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 被引量:12
1
作者 纪德君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本文由历史演义之书名入手,具体地探讨了历史演义与史传特别是与“通鉴”类史书的亲缘关系,认为“通鉴”类史书不仅为其产生创造了契机,而且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叙事艺术经验,其外在叙述体式和内在叙事结构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通鉴”... 本文由历史演义之书名入手,具体地探讨了历史演义与史传特别是与“通鉴”类史书的亲缘关系,认为“通鉴”类史书不仅为其产生创造了契机,而且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叙事艺术经验,其外在叙述体式和内在叙事结构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通鉴”类史书的孕育;但在“按鉴”演史的同时,历史演义亦或多或少地汲取了民间讲史平话等的生动素材,部分地承袭了民间讲史的文体特点,有意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事通俗化、条理化、故事化和传奇化。这样,它作为“小说”的艺术特性也就随之突出、鲜明起来,并最终产生出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历史演义小说 文体生成 编年体 叙述方式 创作特征 志传 “按鉴” 《通鉴》
原文传递
从曾朴到李劼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联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8,共7页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和独立的历史叙述,创作出与传统历史小说演义正史、叙写英豪、表现正统道德完全不同的现代历史小说模式。由于社会文化原因,曾朴、李人的历史小说模式,并未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主流。40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更多是茅盾式的"社会剖析"形式;而历史小说创作,则基本回复到五四前的传统历史小说套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李劼人 历史小说 法国文学 宏大叙事
下载PDF
关于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纪德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前,学术界关于明清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演义序跋评点作者立论之角度与研究者评论之角度的错位;研究者对某些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误读或歧解;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 目前,学术界关于明清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演义序跋评点作者立论之角度与研究者评论之角度的错位;研究者对某些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误读或歧解;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与作品研究的脱节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有裨于明清历史演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历史演义 序跋评点
原文传递
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4
作者 荀利波 依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揭示“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本能”等矛盾,将历史故事中的“神”还原为人,将被历史神化的人物脱圣入俗,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关注以“事实”和“表现”的对照、呈现人性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对神性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嘲讽。这种在鲜明对比中的辛辣讽刺,不仅显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被封建观念压迫的人性解放的呐喊,也拓宽了文学表达的途径,更为历史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历史小说 心理分析 讽刺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复仇主题”的表现——《铸剑》《石秀》《伍子胥》新释 被引量:1
5
作者 易欢 刘忠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华等,这些新质的背后折射的是小说家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是置身于一个社会急速变革年代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寄寓了丰盈的生命意识和理想的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历史小说 复仇主题
下载PDF
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莹莹 陈一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72-75,共4页
阅读历史题材小说的时候,不少读者将历史小说混同于历史,这和我国历史小说形成的渊源和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分割不开。然而,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已经不是一般的历史,它被虚构和审美化了,这决定了读者在阅读历史题材小说时应有这样... 阅读历史题材小说的时候,不少读者将历史小说混同于历史,这和我国历史小说形成的渊源和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分割不开。然而,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已经不是一般的历史,它被虚构和审美化了,这决定了读者在阅读历史题材小说时应有这样的态度:必须要对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进行审美观照,否则,读者将无法真正进入历史小说建构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小说 传统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
下载PDF
从国民革命到左翼运动:论茅盾的创作调适
7
作者 李晓静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5,共12页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溢出左联话语框架之外的个体性思考深刻触及了革命进程中个体所面对的伦理难题以及革命团体内部的权力斗争;《大泽乡》对群体性农民意识的塑造预示着茅盾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造与创作调适。这一调整与转变的过程也伴随着茅盾“文学真实观”的修正、文学创作方法的更新以及全新的“文学-政治”构造方式的逐步获得,立体呈现出作为文学家和“前革命者”的茅盾从国民革命走向左翼运动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历史小说 左联 创作调适 文学真实观
下载PDF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衍变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秋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2-15,共4页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小说 衍变情况 明清
下载PDF
十九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三国演义》——以郭实腊的《三国志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燕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三国志评论》是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第一次系统解读,1838年9月刊载于近代著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它对于中国小说的海外传播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考订出该文的作者是第一位清代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 《三国志评论》是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第一次系统解读,1838年9月刊载于近代著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它对于中国小说的海外传播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考订出该文的作者是第一位清代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此基础上,结合他对于中国文学的整体理解与认识,分析了这篇书评四方面的问题:情节译介、人物重构,以及译介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总体评价和译介缘由。在郭实腊的大力推介下,中国历史小说得到了清代来华西士的广泛认同,在当时几乎造就了一枝独秀的文体神话,这对于推动中国小说的海外译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实腊 《三国志评论》 《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原文传递
影像时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变革
10
作者 张畅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随着视觉文化取代印刷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电子媒介裹挟的影像逻辑渗透到历史小说文本中,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文体概念,呈现出去历史化、跨文体化、剧本化的变革趋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考证遭到摒弃;二是戏剧冲突得以凸显;三是... 随着视觉文化取代印刷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电子媒介裹挟的影像逻辑渗透到历史小说文本中,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文体概念,呈现出去历史化、跨文体化、剧本化的变革趋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考证遭到摒弃;二是戏剧冲突得以凸显;三是大量借鉴其他小说文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小说的创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历史小说 视觉文化 电子媒介
下载PDF
《林公案》文体之辨
11
作者 邹晓华 董国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林公案》 公案小说 历史小说 侠客
