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构节约型政府——公共管理语境之检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当前我国建构节约型政府基于特定历史场景:后现代主义的忧思、对落后发展观的反思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运思。这样的历史场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生态型政府理论、话语理论、市场化政府理论以及善治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立足于此种契合性,... 当前我国建构节约型政府基于特定历史场景:后现代主义的忧思、对落后发展观的反思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运思。这样的历史场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生态型政府理论、话语理论、市场化政府理论以及善治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立足于此种契合性,公共管理范式给予建构节约型政府的路径指向为:发挥公民社会的外动力作用,努力实现生态善治;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有限政府;重视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打造有效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型政府 公共管理范式 后现代主义 生态善治 话语理论 市场化政府理论
下载PDF
历史的求真与求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本文认为,求真与求善是历史研究的两大原则,求真是史学学术性的基本要求,求善是史学社会性的功能体现。只有遵循求真与求善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发挥历史研究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 史学理论 求真 求善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及其若干理论
3
作者 刘海峰 《天中学刊》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是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清史为主体、以杂史为副体,既区别于西方史学又区别于中国古代史学而具有近现代中国民族显著特色的中国史学。"大一统"国家观是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体...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是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清史为主体、以杂史为副体,既区别于西方史学又区别于中国古代史学而具有近现代中国民族显著特色的中国史学。"大一统"国家观是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隔代修史"正统论、"纪传国史"统领论和"鉴戒史观"经世论是近现代民族特色史学的三大支柱。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不但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阶段,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色体裁、特色体例、特色笔法、特色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 史学理论
下载PDF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艳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李大钊在他的一系列史学理论著述中,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深入探讨了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任务、作用等历史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在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等方面构建起了中国马克思...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李大钊在他的一系列史学理论著述中,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深入探讨了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任务、作用等历史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在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等方面构建起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基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实践”、“批判”和“革命”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薛俊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时代阐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本性;对现代社会权力关系运行机制给予最为深刻和现实的历史批判,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性"向度;追求实现无产阶级人类解放折射出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维度。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地言说社会历史规律性的问题,而是聚焦揭示人的生命个体被"物化"的社会关系统治的历史根源、洞悉社会生活本质、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批判 革命 社会历史理论
下载PDF
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解读的“政治哲学转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延军 詹峥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历史学说 政治哲学 解读视角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大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是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对某些具体历史问题的认识、理解及其做出的分析和评价。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从下向上看”的历史视角 ;关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 ;... 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是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对某些具体历史问题的认识、理解及其做出的分析和评价。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从下向上看”的历史视角 ;关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 ;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坚持研究总体性的社会历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术化与宏观化——兼评《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8
作者 张旗 赵会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9-43,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学术化 宏观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科学 庞卓恒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下载PDF
图像如何入史——以中国古地图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成一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 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题。当然,对图像史料价值的挖掘,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需要我们对历史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认知,这些都涉及到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史料不是救世主”,如果有“救世主”的话,那么也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史学 古代舆图 以图证史 史学理论
下载PDF
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与青年学生谈治学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学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3,共11页
“理论”在近几十年成为史学界谈虎色变的一个话题,在有些人那里甚至被视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这与乾嘉学派的深远影响与20世纪时事变迁高度相关。民国时代,学术界就存在着“新汉学”与“新史学”两种治史路径的对抗。轻视理论的倾向,... “理论”在近几十年成为史学界谈虎色变的一个话题,在有些人那里甚至被视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这与乾嘉学派的深远影响与20世纪时事变迁高度相关。民国时代,学术界就存在着“新汉学”与“新史学”两种治史路径的对抗。轻视理论的倾向,与不能正确认识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与职能有关。历史研究有两大任务,一是发现和清理事实,二是说明和解释事实。而任何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依托理论,甚至某些重要事实的发现和清理本身也离不开理论。历史研究离不开理论,如同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一样。健康的史学界必须在“史料”与“史观”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新史学 新汉学 历史理论 20世纪史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到郭沫若所代表的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尝试和实践 ,再到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的出版 ,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 5 0到 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广泛普及和曲折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年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方法论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总结百年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给新世纪史学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 新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25年反省与进路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长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史学理论 交叉学科 史学创新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殿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京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2,共8页
80年代以来历史认识论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理论焦点及其思想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历史认识论研究对于改变传统的认识论观念,对于建立历史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的学科建设与范式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历史学 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基本素养——以中学历史教师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梧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1,99,共10页
中学历史教师要把课讲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任职学科的基本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拥有历史基本知识,明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程... 中学历史教师要把课讲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任职学科的基本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拥有历史基本知识,明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 史学研究方法 逻辑方法
下载PDF
米歇尔·福柯与现代史学思潮变化之渊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晴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6,共10页
在现代世界,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对当代史学的主导观念、书写内容和研究方法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福柯改变了近代历史学的主旨,摒弃了启蒙运动思想家希图探究历史规律的所谓"大写的历史"... 在现代世界,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对当代史学的主导观念、书写内容和研究方法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福柯改变了近代历史学的主旨,摒弃了启蒙运动思想家希图探究历史规律的所谓"大写的历史"。其次,福柯为"它者"写史,将历史研究的对象从中心转移到了边缘,譬如疯狂、疾病、身体、性等,引发了史学界的诸多新潮——医疗史、性别史、身体史、儿童史、情感史等等。再次,福柯改造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指出史家不能仅仅依赖文献,而需要扩大史料的范围,将建筑、机构、规则、技术、物品、习俗等能承载记忆的东西都包含进来。复次,福柯提倡用话语取代语言,提出"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概念来考察话语的构成和网络,直接导致了历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最后,福柯指出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揭橥了近代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所建构的知识体系背后的权力架构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它者 当代史学 史学理论 史学方法 知识和权力
下载PDF
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厘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旭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14-419,共6页
当代世界史上的社会"信息化"概念及用词的产生和演变,反映了亲历者们对所处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它也为后继者解读和续写相应历史提供了切入点。故而从历史学角度,在区别广义与狭义的基础上分析其源流,厘定其内涵.指出其... 当代世界史上的社会"信息化"概念及用词的产生和演变,反映了亲历者们对所处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它也为后继者解读和续写相应历史提供了切入点。故而从历史学角度,在区别广义与狭义的基础上分析其源流,厘定其内涵.指出其客观赋予的技术、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属性之所在,则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社会信息化这一重大历史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更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科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信息化历史学"的体系构筑及理论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信息化历史学 社会信息化史 信息化
下载PDF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文玖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97-103,共7页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 ,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 ,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 ,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 。
关键词 何炳松 史学理论 史学史研究 历史 历史研究对象
下载PDF
中国当代民族史研究的成就和特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金波 关志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5,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体系,开展了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各类民族史的编纂。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成果颇丰,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体系,开展了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各类民族史的编纂。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成果颇丰,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成绩显著。进入21世纪,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史研究更加深化,多种民族史研究呈现更加繁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史学理论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史者儒之一端”试解——兼论司马光、范祖禹的史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立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宋代学者大多是综合型的学者,所以探讨其史学观念时,其核心应置于最根本的学术理念上,而不是就史论史。“史者儒之一端”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点之一,而这一论点与其所持有的儒学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儒学、史事、政事相互交织,这... 宋代学者大多是综合型的学者,所以探讨其史学观念时,其核心应置于最根本的学术理念上,而不是就史论史。“史者儒之一端”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点之一,而这一论点与其所持有的儒学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儒学、史事、政事相互交织,这在司马光及范祖禹的史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涑水之学为中心,辅以其史论及政论,可以对这一论断有一个明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史论 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