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状表面减阻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占一 宋保维 +2 位作者 胡海豹 黄桥高 黄明明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光滑表面和多个脊状表面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表面流场测试。基于测得的边界层速度分布数据,利用对数律区速度分布公式,编程分别计算出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的壁面摩擦速度和虚拟原点。研究发现,脊状表面最大减阻量达13.5%...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光滑表面和多个脊状表面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表面流场测试。基于测得的边界层速度分布数据,利用对数律区速度分布公式,编程分别计算出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的壁面摩擦速度和虚拟原点。研究发现,脊状表面最大减阻量达13.5%;有减阻效果的脊状表面使边界层速度曲线上移、湍流强度下降;与光滑表面相比,脊状表面的位移厚度和动量损失厚度明显减小,也表明脊状表面具有减阻效果;位移厚度和动量损失厚度减少量随槽间距s+的增加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s+=12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热线风速仪 摩擦速度 减阻量
下载PDF
大间距两不对称喷嘴对置撞击流驻点偏移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志刚 李伟锋 刘海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0-994,共5页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大喷嘴间距下两不对称喷嘴形成的对置撞击流的轴线速度分布和驻点偏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喷嘴间距下,两股射流在发生碰撞前,射流已经进入了充分发展区,当两喷嘴出口动量相等时,驻点位于两个喷嘴轴...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大喷嘴间距下两不对称喷嘴形成的对置撞击流的轴线速度分布和驻点偏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喷嘴间距下,两股射流在发生碰撞前,射流已经进入了充分发展区,当两喷嘴出口动量相等时,驻点位于两个喷嘴轴线中心;在撞击区中,两股射流关于撞击面是对称的。轴线上撞击流驻点受两喷嘴动量比的控制,随着动量比偏离1撞击流驻点向动量小的一侧喷嘴移动,两喷嘴出口动量差别越大,驻点偏离中心距离越大。得到了一个描述大喷嘴间距下驻点偏移的公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喷嘴对置撞击流 直径不相等 驻点偏移 热线风速仪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ner Stall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被引量:10
3
作者 MA Wei OTTAVY Xavier +2 位作者 LU Lipeng LEBOEUF Francis GAO Fe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5-242,共8页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sms and to calibrat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ools including both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and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a detailed a...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sms and to calibrat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ools including both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and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a detailed and accurat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er stall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has been carried out. Data are taken at a Reynolds number of 382 000 based on blade chord and inlet velocity. At first, inlet flow boundary layer is surveyed using hot-wire anemometry. The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cidence, measurements are acquired at five incidences, including static pressures on both blade and endwall sur- faces measured by pressure taps and the total pressure losses of outlet flow measured by a five-hole pressure probe. The maxi- mum losses as well as the extent of losses of the comer stall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incid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er separation COMPRESSOR CASCADES INCIDENCE hot-wire anemometr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原文传递
周期性扰动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华 姜楠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05-1511,共7页
用IFA300热线风速仪和X形二分量热线探针精细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在施加不同频率的周期性吹吸扰动前后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在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固壁表面沿展向切割一条5 mm宽的窄缝,在平板底部用扬声... 用IFA300热线风速仪和X形二分量热线探针精细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在施加不同频率的周期性吹吸扰动前后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在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固壁表面沿展向切割一条5 mm宽的窄缝,在平板底部用扬声器从壁面向平板湍流边界层内施加不同频率的周期性吹吸扰动,研究不同频率的周期性扰动在平板湍流边界层内发展演化的规律及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统计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周期性扰动 平板湍流边界层 热线测速
