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周代起源说的观念史考察
1
作者 刘晓伟 《传媒观察》 2024年第7期50-58,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春秋》是否是报纸被反复讨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起源于周代的历史观念。在这个历史观念演化历程中,一个关键的嫁接点就是王安石关于《春秋》是“断烂朝报”的说法。从王安石的观点引申出《春秋》是报纸的说法,并非... 晚清民国时期,《春秋》是否是报纸被反复讨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起源于周代的历史观念。在这个历史观念演化历程中,一个关键的嫁接点就是王安石关于《春秋》是“断烂朝报”的说法。从王安石的观点引申出《春秋》是报纸的说法,并非时人的历史“误置”,而是一种刻意的历史“嫁接”。这种“嫁接”的背后,蕴含了晚清民国时期国人追寻近代新闻事业合法性、现代性和神圣性的诉求。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周代起源观念是比附现代新闻事业而产生的,这种比附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其背后却自有存在之物,并为以现代理论语境照射古代中国的政治传播问题打开了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主义 古代报纸 断烂朝报 进化论
原文传递
麦克乐体育思想研究——兼论中国体育思想史方法的反思与革新 被引量:3
2
作者 曹胡丹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33-41,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近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互鉴,麦克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运用体育思想史及体育社会史的理论方法,对麦克乐的体育文本进行史料梳理、逻辑思辨以及历史分析。研究认为,麦克乐的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近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互鉴,麦克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运用体育思想史及体育社会史的理论方法,对麦克乐的体育文本进行史料梳理、逻辑思辨以及历史分析。研究认为,麦克乐的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身体体育化"及"君子体育观"两个层面;通过思想看见社会是体育思想史与体育社会史沟通的桥梁;史观多元化、语境在场化及方法微观化是对传统中国体育思想史方法论的反思与革新。旨在以麦克乐的体育思想为载体,总结更具解释力的中国体育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主义 体育思想史 体育社会史 麦克乐
下载PDF
修辞学视野下“民族国家”理论与“多民族国家”理论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扈红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3,共7页
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和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解民族国家理论和多民族国家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之下,可以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价值理念、政策取向、制度设计四个方面分析民族国家理论和多民族国家理论的... 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和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解民族国家理论和多民族国家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之下,可以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价值理念、政策取向、制度设计四个方面分析民族国家理论和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区别,以实现"哲学思考和历史证据"的对话,理解民族国家理论和多民族国家理论言说方式背后的实质,并获得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和制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主义 修辞学方法 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主义中开拓概念史的研究——读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昆廷·斯金纳 历史语境主义 现代政治思想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下的1828年《耶鲁报告》重审
5
作者 王璞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5,共9页
《耶鲁报告》是美国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引起无数的评论和解读。回归具体的历史语境和《耶鲁报告》的文本来考察,《耶鲁报告》是由耶鲁学院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内省式反思的产物,它既是耶鲁学院对自身宗教使命和办学宗旨... 《耶鲁报告》是美国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引起无数的评论和解读。回归具体的历史语境和《耶鲁报告》的文本来考察,《耶鲁报告》是由耶鲁学院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内省式反思的产物,它既是耶鲁学院对自身宗教使命和办学宗旨的重新确认,也是对学院现状的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和规划。《耶鲁报告》的产生,再次彰显了耶鲁学院在美国宗教复兴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和宗教使命,其对古典语言教育的捍卫,根本上是对传统学院的宗旨目标和道德理想的坚守。耶鲁学院对于学院教育目的和价值的定位、学院声誉的维护、运行经费的保障、学院课程的设置、管理和训导学生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都经由《耶鲁报告》表达出来,它凸显了耶鲁学院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智慧。可以说,《耶鲁报告》反映了耶鲁学院既坚守传统使命,又服务现世的学院立场和现实主义发展路径,在事实上记录了自独立战争到19世纪初美国学院发展的探索历程和分散自主、多元竞争的独特"美国式"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的初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报告》 宗教使命 大学治理 历史语境主义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德性与情境:从互斥走向融合——情境主义的美德伦理学批判及麦金泰尔的回应
