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社会的数字人权保护——基于“能力路径”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桂晓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如何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并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妥善的制度安排是数字人权研究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数字人权的人性基础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在智慧社会的拓展,而其法律渊源来自基础人权依据情境变化的拓展以... 如何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并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妥善的制度安排是数字人权研究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数字人权的人性基础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在智慧社会的拓展,而其法律渊源来自基础人权依据情境变化的拓展以及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的背书。在内容上,数字人权由“网络接入权”和“数据自主权”两项衍生人权及其相关特定权利组成,并以防御、尊重、保护和促进机制维系个人、网络企业和国家三元结构的良性运作。在实践中,数字人权以“能力路径”为指导,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提供有效的内在驱动提升个人数字素养,以在人权保障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恰当平衡。本研究既深化了数字人权理论,也为其与实践对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会 衍生人权 数字人权 能力路径 数字素养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诉讼的人权进路及其局限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明哲 《人权研究》 2022年第3期1-20,共20页
近年来,以保障人权作为诉讼理由的气候变化诉讼案件开始出现在一些国家的司法机关,并取得了有限的成功。赞成者认为这种“人权转向”为通过司法推动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新的机遇,反对者则视其为一种人权法的滥用,可能导致对合法行为的惩... 近年来,以保障人权作为诉讼理由的气候变化诉讼案件开始出现在一些国家的司法机关,并取得了有限的成功。赞成者认为这种“人权转向”为通过司法推动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新的机遇,反对者则视其为一种人权法的滥用,可能导致对合法行为的惩罚。以人权为基础提出的气候变化诉讼应当作为一种策略性诉讼理解,亦即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得某一具体争议的解决或损害的赔偿,而在于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与政策变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原告尽可能广泛地使用包括生命权、财产权、私生活安宁权、健康权、环境权等各种权利,并把权利的主体拓展到了未来世代和外国人,主张国家和大型碳排企业都应当为气候变化带来的人权减损负责。从理论上看,人权转向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法律续造创造新规范,而不仅仅是更新现有规范的解释。这种功能的实现在法律技术上不存在障碍,通过诉诸人权法各种原则,续造规则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论证模式。但是这种理论上成立的功能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尚有一系列限制。司法机关毕竟不具备执行自己政策决定的功能,而且理论上成立的漏洞填补功能是否可以发挥仍取决于具体人权文化和气候应对模式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诉讼 人权进路 策略性诉讼 国家责任 工商业与人权
下载PDF
在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父母人权保护间寻找平衡——以《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征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7期17-24,共8页
《欧洲人权公约》的生效为重新思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法律地位提供了契机。由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采用了实用主义路径,而欧洲人权公约采用了权利中心路径,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实用主义路径所对应的权利位阶冲突解决方式并不能产生... 《欧洲人权公约》的生效为重新思考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法律地位提供了契机。由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采用了实用主义路径,而欧洲人权公约采用了权利中心路径,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实用主义路径所对应的权利位阶冲突解决方式并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权利中心路径所对应的利益平衡方式已为欧洲人权法院所普遍采纳。关系中心理论试图改变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架构,创设全新的冲突解决路径。以促进包含儿童在内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为目标的冲突解决方式无疑是未来法律改革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最大利益 父母人权 利益平衡 欧洲人权公约 比例原则 权利路径 实用主义 关系理论
下载PDF
人格尊严的规范塑造:论人权的法理证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玉双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94-104,共11页
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新兴科技的发展催生数字人权、基因人权等新的人权形态,但具体人权的辩护需要回到人权证成的一般理论框架之中。人权的证成存在政治性进路和自然主义进路两种方案。政治性进路关注人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功能,自然主义进路... 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新兴科技的发展催生数字人权、基因人权等新的人权形态,但具体人权的辩护需要回到人权证成的一般理论框架之中。人权的证成存在政治性进路和自然主义进路两种方案。政治性进路关注人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功能,自然主义进路则致力于挖掘人权的价值结构和道德属性。格里芬发展和推进了自然主义人权观,基于人的尊严和人格观念,提出人权的道德本质是对人的规范能动性进行保障。在实践中,人权在最高层次上体现为自主、自由和福利。相比于利益论和需求论等自然主义立场,规范能动性理论具有理论优势,但仍然需要对尊严与人权的关系、规范能动性的实践结构做出进一步澄清。对规范能动性进行充实,展现其个体和社会维度的互惠关系,可以使得规范能动性理论更充分地应对现实人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人格 尊严 规范能动性 自然主义进路
