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狐狸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伟杰 赵耘 +3 位作者 刘燕 岂晓鑫 康凯 陈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本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基因和4种等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对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死亡狐狸病变组织的1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维氏... 本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基因和4种等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对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死亡狐狸病变组织的1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基本相同;根据16S rRNA基因和dnaJ、rpoD、gyrB、cpn60等看家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其同源性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细菌与维氏气单胞菌属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各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6%~99.9%。分离菌株对CD-1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为2.8×105cfu/只;对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1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看家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SCAUs8的接种效果、促生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衡楠楠 陈远学 +7 位作者 徐开未 邹兰 刘明 彭丹 黄莉平 冯伟进 阳帆 曾祥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利用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能有效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将初筛的大豆根瘤菌SCAUs8在四川两个重要的大豆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接种验证试验,同时对该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研究。【方法】在四川丘陵区和攀西地区,... 【目的】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利用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能有效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将初筛的大豆根瘤菌SCAUs8在四川两个重要的大豆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接种验证试验,同时对该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研究。【方法】在四川丘陵区和攀西地区,采用大田试验调查接种大豆根瘤菌SCAUs8对大豆的增产效果。采用点接种法研究SCAUs8的抗逆性,用Salkowski比色法检测供试菌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用多位点基因(16S r RNA,atp D,rec A,glnⅡ,nod C,nif H)序列分析对供试菌株SCAUs8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结果】大田试验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SCAUs8后,大豆植株的产量、鲜重、干重等指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CK)处理,其中大豆植株产量比不接种CK增产21.4%-29.7%,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供试菌株SCAUs8进行的耐酸碱性、耐盐性、生长温度范围以及分泌IAA能力测定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SCAUs8能在p H5.0-10.0正常生长,可耐受Na Cl浓度为0.5%,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C,能分泌IAA。综合16S r RNA、atp D、rec A、glnⅡ、nod C、nif H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供试菌株SCAUs8与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T相似性高达100%。【结论】供试菌株SCAUs8是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较好的广谱菌株。该菌株耐盐性较差,但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较宽的生长温度范围及分泌IAA的能力。系统发育研究将供试菌株SCAUs8确定为B.diazoeff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持家基因 IAA 共生固氮
原文传递
Suitable internal control genes for qRT-PCR normalization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被引量:12
3
作者 TU LiLi ZHANG XianLong LIU DiQiu JIN ShuangXia CAO JingLin ZHU LongFu DENG FengLin TAN JiaFu ZHANG CunB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2期3110-3117,共8页
The mechanisms of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have been explored sys-tematically with microarray and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Real-time RT-PCR provides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The mechanisms of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have been explored sys-tematically with microarray and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Real-time RT-PCR provides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gene expression in many different samples,with which the data from microarray or others can be confirmed in detail. To achieve accurate and reliable gene expression re-sults,normalization of real-time PCR data against one or several internal control genes is required,which should not fluctuate in different tissues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We assesse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7 frequently used housekeeping genes,including 18S rRNA,Histone3,UBQ7,Actin,Cyclophilin,Gbpolyubiquitin-1 and Gbpolyubiquitin-2,in a diverse set of 21 cotton samples. For fiber developmental series the expression of all housekeeping genes had the same down tendency after 17 DPA. Bu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GP gene(arabinogalactan protein) that has high expression level at the later fiber development stage was up-regulated from 15 to 27 DPA. So the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should be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fiber developmental series. The expres-sion of nonfiber tissues series varied not so much against the fiber developmental series. And three best control genes Histone3,UBQ7 and Gbpolyubiquitin-1 have to be used in a combinated way to get better norm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 胚胎 测量模式
