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心性论的逻辑架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海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善”涉及了本体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观的根据 ;“性向善”涉及了功夫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内在主观的根据。为了进一步彰显性善论的道德激励功能 ,孟子继而原创性地开启了“以心善言性善”的基本思路 ,并揭示了“四心”与“四德”的微妙关联 ,最后把“本心”既解释为本体论的实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性善论 心性论 逻辑结构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肖群忠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2,共5页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与乐观性等方面,即社会关系性的人性本质理论,道德性的人性特质规定,人性善的乐观性信念。它们对中国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关系性的人的本质理论导致了社会本位、...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与乐观性等方面,即社会关系性的人性本质理论,道德性的人性特质规定,人性善的乐观性信念。它们对中国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关系性的人的本质理论导致了社会本位、整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趋向。第二,德性主义的人性论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道德本位的德性主义文化。第三,乐观性的人性论信仰,使文化与社会控制仅有劝善激励机制而缺乏防恶约束机制,因而容易形成人治而忽视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性论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人学研究的反思
3
作者 胡存之 郑广永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57,共4页
人学理论的发展有待于我们发现以往人学研究中的困境,反思我们的人学研究,人学研究本体的错位;交互主体的冷遇;理性与非理性的分裂对立;内在主体性与外在决定性的矛盾等正是目前人学研究中的主要困境。突现这些困境正是人学理论研究发... 人学理论的发展有待于我们发现以往人学研究中的困境,反思我们的人学研究,人学研究本体的错位;交互主体的冷遇;理性与非理性的分裂对立;内在主体性与外在决定性的矛盾等正是目前人学研究中的主要困境。突现这些困境正是人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人学研究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几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权利 杨丽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马克思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从人的生活世界是人们实践和创造的结果出发,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颠覆。他把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充分展开,并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这一思想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人学 实践 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面向“立德树人”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伦理创新教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智艳 阳征会 《湖南包装》 2021年第5期167-170,184,共5页
为了追问与思辨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愈加突显的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伦理教育"缺失与"设计创新教育"瓶颈问题,以高等教育哲学"人论"思辨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探究本专业"德才兼备"... 为了追问与思辨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愈加突显的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伦理教育"缺失与"设计创新教育"瓶颈问题,以高等教育哲学"人论"思辨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探究本专业"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从人才培养路径而言包含信息层面、心理层面、思维层面、天赋层面、方法层面的"人"作为个体的全方位的身心发展。注重"人文科学"引领下的"自由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设计伦理创新教育的"知情意"的统一;注重学生"质疑"思维培养;注重人文知识引领下"直觉"保护;导入"设计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伦理主题短课题设计。设计研究追根结底是追问"人"这个主体,设计教育研究同样追问"人"这个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至于善""至于美",进而"善于善""善于美",以"至善至美"的教育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至美 人论 设计伦理 设计创新 “五Ⅰ” 课程哲学
下载PDF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少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7,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思想体系。从部门哲学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思想体系。从部门哲学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可以从三个哲学向度来理解和把握:一是以"共存——类存在"为前提的人学基础;二是以"共处——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哲学内涵,三是以"共赢——共同价值"为目标的价值哲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学 公共哲学 价值哲学
下载PDF
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考察——基于一种“神义论”到“人义论”的文化哲学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卫波 赵发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一种从"神义论"到"人义论"的文化哲学视角,就西方体育文化历史嬗变背后的精神性内涵进行了相关回顾与梳理。研究认为:西方体育文化经历了从"神义论"到"人义论"的历史...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一种从"神义论"到"人义论"的文化哲学视角,就西方体育文化历史嬗变背后的精神性内涵进行了相关回顾与梳理。研究认为:西方体育文化经历了从"神义论"到"人义论"的历史变迁。"神义论"体育观超越人类事务的有限性来看待体育,将体育解释成对无限神意的体现,这种观点长期以来占据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包括后来伟大的存在之链理论仍然延续了这种"神义论"传统。"人义论"体育观从人本身来理解和解释体育运动,注重的是人的内驱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意义,这种观点带来了人本体育的大发展,但同时与科技至上论的结合也带了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当代人本体育的发展,需要确保体育的人文本性使其承担起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扬弃体育文化的技术理性崇拜而实现整体的生命关怀,需要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实现一种充满精神张力的超越性体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体育文化 神义论 人义论 人本诉求 超越性 历史变迁 文化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6
8
作者 胡雨霞 郝晓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同时紧跟...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同时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紧密结合我国大国崛起形势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向人的回归,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理论 思想政治
下载PDF
恩格斯历史观中的人学意蕴--驳诺曼·莱文关于恩格斯历史观的“人学空场论”
9
作者 程宇林 郝思瑶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诺曼•莱文责难恩格斯的历史观未涉猎人的领域,是“人学的空场”。通过对恩格斯文本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恩格斯的历史观中从未忽视过“人”。具体来说:对“人的现实处境”的关注促成早期恩格斯历史观的直接转向;对“人的劳动活动”的理... 诺曼•莱文责难恩格斯的历史观未涉猎人的领域,是“人学的空场”。通过对恩格斯文本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恩格斯的历史观中从未忽视过“人”。具体来说:对“人的现实处境”的关注促成早期恩格斯历史观的直接转向;对“人的劳动活动”的理解构成恩格斯历史观中的“实践”观点;对“历史合力论”的阐述成为恩格斯破除“经济决定论”的有效证明;对“人的自由解放”的追寻是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逻辑旨归。这些重要认识构成恩格斯历史观中的人学意蕴,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历史观 人学 历史合力论 诺曼•莱文 “人学空场论”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域下人的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金铭 刘忠孝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发展变化性,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是...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发展变化性,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人的价值,体现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功能导向;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确立的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立足马克思人学经典,重新梳理和再认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路径与现代价值,对于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理论 人的现代化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艳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人学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才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从而建构起人学现象学理论。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是对"面向事情本身"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人学... 人学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才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从而建构起人学现象学理论。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是对"面向事情本身"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的当代意蕴在科学原则上体现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在价值原则上体现为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 现象学方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佳丽 徐新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6期85-8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培养人的个性的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培养人的个性的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并且,这种人学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始终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韩非子“因情而治”的内在逻辑及黄老学渊源
