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恐怖小说的渊源、演化及基本叙事语法 |
张家恕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2
|
恐怖面具后的人性表情——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作品的现实意蕴 |
石拥军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4
|
|
3
|
浅析恐怖小说中的意象及其意蕴 |
赵伟
刘玉平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0 |
3
|
|
4
|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手机》的创作手法探析 |
余明洋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5
|
黑暗的心——《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的心理解析 |
张伟
|
《海外英语》
|
2016 |
1
|
|
6
|
后现代的“恐怖”演绎——恐怖小说《丽赛的故事》的后现代主义解析 |
林小平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7
|
“恐怖来自心灵深处”——论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的焦虑与恐惧 |
周小兰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多重意境 |
张倓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后现代日常生活的恐怖书写——评斯蒂芬·金的《魔女嘉莉》 |
傅其林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0
|
美国当代恐怖小说的空间建构与意义指涉--以斯蒂芬·金作品为中心 |
周宇航
杨莉馨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