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的基本原理和进展 被引量:138
1
作者 胡圣标 汪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沉积盆地动态热体制研究可以分别在盆地和岩石圈两种尺度上进行,其目的是盆地热历史的重建或恢复。在盆地尺度下,热历史是通过地层中古温标(直接或间接的)反演而获得的;在岩石圈尺度下,则是通过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正演而获得的。... 沉积盆地动态热体制研究可以分别在盆地和岩石圈两种尺度上进行,其目的是盆地热历史的重建或恢复。在盆地尺度下,热历史是通过地层中古温标(直接或间接的)反演而获得的;在岩石圈尺度下,则是通过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正演而获得的。古温标的动力学模型和盆地数学模型是正、反演过程的基础。本文综述了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三种主要古地温计的动力学模型和不同类型盆地成因模型的发展概况,勾画了盆地热历史重建正、反演方法程序的基本框架,并就几个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最后介绍了新近开发出的油气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模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热体制 构造热演化 地热
下载PDF
药用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3
2
作者 任洪民 邓亚羚 +4 位作者 张金莲 叶先文 夏澜婷 刘敏敏 刘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163-4182,共20页
黄精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列为药用之上品,是历代用于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之良药。黄精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及工艺多样。按炮制方法分主要有蒸制、炖制的制法,按炮制辅料分有酒制、蜜制、黑豆制及多辅料制等多种制法。目前《中国药... 黄精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列为药用之上品,是历代用于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之良药。黄精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及工艺多样。按炮制方法分主要有蒸制、炖制的制法,按炮制辅料分有酒制、蜜制、黑豆制及多辅料制等多种制法。目前《中国药典》收载入药的黄精品种有3种,分别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kingianum及多花黄精P.cyrtonema,统称为药用黄精。药用黄精含多糖、甾体皂苷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等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该文就药用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对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等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目前药用黄精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将来深入研究药用黄精炮制科学内涵、质量提升、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滇黄精 多花黄精 炮制 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多糖
原文传递
渤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95
3
作者 汤良杰 万桂梅 +2 位作者 周心怀 金文正 余一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在渤海盆地8个主要凹陷各选取一口井,对每口井构造沉降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各凹陷不统一,南部和北部先沉降,再逐渐向中部迁移,最后以中部沉降为主,沉降中心明显由周缘向盆地中心迁移,反映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 在渤海盆地8个主要凹陷各选取一口井,对每口井构造沉降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各凹陷不统一,南部和北部先沉降,再逐渐向中部迁移,最后以中部沉降为主,沉降中心明显由周缘向盆地中心迁移,反映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在辽东湾选取了一条地质剖面对其做平衡剖面分析,并结合构造沉降史分析,表明渤海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以下3个阶段:a.断陷期,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为断陷早期,沙三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陷期;b.断拗期,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为断拗早期,东三段—东二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拗期;c.坳陷期(东一段沉积时期—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埋藏史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新生代 渤海盆地
下载PDF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4
作者 张桥 陈艳琰 +3 位作者 乐世俊 王文晓 张丽 唐于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9-551,共13页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及活血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及鞣质类化合物。该文总结了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为大黄的炮制机制、有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炮制 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大学校园规划100年 被引量:57
5
作者 吴正旺 王伯伟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从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近100年的历史脉络出发,通过收集占有大量的资料入手,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进行分析比较,梳理了大学校园规划的演变过程。并将这100年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加以阐述,总结出我国大学校园... 本文从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近100年的历史脉络出发,通过收集占有大量的资料入手,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进行分析比较,梳理了大学校园规划的演变过程。并将这100年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加以阐述,总结出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演变特征,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规划建设 分析比较 资料 代表性 中国 演变特征 占有 演变过程 时期
原文传递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5
6