下载PDF
NEAR WAKE OF A MODEL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3
5
作者 HU Dan-mei DU Zhao-hui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285-291,共7页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near wake behind the rotor of a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 (HAWT) was carried out at model scal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with a stationary slanted hot-wire an...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near wake behind the rotor of a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 (HAWT) was carried out at model scal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with a stationary slanted hot-wire anemometer using the technique of phase-locked averaging. The primary aim i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wake. Five axial locations were chosen within four chord lengths of the blades over a range of tip speed rat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downstream developmerit of the wake, the wake centre traces a helical curve with its rotation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rotor.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 velocity behind the HAWT rotor reveals an expansion and a decay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wake. The shapes of the mean velocity distribution are similar along the blades span at the same downstream axial loc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turbulence levels in the wake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wake region. The circumferential component and the radial component of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are higher than the axial component. Our study offers some food of though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flow field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HA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axis wind turbine wake flow hot-wire anemometry EXPERIMENTAL
原文传递
MD-82飞机客舱环境流场的HWA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维 姜楠 +2 位作者 曹晓东 沈忱 刘俊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共6页
使用热线测速技术以高于湍流最小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MD-82飞机客舱环境中的条缝型送风口射流流场和个性化送风口射流流场.对流场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度分布、湍能谱进行了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揭示了离开出口后流场速度的衰减... 使用热线测速技术以高于湍流最小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MD-82飞机客舱环境中的条缝型送风口射流流场和个性化送风口射流流场.对流场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度分布、湍能谱进行了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揭示了离开出口后流场速度的衰减规律.湍流度表明了湍流流场脉动剧烈程度和湍流扩散发展规律,是各种尺度的脉动分量叠加的结果.对流场的湍能谱分析展现了惯性子区的存在,能量从大尺度的含能区通过惯性子区传递给小尺度结构并最终耗散为热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射流 热线测速技术 湍能谱 机舱环境
下载PDF
免标定热线风速测量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南 刘玄鹤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直径5μm圆柱与来流之间的对流换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热努塞尔数经温度修正后与雷诺数的0.45次方成线性关系。根据该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免标定的热线风速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恒温热线风速仪记录热...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直径5μm圆柱与来流之间的对流换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热努塞尔数经温度修正后与雷诺数的0.45次方成线性关系。根据该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免标定的热线风速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恒温热线风速仪记录热线探头产生的热量,并根据来流气温等参数直接计算风速。与现有热线测量技术相比,该方法对来流温度变化不敏感,且可实现免标定直接测量,使用便利性得到了提升。利用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均匀来流、湍流边界层、钝体绕流等流动进行验证实验,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存在4%~23%的偏差。这些差异可能与探头大小、冷态电阻测量、导线电阻和接口接触电阻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本文提出的免标定热线风速测量方法具有发展潜力,但仍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流速测量 恒温电桥 免标定
下载PDF
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惊雷 李超 +1 位作者 沙江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46-1851,共6页