6
作者 韩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6-103,共8页
情境论在道德哲学领域逐渐发展出两条清晰的线索,其一是源发于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情境主义思潮;其二是麦金泰尔复兴美德伦理学时所采取的历史语境主义立场。这两种视角在对德性与情境关系的看法上是截然对立的,情境主义依托社会心理... 情境论在道德哲学领域逐渐发展出两条清晰的线索,其一是源发于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情境主义思潮;其二是麦金泰尔复兴美德伦理学时所采取的历史语境主义立场。这两种视角在对德性与情境关系的看法上是截然对立的,情境主义依托社会心理学实验,将理论聚焦于影响行为的情境因素,它通过否认德性的实在性对传统美德伦理学发起了严峻的挑战;而麦金泰尔则借助历史语境主义试图将德性与情境融合在一起,从而希冀把美德思想和德性实践从衰微和没落中挽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主义 历史语境主义 美德伦理学
下载PDF
论剑桥学派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革——以斯金纳历史语境主义为例
7
作者 李林峰 邓新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历史主义和文本中心主义是传统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虽然这些传统研究方法在很多层面上行之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对此,剑桥学派对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系统性的批评,其中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最具代表性,而且该方法论确实也为思... 历史主义和文本中心主义是传统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虽然这些传统研究方法在很多层面上行之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对此,剑桥学派对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系统性的批评,其中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最具代表性,而且该方法论确实也为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不过,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方法自身也存在语境本身的有效性和价值性问题,同时也忽视了文本产生之后所具有的独立性问题,并且专断地排除了其他可能可行的研究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者质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史 剑桥学派 斯金纳 历史语境主义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主义地理学编史思想述要——以罗伯特·梅休地理学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俊 贾星客 潘玉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7,共12页
以英国地理学史家罗伯特·梅休为代表的历史语境主义地理学编史方法对于消解当前地理学史中的"辉格"史倾向,尤其是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历史语境主义地理学编史方法思想来源于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q... 以英国地理学史家罗伯特·梅休为代表的历史语境主义地理学编史方法对于消解当前地理学史中的"辉格"史倾向,尤其是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历史语境主义地理学编史方法思想来源于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强调地理学本身发展的地方性、时代性,主张近代地理学史的研究不应是与现代地理学有着直线进化关系的"本质主义"、"实证主义"及其"辉格"倾向,而应是非体制化学术事业的、渗透着(西方)商业文化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知识形态。历史语境主义对于地理学史研究的启示在于:应在公正性和对称性原则基础上,将地理学史视为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地理学知识形态史,保持不同知识形态的地理学纳入叙事框架的合法性,避免强纲领叙事模式;同时应承认地理学史研究的相对性和建构性,在非强制性原则下建构的"进步"地理学史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梅休 历史语境主义 渊源与要义 地理学编史学
原文传递
中国地理学史编史方法论考察
9
作者 孙俊 潘玉君 +1 位作者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7-1568,共12页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编史学 方法论 实证主义 思想史方法论 近代地理学重构 中国
原文传递
严复翻译批评的再思考 被引量:17
10
作者 廖七一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1,共5页
严复的翻译实践与翻译思想是近代中国翻译史上的宝贵文化资源,但学界对其翻译批评思想的研究尚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1)研究多集中于"信达雅"的诠释和"达恉"的批评,而对其间的逻辑联系探讨的不多;2)更重要的是,... 严复的翻译实践与翻译思想是近代中国翻译史上的宝贵文化资源,但学界对其翻译批评思想的研究尚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1)研究多集中于"信达雅"的诠释和"达恉"的批评,而对其间的逻辑联系探讨的不多;2)更重要的是,批评多基于当下对翻译的认识去发现严复批评思想的局限,而非历史语境的考察其翻译与翻译批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翻译批评 再思考 历史语境化
