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然、传感器和互联:后人类时代的智能化艺术 |
郑达
艾敬
刘晓丹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2
|
《审美教育书简》中的美学思想——审美教育论 |
张玉能
|
《美育学刊》
|
2014 |
7
|
|
3
|
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述评 |
黄慧娟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4
|
神性、人性和理性——略论艺术形态与时代精神 |
邵百鸣
饶素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5
|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
李世涛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6
|
从人性空间的设计角度浅谈环境陶艺 |
袁乐辉
|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7
|
倾慕现代,抑或呼唤传统——论张爱玲小说的中国文化精神 |
李建秋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4
|
|
8
|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误区 |
谢南斗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3D电影产业悖论解析 |
苏月奂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浅谈人性特点与育人的艺术 |
魏桂蕊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1
|
人性的毁灭——谈张爱玲小说《金锁记》 |
王静
|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2
|
|
12
|
试析席勒的审美乌托邦理论 |
冯学雨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5 |
1
|
|
13
|
《山本》“混沌”美学特色探析 |
董晓可
|
《商洛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4
|
青衣的悲剧人生——解读《青衣》的女性形象 |
周妮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5
|
中国当代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
赵俊贤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12 |
1
|
|
16
|
人性、美与艺术 |
李龙强
|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7
|
传统印染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周升
|
《染整技术》
CAS
|
2018 |
0 |
|
18
|
米开朗基罗人性本能中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创作 |
刘永亮
王力平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寻根索源——探讨民间艺术的天人合一 |
张云霞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1 |
0 |
|
20
|
人与自然对话的基本范式 |
张强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