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缘页岩气富集模式--以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倪楷 王明筏 李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0-588,共9页
在川东南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压裂测试、分析化验及构造解释等资料,通过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内的赋存形式、运移方式及运移强度的分析,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的页岩... 在川东南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压裂测试、分析化验及构造解释等资料,通过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内的赋存形式、运移方式及运移强度的分析,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的页岩气富集模式。页岩气系统中高角度裂缝延伸距离短,页岩储层顺层滑脱缝、页理缝等顺层缝延伸较远,顺层方向渗透率远大于垂直层面方向,这些特征共同决定了天然气在页岩气系统中是以横向运移为主导、垂向—横向联合运移的方式运移。齐岳山断裂带、页岩储层埋深和距齐岳山断裂带的距离是丁山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成藏关键因素。齐岳山断裂带为控盆断裂带,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为页岩气逸散区;东南部浅埋区页岩气系统中高角度缝较发育,顺层缝开启,游离气占比低于60%,表现为正常压力系统,是页岩气半滞留区;西北部中深埋藏区页岩气系统中高角度缝相对不发育,顺层缝闭合,垂向—横向联合运移受阻,大部分页岩气滞留在页岩储层中,游离气占比超过60%,表现为高压—超高压压力系统,是页岩气滞留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运移 富集 逸散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丁山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莱州湾滨海盐渍土中铵态氮水平运移室内模拟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白冰 陈效民 王恒祥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55,共4页
莱州湾滨海盐渍土中铵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研究表明,铵态氮在水平方向存在运移,运移速率随供试示踪剂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20cm运移距离内,NH+4由于受到土壤胶体的吸附而逐渐降低,并呈幂函数关系;铵态氮的水平运移主要由土壤对铵吸附... 莱州湾滨海盐渍土中铵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研究表明,铵态氮在水平方向存在运移,运移速率随供试示踪剂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20cm运移距离内,NH+4由于受到土壤胶体的吸附而逐渐降低,并呈幂函数关系;铵态氮的水平运移主要由土壤对铵吸附的饱和程度决定,而运移速率主要由铵态氮的浓度梯度和水势梯度控制。铵态氮水平运移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升高,并呈指数曲线变化。铵态氮水平运移的浓度受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影响,并随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升高而呈幂函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滨海盐渍土 水平运移 水分扩散率 莱州湾
下载PDF
太湖微囊藻漂移—聚集规律——基于风与光共同作用的模拟
3
作者 薛宗璞 朱伟 +4 位作者 柏松 陈明 陈鑫琪 刘军 吕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0-1671,共12页
针对影响微囊藻在太湖中水平迁移聚集形成水华规律的介观机理尚未揭示的问题,在实测水动力、微囊藻生物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风与光共同作用的微囊藻迁移IBM模型。在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后,对2017年多次发生的水华面积扩大过程进行了模拟... 针对影响微囊藻在太湖中水平迁移聚集形成水华规律的介观机理尚未揭示的问题,在实测水动力、微囊藻生物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风与光共同作用的微囊藻迁移IBM模型。在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后,对2017年多次发生的水华面积扩大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风扰动下的微囊藻垂向分布决定了其水平迁移速度,越接近水面,微囊藻的水平迁移速度越快。太湖受到风生流的主导,微囊藻存在“低风下表层慢速迁移、适宜风下表层快速迁移、中下层始终慢速迁移”的3种水平迁移模式。在这3种水平迁移模式下产生了一种长期的“水平迁移累积”,也就是微囊藻向下风向湖湾漂移得快,从湖湾向外迁移得慢,其差值产生了微囊藻在下风向湖湾部聚集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蓝藻水华 微囊藻 水平迁移 风生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横向迁移规律及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元元 王里奥 +2 位作者 黄川 蒋良伟 胡刚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我国城市中尚有大量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对其进行污染整治消除填埋气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的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问题,在垃圾场周边区域布设36个监测井,对监测... 我国城市中尚有大量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对其进行污染整治消除填埋气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的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问题,在垃圾场周边区域布设36个监测井,对监测井中的填埋气进行分析监测,以填埋气特征组分CH4气体的体积浓度变化研究填埋气的横向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监测井到填埋场边界的距离为监测井中CH4气体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垃圾场周边距离填埋场场界50 m以外的区域,填埋气的横向迁移已经相当微弱;但是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以内区域的填埋气的横向迁移明显,需要在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范围内采取措施与场内填埋气的导排措施配合,进行填埋气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非规范 填埋气 环境安全 横向迁移
下载PDF
玄武湖挺水植物区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昼夜水平迁移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镇 陈非洲 周万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是深水湖泊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浅水湖泊中,没有明显的下层滞水层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避护所,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但浅水湖泊挺水植物的存在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了区别于敞水带的生境,结... 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是深水湖泊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浅水湖泊中,没有明显的下层滞水层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避护所,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但浅水湖泊挺水植物的存在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了区别于敞水带的生境,结合理化、浮游植物和鱼的因素,对浅水湖泊玄武湖挺水植物区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浅水湖泊玄武湖中理化环境(如温度、溶解氧和pH)在荷花区、敞水区、荷花区与敞水区的交界区差异不大,对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不起主导作用。荷花区的浮游植物在质量和数量上低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在夜间捕食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向敞水区移动。敞水区、交界区浮游甲壳动物在白天被捕食的风险要大于荷花区,因而白天时间浮游甲壳动物会迁移到荷花区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壳动物 昼夜 水平迁移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分区流化床内床料的横向迁移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平 张睿 +2 位作者 浦健 卜昌盛 潘伟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69,共7页
