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e-wide Dissection of Co-selected UV-B Responsive Pathways in the UV-B Adaptation of Qingke 被引量:12
1
作者 Xingquan Zeng Hongjun Yuan +21 位作者 Xuekui Dong Meng Peng Xinyu Jing Qijun Xu Tang Tang Yulin Wang Sang Zha Meng Gao Congzhi Li Chujin Shu Zexiu Wei Wangmu Qimei Yuzhen Basang Jiabu Dunzhu Zeqing Li Lijun Bai Jian Shi Zhigang Zheng Sibin Yu Alisdair R.Fernie Jie Luo Tashi Nyima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Qingke (Tibetan hulless barley) has long been cultivated and exposed to long-term and strong UV-B rad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ch renders it an ideal species for elucidating novel UV-B responsive mechanisms in... Qingke (Tibetan hulless barley) has long been cultivated and exposed to long-term and strong UV-B radi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ch renders it an ideal species for elucidating novel UV-B responsive mechanisms in plants. Here we report a comprehensive metabolite profiling and metabolite-bas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mGWAS) using 196 diverse qingke and barley access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both constitutive and induced accumulation, and common genetic regulation, of metabolites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that are involved in UV-B protection. A total of 90 significant mGWAS loci for these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in barley-qingke differentiation regions, and a number of high-level metabolite trait allel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qingke, suggesting co-selection of various phenylpropanoids. Upon dissecting the entir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we identified some key determinants controlling natural variation of phenylpropanoid content, including three novel proteins, a flavone C-pentosyltransferase, a tyramine hydroxycinnamoyl acyltransferase, and a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Our study, furthermore, demonstrated co-selection of both constitutive and induced phenylpropanoids for UV-B protection in qing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hulless BARLEY UV-B radiation constitutive and induced accumulation PHENYLPROPANOID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Heirloom and Commercial Cultivars of Small Grains under Low Input Organic Systems
2
作者 Tejendra Chapagain Andrew Risema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5期655-669,共15页
A cultivar trial, including commercial and heirloom cultivars of major cereals and grain legumes was conducted in Vancouver, BC, under low input organic conditions. We assessed 19 wheat (6 commercial and 13 heirloom),... A cultivar trial, including commercial and heirloom cultivars of major cereals and grain legumes was conducted in Vancouver, BC, under low input organic conditions. We assessed 19 wheat (6 commercial and 13 heirloom), 17 barley (8 commercial and 9 heirloom), 5 pea, 5 favabean, 5 kidneybean, 2 lentil, and 2 soyabean cultivars for plant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their potential in a small grain:legume intercropping system. Heirloom wheat cultivars showed notable response in a number of parameters including late maturity, taller plants, greatest number of spikes per m2, longest spike, highest number of seed per spike, greater seed weight to volume ratio, and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cultivars. For the heirloom-type, 6 of 14 wheat cultivars, (i.e., “Reward”, “Glenn”, “Cerebs”, “Red Bobs”, “Sounders” and “Black Bearded”) produced yields comparable to the commercial cultivars (i.e., nearly 5 t/h or higher). Also, heirloom cultivars typically contained higher protein levels most suitable for baking and blending purposes with “Einkorn” displaying the highest level (16.2%). Heirloom and commercial barley cultivar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with respect to plant height, spike length, and seed weight to volume ratio. However, a number of heirloom cultivars (e.g., “Jet”, “Dolma”, “Andie” and “Himalayan”) displayed greater responses on earliness, number of spikes per m2, grain yield, protein content and seed weight to volume ratio. Pea and lentil yielded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under trial conditions. However, heirloom peas “Corgi”, “De Grace”, “Snowbird”, and “Golden” were earlier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 cultivar “Reward”. All kidney bean cultivars yielded ~3 t/h with the highest yield from “Red Kidney” (3.8 t/h). Fava and soyabean appeared as promising crops as the cultivars produced good growth and yields. Neither lentil (“Crimson” and “Essex”) produced satisfactory responses though they had excellent veget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ERCIAL and Heirloom CULTIVARS Hulled and hulless 2-Row and 6-Row INTERCROPPING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ocessing Quality of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by Factor Analysis
3
