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景彦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可以分为历史认识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历史认识问题,而历史遗留问题则拟另做研究。日本政府的历史认识问题可以分为教科书问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这些问...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可以分为历史认识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历史认识问题,而历史遗留问题则拟另做研究。日本政府的历史认识问题可以分为教科书问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这些问题有诸多历史原因,且与日本首相及政府的历史观有直接关系。但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应该以理性思维加以对待,以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历史问题 日本政府 历史观
下载PDF
关于农村房地一体登记过程中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姚三军 《广东土地科学》 2017年第3期45-48,共4页
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分散于各登记部门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登记机构的统一逐渐显露出来。本文梳理了农村房地一体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具体解决方法,为防止新的遗留问题的产生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登记发证工... 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分散于各登记部门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登记机构的统一逐渐显露出来。本文梳理了农村房地一体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具体解决方法,为防止新的遗留问题的产生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登记发证工作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房地一体登记 历史遗留问题 解决对策
下载PDF
美国对美日之间历史认识问题的应对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卫东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94,158-159,共19页
美日两国对二战期间一些历史问题的定性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原有的分歧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再度表面化,尤其是两国围绕慰安妇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争端已经对美日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价值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美国... 美日两国对二战期间一些历史问题的定性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原有的分歧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再度表面化,尤其是两国围绕慰安妇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争端已经对美日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价值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美国国内的主流思潮一直主张应从现实利益的角度来规划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策,因而采取了"积极旁观、适时介入"的原则,在努力避免成为相关方的同时,必要时也对日做出适当反应以控制局势,防止其干扰美国在亚太的整体布局。随着安倍政府追求国家正常化步伐的加快,美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互动已影响到两国之间的互信,而美国对此的掌控能力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浅析中日关系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重要问题
4
作者 阎静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中日关系是中日两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美国因素、经贸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两国关系... 中日关系是中日两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美国因素、经贸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中日间应本着信任与合作的精神,冷静、理智地面对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的障碍性问题,使中日关系在未来得到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美国因素 经贸问题 台湾问题
下载PDF
如何认识历史人物的“历史问题”——以美国夏洛茨维尔事件和美国“改写历史”风波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奎松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103,共29页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是否要重写美国历史,逐渐成了美国史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2017年8月12日,美国夏洛茨维尔事件爆发,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的历史叙事究竟应该基于国家的视角,主诉精英阶层的历史贡献,亦...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是否要重写美国历史,逐渐成了美国史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2017年8月12日,美国夏洛茨维尔事件爆发,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的历史叙事究竟应该基于国家的视角,主诉精英阶层的历史贡献,亦或应该基于民众的视角,强调黑人、印第安人、少数族裔、贫苦劳工和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史,已经成为一个极易触动不同社会人群情感和立场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应仅仅依据当今欧美通行的"政治正确"的观点,简单地来做出是黑是白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既然始终是渐进的,今人又只能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来考察历史中人的具体行为,就既应注意到其认知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许多在今天看来"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对推动历史发展的渐进,未必不具有某种接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茨维尔事件 “改写历史” “政治正确” 美国国父 “历史问题”
原文传递
民间对日索赔与东亚和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凡夫 苏智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亚洲民间对日索赔,是亚洲各国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及其遗属,以法律为武器、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加害方承担战争责任并进行谢罪赔偿的正义行动。日本政府顽固地拒绝向受害者进行道歉和赔偿,不仅与其追求的"正常国家"的目标背... 亚洲民间对日索赔,是亚洲各国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及其遗属,以法律为武器、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加害方承担战争责任并进行谢罪赔偿的正义行动。日本政府顽固地拒绝向受害者进行道歉和赔偿,不仅与其追求的"正常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还把其降为政治上的二流国家。在对日索赔过程中,亚洲正义和友好人士的积极合作,已经成为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只有妥善解决战争受害者的赔偿问题,与受害民族达成谅解与和解,才能促进东亚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索赔 历史问题 国家形象 东亚和谐
下载PDF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沙郴 温春生 王富有 《农业科技管理》 2012年第5期47-48,59,共3页
解决农业科研单位历史遗留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农业科研单位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解决农业科研单位历史遗留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农业科研单位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具体实施、建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治本长效机制等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历史遗留问题 原则 解决的对策
下载PDF
破解“历史难题”的探索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远长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实践中。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上有"两大突破",实践中面临"两大历史难题",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破解历史难题结下不解之缘。在破解"历史难题"中有列...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实践中。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上有"两大突破",实践中面临"两大历史难题",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破解历史难题结下不解之缘。在破解"历史难题"中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四次探索。前三次探索都未破解这一"历史难题",邓小平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在探索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留给后人继续探索,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破解"历史难题"指导思想的确立,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破解"历史难题"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难题 科学发展观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地仍需打通六道关
9
作者 仇大海 《国土资源情报》 2017年第6期33-37,共5页
2014年以来,国家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步伐显著加快。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和督察下,各地机构职能整合全面完成,统一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等工作推进顺利。但是,该制度牵涉面广、操作复杂且阻碍多,实现预期目标仍有法... 2014年以来,国家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步伐显著加快。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和督察下,各地机构职能整合全面完成,统一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等工作推进顺利。但是,该制度牵涉面广、操作复杂且阻碍多,实现预期目标仍有法律修改、职能理顺、历史问题处置、纠纷调处、经费保障、业务过渡等六道难关待逐一攻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 登记 督察 职能 纠纷 历史问题
下载PDF
21世纪新中日关系反思启示录
10
作者 满国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9.18事变”已经过去了73年,73年里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仇恨——冷冻——友好——反思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世纪伊始,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新的波折。两国国民间互不信任、不理解的... “9.18事变”已经过去了73年,73年里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仇恨——冷冻——友好——反思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世纪伊始,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新的波折。两国国民间互不信任、不理解的情绪加深,如何重塑良好的中日关系成为两国关注的焦点。从对日关系新思维中得到启示,着重从历史问题的敏感性、国民问题的共性与差异性入手,反思中日建交33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史,并提出几点解决中日两国现存问题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国民性
