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及其制约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清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5,共9页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有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两种。定量统计的结果显示,在居中式中,句内连接多用"或",句间连接多用"或者";用"或"连接时,各连接对象之间为并列关系,用"或...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有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两种。定量统计的结果显示,在居中式中,句内连接多用"或",句间连接多用"或者";用"或"连接时,各连接对象之间为并列关系,用"或者"连接时,各连接对象之间多为补充关系;用"或"的句子结构紧凑,用"或者"的句子则结构松散一些。配套式中,连接单音节的词语只用"或",连接非单音节词语时,可以用"或",也可以用"或者";当要强调连接对象之间"时此时彼"的相容性时,用"或",当要强调连接对象之间"非此即彼"的不相容性时,用"或者"。"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有其内在的制约机制,主要与语义俯瞰、距离象似、韵律配置、语体风格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 “或者” 使用差异 制约机制
原文传递
汉语否定不定代词的类型转变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定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9,103,共10页
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经历了从V-NI型到否定存在结构和NV-NI型并存的类型转变。
关键词 否定不定代词 历时类型学
原文传递
“莫之或欺”之“或”再释
3
作者 谢荣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对“莫之或欺”中的“或”,学界有不同解释。本文立足古代文献,探讨“或”的用法,尝试对“莫之或欺”中的“或”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本文提出“莫”与“或”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或”为肯定性无定代词,“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对“莫之或欺”中的“或”,学界有不同解释。本文立足古代文献,探讨“或”的用法,尝试对“莫之或欺”中的“或”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本文提出“莫”与“或”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或”为肯定性无定代词,“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莫”“或”连用,“或”起陪衬作用,取义时往往取“莫”之义。在先秦文献中,“莫”与“或”对举,为其连用奠定了基础。“莫”“或”连用构成韵律词,在形式上渐趋固化,中古之前“或莫”偶有出现,之后渐趋消失,“莫或”从先秦一直延用到民国时期。在句式中,代词“之”作宾语往往前置,多置于“莫”与“或”之间,偶置于“莫或”之后。由于“莫”作为否定性无定代词在现代汉语中消失,“莫或”也就没能在现代汉语中固化与保留。本文提出“莫之或欺”即“莫或欺之”,“或”为肯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性无定代词“莫”构成韵律词,取“莫”之义,“或”起陪衬补充音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之或欺 莫或 韵律词 再释
下载PDF
指人之“货”的语义用法递嬗
4
作者 罗艺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7-72,共6页
以"货"指人起于近代,是现代汉语中"货"的常用义项。从贬称的"贱货""蠢货"到"吃货"再到"这货",指人之"货"借由网络媒介在语义、语用色彩及用法上都发生了明显变... 以"货"指人起于近代,是现代汉语中"货"的常用义项。从贬称的"贱货""蠢货"到"吃货"再到"这货",指人之"货"借由网络媒介在语义、语用色彩及用法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上述演变不仅与社会背景、交际心理、语言演变规律密切相关,也与该词语本身的高频使用及高频使用带来的"×+货"构式的扩展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货 这货 使用频率 交际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