作者 罗静兰 张成立 +2 位作者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203~157 Ma和 138~97 Ma)主要以拉伸背景下的沉积载荷沉降为主,沉降作用相对减弱。西部区由于褶皱和逆冲断裂,其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量高于东部区。岩石物性模拟结果显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好于下伏上三叠统延长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受河道砂体分布带的控制,呈NE方向展布。三叠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二次沉降阶段,侏罗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三次沉降阶段,两者在97Ma时达到与现今基本相似的最低值。埋藏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使侏罗系砂岩和三叠系砂岩孔隙度分别丧失15%和20%。碳酸盐胶结物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西部区储集层物性低于东部区可能缘于二、三次沉降阶段上覆地层载荷所引起的机械压实作用西部区大于东部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盆地埋藏史 物性演化 砂岩储层 油气藏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粗面玄武岩的喷发历史与演化 被引量:54
7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2 位作者 王团华 李霓 孙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9-1457,共9页
本文新提出的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结果,进一步从天池火山与区域火山活动的关系,论述了天池火山造盾、造锥历史和岩浆结晶分异转型的时间约束,早更新世早期(2Ma前)开始粗面玄武岩的造盾,早更新世晚期(约1Ma)粗面玄武岩向粗安岩、粗面岩演化... 本文新提出的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结果,进一步从天池火山与区域火山活动的关系,论述了天池火山造盾、造锥历史和岩浆结晶分异转型的时间约束,早更新世早期(2Ma前)开始粗面玄武岩的造盾,早更新世晚期(约1Ma)粗面玄武岩向粗安岩、粗面岩演化,中更新世是粗面岩造锥的主阶段,到了晚更新世(约0.1Ma)粗面岩向碱流岩演化。在中—晚更新世来自地壳岩浆房的粗面岩、碱流岩造锥过程中,来自地幔的粗面玄武岩浆喷发活动始终没有间断过。由于来自地幔粗面玄武质岩浆持续向地壳岩浆房补给,所以天池火山是一座长寿命的火山。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混合作用是天池火山岩浆演化的两个最重要过程,前者形成天池火山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后者成为天池火山喷发的触发机制。天池火山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碱流质岩浆主喷发期兼有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或粗面质岩浆的交替喷出,揭示了天池火山的地壳岩浆房熔体的分层结构特点,由于来自地幔粗面玄武质岩浆注入地壳岩浆房,导致不同层位岩浆的扰动和混合作用,触发天池火山的喷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粗面玄武岩 喷发历史 岩浆演化
下载PDF
新中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51
8
作者 肖谋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6,共8页
梳理了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发展脉络,我国群众体育政策可分为政策产生、曲折发展、探索创新、民主化、法制化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群众体育政策的系统总结和理论阐释,其演进路径可概括为:指导思想从国家本位到民众本位;政策制定由... 梳理了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发展脉络,我国群众体育政策可分为政策产生、曲折发展、探索创新、民主化、法制化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群众体育政策的系统总结和理论阐释,其演进路径可概括为:指导思想从国家本位到民众本位;政策制定由自上而下到上下互动;政策执行从刚性执行到刚柔并济;政策反馈从单一渠道迈上多元;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基本目标,且始终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连。最后,文章提出了四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政策 历史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园林花境的历史沿革分析与应用研究借鉴 被引量:47
9
作者 顾颖振 夏宜平 《中国园林》 2006年第9期45-49,共5页
花境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和景观的多样性,符合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和现代植物造景的理念。在分析借鉴欧美传统庭院花境造景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将国外花境的发展过程分为成形期、发展期、活跃期和成熟期4个历史时期,并阐述了花境在现代城市园林... 花境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和景观的多样性,符合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和现代植物造景的理念。在分析借鉴欧美传统庭院花境造景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将国外花境的发展过程分为成形期、发展期、活跃期和成熟期4个历史时期,并阐述了花境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境 研究 历史沿革 种植设计 园林应用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大学治理——中国大学治理历史演进与实践逻辑的整体性考察 被引量:39
10
作者 蒋达勇 王金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治理已被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中。从功能结构来看,现代国家的主导,使大学使命实现了内涵转换与范围扩展,对大学系统进行了身份和等级塑造,在大学内部推动了结构与体制的拟合。从实践进路来看,"强国家... 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治理已被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中。从功能结构来看,现代国家的主导,使大学使命实现了内涵转换与范围扩展,对大学系统进行了身份和等级塑造,在大学内部推动了结构与体制的拟合。从实践进路来看,"强国家-强社会"模型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走向,国家与大学应不断调适权力边界与活动空间,大学应在功能定位与使命聚焦、身份重建与组织再造、法治规范与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持续改革中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大学治理 历史演进 实践逻辑
原文传递
Hydrocarbon sources and stage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被引量:35
11
作者 LIANG Digang ZHANG Shuichang +1 位作者 ZHAO Mengjun WANG Fei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62-70,共9页
Kuqa depression bears not only plenty ofnatural gas, but also a large amount of condensate and smallquantity of crude oil.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correlation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terrestrial hydrocarbons... Kuqa depression bears not only plenty ofnatural gas, but also a large amount of condensate and smallquantity of crude oil.