原文传递
鸡源鲍氏志贺菌hn03株的分子鉴定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霞 陈陆 +3 位作者 许兰菊 刘红英 常洪涛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8,共7页
以鸡源鲍氏志贺菌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相应序列针对8个看家基因thrB/thrC、trpC/tr-pB、purM/purN、mdh/argR设计相应引物,分别扩增出8个目的基因,然后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一步测定序列,并将序列测定结果登陆GenBank。利... 以鸡源鲍氏志贺菌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相应序列针对8个看家基因thrB/thrC、trpC/tr-pB、purM/purN、mdh/argR设计相应引物,分别扩增出8个目的基因,然后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一步测定序列,并将序列测定结果登陆GenBank。利用BLAST和ClustalX程序分析测序结果,构建了8个看家基因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相应遗传进化树。由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志贺菌分为3个主要分支,且均落在大肠杆菌中,本研究中的分离菌株鸡源鲍氏志贺菌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进化树中分布位置一致,均落在志贺菌3个主要分支中的第一分支;从整个基因水平上看,鸡源鲍氏志贺分离株应起源于人源志贺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鲍氏志贺菌 看家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遗传进化树
下载PDF
葡萄球菌属不同靶基因序列种水平鉴定能力的比较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明辉 李琼琼 +3 位作者 冯震 范一灵 刘浩 杨美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2-679,共8页
目的:比较评价靶基因16S rRNA、tuf A、fem A、rpo B和gap序列对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鉴定能力。方法:选择60株菌种鉴定明确的葡萄球菌(涵盖18个种),比较评价16S rRNA基因序列及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对常见葡萄球菌鉴定的准确性... 目的:比较评价靶基因16S rRNA、tuf A、fem A、rpo B和gap序列对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鉴定能力。方法:选择60株菌种鉴定明确的葡萄球菌(涵盖18个种),比较评价16S rRNA基因序列及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对常见葡萄球菌鉴定的准确性;采用PCR方法特异扩增60株菌tuf A、fem A、rpo B和gap的基因序列,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利用Mega 7.0和DNASP 5.0软件分析靶基因序列多样性,通过序列聚类关系分析,进一步评价不同靶基因序列对葡萄球菌种水平的分子鉴定能力。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不能有效区分山羊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而VITEK方法则将巴氏葡萄球菌错误鉴定为沃氏葡萄球菌。序列多样性分析表明,尽管靶基因tuf A、fem A、rpo B和gap序列比16S rRNA基因序列多样性更强,但基于tuf A、fem A、rpo B和gap序列的聚类分析在种水平仍会错误鉴定部分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科氏葡萄球菌等。进一步评价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与靶基因tuf A、fem A、rpo B和gap的串联序列对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只有靶基因fem A与16S rRNA基因的串联组合能够实现对18种葡萄球菌的准确鉴定,而其他靶基因与16S rRNA基因的串联组合对于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鉴定能力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基于单个靶基因的序列分析会造成部分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错误鉴定,而基于16S rRNA与femA基因的串联序列分析则能够显著提高对葡萄球菌种水平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葡萄球菌 种水平鉴定 核酸序列 16S RRNA 看家基因 微生物污染
原文传递
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部分链霉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姜钊 职晓阳 李文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7-934,共8页
【目的】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印度洋3 000 m以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16S rRNA基因比对高度相似的链霉菌菌株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同时探讨各管家基因及多基因聚类分析后的种间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7... 【目的】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印度洋3 000 m以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16S rRNA基因比对高度相似的链霉菌菌株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同时探讨各管家基因及多基因聚类分析后的种间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7株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11株Streptomyces cavourensis,16株Streptomyces pratensis为研究对象,以16S rRNA、atpD、recA和rpoB基因片段为标记,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序列。同时从NCBI上下载5株S.pratensis上述4个基因的序列,将所有序列在MLST网站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比较。【结果】S.pratensis各菌株种内比较发现,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相同基因型的菌株没有聚在一起,系统进化树不稳定,区分度不高。其余3个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稳定,菌株的聚类关系与MLST数据库得到的基因型一致。同时,多基因聚类分析后将菌株分为6个类群。在3个种的种间多位点序列比较中,除区分度明显增加、进化树更加稳定以外,还发现rec A基因进化上比较特殊的菌株。【结论】多位点序列分析将实验菌株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成功地将所分离的链霉菌进行了更细的分类,同时也找到部分菌株在个别基因上差异较大。此方法可以用于相近种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管家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16S rDNA序列分析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宋金龙 林勇平 +3 位作者 梁颖 罗娅莎 陈定强 刘忠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11-614,630,共5页
