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窗惊魂:桌面电影中的主体、他者与世界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净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桌面电影"通过主观视角叙事,故事内容信息完全在电脑桌面呈现。作为一种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结合的产物,"桌面电影"以独特的媒介语言真实再现了当代人的网络虚拟生活。然而,大多数"桌面电影"都聚焦于网络... "桌面电影"通过主观视角叙事,故事内容信息完全在电脑桌面呈现。作为一种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结合的产物,"桌面电影"以独特的媒介语言真实再现了当代人的网络虚拟生活。然而,大多数"桌面电影"都聚焦于网络生活的阴暗面,呈现出惊悚片、悬念片的类型特征。本文试图结合"桌面电影"的叙事策略与媒介语言,揭示"桌面电影"中的三重恐惧:对主体丧失的恐慌、对网络社交的畏惧与虚拟世界入侵真实世界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面电影 悬念 惊悚片 媒介自反
原文传递
“混合惯例”:好莱坞科幻片与恐怖片的类型杂糅
2
作者 章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好莱坞的科幻片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与恐怖片混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一种惯例。在类型前史阶段,二者的混合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破坏性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但恐惧感并不是很强烈。在类型创建阶段,科幻片逐渐成熟,两种电影的类型混合本质上都是在讲... 好莱坞的科幻片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与恐怖片混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一种惯例。在类型前史阶段,二者的混合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破坏性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但恐惧感并不是很强烈。在类型创建阶段,科幻片逐渐成熟,两种电影的类型混合本质上都是在讲述人类对于生存的焦虑问题,一边怀着期望想象科学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边又对科学的边界产生怀疑和恐惧。1980年代以来,科幻片与恐怖片的混合遵循双轨制原则,小成本科幻片的恐怖氛围愈加逼真,能够促使观众在为离奇故事情节所折服的同时更能有所思考。这种混合是艺术交流、观众情绪发泄以及表现社会隐忧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科幻片 恐怖片 类型混合
下载PDF
从“鬼妻”到“鬼夫”:泰国恐怖片转型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轩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从《鬼妻》到《鬼夫》的近15年中,泰国恐怖片经历了一个从感官心理性惊悚到喜闹式惊悚的转变。区别于经典泰国恐怖片的文化母题与佛教背景,喜闹剧式恐怖片成为目前广受观众认可、票房号召力巨大的泰国电影类型,但其拼贴性的叙事指向和... 从《鬼妻》到《鬼夫》的近15年中,泰国恐怖片经历了一个从感官心理性惊悚到喜闹式惊悚的转变。区别于经典泰国恐怖片的文化母题与佛教背景,喜闹剧式恐怖片成为目前广受观众认可、票房号召力巨大的泰国电影类型,但其拼贴性的叙事指向和稍显冗长的叙事节奏都有碍于这一类型电影叙事风格的稳定。对于异国恐怖喜剧经典范式的一味模仿以及自身民族元素的"奇观化"展现,均使得恐怖喜闹剧成为泰国本文文化危机的一种潜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恐怖电影 喜闹剧 类型电影 本土文化危机
下载PDF
监视、欲望与僭越:当代日本恐怖电影中的“独眼”形象及其伦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天乐 陈柏安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在当代视觉文化与理论阐释中,“眼睛”被视为一种意义丰富的情感媒介,看与被看的“眼睛”构成了复杂的观看动机与心理机制。而在当代影像叙事与消费文化的语境中,“眼睛”不但是交流媒介,也暗含了社会伦理层面的行为语义,尤其是当代日... 在当代视觉文化与理论阐释中,“眼睛”被视为一种意义丰富的情感媒介,看与被看的“眼睛”构成了复杂的观看动机与心理机制。而在当代影像叙事与消费文化的语境中,“眼睛”不但是交流媒介,也暗含了社会伦理层面的行为语义,尤其是当代日本恐怖电影中对“独眼”的特定展示,构成了一场观看中的“暗恐”心理与“僭越”行为。在当代市场文化的精神操控与反叛意识的价值导向中,一系列隐蔽的社会危机与伦理困境也由此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电影 眼睛 僭越 暗恐 伦理
原文传递
电影《夜半歌声》票房奇迹探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马徐维邦执导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于1937年2月上映后,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影片的走红,既得益于题材和故事内容的吸引力,也离不开创作者精益求精的制作和演员出色的演绎,而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更是为影片的空前火... 马徐维邦执导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于1937年2月上映后,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影片的走红,既得益于题材和故事内容的吸引力,也离不开创作者精益求精的制作和演员出色的演绎,而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更是为影片的空前火爆起到了强力助推的作用。凭借过硬的艺术质量和强大的宣传攻势,《夜半歌声》不仅轰动一时,且影响力至今不减,成为中国恐怖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徐维邦 《夜半歌声》 恐怖片 票房奇迹 中国电影史 新华影业公司
下载PDF