作者 Jin Yu-long Bai Ting +5 位作者 Zhang Yu-hong Zhu Ming-xia Zhang Zhi-wei Wang Shan-shan Liu Xiao-jiao Jia Fu-c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2期61-68,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rley varieties were chosen with the detection of 24 quality indexes in order to build a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results of the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ven common factors with an eigenvalue greater than 1 were extracted,cumulatively accounting for 96.21%of the total variance.The first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P,GLU,SER,GLY,ARG,TYR and CYS contents,accounted for 33.82% of the variance.The secon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h,the total starch,soluble fiber,VB_(3),Cu,Mn,Na and beta-glucan contents,accounted for 19.46%of the variance.The thir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the total dietary fiber,α-VE,K,Zn and glutelin.The fourth common factor,including B,Ba and prolamin,explained the barley starch character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y.The fifth common factor included crude fiber.The sixth and the seventh common factors did not account for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variance.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e score consequence was as the following:Zangqing25>Pengnaigabu>Lhasa changhei>2004Qing21>Lhasa duanbai>Liangamu>Zhikonggaxia>lianmubai>Jiangreejiu>Longzih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hulless barley process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下载PDF
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被引量:96
4
作者 徐菲 党斌 +2 位作者 杨希娟 吴昆仑 迟德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9-1257,共9页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16%,总淀粉含量为49.14%-68.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0%-30.05%,脂肪含量为1.42%-2.40%,膳食纤维含量为1.94%-3.47%,灰分含量为0.02%-1.22%,β-葡聚糖含量为3.88%-6.78%,品种间差异显著。产区之间比较,青海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西藏的品种β-葡聚糖含量最高,四川的品种总淀粉和灰分含量最高,云南的品种直链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最高。不同粒色比较,黑色品种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高,蓝色品种的总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白色品种的灰分含量最高。西藏品种、蓝色籽粒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青稞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仍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采用组闻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38个青稞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括3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2个品种,第Ⅲ类包括3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营养品质 β葡聚糖 评价
下载PDF
青稞功能元素与食品加工利用简述 被引量:65
5
作者 吴昆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介绍了青稞主要功能成分的功效及其利用,并对青稞食品的加工与利用作了详细的综述,同时指出青稞食品加工利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青稞 功能元素 食品加工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研究四川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平 刘仙俊 +6 位作者 刘新春 李俊 王希文 何守朴 李刚 杨武云 冯宗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四川高原的青稞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999条清晰条带,62对可以获得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组合占96.9%,共产生225条...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四川高原的青稞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999条清晰条带,62对可以获得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组合占96.9%,共产生225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22.5%。6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33种等位变异,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5.20种等位变异。遗传多样性在0(me9/em14,me9/em15)~0.8928(me6/em18)之间,平均为0.512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材料可分成A、B、C3大类,材料聚类与其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25份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较小(0.3240),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0.5126),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青稞 SRAP 遗传多样性 育成品种
下载PDF
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原现军 余成群 +2 位作者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H组)4个处理。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青稞秸秆与黑麦草混合青贮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值和干物质含量,M和H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乙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贮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秸秆 多年生黑麦草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下载PDF
不同粒色青稞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评价 被引量:45
8
作者 杨希娟 党斌 +1 位作者 徐菲 樊明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42,共9页
为了比较不同粒色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选用52份不同粒色青稞种质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其青稞全籽粒中游离态及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 为了比较不同粒色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选用52份不同粒色青稞种质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其青稞全籽粒中游离态及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评价其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品种排名。结果表明:结合酚是有色青稞酚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游离黄酮是青稞中黄酮类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组间含量差异显著,黑色组青稞的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具有选择性,游离态酚类化合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受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共同影响;不同粒色组青稞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品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紫色、蓝色、黑色、黄色组青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云青2号、循化亮蓝、947和短白青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粒色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青稞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姚豪颖叶 聂少平 +2 位作者 鄢为唯 李雅静 崔武卫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青稞中营养成分,对西北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13种青稞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淀粉。结果表明:青稞原料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10.27%,灰分的质量分数为1.92%,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9....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青稞中营养成分,对西北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13种青稞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淀粉。结果表明:青稞原料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10.27%,灰分的质量分数为1.92%,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9.80%,脂肪质量分数在1.70%左右,而淀粉的质量分数在60.00%~75.00%。青稞原料中脂肪酸成分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以及较高的棕榈酸、油酸,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青稞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为丰富,如Thr、Val、Met、ILe、Leu、Phe和L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姚晓华 吴昆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03-1411,共9页
