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行激励下梁板结构与人体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何浩祥 闫维明 张爱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133,165,共5页
对于重要的梁板结构,应该考虑人行激励下的结构振动以及人体舒适度问题。根据单步落足曲线将人体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并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考虑行走速度和楼板长度... 对于重要的梁板结构,应该考虑人行激励下的结构振动以及人体舒适度问题。根据单步落足曲线将人体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并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考虑行走速度和楼板长度等因素,按耦合分析方法对人体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人体的自振频率、行走步频和速度是影响结构动力响应和人体的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从而有效降低结构振动强度。与等效静力法和不考虑人体耦合作用的动力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动力耦合分析方法更加全面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激励 梁板结构 人体动力模型 耦合运动方程 舒适度
下载PDF
人群行走激励的数值模拟及动力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浩祥 纪金豹 孔丹丹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大跨轻柔结构需要考虑人群行走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以及人体的舒适度。根据单步落足曲线,结合影响人群行走效应的因素如人群分布、行走频率及个体生理特征等,采用随机方法模拟人群行走激励。对不同的人群倍增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 大跨轻柔结构需要考虑人群行走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以及人体的舒适度。根据单步落足曲线,结合影响人群行走效应的因素如人群分布、行走频率及个体生理特征等,采用随机方法模拟人群行走激励。对不同的人群倍增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将人群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均布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按随机模拟法和耦合均布质量法确定人群荷载,采用逐步积分法对人群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激励 梁板结构 人体动力模型 耦合运动方程 人群倍增因子
下载PDF
基于人体踏走的压电发电装置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浩 许有熊 陈佩嘉 《绿色科技》 2017年第6期161-163,共3页
指出了利用人体踏走的动能进行压电发电,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压电陶瓷发电机理,设计了一种利用轨道交通等频繁人体踏走的压电发电装置及其能量存储电路,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该装置可放置在轨道交... 指出了利用人体踏走的动能进行压电发电,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压电陶瓷发电机理,设计了一种利用轨道交通等频繁人体踏走的压电发电装置及其能量存储电路,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该装置可放置在轨道交通车辆和车站,如地铁、轻轨,和商场等具有大流量的场合门口,将频繁人体踏走的动能进行压电发电,以供用电负载使用或存储,以达发电节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人体踏走 发电装置
下载PDF
人体穿戴髋关节助力外骨骼的行走运动学分析
4
作者 刘玉 黄岩 周志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针对现有下肢助力外骨骼研究中缺少对关节层面的运动学分析以及缺少对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制的研究这一现状,对一款髋关节助力外骨骼在多种助力模式下的运动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到被试在不穿戴外骨骼、外骨骼零助力、外骨骼低助力、外骨骼... 针对现有下肢助力外骨骼研究中缺少对关节层面的运动学分析以及缺少对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制的研究这一现状,对一款髋关节助力外骨骼在多种助力模式下的运动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到被试在不穿戴外骨骼、外骨骼零助力、外骨骼低助力、外骨骼中助力、外骨骼高助力和外骨骼阻力共6种模式下的运动数据,并通过逆运动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得到关节角度曲线和步态特征。实验结果在关节层面明确了髋关节外骨骼的助力机制,可为助力外骨骼的设计和运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助力外骨骼 运动学分析 人体行走运动 步态特征
下载PDF
Huma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5
作者 Koichi Kurita 《Journal of Sensor Technology》 2014年第3期139-147,共9页
In this study, an effective noncontact and nonattached technique that is based o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current generated during walking mo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human physical activity... In this study, an effective noncontact and nonattached technique that is based o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current generated during walking mo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human physical activity. In addi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current generated owing to variation in the electric potential of the human body. The proposed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current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proposed model is shown to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behavior of the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current