恐怖之脸的退隐:西方恐怖片在1960年代的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9,共9页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是西方恐怖电影中恐怖手段使用的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恐怖电影中,大多依靠一张恐怖的脸以及围绕这张脸所构成的故事来建构恐怖电影。克尔凯郭尔指出了人类的恐惧与他们的信念相关,外部的未知世界便是恐惧之源,...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是西方恐怖电影中恐怖手段使用的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恐怖电影中,大多依靠一张恐怖的脸以及围绕这张脸所构成的故事来建构恐怖电影。克尔凯郭尔指出了人类的恐惧与他们的信念相关,外部的未知世界便是恐惧之源,早期恐怖电影中的恐怖之脸来源于人类早期的面具文化,并和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容颜故事一体化的恐怖不再让人感到信服,因此,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出现了以感官刺激为主的恐怖元素。从此,恐怖电影在制造感官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电影 希区柯克 容颜故事
下载PDF
无意识怪物的银幕再现——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恐怖电影理论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舒燕 《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29-245,共17页
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进入西方恐怖电影的各类研究层出不穷。这些电影理论大多从弗洛伊德的"诡异"和"无意识"等概念出发,继而发展出意识形态批判、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等不同的解读脉络,其... 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进入西方恐怖电影的各类研究层出不穷。这些电影理论大多从弗洛伊德的"诡异"和"无意识"等概念出发,继而发展出意识形态批判、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等不同的解读脉络,其中包括罗宾·伍德、芭芭拉·柯丽德以及齐泽克等人的论述。他们致力于考察欧美语境下恐怖电影的快感机制、怪物形象以及电影语言对无意识恐怖心理的营造方式等。可以说,不同精神分析学派中对无意识"他者"概念的阐释,为理解恐怖电影打开了多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电影 精神分析 诡异 贱斥 他者
下载PDF
浅析非典型恐怖片的色彩运用——以《孤堡惊情》《马柔本宅秘事》为例
8
作者 张旎 《流行色》 2022年第12期44-46,共3页
常规的恐怖片以讲述骇人听闻的故事、烘托惊悚氛围作为创作目的,在这些类型片的创作中,为达到上述创作目的,电影画面色彩的选用具有一定规律和共性。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从镜头语言及画面色彩角度着重分析J•A•巴亚纳执导的《孤堡惊情》... 常规的恐怖片以讲述骇人听闻的故事、烘托惊悚氛围作为创作目的,在这些类型片的创作中,为达到上述创作目的,电影画面色彩的选用具有一定规律和共性。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从镜头语言及画面色彩角度着重分析J•A•巴亚纳执导的《孤堡惊情》及桑切斯执导的《马柔本宅秘事》这两部非常规恐怖片的色彩运用。这两部影片中运用了恐怖电影中较常使用的色彩,如黑色、白色、绿色等,使用大量的低饱和度画面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因其主题的特殊性,这两部影片并非以惊吓作为最终目的,所以也出现暖色调的电影画面,完成最终的叙事和主题升华。同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总结这两部影片在色彩运用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恐怖片 电影色彩 颜色
下载PDF
韩国恐怖片审美心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峥 张业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韩国恐怖题材电影以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洞察人性的弱点,以及独特的风格和内容,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赏和审美心理感受,使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关键词 韩国 恐怖片 审美心理
下载PDF
美国丧尸电影的风格化特征
10
作者 徐霁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文章主要从丧尸电影的视听特征、叙事特征两个方面对美国丧尸电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剧作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归纳出人物设置的共性特点和几种常用的叙事技巧,并分析了其视觉和声音特色,探讨了这种类型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存在的... 文章主要从丧尸电影的视听特征、叙事特征两个方面对美国丧尸电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剧作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归纳出人物设置的共性特点和几种常用的叙事技巧,并分析了其视觉和声音特色,探讨了这种类型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存在的社会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尸 恐怖片 镜头语言
原文传递
