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市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云峰 于瑞莲 +2 位作者 胡恭任 孙境蔚 张棕巍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62,共7页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136个PM2.5样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11种有毒微量金属元素(Zn、Cu、Pb、As、Ni、Cd、Co、Ba、Cr、Be、V)的浓度。采用单级酸提取法分析了大气PM2.5中有...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136个PM2.5样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11种有毒微量金属元素(Zn、Cu、Pb、As、Ni、Cd、Co、Ba、Cr、Be、V)的浓度。采用单级酸提取法分析了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并利用元素酸提态含量占总量的比值计算了有毒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采用美国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各有毒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大小顺序为Zn 〉 Cu 〉 Pb 〉 As≈Ni 〉 Cd 〉 Co≈Ba 〉 Cr 〉 Be 〉 V;(2)大气PM2.5中Ni、As、Cd、Zn、Cu和Pb为生物可利用元素,容易在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和转化;Be、Cr、Co、V和Ba为潜在的生物可利用元素,在大气环境中较为稳定,但当大气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会重新被释放出来;(3)泉州市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主要通过口鼻吸入方式危害人体健康,Cr、Co、As对泉州市区居民有潜在的致癌风险,Ni和As有潜在的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PM2.5 有毒金属元素 生物有效性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