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变迁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1 位作者 黄晖 齐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生产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资本的深入,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形态"与"景观结构"面临巨大的冲击。从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内涵认识出发...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生产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资本的深入,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形态"与"景观结构"面临巨大的冲击。从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内涵认识出发,总结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实践模式及方法技术等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城镇化、旅游业、社会流动以及自然灾害作用对历史村镇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体系拓展、实践研究转向与方法技术深入方面提出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研究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村镇 文化景观 保护 变迁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空间形态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震 荣玥芳 +4 位作者 张忠国 王晶 马全宝 贺鼎 顾月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4-160,共7页
为拓展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阐述聚落建筑与开敞空间的数量关系,本研究挑选白洋淀地区24个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保留状况较好的历史村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外部形状指数"描述形态轮廓的复杂程度,以"内部形状指数"描述空... 为拓展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阐述聚落建筑与开敞空间的数量关系,本研究挑选白洋淀地区24个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保留状况较好的历史村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外部形状指数"描述形态轮廓的复杂程度,以"内部形状指数"描述空间肌理的破碎程度,探寻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的空间形态分类、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白洋淀地区的历史村镇可分为孤岛型淀内村、内陆型淀外村、堤堰型淀边村(镇)3种类型。为适应通航需求,村镇形态多呈带状或指状。村镇内外部形状指数的高低,体现了村镇的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的形成深受水利工程建设、内河港埠发展、军事设施修筑以及农渔苇业生产的影响。该研究对美丽乡村和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地区 历史村镇 空间形态 形状指数 形成原因
原文传递
区域视角下历史村镇集群区划与保护研究——以重庆欠发达地区为例
3
作者 戴彦 钟佳丽 +2 位作者 王瑞琳 平楠 陈梓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8,共8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历史村镇保护作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工作越发受到关注。目前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虽日臻完善,但常规的孤点保护模式却难以解决偏远地区大数量历史村镇的保护问题。立足区域视角,在借鉴历史村...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历史村镇保护作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工作越发受到关注。目前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虽日臻完善,但常规的孤点保护模式却难以解决偏远地区大数量历史村镇的保护问题。立足区域视角,在借鉴历史村镇保护相关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定义、原则和任务三位一体的历史村镇集群区划理论架构。针对历史村镇集群划归的关键工作,选取重庆欠发达地区的72个历史村镇作为实证对象,依循“筛选集聚中心—构建区划体系—识别集群特性”的技术路径,构建了7大集群区划,并针对集群区内的村镇弱项从空间、产业和文化3大维度提出了适应性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区域视角 集群区划 适应性保护对策 重庆欠发达地区
下载PDF
草原丝路沿线历史村镇空间特征及演进规律
4
作者 王文明 刘加男 +2 位作者 尚丹 马明 孙丽平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文章聚焦草原丝绸之路,以张库商道内蒙古段沿线1133个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村镇时空分布集聚性与自然环境、古道的耦合关系;总结出军防影响型、寺庙影响型、商贸影响型3类历史村镇的形态、功能特征,并通过区域系统理论分析历史... 文章聚焦草原丝绸之路,以张库商道内蒙古段沿线1133个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村镇时空分布集聚性与自然环境、古道的耦合关系;总结出军防影响型、寺庙影响型、商贸影响型3类历史村镇的形态、功能特征,并通过区域系统理论分析历史村镇演进的内在驱动因素与外在影响因素,进而得出其演进规律。文章在理论上构建了草原丝路沿线历史村镇的研究框架,为后续沿线历史村镇遗产保护提供基础,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沿线历史村镇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路 内蒙古 张库商道 历史村镇 空间形态 演进规律
下载PDF
道口镇传统街巷空间风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佳敏 姚珊珊 吕红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道口镇,作为大运河永济渠段重要的历史村镇,具有“三街六铺七十二胡同”的传统街巷空间结构.采用CFD技术研究了道口镇顺河北街片区街巷空间风环境特征,解析了街巷空间风环境与街巷空间特征、街巷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街巷的开敞空间... 道口镇,作为大运河永济渠段重要的历史村镇,具有“三街六铺七十二胡同”的传统街巷空间结构.采用CFD技术研究了道口镇顺河北街片区街巷空间风环境特征,解析了街巷空间风环境与街巷空间特征、街巷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街巷的开敞空间、拐角空间及入口空间的通风效果较好,不同季节街巷尺度与街巷空间舒适风的关系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夏冬两季,街巷宽度一定时建筑高度与舒适风速比率呈正相关;建筑高度一定且街巷宽度在1.3~2.0 m之间时,舒适风速比率随着街巷宽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建筑高度一定且街巷宽度在2.0~5.0 m之间时,舒适风速比率随街巷高宽比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在春季,当街巷宽度在1.3~2.0 m之间且建筑高度不为9 m时,街巷宽度一定舒适风速比率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建筑高度一定舒适风速比率与街巷宽度呈正相关,与街巷高宽比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村镇 风环境 街巷尺度 CFD技术
下载PDF
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历史村镇保护再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为了解历史村镇物质空间衰败机理,降低社会结构变迁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要求,结合重庆具体案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结构模型并计算其网络密度、K核、度数中心势等指标,对比分析... 为了解历史村镇物质空间衰败机理,降低社会结构变迁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要求,结合重庆具体案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结构模型并计算其网络密度、K核、度数中心势等指标,对比分析其近10年的社会结构变迁,并从家庭个体—社会阶层—社会结构三层次解读变迁机理,从而提出并落实于历史村镇社会结构与物质空间的保护再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结构变迁 历史村镇 保护再生
