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udyko方程的小理河流域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巩瑶 莫淑红 +1 位作者 李子龙 沈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6,共8页
环境变化对径流影响是综合作用的过程,为此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小理河流域的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径流深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三者的变化趋势,运用有序聚类法和滑... 环境变化对径流影响是综合作用的过程,为此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小理河流域的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径流深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三者的变化趋势,运用有序聚类法和滑动T检验法诊断径流深序列变异点,采用Budyko方程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径流序列在1998年发生变异,相比于1978—1997年的多年平均径流深,1998—2010年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减小了7.06mm,其中气候因素变化使得径流深增加6.64mm,而大规模人类活动使径流深减小了13.7mm。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与Budyko方程定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两者结论相近,人类活动是导致该流域径流深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证明了Budyko方程定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响应 Budyko方程 小理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文化 魏晓妹 李彦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87,共5页
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了多年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进行了耦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近45a来,流域平均气... 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了多年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进行了耦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近45a来,流域平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降水量略有增加,蒸发量为波动增加趋势;人类活动通过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渠系衬砌率,大量开采地下水改变着地下水的补排条件,人为因素在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占总影响力的79.12%。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下水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试论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湖根 张华发 吴保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62-68,共7页
文章首先赋予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丰富的内涵。接着从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上黄河南泛夺淮影响和不恰当人类活动作用等三方面探讨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脆弱性的成因,着重分析了不恰当人类活动对流域蓄泄洪水、提供有效水资源和水体自然净化... 文章首先赋予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丰富的内涵。接着从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上黄河南泛夺淮影响和不恰当人类活动作用等三方面探讨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脆弱性的成因,着重分析了不恰当人类活动对流域蓄泄洪水、提供有效水资源和水体自然净化三方面能力的影响。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就是追求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水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脆弱性的研究将会促使人们将水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其对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保证流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流域管理 人类活动 水资源开发
下载PDF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革新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清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19,28,共4页
在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和谐论”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理论的革新。研究“和谐论”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人类活动 和谐论 基本原则
下载PDF
密山杨木3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被引量:30
5
作者 夏玉梅 汪佩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过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分析 ,划出 5个孢粉带。植被与气候变化过程 :3 40 0 a B.P.以前 ,喜温阔叶树占优势 ,为温暖偏干气候 ;3 40 0~ 1 940 a B.P.以松 (Pinus)、云杉 (Picea)、冷杉(Abie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夹湿草甸 ,气候凉湿 ;1 94... 通过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分析 ,划出 5个孢粉带。植被与气候变化过程 :3 40 0 a B.P.以前 ,喜温阔叶树占优势 ,为温暖偏干气候 ;3 40 0~ 1 940 a B.P.以松 (Pinus)、云杉 (Picea)、冷杉(Abie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夹湿草甸 ,气候凉湿 ;1 940~ 1 0 90 a B.P.为针阔叶混交林 ,为温干气候 ;1 0 90~ 545a B.P.为阔叶占优势针阔叶混交林 ,为温湿气候 ;545a B.P.至近代沼泽化草甸占优势 ,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通过孢粉、磁化率、有机质及考古与史籍记载互相印证 ,该剖面深 1 4 3~ 1 2 5 cm上部为公元初冷期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气候 ,分别位于 1 2 5~ 85 cm和 85~ 38cm深度。自 3 40 0 a B.P.以来 ,密山一带古代人类活动频繁 ,该区域隋唐时期文化遗址数量增加 ,在温暖气候环境下古代人类对林木获取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记录 孢分析 人类活动 影响标志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