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被引量:48
1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水资源管理为例,提出一个分析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概念框架,并总结了这种思考范式所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因素 思考范式 分析框架 人地系统
下载PDF
绿洲地域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永兴 张小雷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8,共7页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条件约束下,人类在绿洲地区活动范围的空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干旱区 生态系统 演变
下载PDF
人地系统远程耦合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恩朴 蔡建明 +2 位作者 韩燕 廖柳文 林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26,共17页
在越发紧密关联的全球化世界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需要跨系统思维和超区域政策。这首先要求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科要提升自身对跨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洞察力,因此就有必要推动地理学传统研究框架的适应性创新和变革。远程耦合... 在越发紧密关联的全球化世界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需要跨系统思维和超区域政策。这首先要求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科要提升自身对跨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洞察力,因此就有必要推动地理学传统研究框架的适应性创新和变革。远程耦合作为聚焦于"远距离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之间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来促进这一理论创新进程。为了缩小国内外在远程耦合领域的研究差距,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和笔者对远程耦合框架的理解,从远程耦合的理论建构、经验证据、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4个方面介绍了该理论框架及其应用进展,并提出3个方面的展望来激发新的研究。综述表明,由于远距离人类活动不断增长以及大尺度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在远程连接、全球化和城市化维度上均存在大量远程耦合的经验证据;目前学术界对远程耦合框架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远程耦合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及土地变化科学3个方面;同时得益于理论操作化的进展,目前开展远程耦合研究已具备较好的方法支持。基于此,论文认为,为应对新兴的现实科学命题,基于远程耦合框架的地理学研究应当在人地关系网络系统的理论创新、远程耦合动力机制和远程耦合的调控工具集3个方面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远程耦合 经验证据 生态系统服务 远程耦合影响 土地变化科学
原文传递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方创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9-635,共7页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_DR_DE_DE_DE_DS_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_DR_DE_DE_DE_DS_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而调控的重中之重应是人的意识建设,优化调控的目标点是追求和谐发展至上的目标。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在于模拟“人圈”与“地圈”的最佳距离,优化调控的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区、发生区、支持区和作用区,各功能区相互竞争的结果形成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协调优化和调控区域人地系统,不仅包括人地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发展的动态协调与优化,而且包括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只有同时实现了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产业组织协调和空间组织协调,消除了区域盲目竞争与区域冲突,才能实现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行为对空间区位的合理占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优化调控 PDRDEDEDEDSD系统 总体思路 动态机理 空间结构
下载PDF
矿业城市人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那伟 刘继生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48,共6页
根据对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属于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的结论,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损失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 根据对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属于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的结论,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损失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分析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为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人地系统 脆弱性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1 位作者 任国平 袁承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9-256,共8页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生计策略的反馈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在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方面存在差异:耦合关系方面,4种类型农户的耦合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拮抗阶段,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最高,为0.480 7;耦合协调关系方面,专业农业型农户耦合协调度为0.545 9,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其余3种类型农户耦合协调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专业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高,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小于50%;非农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低,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大于50%。3)专业农业型的生计策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吸引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农户生计 人地系统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玉 王介勇 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64-2477,共14页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域功能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格局演进阶段性及其空间差异性,探究了地域功能转型机制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域功能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格局演进阶段性及其空间差异性,探究了地域功能转型机制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趋向优化,其中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提升快速,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经过短暂调整后逐步提升。地域各系统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耦合的递进式演进规律,地域功能经过了由农业生产主导型向生态保护主导型,再向各功能均衡协调渐进转型的过程。不同县域单元地域功能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高值区集中在秦岭北麓地带和汉江沿岸。研究认为陕西秦岭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之间互动,提升地域功能协同度;构筑绿色发展体系,促进各系统功能互补,提升地域功能耦合度;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补齐地区发展短板,积极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搭建科技创新智库平台,创建秦岭综合研究示范区,提升区域系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转型 人地系统 乡村地域系统 高质量发展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叶青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域人地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人地系统演变的动态调控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多种发展方案调控试验,比较优选出县域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人地系统 优化调控
下载PDF
SARS空间传播模式及其在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阎守邕 刘亚岚 +2 位作者 李小文 曹春香 金水高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72,共7页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 ,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 ,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 ,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 ,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 ,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 ,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 ,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 5种传播模式 ,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 ,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杂 ,是建立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急能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内容。为此 ,作者对中国的疫情控制应急机制及其实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包括对现有疫情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建议 ,在全新运作机制和高技术基础上建立应急疫情监测控制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空间传播模式 疫情监控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非典型肺炎 疫情控制
下载PDF
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10
作者 董文杰 延晓冬 丑洁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54-3465,共12页
