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正廉洁与中国传统从政美德
1
作者 胡本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安邦治国、能影响民风教化、能检验官吏"忠 心"、能保证执法公正。自古以来,清正廉洁成为判断官吏及其从政行为善恶的重要的、普遍的社会评价标准。
关键词 清正廉洁 从政 中国传统道德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对当今公职人员的借鉴
2
作者 江亚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11,共3页
我国古代官员为官之道把修身正己立德作为中国人传统的立身处世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求礼义廉耻、仁爱宽恕、孝悌忠信和清廉公正。正如《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传统美德... 我国古代官员为官之道把修身正己立德作为中国人传统的立身处世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求礼义廉耻、仁爱宽恕、孝悌忠信和清廉公正。正如《论语·子路》中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传统美德对于当今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贯彻落实我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官德 为政清廉 公务员 修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公案戏中的法律文化解读——以《窦娥冤》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蒲方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要求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在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因此,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关汉卿并没有把窦娥塑造成一个维护"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之节妇形象,而是把窦娥塑造成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熏陶的孝顺、善良的妇... 要求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在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因此,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关汉卿并没有把窦娥塑造成一个维护"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之节妇形象,而是把窦娥塑造成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熏陶的孝顺、善良的妇女形象。在封建社会专制、独裁、司法行政合一的司法体制下,刑讯逼供的封建证据制度是造成窦娥冤狱的重要原因,清官意识是窦娥申冤的精神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窦娥冤》 礼法合一 刑讯逼供 清官意识
下载PDF
大学生廉洁教育应注重理性精神培养
4
作者 吕云峰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理性精神是作为导向的价值理性与作为手段的工具理性的高度统一,是对真善美的崇尚与坚守。廉洁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取财有道"的崇尚与坚守。理性精神能深层推动廉洁教育从低到高三层目标的实现:其一不拿不义之财;其二奉献... 理性精神是作为导向的价值理性与作为手段的工具理性的高度统一,是对真善美的崇尚与坚守。廉洁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取财有道"的崇尚与坚守。理性精神能深层推动廉洁教育从低到高三层目标的实现:其一不拿不义之财;其二奉献才可生财;其三关爱兼济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廉洁教育
下载PDF
政治清明的时代意蕴与丰富内涵
5
作者 梁芷铭 姚峥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1-24,共4页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个政治清明时期,清官能臣和开明君主是造就古代政治清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清明不仅是君主和百官群臣的共同期待,也是黎民百姓的期待。在现代政体环境中,政治清明是中国政治开放民主的基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良好状...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个政治清明时期,清官能臣和开明君主是造就古代政治清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清明不仅是君主和百官群臣的共同期待,也是黎民百姓的期待。在现代政体环境中,政治清明是中国政治开放民主的基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良好状态,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政治清明,离不开对圣贤之德的遵守,离不开公务人员的廉洁奉公,更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清明 时代意蕴 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