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森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4
1
作者 杨新芳 鲍雪莲 +5 位作者 胡国庆 邵帅 周锋 叶佳舒 解宏图 梁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9-1367,共9页
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14、40、70和120年内未火烧)、不同坡度(坡地、平地)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火烧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年限凋落物和土壤C、N、P... 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14、40、70和120年内未火烧)、不同坡度(坡地、平地)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火烧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年限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凋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凋落物N、P含量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火后4和14年较低,在火后40年恢复到对照(未火烧)水平.凋落物C∶N和C∶P值随火烧年限增加而下降,N∶P值则呈上升趋势.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坡地土壤C含量随火烧年限增加而增加,在火后70年显著高于对照,在平地差异不显著.火烧年限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P含量和C∶P值.坡地土壤P含量在火后4年高于对照,而平地在火后40年高于对照;坡地C∶P值在火后14年达到对照水平,而平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层土壤的坡度效应大于年限效应,矿质层土壤主要受年限效应影响.火后4和14年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照,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植被生长迅速同时凋落物分解加快,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养分质量不断提高,在火后40年恢复到未火烧水平,趋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年限 坡度 养分循环 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质历史的旋回与阶段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锦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4-514,I0002,515-527,共25页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大陆已有地质记录与现今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对比,笔者提出了中国大陆太古宙以来的地质历史可以划分为至少6个大陆形成演化旋回的新论点,根据它们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贡献并...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大陆已有地质记录与现今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对比,笔者提出了中国大陆太古宙以来的地质历史可以划分为至少6个大陆形成演化旋回的新论点,根据它们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贡献并考虑全球大陆形成演化已有认识,建议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始华旋回、古华旋回、北华旋回、南华旋回、华夏旋回和泛华旋回。建议以大陆裂解记录作为划分这些旋回的标志,每个旋回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裂解离散阶段、汇聚重组阶段和陆内发展阶段。在简要论述了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这6个旋回以后,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时空演化差异和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认为(1)此张彼合的地球表层构造运动规律和陆缘与陆内环境并存是导致不同地区大陆时空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2)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和地幔柱活动(即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同时存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构造体制,它们有可能在一个地区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质历史 旋回 阶段 板块构造 地幔柱
下载PDF
六气大司天理论历史源流考 被引量:8
3
作者 柯资能 孙明 廖莲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六气大司天理论发端于清初费启泰的临床实践,是一种运气大周期学说,经杨璿、王丙、陆懋修医家引述、阐发和整理提高,成为一种解释历史上各家学说纷争现象的重要理论。费启泰在临床发现,与祖辈所见相比,痘疹病机发生群体性变化,经过反复... 六气大司天理论发端于清初费启泰的临床实践,是一种运气大周期学说,经杨璿、王丙、陆懋修医家引述、阐发和整理提高,成为一种解释历史上各家学说纷争现象的重要理论。费启泰在临床发现,与祖辈所见相比,痘疹病机发生群体性变化,经过反复思索,模仿内经岁气,建立三阴三阳"大运"理论,每气主事60年,提出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并借以解释东垣、河间、子和之矛盾,这些原则是运气大周期思想的运用大纲;杨璿抄录费氏之文,机械继承了费氏之说,但不能完全理解消化;王丙深受费氏影响,实际上建立了大司天年表,多举若干实例论证之;陆懋修承袭王丙之说名之"六气大司天",更增新例,编制了黄帝甲子以来77个甲子的大司天列表,用于解释史上众多著名学派的产生,六气大司天理论至此完整,并对中医学与医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气大司天 历史源流 周期理论
下载PDF
从短期测量数据来生成疲劳载荷的一种实用算法的开发(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珊珊 黄志博 崔维成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300,共15页
疲劳寿命预报需要知道在全设计寿命期内的疲劳载荷时间历程或载荷谱的信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测量或模拟的载荷时间历程与设计寿命相比只包含很短的一段时间。如何将测量的数据外插到更长的时间段以及如何计数出每周的信息是疲劳... 疲劳寿命预报需要知道在全设计寿命期内的疲劳载荷时间历程或载荷谱的信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测量或模拟的载荷时间历程与设计寿命相比只包含很短的一段时间。如何将测量的数据外插到更长的时间段以及如何计数出每周的信息是疲劳分析中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文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绍一种将实测载荷外插的方法以及雨流计数法。这两种方法均被编成相应的计算程序。一条水面船的实测数据用作例子来演示计算过程。最后对如何采用这两种方法来构建疲劳设计载荷问题也提出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历程 雨流过滤器 载荷外插 载荷谱 雨流计数
下载PDF
先锋植物沙棘Ⅲ——生活史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美珍 张吉科 +1 位作者 张国伟 张小民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就沙棘生态习性,应归属r-型生态对策型。沙棘的生活史具两型性(有性和无性繁殖),是对有限资源权衡利用与分配在生命维持-生长-繁殖-扩散上的不均衡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固氮与克隆生长有利与扩大了r-型生态对策。雌雄异株... 就沙棘生态习性,应归属r-型生态对策型。沙棘的生活史具两型性(有性和无性繁殖),是对有限资源权衡利用与分配在生命维持-生长-繁殖-扩散上的不均衡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固氮与克隆生长有利与扩大了r-型生态对策。雌雄异株的进化,避免了近交衰退和提高了沙棘的适合度。沙棘的花序分化受多种同源异型基因调控,而性别决定则受Y性染色体上性基因连锁决定。沙棘繁殖力很高,但衰老较快,是一种生命期(20年左右)较短的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生活史 r-型生态对策 雌雄异株 性别决定 克隆植物 生命周期
