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 |
郝瑞
范可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0
|
|
2
|
比较方法的运用与滥用:学科史述评 |
黄树民
张海洋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3
|
地方与全球——文思理教授(Sidney Wilfred Mintz)与人类学 |
陈志明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4
|
人类世人类学的可持续性 |
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
卞思梅(译)
彭文斌(校)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首届东亚人类学论坛:人类学与历史”研究综述 |
姜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历史如何理解与建构——漫谈萨林斯《历史之岛》及其历史人类学 |
解志伟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7
|
看的方式——从视觉角度解读人类学史 |
杨春宇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8
|
社会环境与学科发展——台湾人类学史三题 |
哈正利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社会复建和学科发展——1949-1965年间台湾人类学史述论 |
王建民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考古学的定位和有关问题 |
安志敏
|
《东南文化》
|
2002 |
6
|
|
11
|
教育人类学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评述 |
刘灿
|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
2019 |
1
|
|
12
|
南京在中国人类学史中地位的嬗变 |
杨渝东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3
|
十年通信终得见:李安宅与雷德菲尔德的通信对中国早期人类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
胡冬雯
张江华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类学的学术分野——基于史禄国“云南调查事件”的分析 |
徐义强
王连鑫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西方人类学史上非象征人类学家的象征研究 |
瞿明安
陈玉平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6
|
略谈汉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对多位人类学家的误解 |
谢国先
|
《三峡论坛》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