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平原历史地名演变中的文化政治格局——基于批判地名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晨 程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6,84,共8页
基于GIS技术,分析从夏到明清,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的演变规律。从景观表征和布尔迪厄符号权利视角,借鉴批判地名学研究理论,揭示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演变过程中的文化政治格局。研究发现:(1)作为关中平... 基于GIS技术,分析从夏到明清,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的演变规律。从景观表征和布尔迪厄符号权利视角,借鉴批判地名学研究理论,揭示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演变过程中的文化政治格局。研究发现:(1)作为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置换的高密度区域,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区,以及以潼关、陈仓(今宝鸡)为核心的军事中心区构成了政治权利空间斗争的中心;而零星分布于外围的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则体现出其作为政治权利空间斗争边缘区的历史稳定性。(2)统治阶层和群众围绕宫殿陵寝、官宦氏族、人物姓氏、意愿祈福及祭祀庙宇类地名展开命名博弈,各阶层均希望借助地名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表达"自我"价值和愿望。(3)关中平原历史地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名的命名与变更整体上呈现出去阶层意识形态、关注民生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景观表征 批判地名学 文化政治 关中平原
原文传递
北京地名管理工作中的历史地名保护 被引量:8
2
作者 岳升阳 余常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2,共6页
历史地名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历史地名保护工作中的困境,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把历史地名当作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确立历史地名保护的基本原则,开展历史地名的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规划。
关键词 北京 历史地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名管理 地名规划
下载PDF
“川江”地名名实变迁与中国历史地名内涵变化规律
3
作者 蓝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整个长江、长江上中下游,指代范围让人相当意外。明清主要指整个长江上游河道,但到近现代,“川江”所指又有一个泛指整个长江上游干支流到仅指乐山到宜昌、宜宾到宜昌、重庆到宜昌河段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宋元以前巴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使巴蜀航运的地位很高,成为“川江”话语强大指代中下游的支撑。而受长江上游特殊的复杂河道、特殊的平底木船通过性能、特殊地域滩师导航的制约,传统时代长江上游木船运输曾一度在整个长江航运中占有通过性上的优势,一度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长江航运的运行。近代以来“川江”一词的内涵缩小又与机动船进入川江,木船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形下,热点聚集在机动船运输的话语内有关。研究发现,历史上中国的“地名涵化”可以分成“地名缩放涵化”“地名异地涵化”两种情形,前者较为典型,后者较为复杂。“地名涵化”在时间上又可分成“漫涵化”和“快涵化”两种。一般来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地名的“涵化”较快,而文化区域概念地名“涵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多元,但受国家相关行政区调整的影响,文化区域概念的“地名涵化”过程也会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 名实变化 历史地名 地名缩放涵化 地名异地涵化
下载PDF
新疆历史地名数据提取及其空间分析
4
作者 张宏飞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为揭示历史地名在区域历史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中的现实价值,推动历史地名服务于第三次新疆科考,本文以新疆历史地名为源,通过地图收集和相关文献整理,将地图进行矢量化配准和信息提取,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制作地名点数据集与变化... 为揭示历史地名在区域历史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中的现实价值,推动历史地名服务于第三次新疆科考,本文以新疆历史地名为源,通过地图收集和相关文献整理,将地图进行矢量化配准和信息提取,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制作地名点数据集与变化专题图,揭示地名点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历史地名变化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新疆中部和西部地名变化区域分布密集,尤其是在天山北坡片区南部、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西部。地名点变化的密集度以各个行政区域为中心,沿天山、昆仑山、伊犁河谷等自然地貌向四周逐渐降低。地名点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围绕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两大环状地带是地名变化热点区域,表现出西部变化多、东部变化少;地名点变化较大的区域是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这与开发建设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数据提取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TGIS的专项历史地名库设计与搭建——以“数字历史黄河”地名库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威 白江涛 +1 位作者 夏翠娟 刘其恩 《数字人文研究》 2022年第1期13-24,共12页