选择国内外28份青稞品种材料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分别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和失水率,并选择其中对水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材料各1份,研究不同浓度(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短期水分胁迫对... 选择国内外28份青稞品种材料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分别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和失水率,并选择其中对水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材料各1份,研究不同浓度(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短期水分胁迫对青稞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28个青稞材料中‘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最高(60.16%)、‘大麻青稞’最低(38.98%),而离体失水率‘旱地紫青稞’最低(8.80%)、‘大麻青稞’最高(20.20%)。说明‘大麻青稞’对水分胁迫最敏感,而‘旱地紫青稞’最不敏感。(2)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青稞种子的萌发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旱地紫青稞’和‘大麻青稞’种子分别在15%和10%PEG处理下发芽和生根最佳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品种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在10%PEG处理下表现最佳,但‘大麻青稞’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并在30%PEG处理下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大麻青稞’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在20%PEG处理下最佳。研究表明,短时间低浓度PEG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PEG处理却具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PEG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强比耐旱性弱品种的自我调控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聚乙二醇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功能
下载PDF
青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11
作者 白羿雄 郑雪晴 +2 位作者 姚有华 姚晓华 吴昆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01-4214,共14页
【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 【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青稞种质15个表型性状在西宁试验点和海北试验点的频次分布规律。对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性状间联系;对参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其分类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青稞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体系进行验证。依据综合评价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以筛选优异青稞种质。【结果】倒伏率遗传变异程度最丰富而重心位置遗传变异最匮乏,海北点遗传变异程度高于西宁点。穗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倒伏率遗传单一性最高。除倒伏率外各性状指标均呈正态或偏态分布,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各表型性状受环境、基因型、年份影响极显著,且各表型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G×E)、基因型与年份(G×Y)、基因型×环境×年份(G×E×Y)的互作效应均呈极显著。青稞根系、茎秆和穗部组织内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组织间的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根系发达、茎部抗折力高的青稞种质其机械固持能力强,倒伏率低;严重倒伏会限制青稞种质穗部生长发育,使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穗重变轻、进而使产量锐减。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重心、易倒伏、其余性状居中的种质;第二类是矮秆、低重心且其余性状表现良好的优异种质;第三类是株高较高、根系欠发达、茎部易折、穗部性状表现差的种质。结合F值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且有较高丰产稳产性的青稞种质5份。【结论】参试青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青稞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涛 王金水 +1 位作者 李露 韦志彦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9期92-93,96,共3页
介绍了青稞、青稞特性、青稞主要成分、青稞在食品中的应用及青稞产品的加工利用现状;指出青稞食品加工利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青稞 食品加工 应用
下载PDF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孟亚雄 孟祎林 +7 位作者 汪军成 司二静 张海娟 任盼荣 马小乐 李葆春 杨轲 王化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利用92个SSR标记对108份青稞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青稞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挑选4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 利用92个SSR标记对108份青稞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青稞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挑选4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2~6个等位变异。供试群体的Shannon指数为0.6727~1.136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250~1.0000,平均0.7585。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12个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分蘖数相关联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5%~17.6%、19.4%~45.4%、15.4%~22.1%和29.2%;以MLM分析,发现8个与株高、分蘖数和小穗数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31.7%~49.8%、28.1%~37.2%、22.7%~32.7%。关联标记分布在基因组全部6个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文刚 张垚 +4 位作者 杨希娟 党斌 张杰 杜艳 陈丹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20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筛选风味化合物丰富的青稞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不同品种青稞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首先探讨炒制对昆仑15号风味的影响,其次结合香气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 为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筛选风味化合物丰富的青稞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不同品种青稞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首先探讨炒制对昆仑15号风味的影响,其次结合香气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归类。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共检出140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32种)、酯类(26种)、醇类(21种)、醛类(19种)、酮类(16种)、酸类(13种)、烃类(9种)、腈类(4种)。炒制后昆仑15号香气物质由48种增加到60种,主要增加的是吡嗪类物质。不同品种炒制青稞中相对含量最高为杂环类(38.59%~64.42%),其次为酯类(1.85%~35.98%)和醛类(7.56%~21.79%)。香气分析显示炒制青稞以可可香、烤香和坚果香为主,未炒制昆仑15号果香与甜香较强。青稞焙炒香气与青稞品种及基本化学组成等有关,肚里黄为本研究参试青稞品种中最适青稞炒制加工品种。分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两大类,昆仑15号和藏青320相似度较高,为一类,其他品种在欧式距离为9时为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炒制 挥发性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青稞秸秆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2
15
作者 崔棹茗 郭刚 +5 位作者 原现军 李君风 杨晓丹 丁良 余成群 邵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7-615,共9页