设计了一种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并利用热线风速仪,得到了对应于射流中心线上固定位置处速度最大时的最佳频率.在该频率下,测量了零质量射流在不同孔径时沿中心线的速度分布;测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激励膜数目对射流出口速度分... 设计了一种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并利用热线风速仪,得到了对应于射流中心线上固定位置处速度最大时的最佳频率.在该频率下,测量了零质量射流在不同孔径时沿中心线的速度分布;测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激励膜数目对射流出口速度分布的影响.表明: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片振动膜时的激励器出口中心线上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都较5片膜的情况小一半左右,而3片和5片压电膜时的激励器性能差别却不大.也就是说,虽然压电膜的数目增加能使激励器出口射流的能量增加,但这两者之间并非呈线性关系.此外还用PIV测量方法,直观地显示了射流出口的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 热线风速仪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 涡结构
下载PDF
基于条缝形出风口流场多尺度分析的飞机客舱吹风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文涛 郭勇 +2 位作者 姜楠 李建民 刘俊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利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MD-82飞机真实客舱环境中条缝形出风口的射流流场,对实际测得的流场进行了子波多尺度湍涡分析,重构出湍射流流场中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尺度湍涡结构的能量分布规律及其能量传递规律。结果显示... 利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MD-82飞机真实客舱环境中条缝形出风口的射流流场,对实际测得的流场进行了子波多尺度湍涡分析,重构出湍射流流场中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尺度湍涡结构的能量分布规律及其能量传递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尺度湍涡的能量分布规律与射流流场的发展演化有关,远场逆级串生成的低频低动能大尺度湍涡对机舱内热量的传递和污染物的输运扩散产生重要影响;从气流波动频率对舒适性影响的角度分析,该客舱条缝形出风口流场的气流不会使人有不舒适的感觉,但是从速度沿格栅分布的周期性及均匀性考虑,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客舱 条缝形出风口 热线测速 流场 吹风感 多尺度分析 子波 湍涡
下载PDF
光滑和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流场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保维 刘占一 +3 位作者 胡海豹 黄明明 黄桥高 马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2,共4页
在低速风洞中使用热线风速仪测试了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同一位置处的边界层流向速度分布。对比分析湍流统计平均量发现,有减阻效果的脊状表面使近壁区流速变大、湍流度降低,但对高阶矩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计算动量损失厚度,发现脊状表面具... 在低速风洞中使用热线风速仪测试了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同一位置处的边界层流向速度分布。对比分析湍流统计平均量发现,有减阻效果的脊状表面使近壁区流速变大、湍流度降低,但对高阶矩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计算动量损失厚度,发现脊状表面具有超过10%的减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风洞 热线风速仪 脊状表面 湍流度 减阻
下载PDF
Periodic Wall Blow/Suction Perturbation Evolution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11
作者 Gangli Hao Nan Jiang 《Applied Mathematics》 2012年第9期1036-1043,共8页
Time sequence signals of instan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velocity components at different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positions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have been finely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IFA300 consta... Time sequence signals of instan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velocity components at different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positions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have been finely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IFA300 constant temperature anemometer and double-sensor hot-wire probe with sampling resolution higher than the frequency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smallest time scale of Kolmogorov dissipation scale before/after introducing artificial periodic blow/suction perturbation. The period-phase-averag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periodic waveforms of artificial perturbation from instantaneous time sequence signals of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turbulence backgrou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ic perturbation wave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normal direction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The amplitude distribut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normal disturbing velocity component for different perturbation frequencies a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downstream and normal positions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The amplitude growth rate of artificial periodic perturbation wave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flow instability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in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PERIODIC PERTURBATION Blow/Suctio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hot-wire anemometry