waveform. The normal walking motions of daily living are recorded with a portable sensor located in a regular hous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such as a gait cycle can be estimated using our proposed technique. Additionally, the walking signal was measured when the subject walked with the ankle and knee fastened to a splint with bandages to simulate a limp. Therefore,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signal generated during walking, can be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assess human physic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walking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human PHYSICAL Activity walking with a LIMP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Models to Synthesize Human Walking 被引量:1
6
作者 Lei Ren David Howard Laurence Kenney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6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The synthesis of human walking is of great interest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imetic engineering due to its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biomechanic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bio... The synthesis of human walking is of great interest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imetic engineering due to its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biomechanic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biomimetic robotics. In this paper, the various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synthesize humanwalking are reviewed from an engineering viewpoint. This involves a wide spectrum of approaches, from simple passive walking theories to large-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s integrating the nervous, muscular and skeletal systems. These methods are roughly categorized under four headings: models inspired by the concept of a CPG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method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edictive gait simulation using optimisation, and models inspired by passive walking theory. The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re examined,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neural control objectives driving gait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redicted gaits. Future advancements are likely to be motivated by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neural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subtle complexitie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uring human locomotion. It i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predictive gait models become a practical and valuable tool in clinical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rob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gait modelling human walking bipedal walking
下载PDF
A review on the coordinative structure of human walk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1
7
作者 Xinguang Wang Nicholas O'Dwyer Mark Halak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62-670,共9页
Walking is a complex task which includes hundreds of muscles, bones and joints working together to deliver smooth movements. With the complexity, walking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ttern o... Walking is a complex task which includes hundreds of muscles, bones and joints working together to deliver smooth movements. With the complexity, walking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ttern of multi-segment movement and reveal the control mechanism. The degree of freedom and dimensional properties provide a view of the coordinative structure during walking,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y using dimension reduction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related to the coordinative