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鹤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4,共7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HPV与喉癌有一定病因学联系,然而与食管癌和肺癌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生殖器疣 皮肤癌 食管癌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的清除及随访 被引量:28
2
作者 钱德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8-350,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该文介绍了HPV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清除及其影响因素,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中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有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该文介绍了HPV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清除及其影响因素,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中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有意义。持续高危型HPV阳性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和复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郭艳利 耿力 +1 位作者 游珂 乔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 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Ⅱ,HC-Ⅱ)对宫颈涂片结果异常的3426例患者进行HR-HPV DNA、阴道镜和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 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Ⅱ,HC-Ⅱ)对宫颈涂片结果异常的3426例患者进行HR-HPV DNA、阴道镜和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宫颈浸润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3级670例,CIN1级、宫颈湿疣及宫颈炎2711例。高级别病变(CIN2/3+)及宫颈癌患者HPV DNA阳性率高于低级别宫颈病变和宫颈炎患者,宫颈病变组比宫颈炎组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结论单次HR-HPV DNA载量与CIN2/3+有一定相关性,HR-HPV检测多次阳性的患者有发生CIN2/3+的风险,检测HR-HPV并对其感染者密切随访对检出CIN2/3+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二代杂交捕获
下载PDF
安徽省阜阳市妇科门诊2140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琳慧 刘筱英 +1 位作者 丁家柱 邢文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15-917,共3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阜阳地区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宫颈HPV 23种基因亚型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 140例接受妇科HPV检测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导流杂交方法进行HPV亚型分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 目的:调查安徽省阜阳地区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宫颈HPV 23种基因亚型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 140例接受妇科HPV检测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导流杂交方法进行HPV亚型分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8.8%,单一感染占58.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2.9%。最常见的HPV感染为HPV16(21.4%)、HPV58(9.5%)、HPV52(7.3%)、HPV31(6.0%)、HPV18(5.8%);高危型HPV感染率和HPV各亚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以HPV16、52、58型为主,基因亚型分布具有区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宁夏鼻咽癌患者组织中EBV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霞 陈晓平 +2 位作者 张玉 鲁丹 马瑞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10-712,共3页
目的研究宁夏鼻咽癌患者组织中EB病毒(EBV)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经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53例鼻咽癌患者石蜡组织样本,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 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目的研究宁夏鼻咽癌患者组织中EB病毒(EBV)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经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53例鼻咽癌患者石蜡组织样本,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 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EBV定量检测和37种HPV亚型检测,并以44例鼻咽部黏膜组织慢性炎症患者的石蜡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宁夏地区鼻咽癌与鼻咽部黏膜组织慢性炎症患者中EBV的总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6.22%(51/53)、34.09%(15/44),EBV在鼻咽癌和对照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和鼻咽部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中HPV总感染性阳性率分别为45.2%(24/53)、9%(4/44),鼻咽癌组中单一类型感染最常见的为HPV 16型45.83%(11/24),HPV感染总阳性率在鼻咽癌和鼻咽部黏膜组织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和HPV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在鼻咽癌和鼻咽部黏膜组织慢性炎症患者中总感染率分别为45.3%(24/53)和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鼻咽癌发生发展与EBV和HPV感染密切相关,主要以EBV感染为主,HPV感染亚型中以单一感染HPV 16+型最常见,同时约有50%的鼻咽癌患者存在EBV和HPV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82例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余玲玲 何莲芝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颈薄基细胞学检查(TCT)报告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TCT报告为宫颈ASCUS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并在其指导下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颈薄基细胞学检查(TCT)报告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TCT报告为宫颈ASCUS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并在其指导下行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最后分析之间关系。