在自建的水平循环分区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示踪剂法和传热探针法,分别研究了分区流化床内床料的迁移特性和探针的传热特性;分析了流化风速、颗粒粒径、隔板高度、引射风量、探针位置和取向等因素对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自建的水平循环分区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示踪剂法和传热探针法,分别研究了分区流化床内床料的迁移特性和探针的传热特性;分析了流化风速、颗粒粒径、隔板高度、引射风量、探针位置和取向等因素对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流化风速、初始床高和引射风量的增加,颗粒迁移量增加;在相同流化风速条件下,低床区的抛撒量明显高于高床区。当流化风速超过最小流化风速,传热系数随流化风速的提高迅速增加,且达到最大值,然后稍有下降;传热探针背风面的传热系数总体上比迎风面的大;传热系数随床高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总体上,颗粒横向迁移对传热效果的提高有利,在颗粒稳定迁移条件下传热系数的提高值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流化床 横向迁移 传热 传热系数
下载PDF
5种淹水频率湿地土壤硝态氮水平运移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晓飞 白军红 +3 位作者 高海峰 黄来斌 黄辰 刘佩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水平土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在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硝态氮水平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硝态氮运移通量与运移距离呈负相关的关系,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 通过水平土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在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硝态氮水平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硝态氮运移通量与运移距离呈负相关的关系,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变化;与土壤水分扩散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随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5个不同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各层土壤硝态氮水平运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明显低于亚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通过建立硝态氮通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的数学模型发现,硝态氮的运移通量随着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水平运移 硝态氮通量 水分扩散率 洪泛区湿地 淹水频率
下载PDF
基于层序地层模拟的湖岸线迁移对层序定量识别的指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1 位作者 李敏 Keyu Liu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8,共7页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重新进行了划分、定义。在水平方向上,向物源区方向的迁移定义为"正向",对应于湖侵过程;向盆地方向的迁移定义为"负向",对应于湖退过程。"负向"迁移在垂向上可细分为向上方迁移的"同向"迁移和向下方迁移的"反向"迁移,"同向"迁移为正常湖退过程,"反向"迁移为强制湖退过程。湖岸线由"正向"转变为"负向"的分界面为最大洪泛面;反之,为最大湖退面;在"负向"迁移中,由"同向"转变为"反向"的分界面为强制湖退底面;反之,为相对应的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迁移 层序模拟 水平迁移 垂向迁移 层序单元划分
下载PDF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横向迁移安全控制范围
9
作者 黄川 胡刚 +1 位作者 刘元元 蒋良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重庆市兴隆垃圾填埋场为例,在垃圾场东南侧布设17口监测井,对监测井中填埋气进行监测分析。根据填埋气主要组分CH_4和H_2S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相似地质条件下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现状及影响区域,确定安全控制范围。结果表明,... 以重庆市兴隆垃圾填埋场为例,在垃圾场东南侧布设17口监测井,对监测井中填埋气进行监测分析。根据填埋气主要组分CH_4和H_2S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相似地质条件下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现状及影响区域,确定安全控制范围。结果表明,对填埋气体主要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空隙介质中迁移的简易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现主要集中在场界外50 m区域内,监测井中CH_4体积分数最高达66.42%,H_2S最高达10^(-5);填埋场场界50 m以外区域中填埋气的横向迁移非常微弱。因此,在距填埋场场界50 m处采取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填埋气的横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简易垃圾填埋场 填埋气 横向迁移 安全控制范围
下载PDF
大佛寺煤矿变形及受力特性研究
10
作者 刘乃飞 李宁 +2 位作者 张柱 杨敏 刘小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6,共7页
大佛寺煤矿位于彬长矿区开采边界境内,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本文采用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矿区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及围岩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煤层开采后地表沉降呈V字形分布,随着各工作面的相继开... 大佛寺煤矿位于彬长矿区开采边界境内,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本文采用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矿区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及围岩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煤层开采后地表沉降呈V字形分布,随着各工作面的相继开采地表沉降变形不断增大,当达到充分采动时趋于定值(约为10.0m);2地表由两侧向采区方向移动,变形曲线呈倒S形,水平移动变形最大值约为1.73m;3煤层开采会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且部分区域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现象(40 MPa),随着各采区的相继开采应力扰动区不断扩大,致使顶板岩层出现临空,引起大部分区域发生垮落(变形大,10.0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分层开采 地表沉降 水平移动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26
11
作者 牛成民 杜晓峰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参 王飞龙 姚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输导层和明化镇组断砂耦合组成;石臼坨凸起内部形成2种"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即断层两侧砂-砂对接条件下的跨断层型及远离断层的砂-砂侧接型"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结合典型油气田成藏特征解剖,建立了石臼坨凸起"运-分-聚"立体油气运聚模式,直接指导了石臼坨凸起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对渤海其他及类似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石臼坨凸起 油气输导体系 “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 “运-分-聚"立体油气运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