下载PDF
结合山体的历史村镇人文空间营造初探——以英都镇为例
7
作者 张建 李聪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0期67-69,共3页
历史村镇人文空间在结合山体方面积淀形成的营造智慧亟待全面挖掘与揭示。研究在梳理英都镇人文空间要素的基础上,从位置、中轴线、视线等方面分析营造特征。认为尊重并融合山体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村镇人文空间营造理念与方法。进一... 历史村镇人文空间在结合山体方面积淀形成的营造智慧亟待全面挖掘与揭示。研究在梳理英都镇人文空间要素的基础上,从位置、中轴线、视线等方面分析营造特征。认为尊重并融合山体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村镇人文空间营造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充实历史村镇人文空间本土规划设计理论,尝试为新时代历史村镇人文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村镇 英都镇 人文空间 山体 营造理念与方法
下载PDF
以嵩口镇为例浅谈历史村镇“慢更新”
8
作者 刘麦瑞 《中外建筑》 2017年第8期50-52,共3页
由于当今社会历史村镇具有保护价值但却现状没落,亟待更新与保护。以嵩口镇为例,简述驻村建设,提倡使用历史村镇"慢更新"的方法,解决历史村镇走向衰落或个性流失或失去活力等状况。
关键词 历史村镇 保护 “慢更新”
下载PDF
滨海型历史村镇理水经验初探——以峰尾镇为例
9
作者 张建 《城市建筑》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理水经验是历史村镇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营造传统之一,但是对其的研究较少关注滨海型历史村镇的情况。本文以福建省湄洲湾南岸的峰尾镇理水经验为例,从而获取对滨海型历史村镇的深度认知。通过区位、自然环境、空间生长的梳理,从防御、生... 理水经验是历史村镇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营造传统之一,但是对其的研究较少关注滨海型历史村镇的情况。本文以福建省湄洲湾南岸的峰尾镇理水经验为例,从而获取对滨海型历史村镇的深度认知。通过区位、自然环境、空间生长的梳理,从防御、生活、生产三个方面解析理水的空间特征,认为因水制宜、排蓄并举、水境渲染是具有普遍意义与当代价值的营造理念。充实中国历史村镇理水经验体系,为新时代滨海型村镇的理水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型历史村镇 峰尾镇 理水经验
下载PDF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征 徐莹 +1 位作者 何峰 唐京华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17,共4页
选取全国5批共35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理数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分布 GIS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仲禹 张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3,共6页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历史文化村镇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概括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并通过对爨底下、宏村、周庄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下的...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历史文化村镇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概括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并通过对爨底下、宏村、周庄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下的指标系统分析总结了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历史文化村镇 影响
下载PDF
从旅游地研究角度看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月湖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传统的遗产保护工作,在面对来自旅游开发的影响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这种局面导致保护措施的滞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尝试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演替和空间结构特征对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传统的遗产保护工作,在面对来自旅游开发的影响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这种局面导致保护措施的滞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尝试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演替和空间结构特征对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会对遗产保护产生不同的影响;特殊的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使得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地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为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应采取主动保护、动态保护、多种规划和学科联合构筑保护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生命周期 空间结构 历史文化村镇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风貌保护导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家平 张哲 肖大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5-841,共7页
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历史风貌的保护,引入规划控制与引导的方法.首先在对历史文化村镇广泛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反映历史风貌的导控要素;然后分别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布局功能、空间感知、环境容量、营造方式和新要素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具... 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历史风貌的保护,引入规划控制与引导的方法.首先在对历史文化村镇广泛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反映历史风貌的导控要素;然后分别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布局功能、空间感知、环境容量、营造方式和新要素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引导措施;并结合定性、定量、图则和导则等表述方法构建起历史文化村镇风貌保护的导控体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历史风貌 导控体系
下载PDF
厘清古村脉络,还原历史原貌——广东从化钱岗村保护与发展研究计划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谦 林冬娜 《新建筑》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对钱岗村的文化、形态、景观的特色与现状进行分析,借助相关理论研究,探讨历史村镇保护规划中应采取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希望能为其他历史村镇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村镇 保护 原真性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15
作者 杨立国 宁旺芬 +4 位作者 刘沛林 邓运员 胡最 郑文武 李伯华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体系,全面总结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方法和数字化内容在多领域的具体应用。具体而言:景观基因信息、景观基因图谱和地图符号等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多样的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史文化村镇信息进行全方位记录和永久性保存,并对采集和记录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在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应用上,其数字化内容能够为城乡规划和智慧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与多元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化拓展和延伸。总之,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无限的活力与动力,需要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转型,丰富中国乡村地理数字化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应用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文献分析
