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胰岛素基因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 被引量:8
1
作者 陆洋 陆玉华 +1 位作者 王志伟 朱铭岩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构建分泌胰岛素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PhMSCs);移植IPhMSCs治疗大鼠糖尿病。方法将人胰岛素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hIns,经包装细胞PT67包装后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构建分泌胰岛素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PhMSCs);移植IPhMSCs治疗大鼠糖尿病。方法将人胰岛素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hIns,经包装细胞PT67包装后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培养,获得IPhMSCs。将IPhMSCs移植到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观察疗效。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LNCX/hIns转染hMSCs后,人胰岛素基因在hMSCs中稳定表达3周以上,但IPhMSCs体外葡萄糖刺激释放试验阴性。糖尿病大鼠在移植IPhMSCs后,血糖水平下降(P<0.05),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体质量增加,糖尿病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外源性胰岛素基因在hMSCs中有效表达;构建的IPhMSCs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糖尿病模型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宁 侯相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纯化传代至第三、四代,加入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进行不同时间的孵育,用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活性,确定最佳的浓...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纯化传代至第三、四代,加入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进行不同时间的孵育,用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活性,确定最佳的浓度和孵育时间。4周后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诱导后细胞呈心肌样细胞改变,电镜下可见肌丝形成,免疫组化显示部分细胞胞浆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肌钙蛋白-T(troponin-T)阳性。RT-PCR检测显示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有表达。结论:hMSCs是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5-Aza的诱导下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成为心肌损伤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体外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人正常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胥正敏 陈建业 +2 位作者 李贤富 唐华英 鄢佳程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60Coγ射线照射后人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直接接受照射的hMSCs及照射前经不同浓度TFA预处理的hM-SC...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60Coγ射线照射后人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直接接受照射的hMSCs及照射前经不同浓度TFA预处理的hM-SCs细胞存活率。利用琼脂糖电泳半定量分析直接照射后hMSCs和照射前TFA预处理的hMSCs的DNA凋亡梯带形成情况。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TFA的剂量在0.05~0.20mg/ml范围内与hMSCs的存活率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62、4、48h,各TFA照射组hMSCs较单纯照射组hMSCs凋亡率均低;琼脂糖电泳结果与流式分析结果相吻合。结论:TFA对人正常骨髓间充质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具有防护作用,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TFA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人正常骨髓间充质细胞 辐射 凋亡
原文传递
5-氮胞苷与HGF因子体外联合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实验探讨
4
作者 银广悦 陈素萍 +3 位作者 王文红 张继领 张龙 张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5-氮胞苷(5-Aza)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诱导剂,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培养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培养hMSCs,取第3代hMS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GF因子诱导分化组、5-Aza诱... 目的探讨5-氮胞苷(5-Aza)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诱导剂,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培养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培养hMSCs,取第3代hMS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GF因子诱导分化组、5-Aza诱导分化组、HGF因子与5-Aza联合诱导分化组,诱导后培养4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分化的心肌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hMSCs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各组诱导后细胞均呈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结蛋白(Desmin)、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表达阳性,未经诱导的同培养天数的hMSCs中均未见表达。HGF不能诱导h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但HGF因子与5-Aza联合诱导分化组心肌样细胞分化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hMSCs体外在HGF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Aza与HGF体外联合应用可以提高hMSCs的诱导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5-氮胞苷 肝细胞生长因子 分化
下载PDF
TAT/LMP-3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诱导成骨活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郑文杰 罗刚 +2 位作者 向强 李长青 周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具有入胞转导能力并保持骨诱导活性的重组融合蛋白TAT/LMP-3,观察融合蛋白TAT/LMP-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入胞转导活性和诱导其成骨分化的效能.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TAT/LMP-3和pET43.1a-LM... 目的:表达并纯化具有入胞转导能力并保持骨诱导活性的重组融合蛋白TAT/LMP-3,观察融合蛋白TAT/LMP-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入胞转导活性和诱导其成骨分化的效能.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TAT/LMP-3和pET43.1a-LMP-3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Ni-NTA树脂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制备重组蛋白LMP-3的多克隆抗体.将融合蛋白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融合蛋白的入胞效应,检测成骨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以分析重组蛋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ET43.1a-TAT-LMP-3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TAT/LMP-3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后融合蛋白TAT/LMP-3纯度大于90%.成功制备了TAT/LMP-3的兔源性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证实TAT-LMP-3融合蛋白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转导进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TAT/LMP-3能成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结论:成功进行了TAT/LM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鉴定,构建的TAT/LMP-3融合蛋白具有入胞转导能力同时保持了骨诱导活性,为其在脊柱融合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蛋白转导结构域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人骨髓间充质千细胞 诱导成骨
下载PDF
局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6
