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代公安刑事侦查创新发展史研究
1
作者 耿青国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18,共7页
我国现代公安刑事侦查发展大致经历了规范发展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完善等三个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刑事侦查工作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公安刑事侦查理论逐步完善,公安刑事侦查实践逐步创新,刑事侦查技术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公安刑事侦查 创新发展史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长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开拓性和创新性比较突出的有以下路径:开掘民间史料、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与微观研究、社会心理分析—心态史、词语分析法—概念史、文化建构方法等。这些新路径的开拓,反...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开拓性和创新性比较突出的有以下路径:开掘民间史料、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与微观研究、社会心理分析—心态史、词语分析法—概念史、文化建构方法等。这些新路径的开拓,反映了社会史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格局,呈现立体化、多层面、精细化的推进,正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论方法、概念工具和词汇系列,这是社会史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社会史研究也存在碎片化、平面化、浅薄化、过度社会科学化、重复性研究过多、缺少独立理论创新等缺陷。学科发展和时代需求,呼唤中国社会史研究为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及中国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研究方法 史学理论 方法论 史学创新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路克利 王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自信 真理性 理论创新史 理论自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百年探索:理论创新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资源 向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共8页
教育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年来,党的民族团结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 教育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年来,党的民族团结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全面深化四个发展阶段。百年探索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民族团结教育全民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取向不断聚焦。百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教育 百年历史进程:理论创新
下载PDF
刘大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的思考
5
作者 洪认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注意思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史学创新的问题。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史学创新;在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实现史学创新;主张充分挖掘利用新史料,密切联系实际开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注意思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史学创新的问题。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史学创新;在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实现史学创新;主张充分挖掘利用新史料,密切联系实际开辟新的史学学术领域;建议中央领导同志关注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局面的问题;鼓励青年学子以创新的姿态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扬光大。刘大年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推进史学创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创新
下载PDF
从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创新性——三个角度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
作者 吴楠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7X期22-23,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又是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又是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更深刻的把握,本文就着重从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必然性 科学性 创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