下载PDF
Wake-Induced Bypass Transition over a Flat Plate under Favorable and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s
12
作者 Eitaro Koyabu Tetsuhiro Tsukiji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wake-induced bypass transition of boundary layers on a flat plate subjected to favorable and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s. The aim is to exploit unsteady effects in order to design an aft-...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wake-induced bypass transition of boundary layers on a flat plate subjected to favorable and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s. The aim is to exploit unsteady effects in order to design an aft-loaded turbine blad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profile loss, as has been achieved for low pressure turbine blades. First of all, this fundamental study i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Strouhal number, which changed by using different numbers of wake generating bars. Detailed boundary layer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wo hot-wire probes. A passage-contouring device was employed to generate a pressure gradient on the test model, which was typical to that generated by an aft-loaded turbine blade. A spoked-wheel-type wake generator was used to create periodic wakes in front of the flat pl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wake passage induce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flow structure downstream of the flow acceleratio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WAKE TRANSITION Pressure GRADIENT hot-wire anemometry
下载PDF
转速对并列旋转双圆柱尾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煜航 凃程旭 +1 位作者 林仁勇 葛贤福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圆柱转速对并列旋转双圆柱尾流的影响。方法:利用PIV技术和热线风速仪对雷诺数Re为950、间距比T/D为1.6的并列旋转双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间距比T/D=1.6时,第一类旋转是对尾迹漩涡消减效果最优的旋转方向,此时相对... 目的:研究圆柱转速对并列旋转双圆柱尾流的影响。方法:利用PIV技术和热线风速仪对雷诺数Re为950、间距比T/D为1.6的并列旋转双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间距比T/D=1.6时,第一类旋转是对尾迹漩涡消减效果最优的旋转方向,此时相对速度|α|(圆柱壁上的线速度与自由流速度的比值)的提高能迅速消减尾迹中的涡量和湍流强度,使时均速度场更趋均匀,且最优转速|α|≈2.18。第二类旋转方向反而扩大了漩涡的分布范围,|α|的增加能一定程度消减尾迹的漩涡结构和湍流强度。对第三类旋转而言,|α|的增大只能使尾迹中主要的时均速度降、大湍流度(≥20%)以及漩涡的分布区域一起向下偏移,但不能消减尾迹的漩涡和湍流强度。结论:转速对并列旋转双圆柱尾流存在影响,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旋转双圆柱绕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热线风速仪 速度场 涡量场 湍流度
下载PDF
周期性扰动在平板湍流边界层传播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郝刚立 王维早 张书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对不同频率的扰动波在湍流边界层内沿流向的传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内层的周期扰动使边界层外层产生了扰动波响应,近壁区域的周期扰动在外区引起的扰动波响应振幅远大于内区,边界层内层猝发与边界层外层流动状态之间具有感受性的... 对不同频率的扰动波在湍流边界层内沿流向的传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内层的周期扰动使边界层外层产生了扰动波响应,近壁区域的周期扰动在外区引起的扰动波响应振幅远大于内区,边界层内层猝发与边界层外层流动状态之间具有感受性的联系,内层猝发的生成与边界层外层流动状况密切相关。湍流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湍流边界层不存在整体失稳,各种频率的扰动波沿流向的幅值总体上都是衰减的,衰减趋势越来越弱。但扰动波波幅沿流向并不总是单调减小的,有些时候出现局部的波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吹吸人工扰动 湍流边界层 扰动波导模型 热线测速
下载PDF
周期性壁面吹吸扰动在湍流边界层内的发展演化
15
作者 郝刚立 姜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0-736,共7页
用IFA300热线风速仪和双丝热线探针,在风洞中精细测量施加不同频率周期扰动前后的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流向和法向位置的流向和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采样频率高于Kolmogorov耗散时间尺度对应的频率。采用周期相位平均技术,从湍流... 用IFA300热线风速仪和双丝热线探针,在风洞中精细测量施加不同频率周期扰动前后的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流向和法向位置的流向和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采样频率高于Kolmogorov耗散时间尺度对应的频率。采用周期相位平均技术,从湍流边界层瞬时流向和法向速度分量信号中提取周期扰动速度信号的周期相位平均波形。对不同频率的扰动波在湍流边界层内沿流向和法向的衰减进行实验研究,测量不同扰动频率的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扰动振幅在湍流边界层内沿流向和法向的分布,应用流动稳定性理论,计算扰动信号幅值的增长率在湍流边界层内沿流向和法向的分布,并与已有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人工扰动 湍流边界层 热线测速