下载PDF
“历史现象学”何以不可能?——论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三重批评
6
作者 王时中 罗海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2,共11页
针对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从海德格尔“生存论现象学”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象学”进路,重读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具有参考意义。卢卡奇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了三重批评:在第一重批评中,卢卡奇以内在批判的方式指出海德... 针对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从海德格尔“生存论现象学”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象学”进路,重读卢卡奇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具有参考意义。卢卡奇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了三重批评:在第一重批评中,卢卡奇以内在批判的方式指出海德格尔的历史观是“自相矛盾”的;在第二重批评中,卢卡奇认为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缺陷导致其“自相矛盾”的历史观;在第三重批评中,卢卡奇认为海德格尔为了弥补“存在”的空洞,混淆了主观与客观的分别,将主观的“此在”填入了“存在”的客观之中,反而倒向一种人类学立场,并最终在两种虚无主义之间摆荡。卢卡奇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三重批评揭示了海德格尔式“历史现象学”的症结,这种批评对于考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象学传统之间的批判性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解释学循环 存在 此在 现象学
下载PDF
中医书籍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东方 陈一凡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5期393-402,I0002,共11页
书籍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提示当代中医学界应重视中医书籍创作、制作与生产、流通、阅读与接受、收藏与流传等“生命周期”全过程,对其中各环节加以关照,并从医籍出发,以联系的目光看待其背后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重内涵,... 书籍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提示当代中医学界应重视中医书籍创作、制作与生产、流通、阅读与接受、收藏与流传等“生命周期”全过程,对其中各环节加以关照,并从医籍出发,以联系的目光看待其背后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重内涵,从而拓展医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医籍为中心,历时性与共时性皆具、海内外各场域兼及的多维交互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书籍史 生命周期 参与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董仲舒依“三统、三道”不断更化的辩证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祥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13,127,共7页
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循环论者,实际上都有... 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循环论者,实际上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他对"汤武革命"的肯定;其历史哲学方法论是"举往以明来";是"治国者以积贤为道"的政治论。概括起来即是:依照"三统、三道"不断更化的辩证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统 三道 历史观 天道观 循环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对于新型车轮力传感器的试验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朕 靳晓雄 +1 位作者 彭为 何剑峰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824-828,共5页
以车轮力传感器(WFT)技术为核心的汽车道路试验,在车型开发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WFT产品在欧美等国已经趋于成熟,而在国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国内新型车轮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对WFT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以车轮力传感器(WFT)技术为核心的汽车道路试验,在车型开发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WFT产品在欧美等国已经趋于成熟,而在国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国内新型车轮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对WFT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国外产品进行了同车对比试验,通过采集和处理不同路况的路面信息,从时域、频域和循环计数等多个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全面对比,验证了国产新型WFT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力传感器(测力轮) 时域信号 功率谱 循环计数
下载PDF
欲望书写与历史循环叙事的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中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92-96,共5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进步论驱逐出叙事场域的循环论开始重新回归历史写作的视野。历史循环叙事在叙述层面得以展开,主要源于写作者采取了欲望书写策略:情欲、复仇欲、权力欲等被设定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原初动力,欲望的非理性破坏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进步论驱逐出叙事场域的循环论开始重新回归历史写作的视野。历史循环叙事在叙述层面得以展开,主要源于写作者采取了欲望书写策略:情欲、复仇欲、权力欲等被设定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原初动力,欲望的非理性破坏作用被过于放大,历史的时间价值被意义空缺的空间图景抹平。历史循环叙事的回归不能简单地视为文化的倒退,它有特殊的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叙事 历史循环 情欲 复仇欲 权力欲
下载PDF
Natural history and cycle threshold values analysis of COVID-19 in Xiamen City,China
11
作者 Bin Deng Weikang Liu +9 位作者 Zhinan Guo Li Luo Tianlong Yang Jiefeng Huang Buasiyamu Abudunaibi Yidun Zhang Xue Ouyang Demeng Wang Chenghao Su Tianmu Chen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ling》 2022年第3期486-497,共12页