原文传递
工商业人权条约规治模式的中国方案构想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志鹏 鲍墨尔根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5期84-96,共13页
为解决跨国公司侵犯人权问题,工商业人权条约的制定是必要的。国际社会各方对条约的规治模式有不同的要求,我国应在当前的工商业人权立法流程下,参考现有的规治模式,构建自己的方案。从调整内容和执行机制角度分析现有的工商业人权国际... 为解决跨国公司侵犯人权问题,工商业人权条约的制定是必要的。国际社会各方对条约的规治模式有不同的要求,我国应在当前的工商业人权立法流程下,参考现有的规治模式,构建自己的方案。从调整内容和执行机制角度分析现有的工商业人权国际法实践,可以归纳出《指导原则》、零草案及第三版修订草案三种立法模式。三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分别为“所有企业+倡导性尊重义务+无执行机制+过程导向”“跨国企业+法定保障义务+国内机制+结果导向”及“所有商业活动+法定保障义务+国内机制+结果导向”。从保障效果、被接受度看,零草案模式最为均衡。基于自身的规治需求进行考量,中国应参考零草案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方案,推进涉外法治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业人权 跨国公司 涉外法治 中国方案
下载PDF
人权法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洪霞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基于人权法内容的特殊性,在人权法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教学法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性和人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换位思考教学法、情绪渲染教学法、实地观摩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基于人权法内容的特殊性,在人权法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教学法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性和人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换位思考教学法、情绪渲染教学法、实地观摩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法 情感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人权司法保障简论
7
作者 黄卫东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1-62,72,共3页
人权是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第一制度性的人权。宪法诉讼是人权司法救济的前提。解决人权的司法救济最终性,主要应当扩展诉权的内涵和处延。
关键词 人权 司法保障 前提 途径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宇冠 李涵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6,共9页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明确人权刑事司法保障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是推动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从历史演进逻辑、我国不同时期司法社会效能的演变逻辑以及新时代司法发展逻辑中,能分析出人权保障与刑...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明确人权刑事司法保障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是推动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从历史演进逻辑、我国不同时期司法社会效能的演变逻辑以及新时代司法发展逻辑中,能分析出人权保障与刑事司法的内在逻辑契合度。本文通过递进式的实践框架,从宏观上人权刑事司法保障制度化改革、中观上人权刑事司法程序公开化落实、微观上刑事诉权有效性保障三个层面入手,探析人权刑事司法保障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发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刑事司法 人权刑事司法保障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基于人权的方法的生物多样性治理探究
9
作者 张旭 《人权法学》 2024年第5期103-121,157,158,共21页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影响全球每个角落和每个群体,特别是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最脆弱群体。基于人权的方法将人权作为核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人的尊严、平等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将基于人权的方法运用于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够实现法...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影响全球每个角落和每个群体,特别是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最脆弱群体。基于人权的方法将人权作为核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人的尊严、平等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将基于人权的方法运用于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够实现法律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促进人权的实现相统一。被视为在中国担任主席国期间通过的关于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里程碑,《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了其框架执行需要基于人权的方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家履行人权义务、督促企业开展人权尽责以及促进广泛的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方法,共同构成了基于人权的方法的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基本范式,亦是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最佳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基于人权的方法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 框架》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人权尽责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权的制度进路
10
