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源性致病菌感染体内外肠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宋仪洋
吴梦洁
董庆利
李卓思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0-34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0078)。
-
文摘
体内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基因表型、耐受性、免疫反应和疫苗开发等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对食源性致病菌肠道模型的研究已有诸多进展,但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本文对近年来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内外肠道模型进行了系统阐述。分别归纳了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其他一些动物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系统阐述了细胞模型、肠道类器官等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最后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肠道模型在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中的优劣势。体内动物模型可全面评价食源性致病菌的宏观感染进程以及宿主免疫反应,但由于物种差异,结果不能完全适用于人类;体外三维细胞模型,尤其是肠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采用人体细胞,不存在种源差异,在研究食源性致病菌微观层面上的致病机制、细胞和组织趋向性方面潜力巨大。本文的进展研究,将为研究食源性致病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体内模型
体外模型
肠类器官
毒性评价
-
Keywords
foodborne pathogens
in vivo model
in vitro model
human intestinal organoids
toxicity evaluation
-
分类号
R155.3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题名依托泊苷诱导的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 2
-
-
作者
武凤云
王应归
肖春
李玉芳
金蕊
程龙
牛畅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6,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18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717)
+2 种基金
北京市新星交叉课题(Z191100001119020)
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90407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专项(M23003)。
-
文摘
目的 用依托泊苷(etoposide)诱导类器官发生DNA损伤构建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方法 临床活检小肠组织,体外无菌分离获得小肠隐窝,在培养基中培养成为类器官。类器官用依托泊苷10μmol·L^(-1)处理7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表面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水平;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染色检测类器官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衰老标志物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小肠隐窝体外成功培养成球。依托泊苷诱导的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表面皱缩,类器官部分死亡,整体表面积变小;类器官中γH2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约90%细胞呈SA-β-gal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依托泊苷处理可诱导人小肠类器官发生DNA损伤,从而诱导人小肠类器官衰老。
-
关键词
人小肠类器官
依托泊苷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p16^(INK4A)A
-
Keywords
human small intestinal organoids
etoposide
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
p16I N K 4 A
-
分类号
R965.1
[医药卫生—药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