structure, dimensions detection and pattern reorganization during walking have been review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a popular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cessing of human movement data. Both the principle and the outcome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reported to successfully reduce the redundancy within the original data, identify the physical meaning represented by the extracte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discriminate the different patterns. The coordinative structure during walking assessed by this technique could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of the body control mechanism and correlate walking pattern with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Jon REVIEWS human walking coordinative structure pattern synergy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dimension reduction GENDER walking speed correlation linear systemanalysis COHERENCE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动量源法模拟人走动对洁净室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岑冬冬 曹世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当前研究人的走动对室内污染物扩散影响的传统方法是动网格法,动网格法存在几何结构繁琐、网格复杂、计算时间长、收敛困难等缺点。应用动量源法模拟人的走动对室内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可节省90%的计算时间(和动网格相比),且能... 当前研究人的走动对室内污染物扩散影响的传统方法是动网格法,动网格法存在几何结构繁琐、网格复杂、计算时间长、收敛困难等缺点。应用动量源法模拟人的走动对室内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可节省90%的计算时间(和动网格相比),且能保持较好的准确度。结果表明,人的走动会对室内气流组织、气流速度及污染物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人的走动 动量源法 污染物输运
下载PDF
室内人体行走引起颗粒物再悬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宁宁 王宝庆 +4 位作者 胡新鑫 唐真真 姜卓 杨家豪 李坤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6-771,共6页
室内人员活动是室内颗粒物再悬浮的重要因素,研究室内颗粒物再悬浮对评估室内空气质量有重要意义.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某公共教室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室内地面不同积尘负荷下,人员行走引起的PM 2.5再悬浮浓度及其扩散速率.结... 室内人员活动是室内颗粒物再悬浮的重要因素,研究室内颗粒物再悬浮对评估室内空气质量有重要意义.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某公共教室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室内地面不同积尘负荷下,人员行走引起的PM 2.5再悬浮浓度及其扩散速率.结果表明:①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室内地面总颗粒积尘负荷不同,时间间隔为3、7、15 d时,室内PM 2.5积尘负荷分别为0.11、0.18、0.30 g m 2.②室内地面不同总颗粒积尘负荷下,在室内中心过道处行走时引起的PM 2.5再悬浮浓度约1 min后达到最高值,PM 2.5再悬浮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与地面不同总颗粒积尘负荷的关系不明显.③随着室内地面总颗粒积尘负荷的增加,人体行走引起的PM 2.5再悬浮浓度也会增加.当室内PM 2.5积尘负荷为0.30 g m 2时,行走路径中游坐姿1.1 m处与站姿呼吸平面1.5 m处的PM 2.5再悬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03、2.68μg m 3,约是室内PM 2.5积尘负荷为0.18与0.11 g m 2时引起的PM 2.5再悬浮浓度平均值的2~3倍.④利用颗粒物传输模型对PM 2.5再悬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室内地面不同总颗粒积尘负荷的大小与PM 2.5再悬浮分数无关,PM 2.5再悬浮分数为2.2×10-8;室内PM 2.5积尘负荷为0.11、0.18、0.30 g m 2时,行走引起的再悬浮PM 2.5扩散速率分别为7.62×10-11、1.25×10-10、2.08×10-10 kg s.研究显示,地面积尘负荷的大小会影响人体行走时颗粒物的扩散速率与室内PM 2.5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质量 人体行走 PM 2.5 再悬浮分数 扩散速率
下载PDF
基于人体动能收集的供电背包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针对现有发电背包需要外框架结构、重负载、只收集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能量、影响人体运动姿态等问题,对人体行走时背包与后背之间竖直和水平晃动位移的大小、背包发电装置模型、背包能量输出的功率变化、发电背包对人体运动姿态的影响等... 针对现有发电背包需要外框架结构、重负载、只收集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能量、影响人体运动姿态等问题,对人体行走时背包与后背之间竖直和水平晃动位移的大小、背包发电装置模型、背包能量输出的功率变化、发电背包对人体运动姿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人体行走时背包与后背之间相对晃动位移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基于背包位移晃动规律,设计了无需外框架和重负载的拉绳驱动发电背包方案,利用3D打印机制作了发电背包装置模型,并通过跑步机、拉力和惯性传感器,对背包输出的能量和人体下肢关节的变化角度等数据进行了测量和理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发电背包在人体行走速度为1. 11 m/s,自重为1. 5 kg的情况下,可收集到大约0. 3 w的能量,能量收集过程对人体行走姿态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背包 人体行走 发电模型 单向轴承 不阻碍人体运动
下载PDF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暨地质博物馆楼盖结构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庆文 蒲师钰 +1 位作者 邓曦 王成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92-295,共4页