结果:82例ASCUS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炎症者32例(39.0%),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者12例(14.6%),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者34例(41.5%),早期浸润癌者4例(4.9%)。其中宫颈炎症中HPV感染阳性者8例,占25%;CINⅠ中HPV感染阳性者为11例,占91.7%;CINⅡ~Ⅲ及早期浸润癌,全部有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00%。结论:宫颈ASCUS患者应高度警惕宫颈癌前病变的存在,HPV分型检测可以作为其分流手段,这对ASCUS的进一步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人乳头瘤病毒(HPV)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HPV感染 被引量:2
7
作者 丘佳明 叶凯 +1 位作者 杨之蕙 金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6/11,HPV16/18检测。结果:慢性炎症组HPV6/11阳性表达4%,HPV16/18阳性表达0%;乳头状瘤样增生组HPV6/11阳性表达10%,HPV16/18阳性表达3.3%;尖锐湿疣组HPV6/11阳性表达93.3%,HPV16/18阳性表达23.3%;CIN组中Ⅰ级HPV6/11阳性表达48.9%,HPV16/18阳性表达42.2%;Ⅱ级HPV6/11阳性表达39.1%,HPV16/18阳性表达69.6%;Ⅲ级HPV6/11阳性表达9.5%,HPV16/18阳性表达66.7%;鳞癌组HPV6/11阳性表达6%,HPV16/18阳性表达82%。结论: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细胞的HPV6/11、HPV16/18,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鳞癌 上皮内瘤变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下载PDF
恩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早期宫颈癌防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小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4期143-146,共4页
目的:通过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并进行有效的防治、随访。方法:收集门诊接诊的患者3953例,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892例同时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CINⅠ以上的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根据... 目的:通过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并进行有效的防治、随访。方法:收集门诊接诊的患者3953例,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892例同时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CINⅠ以上的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根据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宫颈病变及病变程度,针对不同的病变程度进行治疗、随访。结果:宫颈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同时合并高危型HPV感染26例,感染率达100%,CINⅠ98例,其中96例合并高危型HPV感染;ASCUS126例,其中合并高危HPV感染87例,单纯高危型HPV感染10例。术后6个月回访HPV感染4例,ASCUS1例,CINⅠ1例;术后12个月回访,CIN已消退,未见异常,HPV全部转阴。结论:定期的TCT配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杂交捕获二代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宫颈病变进展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厚照 田艳 许博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21期2428-24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16、18型在宫颈病变进展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fluorescence qaantitativePCR,PQ-PCR)分别对健康检查妇女480例、宫颈炎1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16、18型在宫颈病变进展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fluorescence qaantitativePCR,PQ-PCR)分别对健康检查妇女480例、宫颈炎1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aeoplasia,CIN)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48例、CIN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56例、CIN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52例进行HPV16、18型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健康检查者以及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感染HPV16阳性率分别为0.63%、25.8%、30.6%、60.7%、71%,HPV16型阳性标本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3×102、4.1×104、8.9×105、5.6×106、3.8×107;随着宫颈病情的进展HPV16型阳性率逐渐升高(P<0.01),感染率和病毒载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s=1,P<0.01);HPV18阳性率分别为0.41%、7.8%、14.6%、10.7%、7.7%,HPV18型阳性标本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2×103、4.6×104、5.4×104、3.6×103、6.9×104,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HPV18阳性率均比健康检查者明显增加(P<0.01),宫颈炎、CINⅠ、Ⅱ、Ⅲ级患者HPV18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和病毒载量之间无正相关关系(rs=0,P>0.05)。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与HPV16、18型感染密切相关,且宫颈病情进展和HPV16型病毒DNA负荷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线性平行杂交分型检测条件的建立及优化
10