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本文回顾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人-地系统耦合模型”的研究状况.分析认为:目前已有的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只是... 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本文回顾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人-地系统耦合模型”的研究状况.分析认为:目前已有的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只是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和地球系统模式在计算机载体上的模拟耦合;这类耦合模型工作在全球变暖、未来CO_(2)排放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反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系统间反馈过程复杂性刻画不明确、时空尺度不匹配、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差等难题.攻克以上难题,需要发展多样化反馈过程、采用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建模思想、应用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形成的狭义均衡化人类系统模型和极端事件响应化的人地系统耦合模型、构建统一数据集进行集合模拟试验.人-地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的研究将为科学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推动我国跻身地球系统科学的国际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地系统 反馈过程复杂性 耦合模型 适应
原文传递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11
作者 太玲娟 杨红娟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2期372-384,共13页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其人地系统发展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为破解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文基于对人地系统结构的划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综...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其人地系统发展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为破解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文基于对人地系统结构的划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协调发展度,及实现过程——系统综合效率两方面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至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值由1995年的0.31上升到2020年的0.74。(2)各地区人地系统投入与产出平均综合效率值呈下降趋势,尤其2007年后,呈DEA无效的地区逐渐增多,表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外贸易总额、城镇化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效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协调发展 数据包络分析 综合效率
原文传递
Carrying Capacity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 Case Study of Yulin City, China
12
作者 ZHANG Qianxi CAO Zhi +1 位作者 WANG Yongsheng HUANG Yiji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931-950,共20页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In this work,taking Yulin City in China as...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In this work,taking Yulin City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d employing the 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method,a modified model of coupling degree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endowment and utilization,as well as their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from 2013 to 2020.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of Yulin are diminishing due to declines in agriculture,higher industrial water use,and wetland shrinkage.However,reallocating domestic water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reducing sloping farmland can mitigate this trend of decline.Temporally,a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endowment in Yulin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utilization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2016 as the turning point.Spatially,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endowment,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utilization in Yulin exhibited the same pattern of being higher in the six northern counties than in the six southern counties.Impro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endowment is vital for the highly efficient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carrying capac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human-earth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Yulin City China
下载PD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potential driving fac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2
13
作者 SHAO Yajing LIU Yansui +1 位作者 LI Yuheng YUAN Xue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863-884,共22页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fforts.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ultiple ...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fforts.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ESs)and their drivers is crucial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uman-earth system coordination.This study simulated food production(FP),water yield(WY),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soil conservation(SC),and habitat quality(HQ)in the YRB from 2000 to 2020,and evaluated the spatial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ESs at the raster scale.Redundancy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natural,socioeconomic,and landscape patter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HQ per unit area decreased by 18.10%,while SC,NPP,WY,and FP increased by 42.68%,47.63%,30.82%,and 67.10%,respectively,from 2000 to 202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 in the YRB was dominated by weak trade-offs and weak synergies at a temporal scale,with the trade-offs strengthened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Basin(UYRB)and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MYRB),and synergies strengthened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LYRB).At the spatial scal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Q and WY,HQ and SC,HQ and NPP,FP and SC,and FP and HQ were all dominated by trade-offs,while other ES pairs were mostly based on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In the YRB,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S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human disturbance,precipitation,and land-use and exploitation intensity.Specifically,the trade-offs among ESs in the UYRB were primari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and those in the MYRB and LYRB by human disturbance.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landscape could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 synergies among ESs.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ES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Ss in the Y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redundancy analysis human-earth system coordination YellowRiverBasin
原文传递
基于DNA模型的城镇人地耦合框架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效顺 刘希朝 +2 位作者 和伟康 倪衡 李帆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2,共7页
针对城市人地系统紊乱、“三生”空间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难题,文章借助DNA双螺旋模型,构建人类活动和区域空间螺旋交互耦合框架,通过理论类比揭示城镇人类活动与区域空间的格局和过程耦合机理,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 针对城市人地系统紊乱、“三生”空间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难题,文章借助DNA双螺旋模型,构建人类活动和区域空间螺旋交互耦合框架,通过理论类比揭示城镇人类活动与区域空间的格局和过程耦合机理,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思路。结果表明:①人类活动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支撑城镇人地系统运行,与DNA碱基互补配对决定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具有较高相似性。②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扰动等人类活动要素分别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空间要素耦合,要素之间通过具有氢键作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流连接。③城镇发展过程出现城市病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要素与区域空间要素的不合理配置,类似“基因突变”。城镇化初期表现为要素缺失,城镇化中期表现为要素错配,城镇化中后期人地耦合从局地耦合向远程耦合转变,要素耦合逐渐协调。④新时代人地耦合研究可以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从内部要素耦合和系统交互耦合两方面开展定量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型 人类活动 区域空间 人地系统 交互耦合
下载PDF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s underdeveloped areas 被引量:2
15
作者 GUO Yuanzhi LIU Yansu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23-43,共21页