本工程集办公和展览于一体,且属于大悬挑、连体大跨结构,对楼盖系统的竖向振动引起的舒适度有要求,在设计中需对楼盖系统在人行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和加速度进行验算。通过对本工程进行楼板舒适度分析,结果表明:楼盖在随机人群行走、小部... 本工程集办公和展览于一体,且属于大悬挑、连体大跨结构,对楼盖系统的竖向振动引起的舒适度有要求,在设计中需对楼盖系统在人行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和加速度进行验算。通过对本工程进行楼板舒适度分析,结果表明:楼盖在随机人群行走、小部分原地踏步、小部分人群齐步前进、小部分人群原地跳跃工况下办公区竖向加速度时程最大值不超过0.05m/s^2,展览区及室内连廊的竖向加速度时程最大值不超过0.15m/s^2,结构满足国家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对楼盖结构舒适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分析 行人激励 连体 大悬挑
原文传递
巡回护士行走对手术区带菌粒子浓度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良 陈振兴 +2 位作者 陈琪 封杨 朱家岑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第9期55-59,共5页
本文采用URANS方法模拟了手术室中动态气流、动网格模拟人的行走、修改后的漂移通量模型模拟带菌粒子的分布,分析了手术人员在不同行走速度下对带菌粒子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巡回护士以0 m/s和0.25 m/s的速度行走对手术关键区带菌... 本文采用URANS方法模拟了手术室中动态气流、动网格模拟人的行走、修改后的漂移通量模型模拟带菌粒子的分布,分析了手术人员在不同行走速度下对带菌粒子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巡回护士以0 m/s和0.25 m/s的速度行走对手术关键区带菌粒子的浓度分布有轻微的影响。当巡回护士以0.5 m/s和1 m/s行走时,身前的二次气流比流经患者上方的洁净气流强得多,导致手术关键区被带菌粒子污染,所以巡回护士应尽量以低于0.25 m/s的速度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菌粒子 手术室 人员行走 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基于Richer子波神经网络的入侵事件识别方法
13
作者 程博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第8期26-27,共2页
针对入侵事件中的挖掘事件和人步行事件的识别,文章设计了一种Richer子波神经网络模型,用来识别由挖掘和人步行事件引起的震动信号的种类。实验中一共采用200个样本,其中120个作训练,80个作测试,通过分析网络训练输出数据的降维可视化... 针对入侵事件中的挖掘事件和人步行事件的识别,文章设计了一种Richer子波神经网络模型,用来识别由挖掘和人步行事件引起的震动信号的种类。实验中一共采用200个样本,其中120个作训练,80个作测试,通过分析网络训练输出数据的降维可视化散点分布,可以得到该模型训练输出的数据具有不同类间间隔大,同类间间隔小的特点,且该模型网络分类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96.25%,平均识别准确率约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事件识别 挖掘 人步行 神经网络 Richer子波
下载PDF
基于时频能量比的入侵事件识别方法
14
作者 李成华 程博 江小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58-264,共7页
针对挖掘入侵事件与人步行等干扰事件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能量比的识别方法.利用时域的节律特征以及信号包络的时域冲击特征,剔除如车辆路过、自然环境干扰等事件.留下挖掘和人步行事件.对于挖掘和人步行事件的识别,首先,对事... 针对挖掘入侵事件与人步行等干扰事件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能量比的识别方法.利用时域的节律特征以及信号包络的时域冲击特征,剔除如车辆路过、自然环境干扰等事件.留下挖掘和人步行事件.对于挖掘和人步行事件的识别,首先,对事件信号进行时域窗分割;其次,将时域分割后的每个子信号输入到一组窄带滤波器中,并计算每个滤波器输出信号与输入的时域子信号的能量比值,得到信号的时频能量比特征.最后,利用SVM作为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时频特征所包含的冗余特征数据量小,分类所需的时间短,分类识别的准确率约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事件识别 挖掘 人步行 时频能量比
下载PDF
人行桥人行激励振动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124
15
作者 孙利民 闫兴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6-999,1060,共5页
对人行桥人行激励竖向振动的国内外现有规范和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探讨了针对侧向人行激振的振动使用性设计方法 .建议人行桥梁设计时应首先采用频率调整法 ,使结构自振频率尽量不落在敏感频率范围内 .不能达到频率要求时 ,再进一步... 对人行桥人行激励竖向振动的国内外现有规范和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探讨了针对侧向人行激振的振动使用性设计方法 .建议人行桥梁设计时应首先采用频率调整法 ,使结构自振频率尽量不落在敏感频率范围内 .不能达到频率要求时 ,再进一步采用动力响应法分析 .在参考国外规范的基础上 ,建议确定竖向和侧向人行激振荷载的计算公式 .该公式考虑了高阶分量的影响 ,还对人行桥振动舒适度标准进行了比较 ,认为参用英国规范的标准较为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行激励振动 振动使用性 设计方法与标准
下载PDF
行走激励的傅里叶级数模型及其参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隽 王浩祺 彭怡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5,28,共6页
利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结合三向测力板,开展了7种不同步行频率下行走激励的动力特性实验,得到73人次5 004条有效单足落步荷载曲线。利用实测的双足重合的准确时间点将单足落步荷载曲线拓展成连续时程曲线,进而得到行走激励竖向及横向分... 利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结合三向测力板,开展了7种不同步行频率下行走激励的动力特性实验,得到73人次5 004条有效单足落步荷载曲线。利用实测的双足重合的准确时间点将单足落步荷载曲线拓展成连续时程曲线,进而得到行走激励竖向及横向分量的傅里叶级数模型的前5阶系数及相位角值。与其它国家现有模型的比较反映出了不同人群特性的差异,所建议模型可用于大跨工程结构考虑行走作用的振动舒适度问题的设计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激励 傅里叶级数模型 三维动作捕捉 动载因子
下载PDF