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correlation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terrestrial hydrocarbonsource rock, this paper confirms that the natural gas in Kuqadepression belongs to coal-type gas and the main gas sourcerock is attributed to the middle to lower Jurassic coal seriesformation, while the main oil source rock is the upper Tri-assic lacustrine mudstone. The authors indicated that Kuqadepression was slowly subsided in Mesozoic, but rapidlywent down in Late Tertiary, which made the Jurassic andTriassic source rock suddenly deep-buried and rapidlyevolved to high and over-mature phase since 5 Ma. TheTriassic source rock is postponed to the Early Miocene dur-ing 23-12 Ma when entering the oil-generating peak, whilethe Jurassic is suspended to the latest 5 Ma, especially since2.5 Ma to the dry gas-generating period, which is one of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ock thermal evolution in Kuqadepre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stage trapping andlate gas trapping model in Kuqa depression 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a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have differentsources. The oil reservoir is formed early while the gas res-ervoir is formed lately. During the early stage, it, mainly asoil, takes long distance lateral migration, while in the laterstage, it, mainly as gas, takes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lsohas lateral migration. The trap formed in different time onthe south and north sides of the depression and evolved intoa distributional pattern with oil in the south part and gas inthe north, also oil on the outer ring and gas on the inner r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late trapping of the naturalgas in Kuqa depression is 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large ga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source coal-type gas buried history thermal evolution TRAPPING stage.
原文传递
大型岩质滑坡形变历史回溯及其启示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2 位作者 陆会燕 董秀军 朱要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3-1053,共11页
大型岩质滑坡一般具有高位、隐蔽性强、高速远程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揭示其形变历史和发展演化规律,可以为类似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5处典型大规模岩质滑坡滑前的多时相高... 大型岩质滑坡一般具有高位、隐蔽性强、高速远程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揭示其形变历史和发展演化规律,可以为类似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5处典型大规模岩质滑坡滑前的多时相高精度遥感影像,通过对多时相高精度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对其形变迹象进行识别,并对其发展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岩质滑坡在发育演化过程中均会产生显著的地表变形迹象,这些形变信息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亚米级)进行识别,变形的孕育演化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数10 a。大型岩质滑坡往往不具备"圈椅状"地貌特征,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对其早期识别的标志主要为坡体后源是否存在拉裂缝和坡体前缘是否存在局部滑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岩质滑坡 形变历史 演化 早期识别 光学遥感
原文传递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降史分析 盆地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变形史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5
14
作者 陈汉林 罗俊成 +5 位作者 郭群英 廖林 肖中尧 程晓敢 杨树锋 王步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5,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展变形,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变形,古近纪弱伸展变形和中新世以来逆冲-走滑变形;而塔东南地区盆地构造演化则经历了早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坳陷盆地阶段,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弱伸展盆地阶段和中新世以来陆内走滑型挤压挠曲盆地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南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能源 杨桥 +2 位作者 张克鑫 任红民 郑元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文应用回剥法及地层骨架厚度不变模型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去压实校正,利用声波时差及镜质体反射率法对三垛期末盆地剥蚀量进行恢复,用艾里公式对盆地的构造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进行估算,进而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 本文应用回剥法及地层骨架厚度不变模型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去压实校正,利用声波时差及镜质体反射率法对三垛期末盆地剥蚀量进行恢复,用艾里公式对盆地的构造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进行估算,进而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沉降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为典型的裂陷盆地,经过了拗断期-断拗期-断陷期-坳陷期的盆地演化阶段。演化过程经历了三期沉降和两期隆升。在不同的阶段凹陷的沉降中心略有不同,其受主边界断层的控制,围绕着边界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晚白垩世—新生代 剥蚀量 沉降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断块构造特征及其运动学规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成润 刘正宏 王东坡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虎林盆地是由北东向分布的三个断隆和三个断陷所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空间上 ,该盆地呈断隆与断坳相间的垒堑式构造样式。盖层中的主干断裂主要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及其组合。虎林盆地的伸展史与沉降史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两... 虎林盆地是由北东向分布的三个断隆和三个断陷所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在空间上 ,该盆地呈断隆与断坳相间的垒堑式构造样式。盖层中的主干断裂主要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及其组合。虎林盆地的伸展史与沉降史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两次沉降成盆与两次构造反转的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前者是该盆地生储盖组合的形成期 ,后者为盆地盖层主要圈闭构造的形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伸展史 沉降史 构造演化 虎林盆地 断块构造
