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衰弱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以评估人体成分对老年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期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胃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frailty p...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衰弱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以评估人体成分对老年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期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胃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将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收集两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人体成分进行检查,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资料,再根据人体成分中的去脂质量、肌肉质量、上肢肌肉质量、下肢肌肉质量分别计算去脂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MMI)、上肢肌肉质量指数(upp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ULMMI)、下肢肌肉质量指数(low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LLMMI)。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与老年癌患者衰弱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是否为老年胃癌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1)96例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38例,发生率为39.58%。(2)衰弱组胃癌患者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均高于非衰弱组(均P<0.05);(3)衰弱组患者体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高于非衰弱组,FFMI、MMI、LLMMI明显低于非衰弱组(均P<0.05)。(4)一般资料中年龄、肿瘤的分期Ⅲ期与Ⅳ期相对于分期Ⅰ期与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存在着关联;人体成分中FFMI、MMI、LLMMI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负相关,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正相关。(5)校正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后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是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6)ROC曲线结果显示,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展开更多
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成瘾者人体成分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ATS成瘾者的脊柱、右肘关节、右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进行60°/S(6次)和180°/S(30次)...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成瘾者人体成分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ATS成瘾者的脊柱、右肘关节、右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进行60°/S(6次)和180°/S(30次)的向心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有运动习惯成瘾者在相同速度下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及稳定性力量好于没有运动习惯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PT、PT/BW、W/BW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成瘾者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WF值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两组成瘾者F/E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且变化明显;在相同速度下,有运动习惯成瘾者F/E大于无运动习惯戒毒人员F/E值。结论:运动对ATS成瘾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水平,增强戒毒信心。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目的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骨量减少者292人(58.4%),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骨量减少者153人(61.2%),骨量正常者76人(30.4%);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骨量减少者139人(55.6%),骨量正常者39人(15.6%);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衰弱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以评估人体成分对老年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期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胃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将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收集两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人体成分进行检查,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资料,再根据人体成分中的去脂质量、肌肉质量、上肢肌肉质量、下肢肌肉质量分别计算去脂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MMI)、上肢肌肉质量指数(upp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ULMMI)、下肢肌肉质量指数(low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LLMMI)。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与老年癌患者衰弱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是否为老年胃癌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1)96例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38例,发生率为39.58%。(2)衰弱组胃癌患者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均高于非衰弱组(均P<0.05);(3)衰弱组患者体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高于非衰弱组,FFMI、MMI、LLMMI明显低于非衰弱组(均P<0.05)。(4)一般资料中年龄、肿瘤的分期Ⅲ期与Ⅳ期相对于分期Ⅰ期与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存在着关联;人体成分中FFMI、MMI、LLMMI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负相关,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正相关。(5)校正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后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是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6)ROC曲线结果显示,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
文摘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成瘾者人体成分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ATS成瘾者的脊柱、右肘关节、右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进行60°/S(6次)和180°/S(30次)的向心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有运动习惯成瘾者在相同速度下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及稳定性力量好于没有运动习惯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PT、PT/BW、W/BW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成瘾者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WF值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两组成瘾者F/E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且变化明显;在相同速度下,有运动习惯成瘾者F/E大于无运动习惯戒毒人员F/E值。结论:运动对ATS成瘾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水平,增强戒毒信心。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骨量减少者292人(58.4%),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骨量减少者153人(61.2%),骨量正常者76人(30.4%);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骨量减少者139人(55.6%),骨量正常者39人(15.6%);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