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恐怖小说的渊源、演化及基本叙事语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家恕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41,共4页
本文从两个基本的方面对恐怖小说进行了类型学探究,一是描述、梳理了该类型的历时性演变趋势,一是共时性地探寻、归纳了构成该类型特质的基本叙事语法。
关键词 恐怖小说 演变 叙事语法
下载PDF
恐怖面具后的人性表情——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作品的现实意蕴 被引量:4
2
作者 石拥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92,共2页
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他的作品作为类型化小说,其真正的文学价值在于:在通俗的离奇的故事背后,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
关键词 斯蒂芬·金 恐怖小说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浅析恐怖小说中的意象及其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伟 刘玉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7-88,共2页
在恐怖小说中,作家经常会反复地使用某些特殊的意象,用以推进情节、增强刺激、营造气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恐怖小说摆脱了通篇"群魔乱舞"的俗套,开始发掘日常事物背后的禁忌、隐喻、并灌注恐怖感,从而生成了新的意象。本文... 在恐怖小说中,作家经常会反复地使用某些特殊的意象,用以推进情节、增强刺激、营造气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恐怖小说摆脱了通篇"群魔乱舞"的俗套,开始发掘日常事物背后的禁忌、隐喻、并灌注恐怖感,从而生成了新的意象。本文将通过恐怖小说中最典型的"超自然意象"和"动物意象",对其意象系统作一个梳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小说 超自然意象 动物意象
下载PDF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手机》的创作手法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明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1-253,共3页
斯蒂芬·金的小说《手机》是一部提高惊悚"段位"的艺术作品,他风格独到的创造促使惊悚小说全面升值,同时也涵盖了一些现代式创作的含量。在情景的设置中作者通过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将科技和文学进行巧妙的结合,利用独到... 斯蒂芬·金的小说《手机》是一部提高惊悚"段位"的艺术作品,他风格独到的创造促使惊悚小说全面升值,同时也涵盖了一些现代式创作的含量。在情景的设置中作者通过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将科技和文学进行巧妙的结合,利用独到的创新手法塑造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科幻艺术空间。小说将重点放在了对那些再也不能平常的幸存者的刻画上,最终,随着整个故事情节慢慢落下,那些在死亡中挣扎过来的人一定能在最后寻到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手机》 恐怖小说 创作手法 情景设置 科幻艺术 “异化”
下载PDF
黑暗的心——《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的心理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以美的幻灭、心灵的恐怖为主题探寻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该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和人格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以美的幻灭、心灵的恐怖为主题探寻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该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和人格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代表作《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试图解密人类无意识状态下黑暗、罪恶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 恐怖小说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后现代的“恐怖”演绎——恐怖小说《丽赛的故事》的后现代主义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小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9-32,193,共4页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赛的故事》 恐怖小说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恐怖来自心灵深处”——论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的焦虑与恐惧
7
作者 周小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李西闽的小说中常常充斥着焦虑与恐惧。他的小说根植于本土传统,从人性出发,写出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深入剖析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参照,李西闽恐怖小... 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李西闽的小说中常常充斥着焦虑与恐惧。他的小说根植于本土传统,从人性出发,写出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深入剖析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参照,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焦虑的梦"直接源于童年经验,而这种焦虑与恐惧是中国社会当下信仰缺失与鬼文化影响的延续,其小说中无法消除的恐惧感正是恐怖小说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西闽 恐怖小说 弗洛伊德 焦虑 恐惧 鬼文化
下载PDF
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多重意境
8
作者 张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爱伦·坡恐怖小说是以恐怖、悬疑、惊悚、怪诞、奇幻构成多重意境的,制造出恐怖环境。他的恐怖小说以空间存在形式呈现多重意境,体现人物命运。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从灵魂深处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创作出"... 爱伦·坡恐怖小说是以恐怖、悬疑、惊悚、怪诞、奇幻构成多重意境的,制造出恐怖环境。他的恐怖小说以空间存在形式呈现多重意境,体现人物命运。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从灵魂深处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创作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作品。小说通过一个个怪诞、离奇的故事,营造出压抑、灰暗、阴郁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达到追求"恐怖美学的效果",在现实与梦幻中,在常态与变态的边界探索人类的种种渴望与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意境 构成 认知 恐怖小说
下载PDF
后现代日常生活的恐怖书写——评斯蒂芬·金的《魔女嘉莉》 被引量:6
9
作者 傅其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本文评析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主要涉及恐怖元素嬗变、多角度故事讲述、跨文类书写和文学视觉化实践四个维度。论文深入揭橥这部诞生于全球化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长篇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检视作者在新... 本文评析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主要涉及恐怖元素嬗变、多角度故事讲述、跨文类书写和文学视觉化实践四个维度。论文深入揭橥这部诞生于全球化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长篇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检视作者在新的文学观念下对后现代日常生活的恐怖书写及其对恐怖小说当代转型的实验,从而找到理解风靡全球的"斯蒂芬·金现象"的有效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魔女嘉莉》恐怖小说 跨文类书写 文学视觉化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恐怖小说的空间建构与意义指涉--以斯蒂芬·金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宇航 杨莉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斯蒂芬·金为代表的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家们以独特的空间建构方式突破了恐怖小说的创作传统,既保证了作为通俗文学的恐怖小说的巨大销量,又使得恐怖小说的社会价值得到严肃文学评论界的承认。在美国当代恐怖小说... 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斯蒂芬·金为代表的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家们以独特的空间建构方式突破了恐怖小说的创作传统,既保证了作为通俗文学的恐怖小说的巨大销量,又使得恐怖小说的社会价值得到严肃文学评论界的承认。在美国当代恐怖小说的地理空间呈现上,金针对多种地理空间表征采取了差异化的叙事方式以吸引不同的读者;在诸多的社会空间中,金选择作为美国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中心,既揭露出后现代社会中女性与少年的隐匿心境,对其家庭空间内部的复杂成员关系进行严肃思考;又针对家庭空间外部的包含政府决策、军事行动、冷战威胁等在内的政治空间进行解构与重建,强化了美国民族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恐怖小说 斯蒂芬·金 空间建构 意义指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