作者 田永强 张荣意 朱中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线性平行杂交分型检测(LiPA)条件的建立及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和反向杂交相结合的技术,使扩增产物与水平固定在长条形尼龙膜上的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再利用显色系统形成肉眼可见的产物,根据产物和条...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线性平行杂交分型检测(LiPA)条件的建立及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和反向杂交相结合的技术,使扩增产物与水平固定在长条形尼龙膜上的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再利用显色系统形成肉眼可见的产物,根据产物和条膜底色的清晰度对LiPA杂交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包括点膜的探针浓度,杂交温度等。结果建立并优化了LiPA杂交的条件,本底清晰,结果可靠。结论建立的LiPA杂交技术经济简便,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LiPA 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原文传递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锥切术与期待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耿宇宁 吴玉梅 张为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回顾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及药物期待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的随访结局;分析病变进展危险因素,探讨CIN1适当的治疗方式。方... 目的回顾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及药物期待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的随访结局;分析病变进展危险因素,探讨CIN1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门诊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1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IN1患者的随访结局。结果收集CIN1患者631例,其中LEEP组286例,药物期待组345例。LEEP组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8.5%(53/286),其中CIN2 14.7%(42/286),CIN3 3.8%(11/286)。通过中位随访期为36个月的观察,LEEP组(病理未升级者)与药物期待组CIN1持续和进展率分别为8.2%(19/233)、2.6%(6/233)与11.9%(41/345)、2.9%(10/345),两组均未发现浸润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持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是CIN1持续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9.121(95%CI 9.686~37.748,P=0.000)。结论1阴道镜活检证实的CIN1患者选择期待观察是安全的;2 CIN1患者持续HR-HPV阳性超过12个月以上时警惕病变进展,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期待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梦真 乔玉环 +4 位作者 史惠蓉 孔祥东 万爱红 赵先兰 赵学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3891-3893,共3页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HR-HPV感染3 595例,感染率24.19%;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20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LSIL303例;HSIL92例;病理学证实CINⅠ90例、CINⅡ65例、CINⅢ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例。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HSIL 92.05%(139/151)、LSIL 52.22%(47/90)和无宫颈上皮病变26.70%(25/939),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的敏感度是91.05%,特异度是81.35%,阴性预测值为99.5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2%、95.56%和99.20%。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12%、82.56%和100.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 液基细胞学 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 宫颈病变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及β-连环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华 陈海珍 +2 位作者 冯女 吉丽银 陈琼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PV、β-catenin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6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75.36%,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HPV感染与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阳性、β-cateni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16蛋白阳性患者高于阴性患者(P<0.05),P53蛋白阳性生存率与阴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P16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介导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生存率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蛋白 Β-连环蛋白 P53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和PTEN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素琴 田瑞云 延海秀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微小浸润鳞癌(MICA)中的表达,并对比治疗一年后表达变化,探讨HR-HPV感染和PTEN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通过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微小浸润鳞癌(MICA)中的表达,并对比治疗一年后表达变化,探讨HR-HPV感染和PTEN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组织、37例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I级(CINI)、50例宫颈中度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CINⅡ)、50例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m)和25例宫颈微小型浸润鳞癌(MICA)中的表达。