作者 齐延平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当代中国人权虽因外来刺激而起,但却是基于“中国性”而内生规范逻辑、独辟制度进路。其取道经世致用而非抽象思辨,超越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对立,以“全体”活化、支撑、强化“个体”,从而达致“群之善”与“己之善”的平等并立以及对“... 当代中国人权虽因外来刺激而起,但却是基于“中国性”而内生规范逻辑、独辟制度进路。其取道经世致用而非抽象思辨,超越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对立,以“全体”活化、支撑、强化“个体”,从而达致“群之善”与“己之善”的平等并立以及对“全体”与“个体”面向利益的平等保护。当代中国的民生-民权型人权,以社会主义平等的自由为原则,以民生权利为优先,以人民民主为基石。在制度进路上,当代中国人权既体现为“客观利益积极促进”与“主观权利司法救济”双规范体系并行,又体现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国家义务与非国家主体义务、制度性义务与非制度性义务并重。此进路之形成是群体本位文化传统“先天约束”、近现代历史实践“自我强化”、现实中行动者选择偏好“稳定均衡”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民权型人权 双善并立 双规范体系 双义务模式 制度进路
原文传递
国外体面劳动研究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越兰 周莉 郭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近年来,国外体面劳动研究呈现出关注战略层面和特定问题解决的趋势;体面劳动在全球减贫战略中的作用得到认同;全面人权理念规范了政府的职责与作用;对企业组织中体面劳动实现的关注日益凸显;非正规就业群体中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扩大;体面... 近年来,国外体面劳动研究呈现出关注战略层面和特定问题解决的趋势;体面劳动在全球减贫战略中的作用得到认同;全面人权理念规范了政府的职责与作用;对企业组织中体面劳动实现的关注日益凸显;非正规就业群体中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扩大;体面劳动测量指标的界定服务于特定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面劳动 减贫战略 全面人权法 非正规就业群体
下载PDF
人权如何实现——阿玛蒂亚·森的人权实现逻辑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由于受边沁及其所代表的功利主义的影响,人权要么被认为是"没有根基的胡说八道",要么被等同于法律权利。针对人权所面对的这一尴尬局面,阿玛蒂亚·森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能力进路的人权观",此一进路人权观重新... 由于受边沁及其所代表的功利主义的影响,人权要么被认为是"没有根基的胡说八道",要么被等同于法律权利。针对人权所面对的这一尴尬局面,阿玛蒂亚·森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能力进路的人权观",此一进路人权观重新将人权置于一个相对确定的基础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权没有根基的说法,而且化解了将人权等同于法律权利从而窄化人权的风险。能力进路的人权观从一开始就指向人权的实现,其本身包含着一套完整的人权实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沁 功利主义 阿玛蒂亚·森 能力人权观 人权实现
下载PDF
全球移民治理的人权方法——从碎片化到整合的艰难进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鲁怡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尽管国际移民问题是全球性挑战,管控移民的国内政策与法律规则却体现了国家的单边性质,而保障移民权利的国际法律规范亦散乱不整,难以引导安全、有序的国际移民行为。全球移民治理人权方法是对现有移民法律规范机制的调适,以整合、连贯... 尽管国际移民问题是全球性挑战,管控移民的国内政策与法律规则却体现了国家的单边性质,而保障移民权利的国际法律规范亦散乱不整,难以引导安全、有序的国际移民行为。全球移民治理人权方法是对现有移民法律规范机制的调适,以整合、连贯的方式应对国际移民问题。这一方法将保障个人的权利、尊严与基本自由置于移民治理的中心,强调移民权利与国家义务的相互依存与关联关系,确认原籍国、过境国和目的地国对移民权利保护负有共同责任与义务。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以及监督与问责机制是落实全球移民治理人权方法的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移民治理 人权方法 可持续发展 《关于难民和移民纽约宣言》
原文传递
以人权方法为导向的超常规扶贫模式——基于对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在河北威县实践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金荣 《人权》 2020年第4期25-47,共23页
在国际社会日益将扶贫与人权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背景下,存在一个如何从人权视角客观评价中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人权方法强调将扶贫与国际人权公约确认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强调多维能力贫困理念以及扶贫过程中的赋权和问责。精准扶贫很好地体... 在国际社会日益将扶贫与人权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背景下,存在一个如何从人权视角客观评价中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人权方法强调将扶贫与国际人权公约确认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强调多维能力贫困理念以及扶贫过程中的赋权和问责。精准扶贫很好地体现了能力贫困理念并采取了一种多维扶贫战略,精准扶贫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赋权和问责原则。精准扶贫模式存在的诸如超强政治意愿、政府主导、精准实施以及超常规动员等特点对扶贫中的人权保障以及扶贫的成功意义重大。精准扶贫中存在的某些赋权和法治不足现象总体并不会严重影响扶贫的成效,但在未来扶贫不可避免要从超常规向常规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仍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赋权以及法治的治理确保扶贫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人权方法 赋权 法治 超常规模式
原文传递
亚马蒂亚·森的人权观及其对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清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0-191,311,共12页
亚马蒂亚·森将自由与人权融入自己的经济学研究之中,提出了以实现人的实质自由作为发展目标与手段的新的发展观。在森的研究中,正义、自由与人权始终与其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在一起。围绕着人权的正当性、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权... 亚马蒂亚·森将自由与人权融入自己的经济学研究之中,提出了以实现人的实质自由作为发展目标与手段的新的发展观。在森的研究中,正义、自由与人权始终与其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在一起。围绕着人权的正当性、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权利属性和可实现性、人权的普适性等人权理论与实践争论的热点问题,森既从理论与规范性角度讨论,也从实证与经验角度讨论,从而形成了其系统、独特的人权观。森的人权观深刻地影响了联合国的人权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自由 人权 发展 以实现人权为路径的发展方式
