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夏中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30,139,共11页
陶东风著作《文化研究与政治批评的重建》,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和“文学与记忆”的角度对知青叙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说。这只是陶著的一个部分。本文专论其“知青叙事的文学记忆”,要点有三。其一,将“文化批评”中的“文化”内涵... 陶东风著作《文化研究与政治批评的重建》,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和“文学与记忆”的角度对知青叙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说。这只是陶著的一个部分。本文专论其“知青叙事的文学记忆”,要点有三。其一,将“文化批评”中的“文化”内涵明确地界定为“人类良知暨社会正义”,从而在“有思想”的文化批评与其他文化批评之间划了一道界限。其二,以有思想的“文化批评”为尺度,可能比常规文论教程更清醒地甄别知青叙事对历史的文学取舍,分出“选择性”“见证性”这两种记忆类型,其中,梁晓声《知青》《今夜有暴风雪》和都梁《血色浪漫》属“选择性记忆”,老鬼《血色黄昏》属“见证性记忆”。其三,鉴于有思想的文化批评(作为某种“亚文学批评”)更执着于非虚构叙事的“历史见证”功能,故以此“批评”为业者,当以道义、勇气自励,此即“文化批评伦理”之第一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东风 知青叙事 文学记忆 历史见证 文化批评伦理
原文传递
中国精品档案解析之二十六 利簋——历史的见证者 被引量:1
2
作者 农建萍 陈鹏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利簋铭文使人们理解起来迷惑重重,然而,它的存在却解开了武王伐纣的千年疑案。
关键词 利簋 青铜器时代 中国古文物 历史见证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面对历史的卓越回应——简论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
3
作者 周毅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新中国成立及其后60年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展示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革命力量;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新中国实现以... 新中国成立及其后60年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展示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革命力量;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新中国实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展示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创新活力;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在新中国60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中展示出实现文明进步的无比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历史见证
下载PDF
基于女性视域的《押沙龙,押沙龙!》创伤研究
4
作者 姜德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创伤书写是衡量小说中个体存在的重要维度,也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的一个重要写作特征。创伤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罗莎·科德菲尔德拒绝对于自我、家庭和南方过去创伤的现代性遗忘,而从女性的视角,讲... 创伤书写是衡量小说中个体存在的重要维度,也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的一个重要写作特征。创伤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罗莎·科德菲尔德拒绝对于自我、家庭和南方过去创伤的现代性遗忘,而从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关于美国南方的创伤记忆。在创伤理论的文学层面,小说从创伤症候、创伤叙事和历史见证三个方面完成了历史创伤在个人故事中的消费,以及对美国南方历史转型时期社会现状的艺术表达,衍生出南方特有的创伤叙事,诠释了作者表征女性创伤,反思历史积欠的叙事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沙龙 押沙龙!》 女性视域 创伤叙事 应激源 历史见证
下载PDF
都司湖的回忆(外一篇)
5
作者 赵德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5-178,共4页
都司湖是武汉音乐学院校内的一片湖水。1869年,湖北学政张之洞在这里办起了"经心书院";1903年将两湖书院又易名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北伐军攻克武昌后,这里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既黄埔分校);抗战胜利... 都司湖是武汉音乐学院校内的一片湖水。1869年,湖北学政张之洞在这里办起了"经心书院";1903年将两湖书院又易名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北伐军攻克武昌后,这里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既黄埔分校);抗战胜利后,这里又建起"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这里成了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的校址;1953年,这里经历了"中南音专"、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这里又建成了武汉音乐学院。都司湖见证了武汉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司湖 武汉音乐学院 历史见证
下载PDF
奋斗的历程 历史的见证——《中国共产党张掖历史(1930—1978)》简评
6
作者 蒋兴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年第8期36-38,共3页
《中国共产党张掖历史(1930—1978)》是第一次全面、客观地记载了党领导张掖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党史著作,它是一部详实记述勤劳智慧的张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展开重整山河伟大壮举的史书... 《中国共产党张掖历史(1930—1978)》是第一次全面、客观地记载了党领导张掖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党史著作,它是一部详实记述勤劳智慧的张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展开重整山河伟大壮举的史书、教科书。该书按五个时期谋篇布局,对于历史过程的叙述脉络清楚、层次分明、跌宕起伏、有褒有贬,历史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该书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张掖历史内涵,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张掖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充分反映了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历程 历史见证 咨政育人
下载PDF
“为他们而看”:多克特罗小说《大进军》中的摄影与见证
7
作者 唐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6-127,136,共12页
多克特罗的《大进军》通过对摄影作为历史见证的反讽和颠覆,突出了个体见证对于历史理解的伦理和认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自愿为历史作见证的摄影师在官方话语和个人动机的驱使之下歪曲现实、再造历史、营造单一记忆神话的过程,... 多克特罗的《大进军》通过对摄影作为历史见证的反讽和颠覆,突出了个体见证对于历史理解的伦理和认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自愿为历史作见证的摄影师在官方话语和个人动机的驱使之下歪曲现实、再造历史、营造单一记忆神话的过程,揭示了摄影作为历史见证手段的吊诡和缺陷。本文认为,《大进军》以多线索、多视角的叙述结构囊括了众多个性化的证人和难以化约的证词,形成了一种"见证之场"。这种历史书写揭示了作为主观性的人以及作为发生之场和见证之场的历史。只有当历史在发生之场中呈现,当它的意义在见证之场中被模糊而无限延宕时,历史才是历史。在这一层面上,《大进军》成为了比摄影更为合理、真确和诚实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克特罗 《大进军》 摄影 小说 历史见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