将时空框架和大数据技术引入历史地名数据库中,可为历史地名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基于时空框架和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思路与方法,为历史地名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大数据支撑,探索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历史地名信息维护手... 将时空框架和大数据技术引入历史地名数据库中,可为历史地名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基于时空框架和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思路与方法,为历史地名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大数据支撑,探索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历史地名信息维护手段和传播方式。在此思想指导下构建的“数字历史黄河”地名库,搭建了适用于黄河史研究的历史地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时空分析工具和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历史地名更新机制,为政区和聚落地名之外的水利地名等其他类型历史地名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IS 历史地名 时空框架 可视化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补释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6,216,217,共15页
在对《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绘制背景、资料来源、地理要素梳理和考释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民族的地缘状况及历史演变,文章指出《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绘制过程中的北部疆界“模糊性”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北方民族政权疆界... 在对《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绘制背景、资料来源、地理要素梳理和考释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民族的地缘状况及历史演变,文章指出《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绘制过程中的北部疆界“模糊性”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北方民族政权疆界划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必要重新审视与梳理。着眼未来,西夏文文献和考古出土资料将成为《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幅》修订的重要信息补充和资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集》 西夏地名 补释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雅化”类型研究
7
作者 田学芝 蓝勇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73-86,149,共15页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地名 历史时期 “不雅”地名 “雅化”类型 功能适应
下载PDF
元明时期云南“蛮夷语”地名考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灵坪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174,182,共14页
文章从历史地名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试图结合古汉语、白语和彝语等语言的对勘,对《元混一方舆胜览》、《元史·地理志》以及景泰《云南通志》所载的"蛮夷语"地名的通名和专名分别进行史源和语源考辨。认为,元明地理资料中... 文章从历史地名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试图结合古汉语、白语和彝语等语言的对勘,对《元混一方舆胜览》、《元史·地理志》以及景泰《云南通志》所载的"蛮夷语"地名的通名和专名分别进行史源和语源考辨。认为,元明地理资料中所见的"蛮夷语"地名应当是与当时的官方标准地名相对应的当地"蛮"、"夷"语言中的地名词汇系统的记录,这些地名多能在现代彝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蛮夷语” 元明时期
原文传递
《史记》地名借代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薛从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5-18,33,共5页
《史记》的地名借代主要是大地名代指小地名,用国代所属的城名,用城名代指所管辖的山名、河流名、乡亭名。这一手法除对史传文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对诗词的文学创作影响十分显著。后世地名借代从单一的大地名代小地名,扩张为小地名也可代... 《史记》的地名借代主要是大地名代指小地名,用国代所属的城名,用城名代指所管辖的山名、河流名、乡亭名。这一手法除对史传文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对诗词的文学创作影响十分显著。后世地名借代从单一的大地名代小地名,扩张为小地名也可代大地名,进而扩张为代人、代物、代事,且与人文典故相联系,从而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与意蕴,其艺术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地名借代 古诗词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敦煌出土吐蕃历史文献P.T.1288“扎之夏热”地名考——以《世界境域志》吐蕃史料为中心
10
作者 巴尔卡·阿贵 格桑玉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9-84,共6页