13
作者 王宏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整齐划一,既可以克服君主德智不足的弊端,又能够实现以简驭繁的高效治理。“因情而治”的内在要求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臣民各处其宜、皆用其能,在臣民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中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君主则在臣民之具体作为中保持“无为”姿态。韩非子“因情而治”治道方略的理论渊源正在黄老那里,韩非子将黄老立足“天—地—人”宏大视野下展开的“因情而治”收缩至君臣关系的维度以佐助强力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黄老道家 人情论 因情而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82-183,共2页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的认同危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存在障碍;认同主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存在情感障碍;认同主体在认同结果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的认同危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存在障碍;认同主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存在情感障碍;认同主体在认同结果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突出,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而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实效性;改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构建话语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新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下载PDF
真实不伪:前孟荀时代的人性论——以“眚自命出,命自天降”为基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友广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1期4-8,59,共6页
以往诸学者一谈及先秦时期的人性论,莫不以孔、孟、荀之"三段论"为要,且易以善恶之伦理范畴来界定之,然自此一时期简帛的出土,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先秦人性论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与难得的历史机遇。故文章拟以新近出土之简帛... 以往诸学者一谈及先秦时期的人性论,莫不以孔、孟、荀之"三段论"为要,且易以善恶之伦理范畴来界定之,然自此一时期简帛的出土,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先秦人性论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与难得的历史机遇。故文章拟以新近出土之简帛,尤其是郭店简《性自命出》篇为史料基点,对先秦人性论付诸以全新、深入之考查,以图对以往学界对先秦人性论贯之以善恶界定之思维范式有所突破,从而向先秦人性论之整体原貌无限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丹 崔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马克思对以往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辩证的"扬弃",从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研究人,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进行了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大学生踏实笃行的人格品质、构建诚信友善的人... 马克思对以往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辩证的"扬弃",从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研究人,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进行了阐释。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大学生踏实笃行的人格品质、构建诚信友善的人际交往关系、塑造勇于创新的人格个性和胸怀天下的人格气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 大学生 健全人格 人的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对传统人学思维方式的超越及当代意义
17
作者 于相荣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前的哲人们未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关键在于没有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一问题,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前的哲人们未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关键在于没有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一问题,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思维方式,只有把它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之中,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思维方式 实践
下载PDF
人本原理在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人本原理在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能级原则对应三级质控检查内容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并实施强化培训,使全科护理人员均参与到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定期对科室三级质控小组活动展开评价,对各小组人员的工作情... 目的探讨人本原理在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能级原则对应三级质控检查内容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并实施强化培训,使全科护理人员均参与到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定期对科室三级质控小组活动展开评价,对各小组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并将结果与本年度护理人员年终评奖挂钩;和能力状况相对应合理并且动态地调整各组人员,以达到最佳护理管理目标。结果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调查2009年与2008年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科室护理人员独立工作的机会等共12项的满意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2008年和2009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除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和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两年均为100%外,2009年各项指标较上年均有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人本原理应用于科室三级质量管理中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原理 护理 管理
下载PDF
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2,共5页
现代性的全球流动和中国现代性的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基本场域;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三重空间中展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兼具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双重属性,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现实具有时... 现代性的全球流动和中国现代性的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基本场域;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三重空间中展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兼具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双重属性,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现实具有时空契合性,这种契合性要求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承担双重任务:既要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引领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超越现代性困境,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学 现代性 人的发展
原文传递
人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0-54,共5页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双重维度的统一。新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迅疾发展正推动人类逐步迈入智能时代。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它的发展将为人的自由发...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双重维度的统一。新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迅疾发展正推动人类逐步迈入智能时代。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它的发展将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向度拓宽提供可能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丰富提供延展性。当然,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人学问题,例如数字异化、贫富差距等。因此,以一种辩证发展的视角对人工智能进行人学审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理论 人工智能 人学审视 人学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