下载PDF
《三国演义》毛评中的历史小说虚实论平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凤娣 吕明涛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评点中,提出了对历史小说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并在其删改、整理的艺术实践中树立了历史小说虚构的原则。对历史小说虚实问题的认识,毛评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这固然受制于作品本身虚实相间的实际状况...  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评点中,提出了对历史小说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并在其删改、整理的艺术实践中树立了历史小说虚构的原则。对历史小说虚实问题的认识,毛评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这固然受制于作品本身虚实相间的实际状况,但更重要的是与民族文化心理、评者所处时代和自身禀赋,及评点这种文学批评形式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毛纶 毛宗岗 文学评论 历史小说 历史真实 艺术虚构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审美表现
13
作者 刘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寻绎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运演及其走向 ,对新时期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现代性轨迹进行全面梳理 ,可探寻出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两大极化现象 :“形而上”理性话语偏至和“形而下”欲望叙事偏至 ;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 审美表现 审丑 现代性
下载PDF
论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
14
作者 王寰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具有不同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作家的叙事指向决定了其叙事纬度,其叙事模式又与叙事纬度相适应。作家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是重构象征秩序的表现之一种。在这些名家历史小说中,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得...  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具有不同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作家的叙事指向决定了其叙事纬度,其叙事模式又与叙事纬度相适应。作家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是重构象征秩序的表现之一种。在这些名家历史小说中,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得以典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历史小说 叙事纬度 叙事模式 文学叙事 人物塑造 思想感情
下载PDF
神话历史叙述——鲁迅神话题材历史小说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春慧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4-148,共5页
以鲁迅《故事新编》中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而创作的神话题材历史小说为中心,通过分析中国神话与历史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确定此类小说的文本性质;考察了鲁迅文化关注的独特层面——文化停滞面,从《故事新编》中神话题材与非神话题材所呈... 以鲁迅《故事新编》中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而创作的神话题材历史小说为中心,通过分析中国神话与历史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确定此类小说的文本性质;考察了鲁迅文化关注的独特层面——文化停滞面,从《故事新编》中神话题材与非神话题材所呈现出的正反文化态势中,进一步确定鲁迅神话题材历史小说对文化停滞面的基本关注向度,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叙述方式等综合因素,具体探讨神话本体、文化停滞面与无时叙述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二者对无时叙述方式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题材 历史小说 叙述
下载PDF
森鸥外的文学之旅与思想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丽颖 《日本学论坛》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森鸥外是活跃在日本明治和大正两个年代的文坛巨星,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熏陶,青年时期又接受了西方的近代思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作家。在他早期文学作品中,具有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倾向。作为一名军... 森鸥外是活跃在日本明治和大正两个年代的文坛巨星,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熏陶,青年时期又接受了西方的近代思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作家。在他早期文学作品中,具有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倾向。作为一名军医,他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工具,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只能凭借文学之笔来表达。在"大逆事件"中,森鸥外通过文学作品为被害者伸张正义。在"大逆事件"后日本文坛的黑暗时期,鸥外不得不通过历史小说表达对时局的批评和对封建体制的反抗。晚年的鸥外转向了历史传记的创作,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追求"达观"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鸥外 日本文学 大逆事件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从李拓之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论述了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的具体表现 ,分析了包蕴其中的思想意义。指出李拓之历史小说在叙事起始的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小说的小说思维对历史表述机制的置换 ;李拓之小说文本的整体均衡是以女性... 本文从李拓之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论述了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的具体表现 ,分析了包蕴其中的思想意义。指出李拓之历史小说在叙事起始的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小说的小说思维对历史表述机制的置换 ;李拓之小说文本的整体均衡是以女性人物的焦虑为内驱力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叙事起始 文本 叙事视角 焦虑 生命意识 历史小说 李拓立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形态
下载PDF
散落的珍珠——“五四”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书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8-33,共6页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孤立”“隐忧”“苦闷”体现了五四文学在十七年的某种境遇。徐懋庸的小说从人与个体视角写重要历史人物。师陀的小说体现了以下层民众为本的情怀。路翎的小说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突出了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意义,揭示了历史进步与个体生命的紧张关系。汪曾祺的小说延续了沈从文“人性的小庙”的香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价值命脉 历史小说 路翎 汪曾祺
下载PDF
《唐书志传》“按鉴演义”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知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唐书志传》是采用"按鉴演义"的方式编撰的,但它并非简单抄缀补辑史籍而成,实际上融入了编写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依《资治通鉴纲目》编年,摘录原文,同时通过剪裁史料,重新组织故事情节,并对史籍语言作润色、修饰,增强艺术感... 《唐书志传》是采用"按鉴演义"的方式编撰的,但它并非简单抄缀补辑史籍而成,实际上融入了编写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依《资治通鉴纲目》编年,摘录原文,同时通过剪裁史料,重新组织故事情节,并对史籍语言作润色、修饰,增强艺术感染力;在《资治通鉴纲目》叙事基础上,铺陈敷演,生发想象。以《唐书志传》为代表的这类"按鉴演义"历史小说借鉴、吸收史籍艺术营养,推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志传》 “按鉴演义” 历史小说
下载PDF
《觚葊漫笔》杂谈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庆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7-11,共5页
学界对连载于《小说林》杂志的《觚葊漫笔》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有所继承并发展、从美学视域对历史小说所展开的论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价值。其批评理念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显著,与晚清"西学东渐&... 学界对连载于《小说林》杂志的《觚葊漫笔》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有所继承并发展、从美学视域对历史小说所展开的论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价值。其批评理念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显著,与晚清"西学东渐"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是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现代转型的典型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觚葊漫笔》 俞明震 传统小说理论 历史小说 西方文学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