目的建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其可靠率在99%及以上的常见细菌10株和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少见菌17株。通过PCR扩增16SrDNAv3.v4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 目的建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其可靠率在99%及以上的常见细菌10株和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少见菌17株。通过PCR扩增16SrDNAv3.v4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与16SpathDB2.0数据库上已知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细菌种属。当v3.v4序列片段不能明确鉴定细菌时,结合16SrDNA长片段测序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经16SrDNAv3.v4区序列分析,10株(100%)临床常见菌都能鉴定到种水平,其可靠性大于98.0%。17株不常见菌株中,10株(58.8%)细菌只与1种菌相似性大于98.0%,成功鉴定到单个种水平;6株(35.3%)细菌与不止1种菌的相似比大于98.0%;1株菌与已知菌相似性在96.0%~98.0%之间只能鉴定到属(棒状杆菌)。进一步结合16SrDNA长片段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可鉴定到单个种水平。结论结合16SrDNA和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临床常见及不常见细菌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DNA 管家基因 不常见菌株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Actin,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对可靠的内部参照基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家亮 曹金华 +3 位作者 王直华 余灿 刘东华 靳德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16,19,共5页
很多关于干旱胁迫机制的研究涉及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探测目标mRNA的变化方面是最为敏感的。为了避免偏差,目标基因的表达常常需要参照一个或多个内标基因进行定量,内标基因一般是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表达相对稳定的管... 很多关于干旱胁迫机制的研究涉及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探测目标mRNA的变化方面是最为敏感的。为了避免偏差,目标基因的表达常常需要参照一个或多个内标基因进行定量,内标基因一般是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表达相对稳定的管家基因,目前使用最多的是actin基因家族,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许多actin同源基因表达的相对稳定性并没有经过确认。很多研究表明:使用不合适的管家基因定量目标基因的表达,将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偏差,为了阐明该问题和选择最合适的参照基因,检测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8个actin种内同源基因的表达稳定性,通过geNorm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所选择的管家基因当中ACT(X16280)1的表达最稳定,而选择不稳定的actin基因作为内标,会严重影响对目标基因相对表达量的估计。因此,在研究干旱胁迫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时,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采用ACT(X16280)1或ACT(X16280)2作为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 ACTIN 管家基因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一株强致病力软腐病菌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苗苗 伍翔 +4 位作者 严准 吴中军 高春生 刘新宇 程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55,共7页
通过对从湘西武陵山区感病萝卜分离的一株软腐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萝卜软腐病菌的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6个看家基因(gapA,icdA,pgi,rpoS,mdh,proA)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结果表明,病原细菌Secpp 1600属革兰氏... 通过对从湘西武陵山区感病萝卜分离的一株软腐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合萝卜软腐病菌的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6个看家基因(gapA,icdA,pgi,rpoS,mdh,proA)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结果表明,病原细菌Secpp 1600属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致病力强,可侵染分属8科13个属的多种经济作物;与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菌株高度同源。选用7种药剂通过抑菌圈法对Secpp 1600进行了抑菌效果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SPP3和SPP4可抑制病菌生长,药剂间抑菌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PP4的直接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制浓度为9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病菌 看家基因 迪基氏菌属 MLSA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209株不同来源空肠弯曲菌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冰 黄红 +3 位作者 王闻卿 李彩云 崔琪奇 朱林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5-869,874,共6页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不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与特征,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以2014-2015年分离自上海市浦东新区11个腹泻监测点的腹泻粪便、本辖区5个禽流感监测点的禽类养殖环境样...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不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与特征,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以2014-2015年分离自上海市浦东新区11个腹泻监测点的腹泻粪便、本辖区5个禽流感监测点的禽类养殖环境样本以及生禽肉食品中分离到的209株空肠弯曲菌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管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获得序列型(STs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绘制进行溯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9株分离株共分成了110种序列型,归属25种同源复合体,在144株人源株中,归属ST-353同源复合体菌株最多,占比16.7%,禽类养殖环境分离到的56株菌株归属ST-21同源复合体菌株最多,占比30.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9株菌株分为主要的5个彼此独立的聚类簇。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腹泻病人分离株与禽类株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禽类是人感染空肠弯曲菌的重要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管家基因 序列型 同源复合体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Mexican Commercial Soybean Varieties