为筛选出适合于青藏高原青稞秸秆青贮用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研发新型青贮添加剂。分离了青藏高原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 为筛选出适合于青藏高原青稞秸秆青贮用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研发新型青贮添加剂。分离了青藏高原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共分离获得4株同型发酵乳酸菌菌株,其中HG24,LH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 lantarum),LH9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 lactici),LH7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 entosaceus)。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均能在5~30℃,pH 3.5~7.0及3.0%和6.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中HG24,LH2在pH值为3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体现出分离的乳酸菌菌株具有耐低温、耐酸性和耐盐性强的特征。4株乳酸菌菌株中HG24和LH2产酸能力强、生长速率快,最适宜于用作青贮乳酸菌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秸秆 青贮饲料 乳酸菌
下载PDF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姚晓华 吴昆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7,共8页
以抗旱性弱的青稞品种‘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EG预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大麻青稞’种子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 以抗旱性弱的青稞品种‘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EG预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大麻青稞’种子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子的发芽率、生根率、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均在10%的PEG处理下值最高,分别为对照的L14、1.05、1.24和1.33倍,且除生根率外,其他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先增加后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并在15%PEG处理下最佳,分别为对照的1.38、1.84、0.65和0.71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2)当幼苗经30%PEG重度胁迫时,其叶片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胁迫前下降42.11%和38.98%,而经15%PEG预处理的两者含量比胁迫对照组提高了42.80%和1.01倍;经30%PEG重度胁迫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胁迫前上升了28.24%和6.04%,而经15%PEG预处理的两者含量比胁迫对照组降低了28.64%和33.41%。表明低质量分数的PEG对青稞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分数的PEG处理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聚乙二醇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幼苗抗旱性
原文传递
青稞蛋白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杨希娟 党斌 +2 位作者 吴昆仑 迟德钊 刘新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6,共9页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蛋白的工艺及其功能特性,为青稞蛋白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设计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蛋白的工艺条件,系统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蛋白的工艺及其功能特性,为青稞蛋白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设计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蛋白的工艺条件,系统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室温,pH 10.5,料液比1:22,超声功率550 W,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青稞蛋白提取率为93.15%,纯度78.67%。在等电点附近青稞蛋白的溶解度、持水力、泡沫特性和乳化特性均最差;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增强其溶解度和持水力;盐的添加,损害了青稞蛋白的泡沫特性和乳化特性,而添加蔗糖则增强了青稞蛋白的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青稞蛋白功能特性良好,适合添加于火腿、糕点等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蛋白质 超声波 提取 功能特性
原文传递
青稞中的活性物质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罗静 李玉锋 胥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0-304,共5页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在我国栽培广泛,但主要还是作为粮食和酿造原料,对青稞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研究较少。回顾了青稞中含有的酚类、黄酮类化合物、β-葡聚糖、GABA等活性成分及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抗癌等诸多对人...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在我国栽培广泛,但主要还是作为粮食和酿造原料,对青稞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研究较少。回顾了青稞中含有的酚类、黄酮类化合物、β-葡聚糖、GABA等活性成分及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抗癌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青稞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稞的活性成分和功能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活性物质 Β-葡聚糖 功效
下载PDF
西藏主要农区青稞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孟凡磊 强小林 +2 位作者 佘奎军 唐亚伟 胡银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10-1914,共5页
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intron-splice junction primer)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西藏主要农区的29个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农家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5个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39条,其中26条(66.7%)... 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intron-splice junction primer)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西藏主要农区的29个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农家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5个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39条,其中26条(66.7%)为多态性条带。根据PCR扩增的条带建立[1,0]型数据矩阵,应用NTSYSpc2.1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主要农区青稞品种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总体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生产利用情况较为接近,可以反映出这些青稞品种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夏腾飞 王蕾 +5 位作者 徐金青 王寒冬 张怀刚 刘登才 沈裕虎 昌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对267份青稞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对267份青稞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1.41,平均值为0.54,粒色和穗密度多样性较为丰富;9个数量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2.84%~42.22%,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2.09,平均值为2.03,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经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穗粒数因子、粒质量因子、分蘖和穗长因子、株高因子和籽粒体积质量因子等5个特征根,代表全部9个考察性状的89.05%的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多为青稞育成品系,主要为矮秆、高分蘖和密穗型材料。第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地方品种,主要为中高秆、多分蘖和小穗型材料,其产量较低。第Ⅲ类群主要为高秆、分蘖力适中,中穗大粒型材料,产量适中。第Ⅳ类群主要为中高秆、低分蘖、大穗多粒型品种,产量较高。研究认为青藏高原青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地方品种可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