下载PDF
基于狭缝湍射流多尺度特征研究的机舱条缝送风口内结构的优化设计
16
作者 葛文涛 郭勇 +2 位作者 代申 姜楠 刘俊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7,共6页
针对MD-82真实客机座舱内现有的壁面条缝型送风口流场平均流速沿座舱轴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送风口条缝形芯内结构的设计,使条缝型送风口处气流混合更加均匀,湍流发展更充分,平均流速沿座舱轴向分布更加均匀。并利用热线测速技术... 针对MD-82真实客机座舱内现有的壁面条缝型送风口流场平均流速沿座舱轴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送风口条缝形芯内结构的设计,使条缝型送风口处气流混合更加均匀,湍流发展更充分,平均流速沿座舱轴向分布更加均匀。并利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条缝型送风口流场进行验证。从吹风感舒适性要求出发,利用子波分析,对条缝型送风口流场不同位置的瞬时速度时间序列信号作多尺度湍涡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加装了条缝形芯内结构的条缝送风口流场的气流脉动特征频率始终维持在21.83Hz左右,而导致人最不舒适的空气速度脉动频率为0.2~0.6Hz,从而证实加装了条缝形芯内结构的条缝送风口流场的气流提高了人体感觉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舱 内结构 条缝射流 热线测速 子波变换
下载PDF
壁面局部动态扰动作用下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互作用
17
作者 张宇 唐湛棋 +1 位作者 崔晓通 姜楠 《气体物理》 2024年第5期19-29,共11页
对比分析大尺度高速/低速来流背景下,多种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讨论通过主动减阻控制系统间歇输入能量实现流场减阻控制的可行性。实验使用压电振子对湍流边界层施加周期性局部扰动,同步采集压电振子上游固定探针和下游移动探针(沿法向高... 对比分析大尺度高速/低速来流背景下,多种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讨论通过主动减阻控制系统间歇输入能量实现流场减阻控制的可行性。实验使用压电振子对湍流边界层施加周期性局部扰动,同步采集压电振子上游固定探针和下游移动探针(沿法向高度移动)的流场信息。通过对压电振子上、下游不同尺度脉动速度信号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上下游信号的时空关系。通过预乘能谱图确定扰动信号及其高次谐波,并划分不同信号尺度。着重讨论大尺度高速/低速来流背景下,大尺度与扰动尺度、扰动尺度与小尺度的相互作用,发现大尺度高速背景对扰动信号有幅值调制作用。大尺度高速/低速来流背景下,扰动信号与小尺度信号存在固定的相位对应关系,且不受来流背景影响。明确以压电振子对流场进行主动间歇性控制时,在大尺度高速来流背景下施加局部动态扰动具有更好的调制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压电振子 双通道热线测速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几何因素对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徐惊雷 李超 +1 位作者 沙江 张堃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热线风速仪,在最佳激振频率f=560 Hz时,研究了不同孔径、不同孔深、不同小孔出口几何形状等对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激励器的最佳孔径为2.5 mm,最佳孔深为2 mm,最佳深径比为0.8。激励器射流出口... 利用热线风速仪,在最佳激振频率f=560 Hz时,研究了不同孔径、不同孔深、不同小孔出口几何形状等对多压电膜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激励器的最佳孔径为2.5 mm,最佳孔深为2 mm,最佳深径比为0.8。激励器射流出口为锥孔要比为直孔好得多。锥孔在流场中心线上距离激励器出口5<y/d<18范围内,射流速度几乎不变。最后利用CFD数值模拟直观地显示了射流出口的涡结构,说明了几何尺寸产生影响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器 零质量射流 热线风速仪 涡结构
下载PDF
不对称撞击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9
作者 许建良 李伟锋 +5 位作者 曹显奎 代正华 刘海峰 王辅臣 龚欣 于遵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1,共4页
采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测量不对称撞击流流场.用CFD软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和实验相吻合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对称撞击流轴线上轴向速度除撞击面附近外,基本符合圆射流衰减规律.当喷嘴间距一定时,轴线撞击面驻点偏移量随气速... 采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CTA)测量不对称撞击流流场.用CFD软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和实验相吻合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对称撞击流轴线上轴向速度除撞击面附近外,基本符合圆射流衰减规律.当喷嘴间距一定时,轴线撞击面驻点偏移量随气速比和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气速比一定时,轴线撞击面驻点偏移量随喷嘴间距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不对称撞击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内旋转流的不稳定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甜 徐俊 +2 位作者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7-322,共6页
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一个复杂的旋转流流场,以往的流场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流场的时均特性上,重点关注流场的时均速度分布和湍流特性方面,从实验测量和模拟两方面进行,而对瞬态速度的分析不够,对流场的不稳定性尚缺乏分析。研究表... 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一个复杂的旋转流流场,以往的流场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流场的时均特性上,重点关注流场的时均速度分布和湍流特性方面,从实验测量和模拟两方面进行,而对瞬态速度的分析不够,对流场的不稳定性尚缺乏分析。研究表明,旋风分离器内的旋转流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性,其表现形式为旋转流的旋转中心和旋风分离器的几何中心不同心,旋转中心线是一条摆动曲线,流场呈现非轴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旋转流 不稳定性 热线风速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