11
作者 Cecilia Vázquez Rodríguez Lourdes Vital López +1 位作者 Jesús Gerardo García Olivares Homar Rene Gill Langa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1期29-45,共17页
Rhizobia, crucial for nitrogen fixation in leguminous plants, play a vital role in soybean cultiv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Mexico, a major soybean importer, aimed to identify bacteria from nodules of five soybea... Rhizobia, crucial for nitrogen fixation in leguminous plants, play a vital role in soybean cultiv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Mexico, a major soybean importer, aimed to identify bacteria from nodules of five soybean varieties in high-production regions. 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 was employed for enhanced species resolution. The study identified six Bradyrhizobium species: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110,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6, Bradyrhizobium elkanii USDA 76, Bradyrhizobium neotropicale, Bradyrhizobium lablabi, and Bradyrhizobium icense.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110 predominated in the soils, displaying symbiotic preference for the Huasteca 400 variety. Howev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didn't reveal a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trains, soil, and soybean variety. This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the diversity of rhizobia in Mexican soybean cultivation,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in soybean produc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ULES Soybean housekeeping genes MLSA RHIZOBIA BRADYRHIZOBIUM Nitrogen Fixation SYMBIOSIS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的共生有效性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开未 张小平 +3 位作者 陈远学 古飞越 周德海 唐成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8,共11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四川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方法】采用16S rRNA RFLP、BOX-PCR、AFLP、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及无氮水培法对33株供试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 【目的】研究分离自四川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方法】采用16S rRNA RFLP、BOX-PCR、AFLP、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及无氮水培法对33株供试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3种方法在属水平的分群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1个Mesorhizobium属的菌株、3个Bradyrhizobium属的菌株、3个Rhizobium属的菌株,26个相似度较高的菌株属Sinorhizobium。16S rRNA-recA-atpD-glnII序列联合构建的新银合欢根瘤菌系统发育树表明,SCAU203、SCAU211可能分别是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新类群,另外3个代表菌株分别位于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分支,分别与S.americanum、M.Plurifarium、R.huautlense亲缘关系最近。无氮水培接种试验筛选出2个共生固氮效果好、与不接种对照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的菌株SCAU229和SCAU307,有3个菌株不仅不具共生有效性,甚至不利于宿主的生长,其余84%的供试菌为低效或无效菌株。【结论】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布于4个属:Rhizobium、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79%为Sinorhizobium属的菌株,优势菌群为Sinorhizobium。该区的新银合欢根瘤菌大多数的共生有效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合欢 根瘤菌 持家基因 遗传多样性 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 共生有效性
原文传递
如东田菁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高效促生菌株筛选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项岳 李岩 +4 位作者 姜南 吴海龙 宋万平 徐化凌 解志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05-1116,共12页
【目的】研究江苏如东沿海滩涂田菁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筛选高效促生田菁根瘤菌。【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rec A、atp D、glnⅡ)、共生基因(nod A、nif H)的系统发育分析,并进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筛选高效菌株。... 【目的】研究江苏如东沿海滩涂田菁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筛选高效促生田菁根瘤菌。【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rec A、atp D、glnⅡ)、共生基因(nod A、nif H)的系统发育分析,并进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筛选高效菌株。【结果】分离到的32株田菁根瘤菌分布于Ensifer、Neorhizobium、Rhizobium,并与E.meliloti、N.huautlense、E.sesbaniae、R.pusense亲缘关系最近。共生基因nod A、nif H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E.saheli最为相近。7株代表菌株均能耐受5%的Na Cl(W/V)浓度,其中YIC5082耐盐性最强,能够耐受6%的Na C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7株代表菌株均能与田菁有效结瘤固氮,其中6株菌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株高和鲜重。【结论】江苏如东沿海滩涂田菁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N.huautlense、E.meliloti为优势种。该地区的田菁根瘤菌多数具有较好的共生有效性及耐盐性,YIC5077促生效果最为突出,并表现出较强的固氮及结瘤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东 田菁根瘤菌 16S RRNA基因 持家基因 遗传多样性 高效菌株筛选