人行荷载模型与人致结构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操礼林 钱程 +1 位作者 张志强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行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分析方法,开展了楼盖模型结构人致振动试验研究.基于实测的动荷载因子值,建立了人行荷载傅里叶级数模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致振动方程,采用Wilson-θ法及有限元分析计算... 为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行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分析方法,开展了楼盖模型结构人致振动试验研究.基于实测的动荷载因子值,建立了人行荷载傅里叶级数模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致振动方程,采用Wilson-θ法及有限元分析计算大跨楼盖人致振动响应.基于7.7 m×4.7 m楼盖模型结构,开展了单人及多人不同行走频率工况下的人致结构振动试验,讨论了模型结构人致振动加速度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多人固定步频行走下的结构振动响应明显高于自由行走下的结果.不同工况下的模型结构人致振动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均较为吻合.建立的人行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人行荷载激励下大跨楼盖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荷载 傅里叶级数模型 人致振动 大跨结构
下载PDF
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人体目标雷达回波信号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翼 朱玉鹏 +1 位作者 程永强 黎湘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6-1623,共8页
基于雷达的人体微动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雷达对人体的探测有着其他传感器不具备的优势。雷达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可实施全天候的探测,雷达可穿透障碍物,对隐藏在障碍物后的人员实施搜索。通过信号处理手段可获取人体走动时手... 基于雷达的人体微动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雷达对人体的探测有着其他传感器不具备的优势。雷达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可实施全天候的探测,雷达可穿透障碍物,对隐藏在障碍物后的人员实施搜索。通过信号处理手段可获取人体走动时手和腿的摆动激励的多普勒频移,用于人体生命特征的探测与识别。本文首先通过人体运动模型,对人体的雷达回波进行了建模,给出了人体各部分回波的详细表达式,分析了各部分的多普勒频移,指出了其多普勒频率调制特性与人体结构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魏格纳分布和W-V分布峰值检测法提取微多普勒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国外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本文对于人体雷达回波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动 人体运动建模 微多普勒
下载PDF
基于LoRa信号的行走距离和方向估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常兆心 张扶桑 +1 位作者 牛凯 张大庆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9-1012,共14页
行走追踪在真实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安防监控、老人看护、室内导航等场景.近年来,基于无线射频信号的非接触式行走追踪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包括基于Wi-Fi信号、RFID信号等的行走追踪系统.然而,现有的行走追踪系统依然面... 行走追踪在真实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安防监控、老人看护、室内导航等场景.近年来,基于无线射频信号的非接触式行走追踪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包括基于Wi-Fi信号、RFID信号等的行走追踪系统.然而,现有的行走追踪系统依然面临感知范围小、感知设备部署稠密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首次将用于物联网低功耗、远距离通信的LoRa技术应用到非接触式的大范围行走追踪中,显著地增加了行走追踪系统的感知距离.特别地,通过利用LoRa网关上配置的多天线,利用两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比,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干扰以及收发不同步带来的误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感知范围,然后利用计算切线向量相位变化的方法准确计算原始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相位变化来在估计行走距离和方向.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LoRa的非接触感知系统,可以在一段自然连续的行走活动中准确地判断人的动静状态并切割出行走片段,进而计算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实现人的行走追踪.实验验证了系统计算行走距离和方向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其中距离计算的平均误差为3.8%,准确判断行走方向所需时间为0.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追踪 远距离感知 穿墙感知 LoRa 非接触感知
下载PDF
大跨度楼盖步行荷载作用的加速度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若天 陈隽 +1 位作者 叶艇 彭怡欣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40,共8页
基于61人次2 204条实测的步行荷载曲线,提出了计算单人步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楼盖加速度均方根响应的反应谱。以42 m跨矩形板为研究对象,首先得到每条实测步行荷载的反应谱,在此基础上建立设计反应谱的分段表达式:对应于步行1阶主频... 基于61人次2 204条实测的步行荷载曲线,提出了计算单人步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楼盖加速度均方根响应的反应谱。以42 m跨矩形板为研究对象,首先得到每条实测步行荷载的反应谱,在此基础上建立设计反应谱的分段表达式:对应于步行1阶主频范围的第1平台段(1.5~2.5 Hz)、对应于步行2阶主频范围的第2平台段(3~5 Hz),以及对应于步行高阶频率的曲线下降段(5~10 Hz)。给出了2个平台段不同保证率的代表值计算方法和下降段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高阶振型、边界条件、计算跨度等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并给出了对应的修正方法。给出了建议反应谱的使用步骤,并应用于4个实际楼盖结构。对比分析表明,楼盖的实测响应接近或略大于反应谱75%保证率的计算结果,但均小于95%保证率下的计算结果,所建议的反映谱方法可用于计算单人步行荷载作用下大跨楼盖的加速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楼盖 振动舒适度 步行荷载 加速度反应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