“扎之夏热”(sprags kyi shara)这一地名出自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P.T.1288,是与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和杜松芒波支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的重要历史地名,在P.T.1288“大事纪年”中共出现了5次,分别是公元659年、668年、676年、680年和683年。... “扎之夏热”(sprags kyi shara)这一地名出自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P.T.1288,是与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和杜松芒波支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的重要历史地名,在P.T.1288“大事纪年”中共出现了5次,分别是公元659年、668年、676年、680年和683年。该文以前贤之研究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所得材料、《世界境域志》以及各种藏文历史文献等,以目前西藏中部实际地名为准,提出了“扎之夏热”位于今拉萨北部林周境内(古时称“彭波”或“彭域”)的学术观点。同时,对《世界境域志》有关吐蕃史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所载内容反映了9世纪中叶吐蕃末代赞普达摩被弑后,二王子继位及斗争等历史事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吐蕃史、唐代民族关系史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之夏热” 历史地名 吐蕃 《世界境域志》
下载PDF
新区历史地名和历史文化街巷名称保护浅析
11
作者 袁清坡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4期19-20,共2页
结合湖南湘江新区实际,对新区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如何做好历史地名和历史文化街巷名称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剖析,提出进一步加强新区历史地名和历史文化街巷名称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历史地名 历史文化街巷名称 保护
下载PDF
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数据集
12
作者 张逸卿 胡迪 +2 位作者 于璐 冯庆普 张佘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其历史地名使用广泛、内涵丰富,对研究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公布的第一、二批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分类和地名名录分类两种...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其历史地名使用广泛、内涵丰富,对研究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公布的第一、二批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分类和地名名录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参考《南京地名大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等,收集地名资料。以地名信息服务国家标准为基础,拓展历史地名相关信息,确定了地名名称、位置描述、相关人物等地名字段。依据关键字、词提取字段数据,整理和完善历史地名信息,构建了包含232 条历史地名记录,15 个地名字段信息的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数据集,有利于传承历史地名文化,合理利用历史地名资源,可用于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数据共享 地名文化 历史GIS
下载PDF
海昏历史文化地名辨析三则
13
作者 赵明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文献记载海昏地域中历史文化地名,如昌邑城、昌邑山等昌邑之名,系源于对汉故昌邑王刘贺就国豫章的海昏历史文化之追忆,并非西汉时期得名。其他如所谓海昏上缭因缭水上游乃至海昏区片而得名,并成为古越族汉化过程中地方宗族集团的代名词... 文献记载海昏地域中历史文化地名,如昌邑城、昌邑山等昌邑之名,系源于对汉故昌邑王刘贺就国豫章的海昏历史文化之追忆,并非西汉时期得名。其他如所谓海昏上缭因缭水上游乃至海昏区片而得名,并成为古越族汉化过程中地方宗族集团的代名词。磐山,所见最早历史文献记载亦作“盘山”,或与东汉末年太史慈大战刘磐史实有关,然而实地考察盘山并非如史料所载,恐非自然山丘,或为与太史城对阵相拒之军事壁垒。盘山太史城后为建昌故城,为海昏与建昌沿革发展中一重要节点。对上述古地名内涵的正确辨析,是解读海昏历史文化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县 海昏侯国 历史地名 海昏文化 文化记忆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献中“美尔盖”历史地名考释
14
作者 扎西刀杰 久血杰 《攀登(藏文版)》 2022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学界依据敦煌藏文文献P.T.1288中的记载,“至蛇年父王赤都松之遗体停厝于‘Mer-ke’殡宫”,及历代赞普葬于琼顿可达(don-mar-mda)的历史事实,认为所谓“Mer-ke”系宫殿名或地名。其地有望认为在今琼结地区,也有认为在扎囊县桑耶寺附近... 学界依据敦煌藏文文献P.T.1288中的记载,“至蛇年父王赤都松之遗体停厝于‘Mer-ke’殡宫”,及历代赞普葬于琼顿可达(don-mar-mda)的历史事实,认为所谓“Mer-ke”系宫殿名或地名。其地有望认为在今琼结地区,也有认为在扎囊县桑耶寺附近。经实地调研结合民间传说考证,可认定敦煌文献中出现的“Mer-ke”为现拉萨市林周县境内米琼神山附近“Mer-ke”城堡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尔盖 美尔盖城堡遗址 米琼 历史地名
下载PDF
新化县历史类地名考证
15
作者 姜珍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6-99,共4页
湖南新化县是湘中建制历史最久的县,在其6 807个村落名中,历史传说类专名数量有74条。漫长的原著民族史、残酷的民族斗争史、复杂的民族迁移史是新化历史类地名得名的缘由。以该类地名为索引,综合应用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知识,能够... 湖南新化县是湘中建制历史最久的县,在其6 807个村落名中,历史传说类专名数量有74条。漫长的原著民族史、残酷的民族斗争史、复杂的民族迁移史是新化历史类地名得名的缘由。以该类地名为索引,综合应用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知识,能够解构出该地域独特的民族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县 历史地名 民族历史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历史地名采集与建库