16
作者 武强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197-201,共5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分析其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知识...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分析其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知识图谱,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表研究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构建与本体认知、保护研究和发展利用研究三方面,研究特点趋向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新背景下的新理念新视角解读、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研究者之间呈局部集中但整体分散,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基于上述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提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升研究综合质量,增强学科间融合、创新研究方法等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CiteSpcae 知识图谱 现状 热点
下载PDF
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的环境设计教师TPACK能力提升研究——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活化创意师资培训项目”为例
17
作者 曹志奎 杜小芳 +1 位作者 孙以栋 庞乾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58-260,共3页
培训迁移理论关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为师资培训提供了高效的分析框架。“钱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活化创意师资培训项目”在该理论指导下,研究环境设计教师TPACK能力提升的途径,包括:在培训计划阶段沟通谋划确... 培训迁移理论关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为师资培训提供了高效的分析框架。“钱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活化创意师资培训项目”在该理论指导下,研究环境设计教师TPACK能力提升的途径,包括:在培训计划阶段沟通谋划确定培训设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培训动机;在培训实施阶段优化培训内容设计,塑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促进教师TPACK能力感知;在应用阶段推动教学实践应用和培训评估,积极营造持续学习氛围,实现TPACK能力的应用和融合。本研究期待为环境设计师资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迁移理论 师资培训 TPACK 环境设计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钱塘江
下载PDF
藏族历史文化村镇聚落斑块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昂 普昊 +1 位作者 宋远 邬文洁 《工业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9,87,共8页
以目前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14个藏族聚落为对象,对实地调研和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ArcGIS中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整合和运算。运用基于分形理论和领域分割理论的量化方法,从斑块单体和整体两个层面,分别探究藏族传... 以目前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14个藏族聚落为对象,对实地调研和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ArcGIS中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整合和运算。运用基于分形理论和领域分割理论的量化方法,从斑块单体和整体两个层面,分别探究藏族传统聚落建筑斑块的秩序化特征和组织特征,对于促进未来藏族村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斑块单体尺度上,藏族历史文化村镇的聚落规模越小,建筑斑块平面越单一,样式多为简单矩形;反之,则斑块平面更具多样化。在斑块整体层面上,藏族聚落建筑斑块整体上呈聚集分布。综合来看,平均最近邻距离越小的聚落其聚集分布结构越紧凑,建筑斑块密度指数越高,建筑斑块破碎度越高;域内宗教文化对两者均影响深远,宗教文化影响越衰落的聚落,聚落规模就越小,建筑斑块组织秩序性呈弱化趋势,其斑块的随机性趋势愈大,且斑块形状特征更趋于简单;基于藏族社群的共同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藏族历史文化村镇斑块具有趋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历史文化村镇 斑块 分维数 斑块密度指数 平均最近邻指数
原文传递
山地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太行八陉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勇 李甜甜 +1 位作者 王然 杨阳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73-75,共3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驿路文明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ArcGIS空间模型软件对太行八陉沿线397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八陉沿线历史文化村镇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密度集中在太行陉与白陉的交界区、井陉中段... 历史文化村镇是驿路文明的集中体现。文章运用ArcGIS空间模型软件对太行八陉沿线397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八陉沿线历史文化村镇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密度集中在太行陉与白陉的交界区、井陉中段及飞狐陉北段,中密度集中在滏口陉中段,低密度集中在轵关陉北段。同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交通可达性及历史文化因素均对沿线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具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太行八陉 ARCGIS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游客受雇拍摄法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感知研究--以福州嵩口古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维 张雪葳 +1 位作者 董小松 张嘉林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2-53,共12页
历史文化村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学界与业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为对象,运用游客受雇拍摄法、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本与空间数据进行景观感知解析,得出景观认知体系与景观情感评价,结果表明:(1)... 历史文化村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学界与业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为对象,运用游客受雇拍摄法、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本与空间数据进行景观感知解析,得出景观认知体系与景观情感评价,结果表明:(1)游客的游览范围与景观关注点极不均衡,呈显著的北聚南散特征;(2)游客的景观认知体系具有明显的层级性,第一层级为物质文化资源,第二层级为环境、人物及活动资源,第三层级为配套服务设施、非物质文化资源;(3)游客的景观情感评价整体呈较显著的积极倾向,但也有不少游客对部分内容表达了低喜爱与消极倾向,并在“失望的”“厌烦的”“焦躁的”这3个情感维度倾向上产生了不少负面情绪。最后,从激活南部区域、丰富非物质文化传播载体、完善景观环境与配套服务3个方面提出了嵩口古镇景观保护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受雇拍摄 历史文化村镇 景观感知 嵩口古镇 景观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