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制化想象的质询与诗性的有无——论《“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1
作者 陈芝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9-24,共6页
姜涛的《“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以“新诗集”为“事件核”重返新诗发生的现场,以新颖的文学社会学角度和方法,从新诗研究主导性范式难以关注的层面,质询那业已形成的新诗体制化想象,不仅重新开放了新诗研究的问题空间,也更新了... 姜涛的《“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以“新诗集”为“事件核”重返新诗发生的现场,以新颖的文学社会学角度和方法,从新诗研究主导性范式难以关注的层面,质询那业已形成的新诗体制化想象,不仅重新开放了新诗研究的问题空间,也更新了社会学的方法。然而,这种社会学研究中的学术诗性也有讨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 姜涛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文学社会学 学术诗性
下载PDF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前者是忧郁的爱情生活的象征,后者则是都市浮华中孤独的人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情感生活 诗歌创作 中国新诗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史写作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沈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重写中国新诗史 ,既要考虑对历史负责 ,又要考虑现实的感受。需要消解惟上是问、惟主流意识形态是问的积弊 ,尽量避免“流变史”式的习惯路数 ,着力强行“引入意义” ,建构谱系。对历史真实的修复 ,对艺术真实的修复 ,对知识分子立场的... 重写中国新诗史 ,既要考虑对历史负责 ,又要考虑现实的感受。需要消解惟上是问、惟主流意识形态是问的积弊 ,尽量避免“流变史”式的习惯路数 ,着力强行“引入意义” ,建构谱系。对历史真实的修复 ,对艺术真实的修复 ,对知识分子立场的修复 ,对民间立场的修复 ,对独立、个在的写者立场的修复 ,对新诗之典律的修复 ,当是重写新诗史之必要且合理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新诗史 修复
下载PDF
以比较眼光书写新诗的历史——读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有感
4
作者 邹建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中国新诗史》第三卷叙述了中国现代新诗第三个十年的历史,以大量的作家作品分析来确定各位诗人与各个流派的诗史地位,是一部精到的、深刻的、全面的历史。论文通过第八章关于冯至《十四行集》的论述,来探讨作者在文学史叙述上所形成... 《中国新诗史》第三卷叙述了中国现代新诗第三个十年的历史,以大量的作家作品分析来确定各位诗人与各个流派的诗史地位,是一部精到的、深刻的、全面的历史。论文通过第八章关于冯至《十四行集》的论述,来探讨作者在文学史叙述上所形成的特点,以及在学术观念与学术方法上所形成的优势。比较的眼光与历史的方法是其文学史叙述之所以达到很高境界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作者给我们最大的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第三卷 比较文学 历史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 被引量:9
5
作者 姜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4,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虽然已进入大学的课堂,但在特定的学科等级中,位置还相当边缘。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辩护,新文学争议最大的部分——新诗,往往成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它纷繁复杂的历史展开,也非常适合成为系统讲授的对象。在这一过程...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虽然已进入大学的课堂,但在特定的学科等级中,位置还相当边缘。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辩护,新文学争议最大的部分——新诗,往往成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它纷繁复杂的历史展开,也非常适合成为系统讲授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学院的知识生产方式,也潜在地塑造了新诗的历史想象,以“分期”为代表的线性叙述,成为后来新诗讨论的奠基性模式。当然,在知识化、经典化的同时,大学与文坛之间的张力,还是在沈从文、废名等人的新诗讲述中,留下鲜明的个人色彩。他们独特的“问题意识”和对线性历史想象的闪避,为反思模式化的新诗史叙述,提供了有意味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大学课堂 讲授 新诗史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新诗史”--2019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CSSCI 2020年第3期5-12,共8页
在2019年的中国新诗研究中,作为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新诗史"被集中建构出来。一方面,研究者在新诗史写作中重视"问题意识",大多以新诗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诗学问题"为导向,在呈现问题之复杂性的同时,也为... 在2019年的中国新诗研究中,作为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新诗史"被集中建构出来。一方面,研究者在新诗史写作中重视"问题意识",大多以新诗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诗学问题"为导向,在呈现问题之复杂性的同时,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照。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诸种诗学问题的探究中自觉运用了"新诗史"的理论视野,具体表现在对固有新诗史叙述的反驳、诗学现象的探察,以及新诗的形式建构、新诗史讲述的"片论"方式等层面。此外,本年度的新诗研究还在挖掘新诗史料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触碰了新诗"历史化"研究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新诗史 历史化研究
下载PDF
新诗史叙述:总体与局部——论近30年来中国的新诗史写作
7
作者 周志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9,共5页
近30年来的新诗史叙述,经历了从局部性的现代主义诗歌谱系的重建,到更具整合意味的总体诗歌史的转变。但是,完整的20世纪新诗史仍然付诸阙如。近些年来,诗歌史研究重新集中于特定地域的诗歌活动或特定诗歌群体的诗歌生活细节,这一重写... 近30年来的新诗史叙述,经历了从局部性的现代主义诗歌谱系的重建,到更具整合意味的总体诗歌史的转变。但是,完整的20世纪新诗史仍然付诸阙如。近些年来,诗歌史研究重新集中于特定地域的诗歌活动或特定诗歌群体的诗歌生活细节,这一重写的新趋势将深刻改变目前以现代主义诗歌为中心的主流叙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 现代主义 谱系
下载PDF
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
8
作者 黄雪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通过比较《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当代新诗史》《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这三部新诗史对食指和朦胧诗这一个共同问题的不同阐述,可以较深入地探讨新诗史写作中不同的写作立场、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带来的可能性和限度。这三部新诗史能让... 通过比较《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当代新诗史》《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这三部新诗史对食指和朦胧诗这一个共同问题的不同阐述,可以较深入地探讨新诗史写作中不同的写作立场、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带来的可能性和限度。这三部新诗史能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入历史,为我们阅读诗歌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对读者而言,它们是互补的,共同为我们阐释那一段历史,突现诗人诗作,使我们获得一种对历史的洞察和评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写作 食指 朦胧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