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主流电影中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鸿 洪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共7页
近年来出现的新主流电影,不同于以往的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模糊其他配角的脸孔或者是在集体中不重视突显个体的差异性,其将个人英雄与集体主义同时交错展开,突出每一位个体的差异性反而使集体主义精神的表达得到更为贴近现代社会所追求... 近年来出现的新主流电影,不同于以往的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模糊其他配角的脸孔或者是在集体中不重视突显个体的差异性,其将个人英雄与集体主义同时交错展开,突出每一位个体的差异性反而使集体主义精神的表达得到更为贴近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个性化、人性化特征,更为牢固地将个体、集体、国家三者聚拢一体,将个体融入集体的家庭温暖,进而强调身后国家的力量,其主流价值观得到更为有效的输出。此外,个人身后的家国想象在新主流电影中已经借着"反恐"此类具国际性的话题,采取"跨境行动"的故事背景,站在世界主义的高度上,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国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新主流电影 家园意识
原文传递
论叶尔克西《白水台》中的家园意识
2
作者 齐雪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作长篇小说《白水台》,以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白水台村当中的哈萨克牧人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现了哈萨克牧人浓厚的家园意识。他们的家园记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敬。牧人在离去...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作长篇小说《白水台》,以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白水台村当中的哈萨克牧人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现了哈萨克牧人浓厚的家园意识。他们的家园记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敬。牧人在离去—归来的过程中找寻着自己的乡土家园和精神家园,最终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完成了家园的重构。哈萨克牧人也终将在时代变迁之下构建理想、和谐共生的新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意识 家园记忆 家园追寻 家园重构
下载PDF
论白马湖作家群散文创作中的生态智慧
3
作者 刘聪颖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2,共6页
白马湖作家群有着相近的创作风格,他们张扬艺术、倡导美育,特别是散文创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参与美学视野中的场所意识、诗意栖居中的家园意识、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众生平等中的诗意趣味等,在追求万物平等、物... 白马湖作家群有着相近的创作风格,他们张扬艺术、倡导美育,特别是散文创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参与美学视野中的场所意识、诗意栖居中的家园意识、自然本真中的人性之美、众生平等中的诗意趣味等,在追求万物平等、物我一体的仁爱思想指引下,彰显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湖作家群 场所意识 家园意识 自然本真 诗意趣味
下载PDF
家园意识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精神困境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涛 孟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3,共6页
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陷入困境,一方面表现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的数量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精品少,影响力和传播力差。究其原因,与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家园意识的弱化有关。从家园意识的发生与变异、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家园意象、当... 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陷入困境,一方面表现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的数量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精品少,影响力和传播力差。究其原因,与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家园意识的弱化有关。从家园意识的发生与变异、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家园意象、当"农村"遭遇"城市"三大部分出发,分析了在电视剧中,"家园"的具象化,以及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通过"在家""离家""回家"等意象展现出的家园意识。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刷下,人们的"家园意识"渐渐地淡化,甚至是异化,原本基于乡村、田园的精神家园变成了基于金钱和物质的资本家园。但城市中实体的出租屋、写字楼终究不是人们能够栖息的家,精神上家园意识的重建是农村题材剧,也是当代人迫切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家园意识 意象 农村 城市
原文传递