In 2020, the decisive victory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means that absolute poverty in rural China has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In 2020, the decisive victory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means that absolute poverty in rural China has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olve relative poverty have become key issues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this study, human-earth system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al state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vert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tems from the lack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among human, economic,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lement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ransforming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to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antipoverty stage, underdeveloped areas innovate the human-earth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through a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s. Focusing on the 14 th Five-year Plan(2021–2025) and the long-term goal of 2035, governmen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olicy support to explore scientific methods of modern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that "clear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and take the road of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cology by establishing a policy system of "green land", "green people", "green industry" and "green right", thus build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s underdevelop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green development human-earth system underdeveloped are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人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兆德 陈素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建立了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与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决定...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建立了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与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决定的。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苏锡常地区人地系统处于弱持续发展状态,区域差异明显。图2,表2,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Dynamic evolu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modern gully agriculture regional func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17
作者 QU Lulu LI Yurui +2 位作者 WANG Yongsheng DONG Shijie WEN Q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11期2229-2250,共22页
The agricultural regional type and function are the key theoretical issues in agri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Gully agriculture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a new regional type of agricultural system with the coupling deve... The agricultural regional type and function are the key theoretical issues in agri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Gully agriculture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a new regional type of agricultural system with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ully human-earth relationship.The study of its functional chang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ood security,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ultifunctional change of gully agriculture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its dynamic mechanism by using large-scale remote sensing data,topographic relief amplitude model,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understand internal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differentiation at the basin level.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upply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PF)in the gully of the Loess Plateau gully is high,while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function(ECF),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ESF),cultural heritage and leisure function(CRF)are relatively low.The four functions’spatial distribution has revealed an apparent regularity.(2)APF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point clusters and strips in the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s in northern Shaanxi to the Yanhe river basin.The high-value areas of ESF are clustered around the urbanized metropolitan circles and urban-rural staggered areas along the Great Wall.ECF is concentrated in areas with significant natural endowments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CRF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al central cities.(3)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gully agriculture regional function(GARF)evolution proces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In this regard,natural factors have tremendously affected APF,ESF,and ECF,while socio-economic factors greatly differ in the four functions.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driving 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echanism functional evolution gully human-earth system Loess Plateau modern gully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敬博 李同昇 +1 位作者 朱依平 成文浩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0-1240,共11页
山区人地系统是地理学在山地区域的研究内核,科学认知山区人地系统对解决山区生态安全、灾害防治、经济贫困、人地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山地研究进程,借助CiteSpace软件和文献精读,论述了山区人地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归... 山区人地系统是地理学在山地区域的研究内核,科学认知山区人地系统对解决山区生态安全、灾害防治、经济贫困、人地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山地研究进程,借助CiteSpace软件和文献精读,论述了山区人地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总结了山区人地系统的研究重点和常用方法。研究发现:山区人地系统研究的学科综合趋势明显,人文地理学研究内核不断凸显,尽管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富,但理论基础和系统性仍有待加强;研究重点包括山区承载力、山区要素空间分异、山区人地系统演化规律、山区人地系统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史志挖掘、系统评价、动态模拟转向多维图谱、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手段,未来应进一步突出研究的综合属性、空间属性、应用属性,强化数理模型基础上的人地关系机理研究、环境变化下的人类活动响应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深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人地系统 研究进展 CITESPACE
原文传递
“小步、高频”竞走技法及相关的力学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俊道 《体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46-53,58,共9页
我国竞走运动在一段时间里错误地认为脚踵滚动竞走技法可以降低制动力与能耗。目前虽然回归到脚掌着地的竞走技法,但尚没有从理论上认识问题所在。必须摒弃力学无用论,教练必须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运动员不是孤立的系统,还应从人—... 我国竞走运动在一段时间里错误地认为脚踵滚动竞走技法可以降低制动力与能耗。目前虽然回归到脚掌着地的竞走技法,但尚没有从理论上认识问题所在。必须摒弃力学无用论,教练必须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运动员不是孤立的系统,还应从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运动员的受力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竞走运动的力学规律及其与相关的技法、技巧的关系。此外,还应深入认识以摆动为主的竞技运动的频率响应规律,因为它能揭示运动员力学方面的隐含机能,能为选材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走 人-地系统 力学规律 缓冲 蓄势 送髋 蹬伸 选材
下载PDF
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因果回归模拟分析——以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为例
20
作者 刘志强 陈渊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在运用AHP方法在对黑龙江省畜牧资源、环境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14个地市的畜牧发展规模进行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因果回归模拟,确定出畜牧业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参数,提出区域内解决畜牧资源瓶颈问... 在运用AHP方法在对黑龙江省畜牧资源、环境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14个地市的畜牧发展规模进行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因果回归模拟,确定出畜牧业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参数,提出区域内解决畜牧资源瓶颈问题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方法 人地系统 畜牧发展 资源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