16
作者 李程程 郭健 +2 位作者 张宏年 吴飞 蔡磊 《北京测绘》 2020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基于地形图资料,结合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利用GIS技术,以2019年现今地名为参考,选取金、元、明、清、1913年、1949年、196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10个年份为研究节点,按照行政区划、街巷胡同、河流、古桥、村庄、历史遗... 基于地形图资料,结合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利用GIS技术,以2019年现今地名为参考,选取金、元、明、清、1913年、1949年、196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10个年份为研究节点,按照行政区划、街巷胡同、河流、古桥、村庄、历史遗址(城门、王府、寺庙、仓储设施、职能机构、其他历史遗址等)、铁路等7个类别,采集北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历史地名,建立历史地名数据库,充分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的内涵及发展特点,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图 北京中心城区 历史地名 数据库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部分地名校补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良宝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政区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历代地理与政区的变化复杂、文献记载的缺漏与歧异等原因而使该书存在着一定的疏误。不断出土的战国文字资料,不仅可以提供各诸侯国疆域变迁的内容,还包含大量的县一级的地名资料,可...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为政区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历代地理与政区的变化复杂、文献记载的缺漏与歧异等原因而使该书存在着一定的疏误。不断出土的战国文字资料,不仅可以提供各诸侯国疆域变迁的内容,还包含大量的县一级的地名资料,可以据此对《地图集》第一册“战国时期”所收录的地名资料进行补正。本文在纠正《地图集》的几处失误之外,还补充了120余个战国时期的县名,为研究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集》 战国文字 地名朴正
原文传递
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朋飞 《中国名城》 2011年第9期38-42,共5页
地名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化背景下古都和历史名城都会遇到历史地名继承和保护问题。以大古都开封为例,在阐述丰富地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地名问题,提出了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合理对策,为其它古都和历... 地名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化背景下古都和历史名城都会遇到历史地名继承和保护问题。以大古都开封为例,在阐述丰富地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地名问题,提出了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合理对策,为其它古都和历史名城发展中的历史地名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开封 地名 城市现代化 历史地名保护
下载PDF
贵州历史生态地名与环境变迁研究——兼及生态灾变救治的文化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国君 杨庭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6,共9页
贵州历史上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留下诸多与之有关的生态地名。后来随着主导区域开发的民族文化与环境不相兼容,诱发了局部地区的环境变迁,原有的地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改变。探讨这些地名所涉区域生态背景及环境变... 贵州历史上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留下诸多与之有关的生态地名。后来随着主导区域开发的民族文化与环境不相兼容,诱发了局部地区的环境变迁,原有的地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改变。探讨这些地名所涉区域生态背景及环境变迁规律,对黔省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生态地名 环境变迁 文化对策 贵州
原文传递
1909年、1927年、1937年南京城市历史地名数据集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玉轩 于丙辰 +1 位作者 徐海洋 陈刚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1期73-80,共8页
民国南京城市历史地名记录着南京城市系统演变的历史,对南京城市史研究,南京民国史研究乃至中国近代史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09年、1927年和1937年为时间轴截面,以对应时期的南京古旧地图为底图,参考地方志文献资料,提取地名数据... 民国南京城市历史地名记录着南京城市系统演变的历史,对南京城市史研究,南京民国史研究乃至中国近代史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09年、1927年和1937年为时间轴截面,以对应时期的南京古旧地图为底图,参考地方志文献资料,提取地名数据,对城市历史地名进行区分和分类,建立地名分类体系,并构建民国南京历史地名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名 民国南京 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