Objective:This study elaborated the natural history parameters of Delta variant,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in detection cycle thresholds(Ct)among cases.Methods:Natural history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if... Objective:This study elaborated the natural history parameters of Delta variant,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in detection cycle thresholds(Ct)among cases.Methods:Natural history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onset time and exposure time of the cases.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erations of cases were calculated.Differences in Ct values of cases by gender,age,and mode of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o assess the detoxification capacity of cases.Results:The median incubation period was 4 days;the detection time for cases decreased from 25 to 7 h as the outbreak continued.The average generation time(GT),time interval between transmission generations(TG)and serial interval(SI)were 3.6±2.6 days,1.67±2.11 days and 1.7±3.0 days.Among the Ct values,we found little differences in testing across companies,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of detected genes.The Ct values continuous to decreased with age,but increased when the age was greater than 60.Conclusion:This epidemic was started from aggregation of factories.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SI to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and the time-varying reproduction number.And the analysis of Ct values can improve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and impro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Natural history cycle threshold value
原文传递
北美森林新病害——山毛榉叶线虫病
12
作者 俞禄珍 《植物检疫》 2021年第2期73-77,共5页
2012年,北美地区发生了一种由山毛榉李氏垫刃线虫麦肯恩亚种(Litylenchus crenatae mccannii)引起的森林新病害——山毛榉叶线虫病,病情蔓延迅速,已扩散至美国和加拿大30个县。病原为害山毛榉属植物,可造成病树成片死亡。由于山毛榉是... 2012年,北美地区发生了一种由山毛榉李氏垫刃线虫麦肯恩亚种(Litylenchus crenatae mccannii)引起的森林新病害——山毛榉叶线虫病,病情蔓延迅速,已扩散至美国和加拿大30个县。病原为害山毛榉属植物,可造成病树成片死亡。由于山毛榉是北美温带阔叶林的主要构成树种和重要用材树种,新病害已引起美国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国分布5种山毛榉属植物(均为特有种),是我国南方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鉴于我国每年从北美进口大量山毛榉木材,病原线虫存在随进境木材传入国内的巨大风险。因此,检疫部门应开展风险评估,口岸应针对性开展山毛榉叶线虫病的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山毛榉叶线虫病的发生历史、分布范围、为害症状、病原线虫形态学特征、生活史、传播途径、分子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以期为口岸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毛榉 山毛榉叶线虫 山毛榉叶线虫病 发生历史 为害症状 形态特征 生活史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被引量:227
13
作者 殷鸿福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7-442,共6页
中央造山带原型是由一列微板块加上分别位于其北面和南面的两列不同时期的小洋盆组成.微板块群的主体是柴达木、秦岭、大别—苏鲁,还加上中祁连.元古代末至早古生代早期,北列拉张成多岛小洋盆,它们在加里东末期关闭,并在微板块群... 中央造山带原型是由一列微板块加上分别位于其北面和南面的两列不同时期的小洋盆组成.微板块群的主体是柴达木、秦岭、大别—苏鲁,还加上中祁连.元古代末至早古生代早期,北列拉张成多岛小洋盆,它们在加里东末期关闭,并在微板块群北缘形成前陆盆地带.南列形成裂陷槽,在加里东期末关闭,一般不造山.晚古生代,微板块群已与欧亚板块合为一体,并总体北移.南列出现泥盆(个别)、石炭二叠纪的小洋盆,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洋盆在中—晚二叠世闭合,在其南侧形成早—中三叠世的前陆堆积.印支期它属于特提斯北支.三叠系可分成3种类型.燕山期的陆内挤压东强西弱,使东部微板块消减最多而抬升最高,向西依次递减.中央造山带的板块运动主要遵循的不是威尔逊旋回,而是非威尔逊旋回.非威尔逊旋回在3个方面与威尔逊旋回不同,即多岛洋、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文中论述了它们的特点,并强调指出这些特点在地史上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中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造山带 演化史 非威尔逊旋回 造山带
下载PDF
BIM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景学 姜立 王会一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研究在建筑信息模型BIM中记录文物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信息的方法,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全息几何模型的浏览,整体建筑的历史人文信息、设计与建造信息、灾害与维修信息的记录与查询,局部构件的物理属性、历史信息、施工工艺等记录与... 本文研究在建筑信息模型BIM中记录文物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信息的方法,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全息几何模型的浏览,整体建筑的历史人文信息、设计与建造信息、灾害与维修信息的记录与查询,局部构件的物理属性、历史信息、施工工艺等记录与查询,基于BIM的文物建筑管理、文物建筑分析。为文物保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文物建筑的研究提供最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文物建筑保护 虚拟营造 历史信息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中国火电产业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22
15
作者 施应玲 左艺 孟雅儒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6-145,共10页
梳理我国火电产业的发展历程,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出火电产业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并从产业演化机理的角度分析火电产业低碳化转型的路径。最后通过分析未来火电产业需求,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火电产业 发展历程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低碳化 产业演化机理
下载PDF
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史之间的关系综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俊荆 叶玮 +2 位作者 朱丽东 李凤全 田志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气候是政治命运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近5000 a的历史中,气候共经历了4次寒冷期和数次暖期中的短暂冷期.气候的突变,特别是气候变冷给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从而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通过对气候变迁以及中国战争史的叠加研究,发现战... 气候是政治命运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近5000 a的历史中,气候共经历了4次寒冷期和数次暖期中的短暂冷期.气候的突变,特别是气候变冷给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从而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通过对气候变迁以及中国战争史的叠加研究,发现战争的发生和气候变迁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中国战争史 寒冷期 小冰期 中国皇朝循环论
下载PDF