下载PDF
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32
17
作者 朱秀凌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46,共18页
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学术版图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分支学科。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家庭传播因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而广受关注。虽然家庭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即使在美国,至今也不过30年的历程,却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 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学术版图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分支学科。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家庭传播因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而广受关注。虽然家庭传播研究起步较晚,即使在美国,至今也不过30年的历程,却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领域。相比在美国发展的日臻成熟,家庭传播在中国属于尚未开垦的研究绿地。扎根中国本土文化,建构出中国家庭传播研究的自主性,应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担当:即立足中国日常家庭生活实践,提炼核心命题;借鉴吸收西方研究成果,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凝聚学术共同体,强化主体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传播 传播学 逻辑起点 历史演进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2
18
作者 陈宣华 尹安 +3 位作者 George E.Gehrels 蒋荣宝 陈正乐 白彦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7-219,共13页
文中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和构造体系演化。阿尔金山东段从太古宙陆核发育而来,经历了元古宙稳定地台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阶段,形成了早古生代阿尔金洋和沟-弧-盆构造体系,发育了奥陶纪早期的板块俯冲、碰撞... 文中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和构造体系演化。阿尔金山东段从太古宙陆核发育而来,经历了元古宙稳定地台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阶段,形成了早古生代阿尔金洋和沟-弧-盆构造体系,发育了奥陶纪早期的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和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岛弧岩浆活动(峰期年龄为443Ma)。石炭纪洋盆闭合之后,该地区进入陆内构造发育阶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拉配泉断裂为代表的中生代伸展构造和新生代阿尔金断裂系的左行走滑断裂活动,它们分别控制了中生代两期热冷却事件和新生代地块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地质热年代学年龄数据为阿尔金山东段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地块勾画了不同的热冷却历史,由此可区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事件对区域热冷却历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构造体系 地质热年代学 热冷却历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合肥盆地古地温和估计沉降率与剥蚀率 被引量:21
19
作者 薛爱民 杨小毛 《地球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87-794,共8页
利用合肥盆地内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资料,反演模拟了该盆地自侏罗纪晚期以来各时代地层古地温变化,估算了沉降率与剥蚀率.模拟结果与其他地质资料推论一致,它揭示出该盆地南北两地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和受热史,反映了大别山构造... 利用合肥盆地内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资料,反演模拟了该盆地自侏罗纪晚期以来各时代地层古地温变化,估算了沉降率与剥蚀率.模拟结果与其他地质资料推论一致,它揭示出该盆地南北两地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和受热史,反映了大别山构造发展对盆地南北两地区影响的差异.盆地南部靠近大别山地区的晚侏罗世地层在白垩纪早期埋藏温度曾大于120℃;早白垩世后期的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30m/Ma)使温度降至30—40℃;自白垩纪后期始,该地区一直处于动荡的但总体为持续抬升的构造环境中.盆地北部地区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在白垩纪期间埋藏温度曾达到和超过100℃,但随后的大幅度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90m/Ma)使其温度降至30—60℃;第三纪早期,局部区域的裂陷(沉降率约60m/Ma)使温度又升至80℃左右.指出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大体可分形成、隆升、局部裂陷和再隆升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古地温 剥蚀 沉降率
下载PDF
美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流变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汪晓赞 尹志华 +2 位作者 Lynn Dale Housner 黄景旸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5,共8页
课程标准是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国在课程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近二十年来三个不同版本(1995年版、2004年版和2013年版)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 课程标准是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国在课程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近二十年来三个不同版本(1995年版、2004年版和2013年版)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教育变革、解除学校体育危机的需求、对"什么是受过良好体育教育个体"问题的探索引导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流变,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框架、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评价三个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关注对"完整的人"的培养、语言表述更加简洁清晰、可操作性逐步提升、更加强调研究成果的渗透等特点。这种流变对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 历史流变 特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