论路遥小说中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佑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6-59,共4页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青年,地理意义上的家园闭塞落后,使主人公将走出家园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但作者在创作中让走出家园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又流露出路遥家园意识的狭隘性和矛盾性。作...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青年,地理意义上的家园闭塞落后,使主人公将走出家园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但作者在创作中让走出家园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又流露出路遥家园意识的狭隘性和矛盾性。作者通过艰难的思考和创作最终超越了自己家园意识的狭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叉地带 路遥小说 家园意识 矛盾 超越
下载PDF
何处是吾乡——《同胞》中两代旅美知识分子家园意识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中华民族5 000余年的农耕文化,铸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寻根归家意识。家园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之所系、神之所向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寄托。《同胞》中两代旅美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梁文华、詹姆斯父子对于地理家园、精神家园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 中华民族5 000余年的农耕文化,铸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寻根归家意识。家园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之所系、神之所向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寄托。《同胞》中两代旅美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梁文华、詹姆斯父子对于地理家园、精神家园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追求,却成了无家可归者。之所以无家可归,直接的原因是当时动荡的时局使梁氏父子成了地理上的无家可归者;深层的原因是尴尬、杂糅的文化身份使其在文化冲突中产生困惑,由此成了心理上的无家可归者;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知识分子脱离实际的生活状态。无家可归的实质主要是在人与环境、角色与关系、主体与客体的适应上发生了偏差,使梁氏父子无法融入现实环境、角色关系混乱、主体性丧失,由此导致其身心无处安放,灵魂无处寄托。在社会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像梁氏父子被迫或者自愿远离故土的当代社会,研究以梁氏父子为代表的两代旅美知识分子无家可归及其对家园苦苦寻觅的精神苦旅,不但具有历史的、文学的借鉴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生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 梁文华 詹姆斯 家园意识 无家可归 精神苦旅
下载PDF
论贾平凹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92-196,共5页
家庭伦理叙事在贾平凹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特别突出。他通过家意识的丢弃者、守护者、矛盾者的叙说,呈现出作家对乡土家园蕴意的多样性思考;通过离婚不离家的婚姻模式和传统女性美德的刻划,展现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重建乡村婚姻道德... 家庭伦理叙事在贾平凹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特别突出。他通过家意识的丢弃者、守护者、矛盾者的叙说,呈现出作家对乡土家园蕴意的多样性思考;通过离婚不离家的婚姻模式和传统女性美德的刻划,展现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重建乡村婚姻道德意识的努力;通过三代人父辈的生存正义、子辈的浮躁利益至上观、孙辈的我行我素主义,刻划了时代变迁进程中人的道德选择问题及代际间伦理观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意识 婚姻道德 代际伦理 女性美德
下载PDF
试析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声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末日来临”这一情景设定下,讲述了全人类团结合作,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科幻故事。影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构图下诠释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园意识”,同时在叙事中描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末日来临”这一情景设定下,讲述了全人类团结合作,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科幻故事。影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构图下诠释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园意识”,同时在叙事中描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展现了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功地实现了科幻影片的中国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影片 《流浪地球》 家园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国学视野下的当代地域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保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6,共4页
