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史实与文学之间穿行——解读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作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它通过建立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新历史主义借助边缘性话语对文本进...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它通过建立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新历史主义借助边缘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重新分析,从而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真实给予反思性批判。它视文学为文化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强调历史文化语境的重建,强调文学和其语境之间的相互塑造。在新历史主义视域里,文学永远是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性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历史语境 文化诗学
原文传递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小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17,49,共4页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涉及的一段历史,即二战期间作家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考察这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这段历史的重建,以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德累斯顿大屠杀
下载PDF
文学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评虞建华领衔的美国历史小说研究新著
3
作者 荆兴梅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出自虞建华教授引领的文学研究团队。它采用海登·怀特和琳达·哈钦的理论框架,以上下两卷的厚重篇幅探寻美国小说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堪称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鸿篇...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研究》出自虞建华教授引领的文学研究团队。它采用海登·怀特和琳达·哈钦的理论框架,以上下两卷的厚重篇幅探寻美国小说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堪称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鸿篇巨制。该书考察美国历史小说怎样将边缘人物中心化,重构诗性真实和诗性正义,消解种族主义的霸权特质。它既是一部异彩纷呈的美国文学史,也展示了洋洋大观的美国历史画廊,书中文学和历史结成的“良缘”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事件”与美国历史小说》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原文传递
新历史主义文论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玫 李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该理论以后现代为语境,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为契机,标新立异,突破了历史和文学的森严壁垒,更广泛地反映了叙事理解和文化理解的意义,为文学和文化研究拓展了新的维度与空间。在后现...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该理论以后现代为语境,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为契机,标新立异,突破了历史和文学的森严壁垒,更广泛地反映了叙事理解和文化理解的意义,为文学和文化研究拓展了新的维度与空间。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新历史主义所倡导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进行深入探讨,是客观全面地解读新历史主义理论内涵的前提,有助于对该理论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赛姆勒的成长研究
5
作者 李红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1,共4页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古稀之年的犹太知识分子赛姆勒先生三天的生活经历。贝娄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叙述赛姆勒先生生存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思考了赛姆勒先生社会身份缺...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古稀之年的犹太知识分子赛姆勒先生三天的生活经历。贝娄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叙述赛姆勒先生生存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思考了赛姆勒先生社会身份缺失的原因,阐明了赛姆勒只有通过“自我形塑”才能走出历史的阴霾,重获身份的回归,最终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小说通过描写赛姆勒先生的成长过程,隐喻了贝娄对历史事件的明确态度,彰显了浓郁的新历史主义色彩。同时,为迷茫的现代知识分子走出生存困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赛姆勒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成长
下载PDF
威廉·斯泰伦在《索菲的选择》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友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0-92,共3页
在《索菲的选择》中,斯泰伦把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并置,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合在一起。斯泰伦在文学创作中对历史、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的处置恰与新历史主义方式巧合。但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过新历史... 在《索菲的选择》中,斯泰伦把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并置,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合在一起。斯泰伦在文学创作中对历史、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的处置恰与新历史主义方式巧合。但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过新历史主义式阅读。试图分析斯泰伦在这部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文本历史性”视阈下的文本复译 被引量:3
7
作者 郑传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文本复译是翻译领域里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围绕文本复译现象,折射出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翻译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处于语言层面,而且存在于文化、社会、政治、伦理、经济等各个层面。文本复译有时是经济利益驱动使然,... 文本复译是翻译领域里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围绕文本复译现象,折射出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翻译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处于语言层面,而且存在于文化、社会、政治、伦理、经济等各个层面。文本复译有时是经济利益驱动使然,有时是语言表达符合时代主流所需要,有时是对原著文本的进一步阐释的体现。凡此种种都是适应或符合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原著生命延续之必要。新历史主义的"文本历史性"为文本复译现象提供了新的依据,故就此作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历史性 复译 翻译
下载PDF
庞德对中华文化的改编——一个新历史主义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放 姚成贺 《语言教育》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庞德有关中华文化的译介作品历来被多数学者冠以"不忠""乱译",乃至"帝国主义的产物"之名,从而引起学界对其文化身份的争议,即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争。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在文本研究与历史语境相... 庞德有关中华文化的译介作品历来被多数学者冠以"不忠""乱译",乃至"帝国主义的产物"之名,从而引起学界对其文化身份的争议,即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争。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在文本研究与历史语境相结合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庞德的译介作品。从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两个维度出发,分别结合经济与政治语境探讨《诗章》《华夏集》等作品中的历史元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庞德的文化身份及改编行为的本质。庞德以"汉学"为体,建构起自身的理想王国,自觉地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中华文化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研究——“文本的历史性”与文学翻译文本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当代的翻译研究已经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单纯"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禁锢,转而对各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敞开大门。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方法,强调文本与历史的互动。文学翻译文本作为一种文学... 当代的翻译研究已经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单纯"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禁锢,转而对各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敞开大门。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方法,强调文本与历史的互动。文学翻译文本作为一种文学文本,具有多重阐释性并能动地参与历史的构成。以新历史主义为向导,探究"文本的历史性"与文学翻译文本的内在联系,必将为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文学翻译文本 重译 深度翻译
下载PDF
文史对话:《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新历史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静 何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2-68,共7页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从西方视角出发撰写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它把文化要素与社会历史背景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文学视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存在,试图参与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对边缘文学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文学史的...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从西方视角出发撰写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它把文化要素与社会历史背景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文学视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存在,试图参与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对边缘文学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文学史的呈现。《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是海外汉学家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学史观出发,在文学史写作方面做出的可贵尝试与创新,思考海外汉学家的文学史建构原则及文本,对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文史对话