植根文化沃土的战栗与惊悚——论西方哥特式恐怖片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娟 翟晨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哥特式恐怖片属于哥特电影和恐怖电影交集的范畴。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单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恐怖片的认识和理解。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整体研究,将其放在哥特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描述其作为类型的产生:哥特式恐怖片秉承哥... 哥特式恐怖片属于哥特电影和恐怖电影交集的范畴。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单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恐怖片的认识和理解。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整体研究,将其放在哥特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描述其作为类型的产生:哥特式恐怖片秉承哥特文化标志极端感情、超自然力量、非理性状态、与主流文化疏离的特质,并从哥特式建筑、绘画、装饰、音乐、小说中汲取营养,形成独特的恐怖片类型。主题上,体现为社会批判、文化反思、人性探索的意义指向;语言上,色彩、光影、场景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影像风格。哥特式恐怖片是具有独特美学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恐怖片创作,并因植根深厚的文化土壤而产生强劲的生命力与艺术创造力。其对中国恐怖电影类型发展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恐怖片 哥特式小说 吸血鬼 黑色 非理性
下载PDF
日本恐怖片的视觉传播分析
12
作者 潘芊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日本恐怖片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东方式恐怖。东方式恐怖区别于欧美的"视觉恐怖",并不擅长于从视觉上营造惊悚效果,而擅长从心理入手,俗称"心理恐怖"。心理恐怖利用细节、氛围、悬念等一步步让恐怖深入观众的内心。从... 日本恐怖片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东方式恐怖。东方式恐怖区别于欧美的"视觉恐怖",并不擅长于从视觉上营造惊悚效果,而擅长从心理入手,俗称"心理恐怖"。心理恐怖利用细节、氛围、悬念等一步步让恐怖深入观众的内心。从恐怖片的定义和恐怖电影的发展入手,讨论了日本恐怖片的主题、叙事策略、视觉元素特征以及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恐怖片 东方式恐怖 主题 叙事策略 视觉元素
下载PDF
社会思潮的极端映射:当代美国电影中的恐怖叙事
13
作者 潘源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0,共8页
美国恐怖电影的特定主题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的隐性症候外化为银幕上的可怖现实,通过鬼怪恐怖片、边境恐怖片、经济恐怖片、鬼屋恐怖片、家庭入侵恐怖片、伪纪录恐怖片、桌面恐怖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极端方式映射了当代美国的社... 美国恐怖电影的特定主题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的隐性症候外化为银幕上的可怖现实,通过鬼怪恐怖片、边境恐怖片、经济恐怖片、鬼屋恐怖片、家庭入侵恐怖片、伪纪录恐怖片、桌面恐怖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极端方式映射了当代美国的社会思潮,发掘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压力与文化上的矛盾冲突,探析相关的创伤性记忆,捕捉现实社会中的噩梦,同时也喻示边缘人群和被剥夺者遭受的身心侵害,发挥社会警示与批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美国恐怖片 边境危机 金融危机 灾难机器 后真相
原文传递
走进德古拉——日本电影与香港电影的无声呐喊和文化交汇
14
作者 韦恩·斯坦 郭沫杉(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5期53-63,共11页
从20世纪起,吸血鬼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生文化转化、变异与妥协,使吸血鬼成为一种跨国现象或一种“大流行”。作为一个完美的国际男性,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吸血鬼原型德古拉都很有男子气概,但并非所有吸血鬼都能成功地传达出相同... 从20世纪起,吸血鬼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生文化转化、变异与妥协,使吸血鬼成为一种跨国现象或一种“大流行”。作为一个完美的国际男性,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吸血鬼原型德古拉都很有男子气概,但并非所有吸血鬼都能成功地传达出相同文化的恐惧、震惊以及可替代的道德观。具体地说,恐怖片作为一种类型,是文化转化可能会失败的强力说明。本文从西方/东方叙事中所呈现的道德真实性的缺失、恐怖片在日本和香港这样重要的亚洲电影业中的成长和发轫,来探讨吸血鬼的影响是如何促成由地区差异引起的独特的电影冲突,即超自然和心理学的衍生品,甚至是政治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鬼 德古拉 亚洲恐怖电影
下载PDF
日本恐怖电影中怨灵的身份与行为研究
15
作者 李旺芝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日本恐怖电影的最主要起源是日本传统都市怪谈和歌舞伎剧目。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后,以《午夜凶铃》的诞生为标志,日本恐怖片走上巅峰。怨灵形象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日本恐怖电影的崛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下日本恐怖电影... 日本恐怖电影的最主要起源是日本传统都市怪谈和歌舞伎剧目。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后,以《午夜凶铃》的诞生为标志,日本恐怖片走上巅峰。怨灵形象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日本恐怖电影的崛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下日本恐怖电影风光不再,怨灵形象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并不断启发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从业者。文章以学术探究为目的,从跨学科的思维出发,对日本电影中怨灵形象的性别、身份构成以及形成这种构成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围绕正义性、仪式、媒介等方面,对怨灵的复仇行为展开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灵 日本恐怖电影 复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