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T、TM、PIC、t-PAIC 水平与胡蜂蜇伤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曾宪华 覃双全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与胡蜂蜇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胡蜂蜇伤患者7... 目的 探讨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与胡蜂蜇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胡蜂蜇伤患者78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PIC、t-PAIC、TAT、TM、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因素对胡蜂蜇伤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管内溶血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蜇伤针数及乳酸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TAT、TM、PIC和t-PAI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FDP、DD、APTT、P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IC、t-PAIC、TAT、TM均为影响胡蜂蜇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TM、PIC、t-PAIC及四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所致预后不良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7.90%、75.00%、53.60%、64.30%、89.00%,AUC分别为0.799、0.767、0.690、0.678、0.919。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的PIC、t-PAIC、TAT、TM水平异常,四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所致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蜇伤 活化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深圳地区胡蜂蜇伤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分布
2
作者 廖宪勇 高建华 +2 位作者 曾仲意 曾林生 莫之准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的胡蜂蜇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蜂蜇伤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中...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的胡蜂蜇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蜂蜇伤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1109例急诊蜂蜇伤患者中女性(51.58%)稍多于男性。不同性别在各年龄段蜂蜇伤发生率不均匀,男性患者多发生在儿童期及青年期,女性患者则在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2)83.41%急诊蜂蜇伤患者受伤部位为四肢及头面部,蜇伤处局部肿胀(904例)、疼痛(867例)、皮肤发红(544例)是最常见的症状。3)急诊蜂蜇伤患者中医证型由高到低分别为火毒证(65.64%)、风火毒证(17.94%)、风毒证(6.49%)、瘀毒证(9.11%)、无症状者(0.81%)。4)21例住院蜂蜇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风火毒证(80.95%)、火毒证(14.29%)、风毒证(4.76%)、瘀毒证(0%)。结论深圳地区的蜂蜇伤急诊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火毒证为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红肿、疼痛,住院患者则以风火毒证为主,多表现为红肿、疼痛及头晕。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具有相关性,且不同中医证型的年龄、性别分布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中医证型 临床特点 深圳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