文化全球化和现代性是新国学生成的两大语境。新国学的宏阔视野,使我们在中国学术的大坐标系里,更自觉地对当代地域文学进行价值定位和身份识别,凸显其保护文学湿地的生态意义,激活其文化守成的民族意识。新国学"归宿感"的隐... 文化全球化和现代性是新国学生成的两大语境。新国学的宏阔视野,使我们在中国学术的大坐标系里,更自觉地对当代地域文学进行价值定位和身份识别,凸显其保护文学湿地的生态意义,激活其文化守成的民族意识。新国学"归宿感"的隐忧与当代地域文学的"家园"之思相契合,而浓重的家园意识注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守望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学 地域文学 现代性 文化守成 家园意识
下载PDF
桑梓意识与国家政教的诗学表达——阮元《广陵诗事》翦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晋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阮元《广陵诗事》是其诗话三书之一,例属郡邑诗话,收录清初至嘉庆年间扬州十二邑诗人、诗作及诗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桑梓意识。除专于一地,通于方志,博于诗事之外,该书还因融通求实的考据意识,而具"深于学术"的新特点。这是... 阮元《广陵诗事》是其诗话三书之一,例属郡邑诗话,收录清初至嘉庆年间扬州十二邑诗人、诗作及诗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桑梓意识。除专于一地,通于方志,博于诗事之外,该书还因融通求实的考据意识,而具"深于学术"的新特点。这是对传统诗话著述的文本突破。另一方面,《广陵诗事》传述乡邑诗事,导提乡邦风雅,特别强调名贤之忠烈、节妇之孝行,表明阮元在通过书写地方诗学史来建构地域文化的同时,更注意贯通地方文化传统和国家政教诉求。其所建构的小传统背后,是对大传统的自觉体认和宣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广陵诗事 郡邑诗话 桑梓意识 国家政教传统
下载PDF
从《西海斜阳》看龙鸣的“家园意识”和“明乡人”情结——广西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系列研究论文之七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坚 《钦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11,共5页
龙鸣的历史小说《西海斜阳》有着浓厚的"家园意识"和"明乡人"情结。"家园意识"源自养育他成长的那片海洋,寄寓了作家对理想人性的向往;而他的"明乡人"情结,则源自300多年前杨彦迪在钦州湾西海... 龙鸣的历史小说《西海斜阳》有着浓厚的"家园意识"和"明乡人"情结。"家园意识"源自养育他成长的那片海洋,寄寓了作家对理想人性的向往;而他的"明乡人"情结,则源自300多年前杨彦迪在钦州湾西海一带率兵抗清20多年的英雄故事,杨彦迪后来流落越南,成为华侨中"明乡人"的祖脉。龙鸣为追踪这支流落他乡的中国军民,前往越南探寻,解开了缠绕心中多年的"明乡人"情结。这种独特的内涵,使龙鸣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故土情怀和浓郁的家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文学 龙鸣 《西海斜阳》 “家园意识” “明乡人”情结
下载PDF
不纯粹的叙事——论冯至20年代叙事诗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飞中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4-97,共4页
鲁迅先生给予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褒扬,是因诗人中后期的创作。如今看来,诗人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它们包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清醒姿态,诗人的“家园”意识,以及诗人在生命荒原中“无家可归”的惶惑和“寻... 鲁迅先生给予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褒扬,是因诗人中后期的创作。如今看来,诗人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它们包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清醒姿态,诗人的“家园”意识,以及诗人在生命荒原中“无家可归”的惶惑和“寻家无着”的焦灼,无不使之带上了一种超越时代思想情绪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叙事诗 家园意识
下载PDF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娟 文亚星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突破了以往军旅题材的表现领域。该剧浓郁的家园意识贯穿全剧,剧中人物对生存家园深挚的情感以及为保卫家园的牺牲精神,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日,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突破了以往军旅题材的表现领域。该剧浓郁的家园意识贯穿全剧,剧中人物对生存家园深挚的情感以及为保卫家园的牺牲精神,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唤醒人们(尤其是炮灰团成员)的精神家园意识,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团长我的团》 家园意识 生存家园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白鹭》中西尔维娅的“家园意识”
14
作者 王婷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14,共3页
萨拉·奥恩·朱厄特短篇小说《白鹭》讲述了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西尔维娅在保护动物和憧憬爱情中艰难抉择的故事。小说以两条二元对立的线索即西尔维娅家园的"迷失"和家园的"回归"表达作者强烈的"家园... 萨拉·奥恩·朱厄特短篇小说《白鹭》讲述了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西尔维娅在保护动物和憧憬爱情中艰难抉择的故事。小说以两条二元对立的线索即西尔维娅家园的"迷失"和家园的"回归"表达作者强烈的"家园意识"和人类最终回归自然的渴望,从而建构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维娅 家园意识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论改革小说作家的现代性追求
