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意识与文学史的诠释学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文学史写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具有一种深刻的文学史意识。已有的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着效果历史意识的缺席。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意识与文学史的诠释学意识的关系表现为:文学史的对象是一种历史性的现象;文学史作者的意识是一种历史性的... 文学史写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具有一种深刻的文学史意识。已有的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着效果历史意识的缺席。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意识与文学史的诠释学意识的关系表现为:文学史的对象是一种历史性的现象;文学史作者的意识是一种历史性的意识;文学史写作的视域是一种历史性的视域。文学史不只是以史研究史,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历史性的、开放的文学史意识理解、诠释和建构文学发展的历史,阐发文学史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历史意识 文学史 诠释学意识 历史性
原文传递
伽达默尔与浪漫主义诠释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文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50,共8页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诠释学 历史意识 效果历史意识 语言
下载PDF
诗性此在——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的诠释学解读
3
作者 李雪梅 穆晓乔 《外语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77-84,共8页
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从本质上是以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解读。艾略特对传统秩序性的思考和对审美意识的去主体性思考体现了作为构成物转化与彻底中介的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与游戏性。“非个性化”既表现了个人内心活... 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从本质上是以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解读。艾略特对传统秩序性的思考和对审美意识的去主体性思考体现了作为构成物转化与彻底中介的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与游戏性。“非个性化”既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中对自我的感知与抵抗,又表现了意识面对传统所承载的超出自身具有广阔历史关系的观念性的有机集合。因此基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从效果历史意识和去主体性的审美意识出发进一步解读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诗性此在的历史意识与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非个性化理论 诠释学 伽达默尔 效果历史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