伊蚊密度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温度=-0.019,P=0.961;r湿度=-0.031,P=0.938;r风速=-0.332,P=0.383)。结论双层叠帐法与人帐诱法监测效果相当,但二者诱蚊效率均不及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在保护诱集者方面优势明显,在蚊媒疾病流行区域及暴发期间,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方设计 白纹伊蚊 双层叠帐法 人诱停落法 人帐诱法
原文传递
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的比较
3
作者 田野 褚宏亮 +4 位作者 吴治明 张守刚 曹淦 葛小伍 黄立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 目的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分别于每日16:00-16:30、17:00-17:30、18:00-18:30三个时段同步开展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均能够有效地捕获白纹伊蚊的雌蚊,双层叠账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占比高于BG-Trap法(χ^(2)=16.034,P<0.01),两种方法捕获的白纹伊蚊雌蚊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BG-Trap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指数为7.85±5.23只/(台·h),低于双层叠帐法的27.04±13.86只/(顶·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结论BG-Trap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不及双层叠帐法,其能否应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trap 双层叠帐法 白纹伊蚊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