15
作者 安忆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作为改革小说创作的主体,改革小说作家以对中国改革独立性、自主性的强调表征着其之于"中国化"观念的艰难坚守;同时,在相对主义的框架中以发展的眼光观照改革进程,实现了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潜在转移,表现了深厚的"家... 作为改革小说创作的主体,改革小说作家以对中国改革独立性、自主性的强调表征着其之于"中国化"观念的艰难坚守;同时,在相对主义的框架中以发展的眼光观照改革进程,实现了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潜在转移,表现了深厚的"家园意识"。此外,他们将自身之于现实的透彻领悟贯穿于民族渴望的内在关怀,在特殊时期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书写改革时代的现代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小说 中国化 家园意识 民族渴望 现代性
下载PDF
论藏族汉语诗歌的乡土根性
16
作者 高亚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
藏族汉语诗歌建立在民族文化丰厚的沃土之上,农牧文化、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共同构筑了它的本土文化色彩;无论在题材表现还是在主题表达上,都留下了本土文化的深刻印痕,成为它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民族徽记。
关键词 藏族汉语诗歌 农牧文化 乡土情结 家园意识
下载PDF
苏童与托尼·莫里森身份认同观之比较
17
作者 范炜珏 薛家宝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6-49,共4页
苏童和莫里森在身份认同观上有着较强的可比性。两者同受福克纳家园意识的影响,以各自的方式与福氏文本展开"潜在的对话",都关注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然而,两者在集体和自我的身份认同上又表露出不同的基调:一方... 苏童和莫里森在身份认同观上有着较强的可比性。两者同受福克纳家园意识的影响,以各自的方式与福氏文本展开"潜在的对话",都关注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然而,两者在集体和自我的身份认同上又表露出不同的基调:一方面,苏童笔下的枫杨树乡人兼具糅杂的身份,而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群体逐步被边缘化;另一方面,两者在父辈印记与主体建构上形成了相异的自我身份认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家园意识 集体身份 自我认同
下载PDF
从书信看贾植芳的人生选择与追求
18
作者 张惠林 《河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64,共5页
贾植芳的书信蕴含着丰富密集的信息。通过书信可以解读出语言符号下掩藏的作家情绪与思考。在他与胡风的通信中,可窥见贾先生身上具有的中国现代优秀知识分子固有的品质:追求本分与不可辜负的家国情怀。在他与妻子的通信中,可以看到苦... 贾植芳的书信蕴含着丰富密集的信息。通过书信可以解读出语言符号下掩藏的作家情绪与思考。在他与胡风的通信中,可窥见贾先生身上具有的中国现代优秀知识分子固有的品质:追求本分与不可辜负的家国情怀。在他与妻子的通信中,可以看到苦难中的夫妻情深、由苦难而来的生命智慧、人道情怀,以及非常岁月里家国意识的隐秘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书信 人生选择 家国意识 人道情怀
下载PDF
论阿来小说《云中记》中的家园意识
19
作者 邓昕洋 杜慧春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20,共5页
“家园意识”作为生态美学的范畴最早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家园”不仅包括“物质家园”,即人生存的现实世界,还包括“精神家园”,即人的灵魂栖居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社会人们的“无家可归”... “家园意识”作为生态美学的范畴最早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家园”不仅包括“物质家园”,即人生存的现实世界,还包括“精神家园”,即人的灵魂栖居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社会人们的“无家可归”感也愈发强烈。这种失去家园的无根之感,一方面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城市建筑的快速更迭,另一方面来自现代人类精神的焦虑和信仰的缺失。本文通过分析《云中记》中祭师阿巴的返乡,以及最后阿巴选择和云中村一起消失在滑坡中,对阿来通过“阿巴”想要重建精神家园的努力与坚守进行了探讨。尽管最后阿巴重建失败,但阿来还是以颂诗的方式书写了阿巴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使得最终的陨灭得到了升华,彰显了人类历经千难万险也要返回精神家园的文化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中记 家园意识 现代化 返乡 重建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
20
作者 余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台湾的殖民地历史使得台湾处在一种文化挣扎中,台湾电影在展现现实时,不自觉地显露出"第三世界"焦虑。一些影片触及到归属感的问题,也都将代表家庭的"父亲"作为台湾文化认同和身份表述的象征。台湾电影以影像叙述... 台湾的殖民地历史使得台湾处在一种文化挣扎中,台湾电影在展现现实时,不自觉地显露出"第三世界"焦虑。一些影片触及到归属感的问题,也都将代表家庭的"父亲"作为台湾文化认同和身份表述的象征。台湾电影以影像叙述了主体身份构建的努力,诠释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对"乡土"的想象和认同:家国乡愁、迷茫游移、"在地"情结。台湾电影中复杂多元的乡土意识和台湾自我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文化社会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乡土意识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