下载PDF
亚洲建立区域人权机制的路径与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成铭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5,共10页
亚洲区域人权机制建设是当代国际人权法中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亚洲建立区域人权机制是施行《世界人权宣言》和维护本区域人权的有效途径,亚洲现有人权机制具有局限性,应在亚洲未来人权机制建设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欧洲、非洲和美洲... 亚洲区域人权机制建设是当代国际人权法中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亚洲建立区域人权机制是施行《世界人权宣言》和维护本区域人权的有效途径,亚洲现有人权机制具有局限性,应在亚洲未来人权机制建设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欧洲、非洲和美洲区域人权机制的经验和缺陷,创建和完善亚洲区域人权机制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人权机制 路径 选择
原文传递
国际灾害治理法对疫情防控的启示 --基于人权的视角
17
作者 唐颖侠 《兰州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92-105,共14页
目前关于灾害治理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仍以软法为主,近20年来国际灾害治理的演进历程,经历了由基于慈善的救助到基于人权保障的演变过程。基于人权的方法(HRBA)适用于灾害治理过程渐渐成为主流话语,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灾害本身的理解从最... 目前关于灾害治理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仍以软法为主,近20年来国际灾害治理的演进历程,经历了由基于慈善的救助到基于人权保障的演变过程。基于人权的方法(HRBA)适用于灾害治理过程渐渐成为主流话语,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灾害本身的理解从最初将之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转为探究其背后社会因素的转变。灾害发生的社会根源为人权视角纳入灾害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既有国际法框架又对应对灾害中的人权保障存在不足,因此,将基于人权的方法纳入了国际灾害治理之中,并形成了一系列国际软法体系。文章通过分析国际灾害治理中基于人权方法的适用进路,总结在疫情防控中纳入基于人权的方法,明确国家承担人权义务的边界,借鉴灾害治理中权利分类和分阶段全方位保护的方法,以及软法的间接适用路径五个方面的特点,以期对于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治理 基于人权的方法 疫情防控 人权保障
下载PDF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移徙目标的人权困境
18
作者 武文扬 《人权》 CSSCI 2022年第5期156-180,共25页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首次明确、具体地将移徙纳入全球发展议程,确立了有关促进正常移徙、保护移徙工人权利等目标。这些目标都是联合国长期推动“移徙与发展”议题、加强基于人权的全球移徙治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但达成这...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首次明确、具体地将移徙纳入全球发展议程,确立了有关促进正常移徙、保护移徙工人权利等目标。这些目标都是联合国长期推动“移徙与发展”议题、加强基于人权的全球移徙治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但达成这些目标存在诸多困难,尤其当正常和非正常移民的权利触碰到国家主权和安全,或不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大国关系紧张态势上升、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在西方盛行,移徙与发展的进程受到严重打击,各国的立场分歧与利益冲突使移徙目标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此领域的探索将有助于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使各方从移徙、发展、人权的良性互动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约 非正常移徒 移徒工人 基于人权的路径
原文传递
人权本位方针及其在中国实现的宪法路径
19
作者 郭曰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人权本位方针是联合国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未为实现人权主流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和方法,深受阿马蒂亚·森的交换权利本位方法的概念及其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影响。经过10多年的发展,这一概念和方法已趋于成熟。人权本位方针是一个以国际... 人权本位方针是联合国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未为实现人权主流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和方法,深受阿马蒂亚·森的交换权利本位方法的概念及其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影响。经过10多年的发展,这一概念和方法已趋于成熟。人权本位方针是一个以国际人权标准为规范基础,以促进和保护人权为实践导向的人类发展进程的概念框架,包含五个原则或目标:参与、责任、免受歧视、赋权和联系人权标准,对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宪法性举措,实现人权本位方针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本位方针 阿玛蒂亚·森 宪法路径
原文传递
罗尔斯契约主义人权观: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与实践向度
20
作者 董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107,共15页
罗尔斯经由契约主义方法,不仅建构起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契约主义人权观。这种人权观无论是在作为人权预设的"人"的问题上,还是在人权的内涵意蕴与实践向度上都采取了一种与传统人权观迥异... 罗尔斯经由契约主义方法,不仅建构起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契约主义人权观。这种人权观无论是在作为人权预设的"人"的问题上,还是在人权的内涵意蕴与实践向度上都采取了一种与传统人权观迥异的论证方式:在"人"的问题上,通过构建一种"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实现了人由手段转向目的;在人权的内涵意蕴上,避免为人权寻求一种整全的道德基础,通过给予人权以政治性理解,为人权提供正当性论证;在实践向度上,通过采纳一种"薄"的人权观点,为"良序社会"提供判断标准,最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秩序。罗尔斯契约主义人权观推动了现代人权论证范式的革命性转向,这种转向不仅有效避免了传统人权观特别是功利主义人权观的内在局限,而且为多元时代重申人权共识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主义人权观 论证范式 逻辑起点 内涵意蕴 实践向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