下载PDF
《金翅雀》之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粤 胡梦梅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30-131,共2页
该研究运用新历史主来解读唐娜·塔特的最新力作《金翅雀》中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唐娜·塔特重构了"真实"的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期的美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与青少年问题。而《金... 该研究运用新历史主来解读唐娜·塔特的最新力作《金翅雀》中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唐娜·塔特重构了"真实"的20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期的美国的社会现状、家庭与青少年问题。而《金翅雀》中所记录事件与真实历史也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金翅雀》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雨中的猫》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青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10,共3页
新历史主义理论把历史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认为文学是能够彰显历史本来面目的鲜活逼真的艺术形式。新历史主义突破"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 新历史主义理论把历史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认为文学是能够彰显历史本来面目的鲜活逼真的艺术形式。新历史主义突破"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既是一篇讲述历史的文本,又是文本形式的历史事实,因此该短篇小说富含新历史主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雨中的猫》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乔家大院》和《新安家族》
13
作者 张华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个人化 历史的小写化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4
作者 王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9期171-172,共2页
通过拼凑历史的碎片,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再加工,哈代在其代表作《徳伯家的苔丝》中重构了维多利亚时期英格兰西南部的历史。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作为基础,从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将历史的现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进行巧妙结合,从而揭露当时... 通过拼凑历史的碎片,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再加工,哈代在其代表作《徳伯家的苔丝》中重构了维多利亚时期英格兰西南部的历史。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作为基础,从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将历史的现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进行巧妙结合,从而揭露当时诸多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鲍勃·迪伦诗歌《暴雨将至》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5
作者 姚本标 才卓男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鲍勃·迪伦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诗人,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暴雨将至》是其在1962年创作并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歌。诗歌创作于特定历史背景中,并以隐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政治现象,具有新历史主义色彩。故此,文本的历史性... 鲍勃·迪伦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诗人,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暴雨将至》是其在1962年创作并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歌。诗歌创作于特定历史背景中,并以隐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政治现象,具有新历史主义色彩。故此,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构建了这首诗歌背后隐含的历史隐喻,"颠覆与遏制"的政治因素又使该诗歌成为颠覆主流文化的媒介并反过来受到主流文化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暴雨将至》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与遏制
下载PDF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论述元小说《食人者》
16
作者 谷野平 韩颖 《海外英语》 2014年第5X期184-185,210,共3页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暗示,二者彼此互动,使历史得以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一定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人者》 文本历史性 历史文本性 历史循环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狼厅》的宗教文化解读
17
作者 张松存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9-52,共4页
2016年1月11日《狼厅》喜获英国金球奖最佳迷你剧,它由两获布克奖的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媒体报道这是13年来英国广播公司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该书一反以大人物、大英雄为中心的传统叙事,浓墨重彩地描述普通人... 2016年1月11日《狼厅》喜获英国金球奖最佳迷你剧,它由两获布克奖的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媒体报道这是13年来英国广播公司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该书一反以大人物、大英雄为中心的传统叙事,浓墨重彩地描述普通人物与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新历史主义色彩。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风雨飘摇的王室婚姻与含辛茹苦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而来势汹汹的宗教改革和勾心斗角的宫廷秘辛则反映了文本的历史性。仔细读来,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和当时的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厅》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宗教文化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8
作者 王剑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10,共5页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黑人男性"奶娃"溯源寻根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继赖特的《土生子》和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之后的最佳黑人小说,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已发...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黑人男性"奶娃"溯源寻根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继赖特的《土生子》和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之后的最佳黑人小说,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书于1977年出版,被冠为当年美国的年度最佳小说,并为莫里森赢得了1978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全国书籍评议会奖。莫里森在小说中成功再现了白人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诠释了小说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揭示莫里森对主流意识和社会权威的挑战,从而概括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9
作者 闫吉青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十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饱含凝重的历史感,是作家丘达科夫历史观的一个全面阐释,契合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理念。文本作者选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来达... "十年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饱含凝重的历史感,是作家丘达科夫历史观的一个全面阐释,契合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理念。文本作者选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来达到历史学家身份的解构,进而展现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和认识。文学和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此表现为:用文学文本来再现历史,还原历史,考证历史,补充历史,让文本大于历史,从文学与历史的平行对话中探寻人类的终极梦想——生活的真谛,"精神的栖息",人性的解放。而完成这样的追求在作家看来不能靠"无法认识"的上帝,也不会是现实中被荒诞命运捉弄的人,而是"姥爷"心中的艺术,也即,在文学艺术中艺术地实现对生命、生活、生存的感悟和洞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身份的解构 诗意的栖居
原文传递
《印第安律师》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20
作者 顾卓君 邹惠玲 《太原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自我形塑、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等理论,可知印第安作家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印第安律师》中主人公西尔维斯特在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被认同和归属的需要、印第安文化的缺失以及白人...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自我形塑、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等理论,可知印第安作家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印第安律师》中主人公西尔维斯特在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被认同和归属的需要、印第安文化的缺失以及白人主流的塑造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深刻剖析文本中含纳的白人至上社会背景和印第安生存困境并探讨主人公以反客为主的方式摆脱这种困境的勇敢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律师》 自我形塑 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 生存困境 反客为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