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时期南京的文物、古迹(下)——研究南京六朝史的重要依据
1
作者 罗宗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13,共9页
近五十年来在南京发现的各种文物遗迹、遗物,集中反映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历史面貌,是研究南京六朝史的重要依据。本文分别从东吴遗踪、晋代风流、南朝奢华、佛国神韵、经典文化五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文物古迹 六朝史 南京
下载PDF
六朝浙东人文与“浙东唐诗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楼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浙东唐诗之路"是在六朝浙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与此期浙东的一系列人文积累分不开的。会稽侨、旧士族名士的活动、浙东地志及山水记咏之作、道教、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及其与儒学、玄学的交流,即代表了这种发展... "浙东唐诗之路"是在六朝浙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与此期浙东的一系列人文积累分不开的。会稽侨、旧士族名士的活动、浙东地志及山水记咏之作、道教、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及其与儒学、玄学的交流,即代表了这种发展和积累的一些重要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方面诸多事态的相互关联和综合作用,奠定了唐以前浙东地区特有的若干人文特点和优势,渲染并放大了浙东山水及诸多名胜的举国声誉,从而吸引了深受六朝文化影响的唐代诗人纷纷前来探幽览胜。这就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唐诗之路 六朝史 浙东文化
下载PDF
60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天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2,共10页
建国60年来的六朝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建国初17年中,六朝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奠定了后来六朝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在文革时期,六朝史研究陷于停顿;改革开放以来,六朝史研究在组织形式、学术活动、成果出版、研究领域拓展... 建国60年来的六朝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建国初17年中,六朝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奠定了后来六朝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在文革时期,六朝史研究陷于停顿;改革开放以来,六朝史研究在组织形式、学术活动、成果出版、研究领域拓展、思想解放程度等众多方面,都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课题散碎,理论分析欠缺、学风急功浮躁等诸多不足。应坚持行之有效的研究理论、方法、手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史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建国六十年来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4
作者 李天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3-40,共8页
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考古、实践,特别是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而改进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掘六朝史料,发挥六朝史研究经世致用的功能,等等,是拓宽加深江苏省六朝研... 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考古、实践,特别是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而改进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掘六朝史料,发挥六朝史研究经世致用的功能,等等,是拓宽加深江苏省六朝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六朝史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试论六朝时期史学兴盛的社会环境
5
作者 邱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六朝间史学走向兴盛是由东汉崩溃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及学术文化的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而形成的。主要有 :政治局势的分裂对峙刺激了史学的发展 ;门阀士族的巨大影响促使史学走向兴旺 ;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史学发展提供契机 ;
关键词 六朝史学 门阀士族
下载PDF
近六十年来有关南朝襄阳地区武力豪族研究述评
6
作者 王永平 徐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六朝区域史研究涉及层面甚广,建国以来,研究不断深化,选题日益广泛。其中对南朝沔汉襄阳地区的研究颇为典型。自陈寅恪、周一良肇其始,诸多后学承其续,在前贤论述基础上,对襄阳地区移民的迁徙方式、侨州郡县的设置、社会组织特征、著姓... 六朝区域史研究涉及层面甚广,建国以来,研究不断深化,选题日益广泛。其中对南朝沔汉襄阳地区的研究颇为典型。自陈寅恪、周一良肇其始,诸多后学承其续,在前贤论述基础上,对襄阳地区移民的迁徙方式、侨州郡县的设置、社会组织特征、著姓豪族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六朝区域史研究不断系统化的趋向。相较之下,日本六朝区域史研究重视社会中下层人物,较多地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现象,可供国内研究者取鉴,有助于推动国内六朝区域史研究迈入更高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区域史 襄阳豪族 成果 借鉴
下载PDF
《六朝通鉴博议》浅说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阿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37,81,共4页
《六朝通鉴博议》是出自南宋史学大家李焘之手、而在后世又较受冷遇的一部史评类著作。《博议》之受冷遇,或与其应世性质太过明显、缺乏考辩钩沉有关。然而立足当今,《博议》对读者感触中国传统史学的褒贬鉴戒,理解中国历史上南北对立... 《六朝通鉴博议》是出自南宋史学大家李焘之手、而在后世又较受冷遇的一部史评类著作。《博议》之受冷遇,或与其应世性质太过明显、缺乏考辩钩沉有关。然而立足当今,《博议》对读者感触中国传统史学的褒贬鉴戒,理解中国历史上南北对立时代的史实,体会六朝京都的自然与人文形势,仍是颇多助益。至于《博议》的精旨要义,特别值得提出者三点,即解释了六朝"终不能混一区夏"的原因,指出了东晋南朝能够与十六国北朝对抗的缘故及其意义,作者寄望于为南宋朝廷提供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焘 《六朝通鉴博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