原文传递
清代闽台地方志所载“崇(启)圣祠用乐”的考论
11
作者 张咏春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记载不一。本文将结合文献记载与活态传承,澄清史实,即明清时期的崇(启)圣祠祭祀,乐用鼓吹。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的不同记载,看似自相矛盾,实为同一情况的不同描述。究其缘由,此种矛盾现象是... 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记载不一。本文将结合文献记载与活态传承,澄清史实,即明清时期的崇(启)圣祠祭祀,乐用鼓吹。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的不同记载,看似自相矛盾,实为同一情况的不同描述。究其缘由,此种矛盾现象是撰述语境与礼乐观念局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崇(启)圣祠用乐 鼓吹 撰述语境 礼乐观念
原文传递
历史合理性:翻译批评的一个基本向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金树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7,149,共9页
翻译批评史研究是对既往翻译批评活动的描写与阐释。批评主体和话语实践的历史特质决定了翻译批评史研究本质上是对翻译批评实践的历史认知和意义审美。研究者需在整体观的方法论指导下,将批评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纠... 翻译批评史研究是对既往翻译批评活动的描写与阐释。批评主体和话语实践的历史特质决定了翻译批评史研究本质上是对翻译批评实践的历史认知和意义审美。研究者需在整体观的方法论指导下,将批评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纠缠共生的历史框架中,在合历史、合目的的机制中进行知识考古和价值观照,探究批评生成的历史脉络和合理性。历史合理性将翻译批评发生的历史根源纳入考量范围,不仅可避免批评研究的"情绪化""简单化"和"平面化",增强批评的信度和效度,更有利于我们深入考察批评生成的文化肌理,从而拓展和深化翻译批评研究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合理性 翻译批评 历史语境化 整体观
原文传递
多元化历史认识下的民族英雄——论韩国作家金薰的历史小说《刀之歌》
13
作者 崔昌竻 赵颖秋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历史小说《刀之歌》是2001年韩国作家金薰回归文坛后的瞩目之作,同年获得了韩国极具权威性的东仁文学奖。本文将从金薰的历史认识出发,从"历史现场化"和"对个体历史及其价值的发现"两方面分析《刀之歌》的文学特质... 历史小说《刀之歌》是2001年韩国作家金薰回归文坛后的瞩目之作,同年获得了韩国极具权威性的东仁文学奖。本文将从金薰的历史认识出发,从"历史现场化"和"对个体历史及其价值的发现"两方面分析《刀之歌》的文学特质和内涵,并进一步阐明"对抗无意义"的文学主题意蕴在作品中得以深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薰 《刀之歌》 历史现场化 个体历史 当代韩国小说
原文传递
历史认识与历史教育:过去的事实是什么?--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历史认识的作用
14
作者 中岛和男 郭锐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3,127,共8页
在考虑相关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从"现实"这一时点进行回顾并加以观照,即为"历史认识"。从"历史认识"这一概念出发,非常容易地得出了"战后处理"和"战争责任"等术语,而把上... 在考虑相关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从"现实"这一时点进行回顾并加以观照,即为"历史认识"。从"历史认识"这一概念出发,非常容易地得出了"战后处理"和"战争责任"等术语,而把上述两个术语说成是前述的"历史认识"这一概念的主要构成要素也不为过。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可以允许引入极端的所谓的"历史修正主义"来歪曲历史事实或是篡改历史材料。真正的历史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历史语境感觉",以使其对"历史修正主义""自由主义史观"等极端观点形成免疫力。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教育包括国家历史与世界历史,其不应停留在对过去事件的无偏见的普遍理解上,而应对待记述以及被解读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具备何种程度的客观、学术的证据,并有意识地发挥它辨识真伪能力的所谓的"历史语境感觉"。毫无疑问,把这种辨识历史事件真伪的能力赋予学生们,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教育 历史修正主义 自由主义史观 历史语境感觉
原文传递
政治、语境与历史: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宗礼 史小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任何"意识形态"概念都必然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学术语境以及政治实践结合在一起。主流意识形态是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任何"意识形态"概念都必然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学术语境以及政治实践结合在一起。主流意识形态是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具有扩大政治认同、规范政治行为、增强政治体系合法性和促进政治稳定的作用。"政治-语境-历史"的分析框架为科学定位意识形态概念的本质和梳理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将有利于我国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辨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实现意识形态的知识与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政治 语境 历史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