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每一病例的13种HR-HPVDNA。CINI、Ⅱ、Ⅲ组病例均在一年后随访再次检测PTEN蛋白和HR-HPVDNA。结果HR-HPVDNA在CINI(15/37,40.50%),CINⅡ(28/50,56.00%),CINi(32/50,64.00%)及MICA(24/25,96.00%)中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1/3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HPV在CINI、Ⅱ、Ⅲ及MICA中的表达,病变级别越高,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在正常宫颈组100%中、强阳性表达(30/30);阳性表达率各组分别为:CINI组100%,CINⅡ组48%,CINⅢ组40%,MICA组16%。VrEN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MICA各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其中MICA组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I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与CIN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III组、CINⅡ组与CINI组及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中,PTEN呈阴性或低表达,PTEN可能与HR-HPVDNA持续作用有关,其功能下调促进了宫颈的癌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PTEN HR-HPV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变进展中人乳头瘤病毒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元晶 曲芃芃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对目前有关HPV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影响HPV自身表达和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文献加以综述,了解HPV DNA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PV基因表观遗传学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DNA甲基化 基因沉默
下载PDF
HPV L1 C-末端保守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生物学性质的探讨
16
作者 王丽芳 肖长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HPV L1 C-末端保守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生物学性质。方法以合成HPV L1保守序列短肽、点突变该序列中酰胺化酶作用位点后的短肽以及15个氨基酸残基长的该序列交错合成的4个小肽免疫动物。采用T细胞增殖实验确定各肽是否含有T细胞表... 目的探讨HPV L1 C-末端保守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生物学性质。方法以合成HPV L1保守序列短肽、点突变该序列中酰胺化酶作用位点后的短肽以及15个氨基酸残基长的该序列交错合成的4个小肽免疫动物。采用T细胞增殖实验确定各肽是否含有T细胞表位;以ELISA方法确定各肽有无B细胞表位及有效免疫位点。结果不同肽免疫鼠T细胞增殖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短肽免疫兔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显著强于4个小肽,但兔和鼠分泌物中均未测出抗体IgG。两短肽的免疫血清对相应短肽的反应明显强于交叉反应的强度。原序列短肽的免疫血清对来自于该短肽的N-末端序列短肽的反应略强,而点突变酰胺化酶作用位点后短肽的免疫血清对C-末端序列的短肽反应略强。结论HPV L1保守序列短肽和点突变酰胺化酶作用位点后短肽在诱导体液免疫的能力方面相似,但在交叉免疫反应性及有效免疫位点方面存在差异;两短肽的免疫原性显著强于4个小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L1 表位 短肽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之面积与CT、HPV16/18、GC感染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章锦曼 徐琳 +1 位作者 韩雪松 高玉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4678-4680,共3页
目的:调查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增大是否增加宫颈CT、HPV16/18、GC的感染率。方法:选择19~41岁共80例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组,40例宫颈光滑者为对照组,检测宫颈分泌物CT、HPV16/18、GC,用LD-Y-20型电子数码阴道镜计算宫... 目的:调查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增大是否增加宫颈CT、HPV16/18、GC的感染率。方法:选择19~41岁共80例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患者为观察组,40例宫颈光滑者为对照组,检测宫颈分泌物CT、HPV16/18、GC,用LD-Y-20型电子数码阴道镜计算宫颈糜烂面积。统计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结果: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与宫颈CT、HPV16/18、GC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无症状单纯型宫颈糜烂面积增大并不增加宫颈CT、HPV16/18、GC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沙眼衣原体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 淋病奈瑟氏菌
下载PDF
HPV16与18型L1病毒样颗粒联合JY佐剂鼻腔免疫食蟹猴诱导黏膜免疫应答
18
作者 麻粉莲 潘海 +2 位作者 程智慧 叶华跃 郑丽舒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L1病毒样颗粒与JY佐剂联合(HPV16+18L1VLP+JY佐剂)鼻腔免疫食蟹猴的黏膜免疫效果。方法分别用低剂量和高剂量HPV164-18L1VLP+JY佐剂疫苗鼻腔喷雾免疫食蟹猴3次(第0、4、8周),并设PBS对照组,于第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L1病毒样颗粒与JY佐剂联合(HPV16+18L1VLP+JY佐剂)鼻腔免疫食蟹猴的黏膜免疫效果。方法分别用低剂量和高剂量HPV164-18L1VLP+JY佐剂疫苗鼻腔喷雾免疫食蟹猴3次(第0、4、8周),并设PBS对照组,于第2、4、6、8、16周采集阴道分泌物、鼻腔分泌物和口腔分泌物,ELISA法检测sIgA抗体浓度。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HPV16+18L1vLP+JY佐剂疫苗均诱导鼻腔、口腔和阴道分泌物产生sIgA抗体,均高于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IgA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泌物sIgA抗体水平高于鼻腔与口腔分泌物sIgA抗体水平(P〈0.01),鼻腔分泌物sIgA抗体水平与口腔分泌物sIgA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JY佐剂的HPV16和18型L1VLP鼻腔喷雾免疫食蟹猴,能够有效诱导阴道黏膜产生sIgA抗体,且高于口腔和鼻腔黏膜sIgA抗体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人16和18型L1 病毒样颗粒 JY佐剂 黏膜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