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路径 被引量:9
1
作者 景天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阐述了关于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规律性的三个论点: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历史积累的时间越长,话语体系越丰富、越成熟;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磨砺和选择的概念和命题,其生命力一定是更强的。由此提出两个推论:在不同的独立的文... 阐述了关于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规律性的三个论点: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历史积累的时间越长,话语体系越丰富、越成熟;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磨砺和选择的概念和命题,其生命力一定是更强的。由此提出两个推论:在不同的独立的文明史和学科史中,应该并且可能建设不同的独立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在悠久而连续的文明史、学术史中,应该沿着历史积累(概念和命题)的路径建设自成一体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并且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应该建立与5 000年的中华文明体系相称的,与庞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以及与丰富且连续的社会思想史相称的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学科话语体系 群学 社会思想史 历史积累 历史路径
下载PDF
“道生法”的社会学意义——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宇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70,共16页
"道生法"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齐民社会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黄老道家和法家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将抽象的"道"落实到行政、经济、法律和军事等各种制度中的一次思想实践。它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社会的运作形态和治理... "道生法"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齐民社会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黄老道家和法家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将抽象的"道"落实到行政、经济、法律和军事等各种制度中的一次思想实践。它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社会的运作形态和治理理念,形成了与西方社会学不同的一种思路和话语,也因此为中国社会学贡献了一套完整而富启发性的思想体系和社会理想。在中国从事社会学研究,除注重儒学思想之外,还应当正视道法家传统的得与失,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复杂性,进而生发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本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生法 社会学本土化 社会思想史 道家 法家
原文传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征
3
作者 宋学勤 孔梓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4,237,共10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孕育发轫时期,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无法回避这一历史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思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以“砸烂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孕育发轫时期,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无法回避这一历史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思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以“砸烂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为历史主线,以“社会变革与国家建构同步推进”为逻辑理路,以“革命化”为根本表征,既关注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的宏大话题,又关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同时聚焦微观社会建设蓝图擘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段,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呈现出内在统一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表达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思想史 “新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社会学品格论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翼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4,共9页
现代性是社会学的本质,但现代与传统之间并不完全断裂。中国社会思想史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揭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续性,建立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同一性,进而发现当下社会的特质。历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家的行动实践背后,都有强烈的... 现代性是社会学的本质,但现代与传统之间并不完全断裂。中国社会思想史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揭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续性,建立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同一性,进而发现当下社会的特质。历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家的行动实践背后,都有强烈的秩序诉求,重在发掘传统思想现代生命力的中国社会思想史就与以秩序为中心的社会学形成同构。凭藉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呈现出来的中国社会思想,由此就确立了独特的社会学品格,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也因此具备了社会学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思想史 社会学品格 社会秩序 理论视野
下载PDF
“明分使群”:作为社会秩序化机制的荀子社会分类学
5
作者 郑鹏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共23页
荀子群学的发现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化的产物。它所指涉的社会学核心问题是群如何有序地整合趋恶的个体。回答这一问题,不能止步于寻找社会控制工具,还要揭示荀子群学为完成社会秩序化所设计的社会机制。在《荀子》一书中,“分”是... 荀子群学的发现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化的产物。它所指涉的社会学核心问题是群如何有序地整合趋恶的个体。回答这一问题,不能止步于寻找社会控制工具,还要揭示荀子群学为完成社会秩序化所设计的社会机制。在《荀子》一书中,“分”是比“群”流布更为广泛的概念。据此可将视角由“群”转向“分”,构建荀子群学内在的社会秩序化机制。“明分使群”是荀学的本土性分析性概念,其理论基础是荀子社会分类学,正是由于该社会机制的作用,荀子“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之等差结构才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明分使群” 社会机制-结构 中国社会思想史
原文传递
走向田野里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对现有社会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杜靖 《创新》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不仅保留在他们的著作里,同样保留在民间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里面,因而社会学领域内的分支学科"社会思想"研究应该进入田野,而不是蜷缩在文献里阐释。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在向下导播的过程中呈...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不仅保留在他们的著作里,同样保留在民间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里面,因而社会学领域内的分支学科"社会思想"研究应该进入田野,而不是蜷缩在文献里阐释。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在向下导播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地方化叙事面貌,而向来的社会思想史著作不过是一种特定时代的集体表象。社会学里的思想史研究应该跟哲学史和历史学里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否则社会思想史家将面临极其尴尬的身份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想史研究 田野 人类学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传统社会思想对社会学人才成长的意义与方法
7
作者 田金娜 《保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5-60,共6页
通过对中国社会思想史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讨论,分析传统社会思想在社会学专业发展实践中的困境,探索OBE模式在社会学专业发展和人才成长实践中的创新意义,探讨在传统社会思想学习过程中OBE理念的运用,形成了促进学生能力获... 通过对中国社会思想史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讨论,分析传统社会思想在社会学专业发展实践中的困境,探索OBE模式在社会学专业发展和人才成长实践中的创新意义,探讨在传统社会思想学习过程中OBE理念的运用,形成了促进学生能力获得的“同侪教-研自组织”共同体、“同伴研-学互依”共同体、“伙伴教-学互信”共同体和“同行师-生协同”共同体四种“共同体化”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思想史 传统社会思想 社会学人才成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