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地月间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彭坤
杨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81,共11页
为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降低载人登月任务成本,有效开发地月空间,研究了基于地月空间不同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首先对比直接往返登月飞行模式,对基于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空间站将载人登月任务解耦为载人...
为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降低载人登月任务成本,有效开发地月空间,研究了基于地月空间不同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首先对比直接往返登月飞行模式,对基于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空间站将载人登月任务解耦为载人天地往返任务和登月任务两部分;其次通过轨道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出考虑登月任务需求的地月间空间站可运行轨道和停泊点;最后建立一套飞行模式评价模型,从速度增量需求、飞行时间、空间环境、登月任务窗口、测控条件、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后续任务支持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对6种不同位置空间站的登月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L2点Halo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为更优飞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飞行模式
空间站
地月空间
平动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盛英华
张晓东
+1 位作者
梁建国
赵金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7,共8页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基于近地月之间交会对接点和火箭发射次数,将载人登月初步归纳出七种飞行模式,并从飞行模式、飞行模块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各种登月飞行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较优的登月模式。根据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基于近地月之间交会对接点和火箭发射次数,将载人登月初步归纳出七种飞行模式,并从飞行模式、飞行模块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各种登月飞行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较优的登月模式。根据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提出了有限规模和大规模载人登月模式,给出了我国载人登月工程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飞行模式
运载火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梁鲁
叶培建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有人月球基地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过程设想,可为我国未来有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月
有人月球基地
构型
构建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载人登月月面软着陆缓冲装置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永滨
蒋万松
+1 位作者
王磊
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载人登月着陆缓冲装置的设计原理,并对缓冲装置的构型和缓冲器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缓冲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多个工况的着陆冲击仿真计算,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结合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实...
文章介绍了一种载人登月着陆缓冲装置的设计原理,并对缓冲装置的构型和缓冲器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缓冲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多个工况的着陆冲击仿真计算,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结合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实现了载人登月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全尺寸原理样机的研制,该着陆缓冲装置的设计思想及经验可作为相关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着陆支架
缓冲
仿真试验
空间探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彭坤
孙国江
+1 位作者
王平
徐明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为快速设计出适合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在三体模型下研究了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方法及其轨道特性。首先,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建立自由返回轨道地心旋转系下二维极坐标动力学模型。其次,...
为快速设计出适合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在三体模型下研究了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方法及其轨道特性。首先,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建立自由返回轨道地心旋转系下二维极坐标动力学模型。其次,根据自由返回轨道对称特性建立求解模型,选择近月点y轴速度为控制变量,并基于月球逃逸速度给出控制变量初值估计方法,提出了不同地心和月心运行方向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搜索策略。最后,分析了4种类型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差异,并分析了不同近地点高度和近月点高度下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搜索出指定类型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同时其轨道特性分析结论可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对称自由返回轨道
地月空间
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
微分修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在月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探索综述
6
作者
徐岩松
李俊麟
+5 位作者
陈思宇
汤子旋
张盛永
刘然
王耀纬
陆咏旭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78,共17页
随着人类对月球探索的不断深入,对月面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性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推动其在月球探索、资源利用和科研站建设中的应用,对月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月面机器人自主行为、多机器人协作和人机交互三大方面...
随着人类对月球探索的不断深入,对月面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性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推动其在月球探索、资源利用和科研站建设中的应用,对月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月面机器人自主行为、多机器人协作和人机交互三大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行星探测中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智能化月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行星探测和未来空间探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月工程
月面机器人
行星探测
人工智能
机器人自主行为
多机器人协作
人机交互与协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地月间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彭坤
杨雷
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81,共11页
基金
载人航天预先研究项目(010201)
文摘
为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降低载人登月任务成本,有效开发地月空间,研究了基于地月空间不同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首先对比直接往返登月飞行模式,对基于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空间站将载人登月任务解耦为载人天地往返任务和登月任务两部分;其次通过轨道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出考虑登月任务需求的地月间空间站可运行轨道和停泊点;最后建立一套飞行模式评价模型,从速度增量需求、飞行时间、空间环境、登月任务窗口、测控条件、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后续任务支持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对6种不同位置空间站的登月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L2点Halo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为更优飞行模式。
关键词
载人登月
飞行模式
空间站
地月空间
平动点
Keywords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Flight
mode
Space
station
Cis
lunar
space
Libration
point
分类号
V41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盛英华
张晓东
梁建国
赵金才
机构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7,共8页
基金
民用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目
文摘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基于近地月之间交会对接点和火箭发射次数,将载人登月初步归纳出七种飞行模式,并从飞行模式、飞行模块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各种登月飞行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较优的登月模式。根据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提出了有限规模和大规模载人登月模式,给出了我国载人登月工程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载人登月
飞行模式
运载火箭
Keywords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
mode
Launch
vehicle
分类号
V4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梁鲁
叶培建
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出处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文摘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有人月球基地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过程设想,可为我国未来有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载人探月
有人月球基地
构型
构建过程
Keywords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manned
lunar
base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分类号
V47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人登月月面软着陆缓冲装置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永滨
蒋万松
王磊
黄伟
机构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文摘
文章介绍了一种载人登月着陆缓冲装置的设计原理,并对缓冲装置的构型和缓冲器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缓冲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多个工况的着陆冲击仿真计算,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结合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实现了载人登月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全尺寸原理样机的研制,该着陆缓冲装置的设计思想及经验可作为相关设计的参考。
关键词
载人登月
着陆支架
缓冲
仿真试验
空间探测
Keywords
human
lunar
landing
landing
gear
buffer
simulation
test
space
exploration
分类号
V47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彭坤
孙国江
王平
徐明
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文摘
为快速设计出适合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在三体模型下研究了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方法及其轨道特性。首先,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建立自由返回轨道地心旋转系下二维极坐标动力学模型。其次,根据自由返回轨道对称特性建立求解模型,选择近月点y轴速度为控制变量,并基于月球逃逸速度给出控制变量初值估计方法,提出了不同地心和月心运行方向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搜索策略。最后,分析了4种类型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差异,并分析了不同近地点高度和近月点高度下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搜索出指定类型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同时其轨道特性分析结论可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载人登月
对称自由返回轨道
地月空间
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
微分修正
Keywords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symmetrical
free-return
trajectory
earth-moon
space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body
model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分类号
V41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在月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探索综述
6
作者
徐岩松
李俊麟
陈思宇
汤子旋
张盛永
刘然
王耀纬
陆咏旭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78,共17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计划(2024-MSBA-80)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C3K03)。
文摘
随着人类对月球探索的不断深入,对月面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性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推动其在月球探索、资源利用和科研站建设中的应用,对月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月面机器人自主行为、多机器人协作和人机交互三大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行星探测中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智能化月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行星探测和未来空间探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载人探月工程
月面机器人
行星探测
人工智能
机器人自主行为
多机器人协作
人机交互与协作
Keywords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lunar
robots
planetary
explo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
autonomy
multi⁃robot
collaboration
human
⁃robot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分类号
V42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地月间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分析
彭坤
杨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盛英华
张晓东
梁建国
赵金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李志杰
果琳丽
梁鲁
叶培建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载人登月月面软着陆缓冲装置设计与分析
王永滨
蒋万松
王磊
黄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设计与分析
彭坤
孙国江
王平
徐明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工智能在月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探索综述
徐岩松
李俊麟
陈思宇
汤子旋
张盛永
刘然
王耀纬
陆咏旭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