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无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1-637,共17页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其是汉语藏语同源关系研究影响不小;对猪狩幸之助《汉文典》(1898)、儿岛献吉郎《汉文典》(1903),以及中国来裕恂《汉文典》(1906)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日本广池千九郎《应用支那文典》(1909)反思中日两国学者没有跳出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学术范式现象,思考汉语文言语法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如何创新的问题,由此成为现代东亚汉语文言语法学理论意识觉醒的开端,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中日学者研究汉语文言语法走出创新之路提供了思考前提。本文认为,尽管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日本和中国东亚汉语文言语法研究发挥了"映射"和"辐射"的作用,但其汉语语法学学术思想之根还是在中国,由此发现,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学术意识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经纬》 清末中日《汉文典》 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 “映射”与“循环”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及其周期调控研究的发展简史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兆颖 李金梁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发现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而增殖已经有 10 0多年的历史 ,但是直到最近 2 0年才确认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 ,经历了发现细胞分裂、发现细胞周期和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 3个时期。这一机制的阐明 ,必然... 发现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而增殖已经有 10 0多年的历史 ,但是直到最近 2 0年才确认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 ,经历了发现细胞分裂、发现细胞周期和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 3个时期。这一机制的阐明 ,必然会推动应用研究并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 ,使人类看到攻克癌症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周期调控 调控因子 细胞分裂
原文传递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宪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本文以 9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论著数据统计为依据 ,结合论著的三种类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周期。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应进入新的周期 ,新世纪一定时期的研究主攻方向应针对... 本文以 9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论著数据统计为依据 ,结合论著的三种类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周期。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 ,认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应进入新的周期 ,新世纪一定时期的研究主攻方向应针对中国新闻通史中的薄弱环节 ,主要致力于专项史、个项史及其他空缺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闻史 分项史 新闻史研究 研究方向 历史分期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6Al-4V fabricated by low-power pulsed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被引量:6
20
作者 Hua Tan Mengle Guo +3 位作者 Adam T. Clare Xin Lin Jing Chen Weidong Hu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027-2037,共11页
Thin-wall structures of Ti-6A1-4V were fabricated by low-power pulsed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uring deposition, consistent with prior reports, columnar grains were observed which grew from the bottom toward... Thin-wall structures of Ti-6A1-4V were fabricated by low-power pulsed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uring deposition, consistent with prior reports, columnar grains were observed which grew from the bottom toward the top of melt pool tail. This resulted in a microstructure mainly composed of long and thin prior epitaxial β columnar grains (average width ^200μm). A periodic pattern in epitaxial growth of grains was observed, which was shown to depend upon laser traverse direction. Utilizing this, a novel means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accurately the fusion boundary of each deposited layer by inspection of the periodic wave patterns. As a result it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cycling 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cicular martensite,α' phase, and a small amount of Widmanstatten, a laths, gradually converted to elongated acicular a and a large fraction of Widmanstatten a laths under layer-wise thermal cycling. Tensile tes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strengt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i-6Al-4V thin wall in the build direction were 9.1 %, 17.3% and 42%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typically observed in forged solids of the same alloy. It also showed the yield strength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transverse tensile samples both were 13.3%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build direction due to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a large number of vertical β grain boundaries, but the elongation was 69.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uild direction due to the uneven grain deformation of β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TI-6AL-4V Microstructure Thermal cycle his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