原文传递
自动监测生物气溶胶粒子浓度及组分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可心 王盼 +9 位作者 刘莹莹 李凡双 谢泰来 牛羽 李慧鹏 刘清扬 江笛 宋大伟 马雪征 胡孔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在大型国际性展会期间,监测会场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并实时检测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核酸。方法2021年8月30日-9月2日和2021年9月10-13日,利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有害因子全自动采集与监测一体化系统,在会场内3个监测点实时监测1~5μm... 目的在大型国际性展会期间,监测会场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并实时检测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核酸。方法2021年8月30日-9月2日和2021年9月10-13日,利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有害因子全自动采集与监测一体化系统,在会场内3个监测点实时监测1~5μm的生物粒子浓度,同时自动检测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管家基因和新冠病毒核酸。结果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会场生物气溶胶浓度低于10 ppl,在人员流动频繁时增加到最高6206 ppl。一体化系统共启动61次自动核酸检测,其中管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细菌27.9%(17/61)、植物13.1%(8/61)、真菌6.6%(4/61)、动物0%。检测到3次(4.9%)新冠病毒核酸,经复核均为假阳性。结论会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生物气溶胶浓度与人类活动频率正相关。细菌性气溶胶是会场内生物气溶胶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新冠病毒 一体机 管家基因
原文传递
高光胁迫下坛紫菜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昌晶 陈陆丹 +3 位作者 徐燕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4-1072,共9页
为了筛选不同高光光强胁迫下坛紫菜中表达水平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qRT-PCR技术测定了植物中常用的6种内参基因UBC、TUB、18S、EF2、ACT和GAPDH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的坛紫菜藻体中的绝对表达水平,并采用比较Ct值法、Ge Norm、... 为了筛选不同高光光强胁迫下坛紫菜中表达水平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qRT-PCR技术测定了植物中常用的6种内参基因UBC、TUB、18S、EF2、ACT和GAPDH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的坛紫菜藻体中的绝对表达水平,并采用比较Ct值法、Ge 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4种方法对6种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UBC的Ct值变化范围最小,18S的Ct值变化范围最大;ge 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UBC和EF2;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类似,UBC基因的稳定值M均为最低值(分别为0.044和0.80),说明其表达水平最稳定。研究表明,UBC基因可以作为不同光照条件下坛紫菜基因表达qRT-PCR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高光胁迫 内参基因 QRT-PCR
下载PDF
四川部分地区禽源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学萍 张博 +6 位作者 王寒 邬旭龙 周丽军 曹随忠 王印 杨泽晓 德西措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分离到的48株禽源空肠弯曲菌间的分子特征,以对来源不同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本研究参照MLST数据库,选取了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yA,gltA,tkt,pgm和uncA作为目的基... 目的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分离到的48株禽源空肠弯曲菌间的分子特征,以对来源不同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本研究参照MLST数据库,选取了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yA,gltA,tkt,pgm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分别扩增及测序,并将所得序列经比对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48株分离株中共含24种不同的序列型分属于9种不同的克隆系及11种独特型,其中22株分离株含有新序列型,占分离株的45.83%(22/48);9种不同的克隆系中以CC-21、CC-353、CC-464克隆系所含菌株相对较多,而克隆系CC-45、CC-48最少,均为1株分离株;11种独特型共存于21株分离株中,其中以ST-8675序列型最多,为8株。遗传进化树显示,属同一克隆系的不同型别间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如同属于CC-21克隆系的ST-298与ST-760型别分离株处于同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但不同克隆系的分离株间遗传进化关系较远,鹌鹑源分离株(V13-20)单独处于一大分支与其余禽源分离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总体而言,不同地区、宿主来源的分离株呈现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中分离株间具有基因多样性,MLST分型为了解该地区空肠弯曲菌的遗传特性和分布特点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MLST分型 管家基因 遗传进化
下载PDF
Identifying the stability of housekeeping genes to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normalization in retinal tissue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17
作者 Muhammad Zulfiqah Sadikan Nurul Alimah Abdul Nasir +2 位作者 Mohammad Johari Ibahim Igor Iezhitsa Renu Agarw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5期794-805,共12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seven housekeeping genes:beta-actin(ActB),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 ribosomal unit 5(18s),cyclophilin A(CycA),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 AIM: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seven housekeeping genes:beta-actin(ActB),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 ribosomal unit 5(18s),cyclophilin A(CycA),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ribosomal protein large P0(36B4)and terminal uridylyl transferase 1(U6)in the diabetic retinal tissue of rat model.