下载PDF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初探
11
作者 曹静 林柏 +1 位作者 赵沧海 陈立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26期249-252,共4页
海域使用论证是达到规范管理和科学、可持续用海目的的重要技术咨询工作,是用海审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分析了此类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项目... 海域使用论证是达到规范管理和科学、可持续用海目的的重要技术咨询工作,是用海审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分析了此类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项目用海必要性、用海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的协调性和生态修复措施等,为能够不断完善正在和后续即将开展的此类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历史遗留问题 用海项目 海域使用论证
下载PDF
历史流域学:流域的本质与研究的观念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曦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5-18,共4页
流域为自然地理区域类型之一,历史流域问题以特定流域空间为范围,具有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立体维度。历史流域问题各种各样,但具有一些基本属性,即具有系统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等。历史流域学是以历史流域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地理学与历... 流域为自然地理区域类型之一,历史流域问题以特定流域空间为范围,具有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立体维度。历史流域问题各种各样,但具有一些基本属性,即具有系统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等。历史流域学是以历史流域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之下的区域历史地理的分支学科,其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目前作为独立分支学科已初具雏形。基于历史流域问题的本质属性,历史流域学研究应吸收借鉴先进的理论方法,秉持科学的学术研究观念。历史流域学研究应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核心,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整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的观念以及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流域学 区域历史地理 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路径的合理性探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成明 刘芳 +1 位作者 尚希雨 汪春燕 《广东土地科学》 2016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在分析深圳市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及其处理路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深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政策路径的合理性,并结合邓小平同志处理我党历史遗留问题的先进经验论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深圳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是政策环境不... 本文在分析深圳市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及其处理路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深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政策路径的合理性,并结合邓小平同志处理我党历史遗留问题的先进经验论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深圳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是政策环境不完备、制度变迁、规划修编等诸多"历史合力"的结果;在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时,必须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以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判断标准来衡量政策措施的合理性;在具体操作层面,深圳市充分借鉴了邓小平同志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先进经验,其改革方法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问题 处理路径 历史合力 合理性
下载PDF
浅谈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增殖放流为例
14
作者 陈华伟 朱训杨 +1 位作者 程春梅 王振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增殖放流是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生态修复措施之一,能直接弥补项目建设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目前应用广泛。文章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的实际放流工作经验,从实施主体、放流品种、放流地点和放流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和分析所... 增殖放流是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生态修复措施之一,能直接弥补项目建设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目前应用广泛。文章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的实际放流工作经验,从实施主体、放流品种、放流地点和放流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为后续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生态修复 增殖放流
下载PDF
"对日关系新思维"论争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又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文章对2002年底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有关对日关系新思维论争中的焦点和各方观点进行综述,梳理"中日关系之辩"的脉络,呼吁对日关系需要客观理性的新思维,提出建立中国在道义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理想的对日关系。
关键词 “对日关系新思维” 中日关系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下载PDF
第二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贵清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2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和总结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经验和应然举措。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和总结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经验和应然举措。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启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原文传递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俊卿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共5页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经验和当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教育 历史经验 现实问题 未来选择
原文传递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政策探索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12
18
作者 魏秀月 戴根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2,共6页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开展是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为彻底解决原关外地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工作路径,在促进规划实施、推进项目落地、提升城市面貌及带动社区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深圳...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开展是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为彻底解决原关外地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工作路径,在促进规划实施、推进项目落地、提升城市面貌及带动社区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深圳市空间资源紧约束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当前深圳市土地管理的困境及其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政策的工作机制,并从实际案例出发论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做法。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政策提供了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目标下的多政策集成工作路径,为破题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带来了创新性的工作理念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 土地二次开发 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圳市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政策评价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会武 王树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5期497-505,共9页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等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20年后的今天,作为政策推动的结果,国家高新区是否已承担起党中央...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等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20年后的今天,作为政策推动的结果,国家高新区是否已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如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导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评价的视角,讨论了国家高新区对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和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高新区新需求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导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政策评价 历史贡献 发展建议
原文传递
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的实证方案与规范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文婧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由于开发企业未办理首次登记,导致已经支付价款的新建商品房买受人无法办理转移登记取得物权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梳理实证解决方案,提出规范路径选择,反思现行登记制度,助益不动产登记立法进程。研究方法:通过功能... 研究目的:针对由于开发企业未办理首次登记,导致已经支付价款的新建商品房买受人无法办理转移登记取得物权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梳理实证解决方案,提出规范路径选择,反思现行登记制度,助益不动产登记立法进程。研究方法:通过功能主义分析视角,展开实证案例研究、规范法教义学研究。研究结果:历史遗留项目的处理方案包括突破连续登记、代位申请登记、要件等效替代、交房即时办证等形式。研究结论:应当保护已经履行合同义务无过错购房人的财产权利,对于质量安全的登记客体,不宜因为开发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等公法义务未完成不予首次登记。建议明确不动产连续登记原则,增设代位申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不动产登记 历史遗留项目 连续登记 代位申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