作者 翟晓东 陈振雨 +3 位作者 冷向锋 王彦进 陈璐 姜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受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增殖培养HUC—MSCs,并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以5-乙炔...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受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增殖培养HUC—MSCs,并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以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HUC—MSCs后,移植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腹部皮瓣术区局部(治疗组),设PBS为对照组。术后每天观察皮瓣的颜色、皮纹、厚度、毛发生长、坏死范围及针刺出血情况等,并于术后7d处死大鼠,比较2组皮瓣的成活率,切取皮瓣组织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dU染色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皮瓣组织内的分布或分化。结果术后7d治疗组大鼠皮瓣成活率为(97.58±3.41)%,对照组为(54.37±8.7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VEGF的表达密度为138.27±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17±14.13(P〈0.05)。在成活皮瓣的部分小血管内皮可见EdU阳性细胞连续分布。结论HUC—MSCs在体内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参与生成新血管,建立新的微循环,并能增加皮瓣局部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皮瓣,减轻皮瓣坏死,促进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科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本臻 毛成刚 +2 位作者 李荣 宁险峰 李自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hUCMSC)肌肉注射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和DCM组(140只),DCM组每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2mg/kg,连续8周... 目的探讨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hUCMSC)肌肉注射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和DCM组(140只),DCM组每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2mg/kg,连续8周,建立DC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hUCMSC培养上清液组(简称上清液组)、hUCMSC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hUCMSC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hUCMSC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DCM组大鼠出现精神反应差、活动及进食减少、体质量不增或增长缓慢、脱毛及腹水,经肌肉注射hUC-MSC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上述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肌肉注射hUCMSC前,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4.53±2.61)%]、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30.80±2.11)%]均显著低于正常组[(79.67±3.02)%、(43.08±3.15)%,P均〈0.01]。肌肉注射hUCMSC后,中、低剂量组LVEF[(75.5±7.4)%、(74.0±6.1)%]及LVFS[(40.8±3.8)%、(40.2±5.0)%]均显著高于模型组[(65.8±4.5)%、(30.2±2.9)%,P均〈0.01]。中、低剂量组血浆BNP[(438.3±82.2)ng/L、(341.7±68.9)ng/L]和血清cTnI水平[(375.9±110.9)ng/L、(355.9±55.6),g/L]明显低于模型组[(449.9±91.8)ng/L、(425.9±42.6)ng/L,P均〈0.05]。心肌HE染色及透射电镜均显示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改善。结论hUCMSC肌肉注射可显著改善多柔比星诱导DCM大鼠LVEF、LVFS,降低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改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肌肉注射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人脐带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剑云 孙炜 +3 位作者 张新 王建军 陈慧 张庆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hucMSC,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的表达。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添加B27诱导,流式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胶质源性... 目的研究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样细胞(hucNSC)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hucMSC,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的表达。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添加B27诱导,流式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白介素-1β(IL-1β)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等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染色、RT-PCR鉴定。结果hucMSC表达CD105、CD44、CD29。诱导后聚集成细胞球悬浮生长,并不断增殖,流式细胞仪鉴定失去hucMSC的表面标志物特征,而表达Nestin、CD133。再经RA、GDNF、IL-1β诱导,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结论hucMSC能分化为具有神经干细胞样生长、增殖、分化特征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
下载PDF
丹酚酸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万东君 赵波 +4 位作者 罗芸 王晓辉 张新宇 尹榕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hUCMSCs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ELA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神经巢蛋白(Nse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烯转移酶(ChAT)表达水平。结果:hUCMSCs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征,丹酚酸B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对hUCMS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分化后的hUCMSCs可见神经元样分化及轴突形成的网状结构;上清液Ach浓度和细胞Nestin、NSE及ChAT表达率,在中、高剂量联合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剂量联合组和BDNF组(P<0.05),而中、高剂量联合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丹酚酸B联合BDNF能提高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效率,丹酚酸B的最宜诱导分化浓度为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下载PDF
STAT3异常激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乳腺癌微环境中恶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玲 朱静 +2 位作者 田杰 谭彬 燕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0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是否存在恶性转变并探究其生物学变化与STAT3异常激活及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UCMSC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MCF-7B共培养)和阳性对照组(MCF...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是否存在恶性转变并探究其生物学变化与STAT3异常激活及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UCMSC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MCF-7B共培养)和阳性对照组(MCF-7B单独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q PCR检测STAT3及其下游原癌基因c-Myc及抗凋亡Bcl-x L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STAT3、c-Myc和Bcl-x L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p-STAT3、STAT3、c-Myc和Bcl-x L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hUCMSCs与对照组比较核质比增大,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期和G2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TAT3、c-Myc和Bcl-x L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STAT3、STAT3、c-Myc和Bcl-x 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存在恶性转化趋势,且STAT3的异常激活及高表达是hUCMSCs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