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these seven genes in rat retinal tissues was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in two groups;normal control rats and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and comparative delta-Ct(ΔCt)algorithms.RESULTS:The 36B4 gene was stably expressed in the retinal tissues of normal control animals;however,it was less stable in diabetic retinas.The 18s gene was expressed consistently in both normal control and diabetic rats’retinal tissue.That this gene was the best reference for data normalisation in RT-qPCR studies that used the retinal tissue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Furthermore,there was no ideal gene stably expressed for use in all experimental settings.CONCLUSION:Identifying relevant genes is a need for achieving RT-qPCR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must be appropriately achieved based on a specific experimental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ekeeping genes stabilit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tinal tissue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下载PDF
公共场所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的基因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乐怡 李毅 +1 位作者 郑文力 马雪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6,273,共6页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基因特征,采用序列分型方法(sequenced-based typing,SBT)对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嗜肺军团菌的7个管家基因flaA...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基因特征,采用序列分型方法(sequenced-based typing,SBT)对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嗜肺军团菌的7个管家基因flaA、asd、mip、pilE、mompS、proA和neuA作为目的基因,对温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分离的31株嗜肺军团菌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上传欧盟军团菌感染工作组(EWGL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型。运用DNAsp 5.0、Bionumerics5.1及SplitsTree等软件对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1株嗜肺军团菌中,11株LP1型被分为2种ST型;17株非LP1型被分为8种ST型,其中7种ST型是新发现的序列型,并新发现1个等位基因;另3株非LP1型因缺少neuA基因未被数据库确认。7个管家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Pi)范围为0.00995(mip)~0.02311(flaA)。flaA具有最大的核苷酸多态性(0.02311)。经聚类分析得到本地分离的嗜肺军团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温州市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报道的嗜肺军团菌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具有地区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序列分型 聚类分析 管家基因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的数据归一化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云鼎 解保生 丁仲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0-164,共5页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随着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成为高通量快速、定量检测mRNA、micRNA等的常用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基准,对提高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新近研究显示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或研究对象选用合适的Real-time ...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随着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成为高通量快速、定量检测mRNA、micRNA等的常用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基准,对提高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新近研究显示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或研究对象选用合适的Real-time PCR数据归一化方法,如单个内参基因归一化、多个内参基因归一化、micRNA归一化以及体外人工合成基因归一化等.就近年实时定量PCR的数据归一化方法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归一化 管家基因 内参基因
下载PDF
粪肠、屎肠球菌及相近种部分持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羿 吕嫱 +4 位作者 徐海燕 宋宇琴 孙志宏 张和平 孙天松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3,共7页
【目的】利用16S rRNA、clpX和recA基因分子标记研究Enterococcus faecalis、Enterococcus faecium及相近种间的种系发育关系,并比较这些基因序列对E.faecalis、E.faecium及相近种的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传统乳制品中的9株E.faec... 【目的】利用16S rRNA、clpX和recA基因分子标记研究Enterococcus faecalis、Enterococcus faecium及相近种间的种系发育关系,并比较这些基因序列对E.faecalis、E.faecium及相近种的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传统乳制品中的9株E.faecium和1株E.durans分离株为研究对象,以clpX和recA基因片段为标记,通过PCR扩增、测序,结合已公布的近缘种相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16S rRNA基因进行比较。【结果】在基于clpX和recA基因的进化树中,10株试验菌株与E.faecalis始终处于同一分支。与该物种这两个基因的平均相似性为99.6%和98.6%,与另一分支的Faecium-group(E.durans和E.faecium)的平均相似性仅为61.5%和33.5%。相近种E.durans和E.hirae间这两个基因的差异性为20.3%和39.0%;在基于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中,试验菌株与Faecium-group(E.lactis、E.faecium、E.durans、E.hirae)处于同一分支。与这些成员间该基因的相似性大于99.6%,与E.faecalis基因的平均相似性可达98.4%。相近种间该基因相似性无明显差异。【结论】按照10株试验菌株clpX和recA基因的分析结果可将由传统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的9株E.faecium和1株E.durans归类为E.faecalis,clpX和recA基因可用于部分相近种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系统发育分析 16S RRNA基因 持家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